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断舍离打扫你的灵魂

断不了,舍不掉,离不开——我们常常被这样的情绪所困扰

1

“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

我 22 岁,大学四年级时,厌学情绪很严重,体内有股想发泄却发泄不出来的能量。我想到了健身,可是传统的体育项目我根本不擅长,于是,选择了瑜伽。练了一节课,我就彻底迷上了。瑜伽的关键不在于“做得到与做不到”,而是“做与不做”。只要坚持,身心一定会发生变化。瑜伽带给我最大的改变是,提高了呼吸质量,我原本以为呼吸谁不会啊,后来我讶异地发现,原来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呼吸分为无意识呼吸和有意识呼吸两种,心灵的状态全体现在无意识呼吸上,比如,一紧张,呼吸就变浅。假如能有意识地加深呼吸,便可以消解身心紧张。透过呼吸,我认识到了身心关系。后来,我渐渐找到了自己不快乐的原因——想要的太多,执念太深。我开始收拾卧室,一点一点去除物欲。这算是“断舍离”的雏形吧。




我自己推行“断舍离”的目的并不是要大家扔东西,而是帮助人探寻想扔却扔不掉的东西根本原因,通过那些扔不掉的东西来探寻自己到底在想什么,想表达什么。物品也并不只是物品,而是包含了自己思想、感情的东西,通过观察物品与自己的关系来了解自己,看到那个付出努力希望得到认可的自己,并学会完全接纳这样的自己才是“断舍离”的真正意义,这是一个自我心理咨询自我鼓励的过程,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断舍离称不上是理念或信仰,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念,从而净化生活环境、进而影响、改变人生。在我的观念里,它不只是一个整理物品的概念,更是一种“人生整理术”。“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这是一种以“物品和自己的关系”为核心,不只是取舍物品,更是取舍人生的技术。你要做到的思考方式并不是“这东西还能用,这种生活还能凑合,这段回忆我不想忘记……”而应该是“这些是不是我现在生命中的必要所在”。主语永远都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我们的心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请尽情地享受现在的人、现在的物,这份难能可贵的短暂相遇,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幸福本身。当缘尽了,就潇洒地放手。不仅对物品,对一切的一切都要做到这样。

2

扔掉看不见的东西,改变看不见的世界

在“断舍离”的影响下,一位丈夫过世十年仍无法走出悲伤的女士,以“断舍离”为契机,扔掉旧物,包括亡夫的假牙,终于走出阴影,接受了丈夫过世的事实。

一位三十多岁的单身女性,在断舍离的感召下,扔掉许多东西,却无法舍弃一箱跟随自己多年的言情小说。有一天,她蓦然发现,这些言情小说,都只讲了没有结果的爱情,就好像自己恋爱的写照,仿佛那些书里,栖息着一个拒绝结婚的自己。于是,当机立断,将这一箱子书断舍离掉,自己也慢慢试着不再排斥现实的婚姻。“断舍离”实践一种“减法生活,自在人生”的生活理念,扔掉看不见的东西,改变看不见的世界。

3

别紧张,扔掉照片并非无情

有的人刚刚接触“断舍离”,对扔衣服一类东西已经能很好操作,但是对旧照片的去留无比纠结,怀疑扔掉照片是否是自己“无情”的表现。显然,扔掉照片并不是无情,虽然只是把物品整理掉,但回忆永远在心里。在“断舍离”带有回忆东西的时候,重点是得分清楚这个回忆带给自己的感受,要学会区分,分清楚这个回忆的积极和消极区别。所以当置物柜里包含回忆的东西出现在面前了也不用纠结,这只是跟它在当下的一个邂逅,只看是鼓励到自己还是损害了自己,问问当下的自己,就可以做出决定了。


扔掉一些东西前,可以跟它们说声“对不起”和“谢谢”。不舍则不得,我们一生都在不断得到各种东西,我们总以为得到的越多,人生就会越幸福。但其实,幸福跟数量无关,幸福只是一种感觉。清除、减少生命中不需要的,或许你得到的会更多。和减少的一切不良之物说“对不起”,因为以后的生命中不再需要,和陪伴自己很长之物品说“谢谢”,因为是这些经历让我们懂得,我们真心需要的是什么。

4

减少不需要的,你会得到更多

我曾经一直告诫自己:我不需要几十件裙子,我需要的是苗条的身材。所以我们应该做到,最大限度地摒弃,不要让物品和家具侵占你的空间,然后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面。


在日本的中村医院精神科,我经常做演讲,很多人不只对物品依赖,还对周围的人,甚至空气、水等环境有极强的依赖,对于这类的心理疾病,我强烈建议他们尝试断舍离,事实证明,效果还是不错的。


日本有一句哲言:“若觊觎你不能决定的东西,你将陷入不幸。至于取决于你的东西,则随你所欲。”我的读者有很大一部分是女性,尤其是现在的年轻女性,我告诉她们:尽可能地充实自己的心灵,从根源上断绝购物的冲动,不要为自己的行为后悔买单,那是没有意义的。


人类不幸之原因在于贪恋、占有欲和自我。中国的先哲老子主张养气和增加自身能量。他说,不要培养对不切实际事物的喜好,即使它们是美丽的。


在日本,除了冥想外,僧侣还要做家务、清洁和园艺工作。他怀着尊敬之意悉心照料周围的一切,因为他知道生活依赖于这个世界,他们的修行就是和红尘中的过往做断舍离。对他来说,扫帚也是神圣之物,当他拿起扫帚,首先打扫的是自己的灵魂。“断舍离”就是对自己灵魂的一次打扫,抛开过往的记忆,生活应该向前看。

5

不被外物控制,保持精神的自由

作为断舍离创始人,我有自己向往的生活。“心之所至,我舀取清澈的河水,生火做饭。一滴滴流淌的河水使我陶醉,小小的柴堆使我心情愉快。”这是我非常喜欢的松尾芭蕉的《纪行》中的一句。


我的家非常简单,空间、阳光、整齐,这些就是我生活中需要的,与食物和床一样重要,别的一切东西我都会做定期的整理收纳。整理屋子就是整理思维。清理杂物有利于生活,减少思虑也会为新的思维让出空间。我每次收纳也同样都是一次思维的清理,这样对于生活和工作都有极大的益处。


断舍离和《老子》其实有相通之处。老子有“抱朴守拙”“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只有到了世事洞明、从心所欲的心灵境界,才能真正体会朴素的生活态度对心灵的影响。所以,我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只拥有必需的生活用品,生活在一个梦想之地,居室无可指摘,身体经过了劳动的锤炼,灵活而保养得很好,同时还能完全不受干扰地生活和工作。达到了这样的状态,精神将能保持自由,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幸福。


选择少的时候,我们会紧紧抓住现有的东西,把它做好、用好。我们现在还能回忆起来小时候的很多漫画和歌曲,可是到了数字时代,电视有100多个频道,我们反而觉得实在没什么可看的,反倒怀念起小时候简单快乐的日子。


在这个物质极其发达、选择极其多元的时代,追求断舍离的生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做好断舍离则是需要系统方法的,是要通过思考、付诸行动才能成功的。一个人无论在干什么,不论是在整理房间,还是上班工作,只要不被外界之物羁绊,那么必定是心无旁骛的。当然断舍离不是刻意的要求,我们要顺其自然。这时我们就能逐渐激发出自己所不知道的潜能,静下心来,简单做事,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如果每天目睹着花花世界,什么都想尝试,而什么都是浅尝辄止,或者停留在想象中,无从实践,将一事无成。

6

断舍离是一种“动中禅”

在新媒体时代,我们每天被海量的资讯包围,“断舍离”也可以运用在电子世界里。“断舍离”不是简单的收拾家居的方法,其实,它是一种“动中禅”。不仅在电子世界,在任何一个过剩的领域,“断舍离”都有发挥的余地,它示范的是一种做减法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在电子世界里,你可以这么做:远离八卦,八卦只会偷走你的时间,耗损你的精力;每天给自己一点独处的时间,身心清空才容易接受知识;每周要有几天“不插电”的日子,“不插电”就是最好的充电,放心,你不会错过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定时删除邮箱、手记、Pad中无用的信息,保持开机界面干净,对垃圾信息说不,会让你处在轻松愉悦的状态。

7

心里有空间,才能接纳未来

我在《断舍离》中这样写道:如果不给心留出更多空间,如何能够接纳未来?现在的年轻人经常会缺乏安全感,不要掉入这样的思想陷阱:“如果现在不做你想做的事,以后就来不及了。你现在做的一切都是在为你未来要做的事情而准备。一切都是慢慢积累的结果。”


不是让你做物质上的准备,经验和知识在以后的生活中才会有所帮助。我建议现在的年轻人,安安静静地阅读,不要音乐、咖啡和饼干。读完一个章节或者几页,合上书本,思索一下你看过的内容。文字是用来解释思想的。吸收了思想后,文字就没用了。但为了更好认识自我,知识应该先于思想。但是同样用断舍离的道理来说,阅读过多则浪费能量。不要收藏你读不完的书。不要留下太多作者、太多著作和太多文章,只需要留下正在看的,所以,当你认真读完《断舍离》,请丢掉它。答案已经在心里。


司马辽太郎的《坂上之云》里有一句教育人的名言:“你觉得为什么家里只有一个碗?并不是因为穷到没钱买碗。男人一生只要做成一件大事就行了。为此,有志向的人要把身边的事物变得单纯明快。”



这就是离: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才是真正的瑜伽?
“断舍离”创始人山下英子:幸福,藏在家的角落
契科夫的111句名言,看完受益匪浅!
超脱心灵功
周五早读,看不见的世界在变化①
『新视线』看不见的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