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读《5%的改变》CHAPTER 3——9.转换期的迷茫

(图片来源于网络)

水晶:

阅读《5%的改变》CHAPTER 3——9.转换期的迷茫

我的作业:

李老师的方法,让提问者,静下来,去觉察,去思考:我究竟要什么?

提问者的反馈里提到“有朋友建议去对手公司来消除这种不甘心,我也这样想过,但是这样会离我的目标生活更远。我之所以迟迟不找工作,更多来自对职业转型的渴望,打心底里觉得之前的工作与我未来生活的目标背道而驰。”

可以想象,如果提问者按照朋友的建议去做了,她或许会取得业绩上的成功,但可能并不幸福。一是因为报复的心态,二是因为职业的不喜爱。

事实上,在通向幸福的路上,公司领导的做派,更像是帮了她一个忙,推了她一把。有时候需要感恩,贵人相助需要感恩,“仇人”亦是,所有的遇见,都为了完成生命的体验。

工作上,有两个领导给过我一句话的启示。一个说的是“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我的理解,更多的时候,要的是“合作的伙伴”。不要轻易站队,也不要轻易定义人。另一个领导说的是“一条疯狗咬了你,你也去咬它一口?”这让我时时面对一些不满或困惑的事情时,能很快的抽身出来,去面对自己能做的该做的事情。

做自己该做的事,其他的交给“无常”。

点睛之笔:这让我时时面对一些不满或困惑的事情时,能很快的抽身出来,去面对自己能做的该做的事情。

zhf:

转换期的迷茫  作业

读这一节,首先盛赞李老师敏锐的捕捉、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能够从提问者的字里行间,一针见血的指出提问者的问题所在,表面原因是领导的逼迫辞职产生的愤怒、憎恨,使自己陷入无心找工作的焦虑,实质是工作转换期的迷茫,这一点提问者没觉察,而李老师发现了。

提问者的反馈中提到:在收到李老师的回答之前,她已经开始专注于研究个人投资这方面的内容,很少去想被逼辞职的事,减少了伤感。这一点证实了李老师的分析完全正确。

作为做人的思想工作的人,不具备李老师以上的特质,肯定是做不好这项工作的。这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修炼。

提问者是职业转换期产生迷茫,而我们身边更多的是工作地点转换的迷茫。几乎每一个考入或调入新环境的人,都不同程度产生了焦虑,更多地否定自己。他们适应不了新环境,心里暗自诅咒或谩骂自己为什么会费心费力来新环境中受罪。曾经的佼佼者沦为低人一等的小媳妇,处处小心翼翼。

但在新环境中过了一年半载,那种疏离感就会逐渐消失。人还是原来的人,不同的是自己的心态变了。不是新同事拽,而是自己没有主动去融入。

另外,如果进入新环境的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焦虑属于新环境迷茫期,坦然面对,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过段时间情况|就会好的,就会平稳过渡,少些焦虑。

这个案例,我同样停下来想了几分钟,我的回答是,叫她在生活中画几张领导的像,对着像把自己想说的、想做的全部说出来,做出来,也就是要打要骂随便,先处理了情绪,提问者可能思路就清晰了。

点睛之笔:但在新环境中过了一年半载,那种疏离感就会逐渐消失。人还是原来的人,不同的是自己的心态变了。不是新同事拽,而是自己没有主动去融入。

另外,如果进入新环境的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焦虑属于新环境迷茫期,坦然面对,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过段时间情况|就会好的,就会平稳过渡,少些焦虑。

知足而乐:

阅读《5%的改变》CHAPTER 3——9.转换期的迷茫

这部分的内容,关于前半部分的被迫辞职,提问者心里有愤怒情绪,认为主管领导使用了卑鄙的手段。如果是我,只要自己行得端,坐得正,有充足的理由,我会为自己发声,守护自己的界限。哪怕离开,也离开得理直气壮。而不是默不作声地认怂,暗自受伤。

关于后半部分,既然之前的工作离目标生活更远,那这次的离职不正好是转型的契机,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一切刚刚好。正好趁着这个转型的时机,把工作转到自己热爱的领域去,自己的优势得以发挥。从这个角度说,丢工作是压力也是动力。否则,还不知道啥时候才能主动放弃原有的工作去到自己热爱的领域呢。

前面愤怒的情绪得以宣泄,也可以让自己及早从事件中抽离出来更专注于后面转型的各项准备中来,不至于因为混乱而长时间的迷茫。

点睛之笔:前面愤怒的情绪得以宣泄,也可以让自己及早从事件中抽离出来更专注于后面转型的各项准备中来,不至于因为混乱而长时间的迷茫。

彩虹:

阅读《5%的改变》CHAPTER 3——9.转换期的迷茫

当人在面对不公平的待遇时,愤怒是人之常情。提问者刚被迫辞职时的心境我非常认同。我在想如果是我,我可能会情绪更激烈些,会歇斯底里,怒不可遏。你看我的情绪控制能力是多么差。

李老师把提问者迟迟不找工作的原因归为两种,一种是报复原单位,另一种是为自己的职业转换把握好契机。报复归报复,新的生活得开始。提问者在等回复的过程中也在思考新的工作归属。

“当我更多地关注这件事是否可行,专注在学东西本身上,我就不再频繁地想起之前被迫辞职的事情了,那种受伤的感受也更少出了。”这是问题转变的最好状态。不专纠结于过去,用了迁移法,把能量转换了,自然地把心思由抱怨转向寻找新的开始,过渡到下一段工作中。

当转换过后,提问者不由觉得这只是一个普通的人生转换期而已。其实,我们的人生中何尝没有这许多或大或小的转换期呢?度过之后觉得只不过如此嘛。

点睛之笔:“当人在面对不公平的待遇时,愤怒是人之常情。提问者刚被迫辞职时的心境我非常认同。我在想如果是我,我可能会情绪更激烈些,会歇斯底里,怒不可遏。你看我的情绪控制能力是多么差。”这个察觉非常好,今天我也察觉到自己的一个类似念头。

彦绫:

《5%的改变》——9 转换期的迷茫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

提问者和前面“不想加班,我该辞职吗”的提问者,有些相似,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都是有明确目标的人。

这一点,可以体现在提问者还没有收到李老师的回复时,就已经开始主动思考:“在此之前,我一直在寻求这件事带给我创伤的恢复方法,这也是我写信提问的主要目的,但我没有意识到在我迟迟不动的行动中,隐藏着两个完全不同的状态和目的。”

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位提问者,尽管都有目标,但也还是会有迷茫的时候,也就说明,每一个人,他都有一个成长经历:迷茫期。这个迷茫会经常出现在选择的时候:甲选择或者乙选择,甚至会有更多的选择时。

我们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不断的选择中慢慢变强大的。

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有明确目标的人,他会一边选择一边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当我更多地关注这件事是否可行,专注在学东西本身上,我就不再频繁地想起之前被迫辞职的事情了,那种受伤的感受也更少出现了。它更多地变成了“动”,虽然不是找工作这种“动”。

而且主动的人,会慢慢在顺应挫折的同时,也不在刻意去让自己总是处于受伤的状态。这样的人,也可以判断出来,他小时候的成长环境,也应该是父母尊重而接纳他的环境。

我们可以通过前面几个有原生家庭困扰的做个对比:有原生家庭困扰的,那么孩子无尽的内耗是在否定自己上,期盼关注上;而原生家庭温暖的孩子在长大后,虽然他也需要别人的尊重和认可,但他会在短暂的停留之后,换个赛道重新来过。

也就是说,有本事有能力内心安全感充足的人,他不会去做损人利己的事,他有自己的底线,不去做违背自己目标的事:“有朋友建议去对手公司来消除这种不甘心,我也这样想过,但是这样会离我的目标生活更远。”

因此,我们在引导孩子的时候,虽然孩子的未来是不确定的,我们也看不到太远的地方,但是如果我们能尽力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港湾,让孩子在这个安全的港湾里健康成长,那么他在面对他未来的不确定性时,就稳得住,不会乱。

在这里,李老师给出了提问者一个思路:你现在不找工作有两种心态,一是为了报复原单位(“不想就这么放过他们”),二是为了自己(“也许是转换职业的契机,要好好把握”)。

我发现,这个思路也可以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当处于选择的迷茫期时,自己是怎样的一种心态。然后再来进行一个自我分析,自我发现。

当我们有了这样的体验的时候,我们的孩子有类似的经历时,也就可以给他讲讲我们的故事,帮助他自己来分析一下自己,看清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感到焦虑和迷茫,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把握现在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人在年轻时做点什么,才能受益终身?
人,只有在年轻的时候才会迷茫焦虑么?
人生迷茫时,就来看看这句话吧
三年的疫情,让我们学习了“随遇而安”
《认知觉醒》20句精华名言,句句震撼人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