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代散文网精选集131】杜玉凤《讲台深处》

讲台深处——怀念我的恩师王锦辉

文/杜玉凤

        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一个人沉静地坐在教室里仰望讲台,仰望讲台深处那远去的身影……二十年前,也是这个季节,也是这个校园,我的恩师王锦辉却惜别了这里的一切,走了,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1

        第一次见到王老师是1978年的9月8日。

        这一天,我告别了黄土地,带着全家人的希望,走进了向往己久的校园。激动和好奇在心中涌动,我收拾好行李,不由自主地走进教室。讲台上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在踱步,身材瘦长而又略显驼背,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当他微笑着向我打招呼时,我不知所措地点了一下头,转身跑出了教室。

        开学典礼上,我知道了他姓王,叫王锦辉,是我们的班主任兼任课老师。当时我感觉唯一亲切的是王老师脸上那若隐若现的麻坑,因为我母亲的脸上也点缀着这些东西。

        晚上到教室自习的时候,我经常看到王老师在办公室守着一盏台灯,看着一本厚厚的书,还时不时地在写着什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那本书是《资本论》第三卷,书橱里还有一、二卷,黄色的书皮上,摸出了不少白色的斑点。我的心中陡升一种感慨:这么厚的书什么时候能读完啊!

        王老师讲授的课程是《货币银行学》,他站在讲台上,抑扬顿挫,声音醇厚,不仅会由浅入深地阐述那些复杂的理论,还会旁征博引来开拓我们的思路。晚上,我经常会把兜里的几个钢镚掏出来,按面值大小放在床上排队,然后看了正面看反面,看了一遍又一遍。原来我只是浅尝着没钱的窘迫,从来没有想过钱这个东西是怎么来的。从王老师讲授的课程里,我逐步对钱有了更多的认知。

        一次考试结束后,王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他指着我答卷上的论述题问到:“这个答案是从哪来的?”我坦诚的说:“是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王老师笑而未语。我惴惴不安地走出了办公室,心想这次完了,没想到发卷讲评的时候,王老师却表扬了我,并给了我全班最高的分数。那天,我像中了大奖一样兴奋,心里美滋滋的。因为在我成长的记忆里,面对的大多是歧视。尽管我很努力地去证明自己,但那种歧视的伤害已入骨髓。我能在一个新的环境里,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似乎一下子找回了久违的自信。

        毕业考试结束,王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问:“石家庄要筹建银行学校,你是愿意做老师,还是愿意到银行工作?”我一下子傻眼了,在我的成长经历中,只有艰难地去向上追寻,去争取得到,从来没有什么资格去做选择。我怀疑的问老师:“我真的可以选择?”王老师肯定的点点头。也许是对教师工作的崇尚,也许是对王老师人格魅力的敬佩,我选择到学校当老师,梦想着有一天,成为像王老师一样受人尊重的人.

2

        第一次试讲,我的手在颤抖,心在砰砰地跳着,准备了一个小时的课程,慌慌张张讲了不到二十分钟就结束了。我忐忑地走下讲台,台下的人们在窃窃私语,只有王老师微笑着说:“第一次上讲台,紧张是正常的,”当人们渐渐散去,我蹲下身子用手拍拍水泥做的讲台,忽然间意识到,讲台不只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平台,而是一个高不可测,深没有边际的舞台。我起身迈上去,走下来再,迈上去……不知道王老师是什么时候返回到教室,他鼓励我说:“相信自己,一定会站在讲台上的!从今天开始,你每天用心去听广播,坚持用普通话读半小时报纸,只要努力,十年后一定会比我强。”我将老师的话牢牢地铭记在心里。

        此后每天早晨五点多钟,我拿着报纸走出校门,晨曦的微光,赋予我无限的遐想,脚下的小路,给我一种不可名状的力量。就这样,一读就是半年。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的教案改了一遍又一遍,王老师指导着我试讲了一次又一次,从内容到形式,从语音到语速,从板书到仪态。

        当我第一次正式走上讲台的时候,面对的学生都是在职的银行员工,两节课结束时,他们送给我热情的掌声。我的眼睛潮湿了,我感谢我的学生,更感恩我的老师,是王老师手把着手把我送上讲台,透过掌声,我看到了王老师忙碌的背影和染霜的鬓发。

之后不久,王老师调离学校,到银行业务一线去任职。

3

        1992年,王老师怀着对教育工作的满腔热情,再次回到学校,担任工商银行河北分行教育处长兼金融培训学校校长。

        王老师和我们一起座谈,他讲到了基层员工的现状和对培训工作的渴望,讲到了学校肩负的责任和工商银行的发展愿景。提出了专业教师要下去调研,写出一本适合基层需要、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教材。写书对我来讲是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也是我从来不敢想象的事情,但我坚信王老师的能力和胆识。

        心里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王老师带领着我们,首先讨论确定教材的主题和框架,然后根据每位老师的专业和特长进行分工,开始了历时半年的调研写作。他耐心地指导我们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适时的推荐学习和阅读书目,高标准的提出写作要求。我们教学之余的精力,几乎都用在调研和写作上。写了改,改了再写,有时为了探讨一个问题,我们会争的面红耳赤;有时为了写出一个结论,我们也可能通宵达旦。

        当初稿完成的时候,王老师已经在谋划出版的事情。他鼓励大家:“先把教材里的观点写成论文,在杂志上发表,然后再充实和修改教材的内容,这样我们的教材才更有价值,才能成为一本好书。”一年后,我们编写的教材《银行经营管理学基础》正式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当我们用自己编写的教材给学员培训时,那种自豪感溢于言表。我深深地体会到什么是名师的力量,什么是教师的价值。

4

        1994年的春节过后不久,全行开始进行高级职称的申报和评定。这时王老师已病休在家。我对照着总行的文件要求,感觉自己基本符合申报条件,只是外语考试心中没底。我犹豫着去请教王老师怎么办?王老师只问了我一句话:“有那么难吗?”是啊,有那么难吗?一路上跟着王老师走来,所有的困难几乎都被踩在脚下,我下决心攻下英语这道难关。王老师时不时用嘶哑的声音询问我的学习进度,还拖着病体,将我的高师申请报告进行了修改。这一年我不仅顺利地通过了英语考试,而且被总行评为高级讲师。

        拿着高级讲师的聘书,我直奔王老师家中。两年前他不幸罹患肺癌,病痛中的老师虽然身体虚弱,但仍然思维敏捷,温和的眼神洋溢着慈祥的目光。我双手将聘书呈送到王老师手中。老师笑着说:“你今年还不到四十岁,比我要幸运的多喽!”是的,我真的很幸运,从农村走进城市,从荒芜走上讲台,在老师的恩泽中成长,在老师的扶掖中完成了一个村姑向银行专业教师的转变。是王老师的一路引领和教诲,才有了我的今天。看着他一天天消瘦的面孔,想着他一步步被病魔吞噬的生命,无奈和不舍在心中纠结。

        1996年秋天,王老师走了,走完了他只有五十五岁的短暂人生。他走得那么安详,走得那么坦荡,走得那么令人痛惜。也许是难舍的师生情谊,也许是超然的心灵契合,我曾多少次在梦境里与老师相逢,还是那个教室,还是那个讲台,王老师谦和地站在讲台上,服饰依旧,容貌依然……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在讲台深处,在岁月深处,在灵魂深处,一盏摇曳的烛光在永恒地闪烁……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讲台上走下来
《侯德兴盛赞<逍遥游>,王希德痛斥顽劣徒》郭成林
启蒙老师
《老师的爱》附沙画
【洞庭作家】柳小艳/美丽的再见
【陕西】李思旋《一件难忘的事》指导老师:杜芳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