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简明 ▏成都:五十年前的艺校生

成都:五十年前的艺校生

作者 ▏简明

成都西郊有座杜甫草堂,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五七”文艺学校就选址在这里。

艺校占地近30亩,独立成院,由古建筑、大殿和品字形的禅房组成,禅房和大殿之间由长廊连接,环境十分幽静(这里原是草堂古寺)但是,自从草堂搬来了这批艺校生,杜甫老先生便不得安宁喽!

艺校由六个专业组成:京剧班、川剧班、歌舞班、杂技班、话剧班、美术班,学生共360多人,学制4年。其中,话剧班调回剧团本部排《万水千山》,歌舞班也回到市歌舞团参加排练和演出《红色娘子军》。其余四个班都在草堂内学习。

清晨,天刚蒙蒙亮,学生们陆续去公园里喊嗓。

川剧班和京剧班的女生们腰上扎着板带,双手叉腰走着台步,有的喃喃自语背唱词,有的用一只手捂着耳朵,哼着曲调边走边找发音位置。

校外古树参天草木茂盛,处处鸟语花香。树林里有迷离的薄雾,宛如仙境。这里有清新的氧气,四周听到的全是鸟儿清脆的吟唱。同学们各自找好位置,在树下喊嗓:“咿……啊……”

也有学员在念道白:“奶奶,您听我说……红灯是咱们的传家宝……”

嗓子喊开了,大家仰头和鸟儿们对唱,置身于这片梦幻的环境中有趣极了,太巴适了!

今天,我要重点讲的是京剧班,因为我有最亲的人在这个班学习。

京剧班学生共有76人(包括乐队),女生17人,男生52人,年龄大多在12——16岁之间。上课地点在校内大殿,大殿面积约三、四百平米,全木结构房梁高耸,很是巍峨。

大家在热身后,女生由王丽蓉老师带功。王老师是武旦出身,武功了得。男生班由王荫槐和徐盛安老师带功。徐老师是北京富连成科班弟子,赫赫大武生。学生们去把杆前站成一列耗腿,然后踢腿,前旁后三个方向各踢50次。接着,做三起三落,涮腰等基本功,然后拉山膀、走组合,跑圆场。剧团要求这批学生要尽快胜任演出,也不分花旦青衣老生武生行当了,老师们把这拨学生按照样板戏中的人物来分类。每个人物由老师定点负责,看谁能够胜任角色。

同学们都知道京剧是国粹博大精深,不但要掌握四功五法还要练出扎实的基本功。尤其是这拨儿学生招进来时年龄偏大,不像过去的旧科班七、八岁就练功了,他们没有童子功,所以更需要下苦功夫。

老师们既朴实又严格,他们不会说大道理,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梅花香自苦寒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祖师爷赏不赏饭,就看你的条件和个人努力。”这话让大家很振奋啊,人人挥汗如雨苦练基本功,盼望早日长本事成角儿。练功房内充满着武功老师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以及同学们打飞脚璇子和刀枪把子的器械声,啪啪作响、虎虎生威。排练厅外则是另外一番景象。

京胡老师魏浩然、刘全仁来给大家吊嗓,他们的手艺是正宗的老科班传承。女生这边,由张英琴老师为大家练声。张老师是荀派花旦演员,她的练嗓方法很独特,她一边做示范,一边用手托着学生的腹部,满口的京腔京韵:“使劲儿,再使劲儿,提气呀,用丹田顶气,不要用喉头,不然你的嗓子不盯功啊……”京剧班学生们练功的时候,一墙之隔的大茶铺也是热闹非凡。

这个大茶铺就在校门外,很多茶客听到校内的练唱吊嗓声和练功的噼里啪啦声,于是都把桌椅搬过来,好奇的站在上面,有些人直接跨坐在墙头上,磕着瓜子透过院墙看热闹.

杂技班练功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室外的大平台上,那帮小孩有的脚蹬坛子,有的转着彩碟,有的手舞飞叉。这个飞叉很长、很高,顶端有串铃,飞叉在手臂上跳来跳去,发出“砰砰砰”的声音。

最好看的是集体练习车技:一辆特殊装置的加重自行车围着场地骑行,女生们陆续跨上去,人越来越多,越站越高,最后,同学们就像是孔雀开屏叠挂在车上,变幻出集新、奇、险于一体的艺术技巧,美轮美奂,妙趣横生。

茶客们看得兴起,纷纷鼓掌喊好吼声震天!

……

艺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虽然练功很痛苦,学习很紧张,但人人都希望练就一身绝技,在以后的演出排练中获得好角色成为台柱子。

两年基本功强化训练后,根据学校要求,为检验全校各专业的学习成绩,各班都要进行成果展示表演,于是,京剧班老师们精挑细选出多个折子戏片段:

智取威虎山》——“深山问苦”

《红灯记》——“痛说革命家史”

《海港》——“壮志凌云”

沙家浜》——“奔袭”、“聚歼”

紧接着,剧团派来了演出一线的老师亲临艺校辅导。

许多人都不知道成都京剧的底蕴:1950年成立的成都市京剧团,拥有中国京剧“四大美猴王”之一王少泉,筱月亭、段丽君、张燕华、筱樊春楼、蒋叔岩、尹少桐、刘成定等名角儿。其中,段丽君、张燕华、王美蓉是成都市京剧团旦角的三大头牌演员。该团演员阵容齐整,功力深厚,他们不但去过中南海怀仁堂演出,也上过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战士,享誉海内外。团址就在西御街新声剧场。

 徐盛安老师在后台给学员们说武戏

《海港》开始排练了!

剧团派来了梅派大青衣张燕华给学生说唱腔和指导身段,她教学态度既亲切又严格,无论是吐字归韵还是发声位置,都非常讲究。尤其是在教授《忠于人民忠于党》这个重点唱段时,因为唱腔和旋律非常优美,张老师演绎得出神入化,“方海珍”唱得荡气回肠。

经过半年的联排、响排、彩排后,这台折子戏汇报演出正式于1973年9月登台亮相,上级领导和艺校各专业的师生们都来观看了演出,京剧班教学成绩突出,受到文化局和京剧团表扬。

学员队《沙家浜》——十八棵青松

这台折子戏的成功,为毕业大戏《杜鹃山》奠定了基础。1973年底,艺校京剧班准备排演《杜鹃山》。这台全本大戏人物众多,学校和老师们非常重视。女一号柯湘的扮演者,就是折子戏《海港》中方海珍的扮演者。

为排练《杜鹃山》,剧团派来了段丽君和王美容两位老师轮流现场指导。

段丽君尚派传人,工青衣、花衫、刀马旦兼小生。

王美容主工青衣、花衫、刀马,文武花旦。

表演艺术家筱樊春楼是这台戏的总导演,由他来导这出文武兼备的大戏非他莫属。

“劫刑场”是《春催杜鹃》中重要的一段:

这场戏很有难度,柯湘一出场的唱腔就是娃娃调,很高昂,又是采用的武生身段,不仅要挥甩铁镣,还要且唱且舞,难度很大。筱樊春楼导演要求,唱要唱出革命者的气概,舞要舞出共产党人的正气,这是样板戏,必须高标准。王美蓉和段丽君老师来指导时,要求柯湘无论是表演、身段,还是唱腔都不能走样,要向北京样板团的杨春霞学习,演革命戏,做革命人。

此后,《杜鹃山》经过数月的排练打磨,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无论是音乐、舞美、灯光、布景,还是演员角色和人物之间的默契配合,都发挥了戏曲舞台一棵菜的传统风范!

该剧目在1974年7月,如期举行了毕业汇报演出,得到市委宣传部和文化局领导的表彰,也获得社会各界赞赏和喜爱。

那个年代的艺术宗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同学们送戏下乡,送艺上门,他们喊着到工农兵群众中去的口号,赴基层巡演。于是春节刚过,师生们来到了50军驻崇庆县148师,和战士们一起集合出操,同吃同住,同学习共军训。

八一建军节,学生们在师部礼堂为战士们表演折子戏《智斗》、《痛说革命家史》、《打虎上山》、《家住安源》。

看着和自己朝夕相处,年龄相仿的艺校生们粉墨登场后,瞬间变成了样板戏电影中的英雄人物——郭建光、阿庆嫂、李玉和、杨子荣、小常宝……战士们惊喜不已、掌声如雷。

尤其是尾声部分武戏开打,郭建光带领新四军战士与敌人短兵相接,刀光剑影中翻腾跳跃,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真叫一个火爆,哈哈!

礼堂内沸腾了,战士们手打节奏,跺脚齐吼:“再来一段!再来一段!”

结束了半年的学军锻炼后,全团来到龙泉驿山泉公社、石灵公社,走村串户,为农民观众在打谷场上清唱折子戏片段。白天,大家到田里收稻子、打谷子,朴实的乡亲们非常热情,每家每户凑米,凑肉,凑桌椅板凳,在晒坝上为学生们做九斗碗,那油亮亮的夹沙肉抿抿甜啊,啧啧……

1975年夏,为迎接全国大型军工企业表彰会,成都420厂俱乐部王仕贵主任邀请青年团驻场演出全场《杜鹃山》。这台演出行当齐全、阵容靓丽、青春逼人。谢幕时,在《大海航行靠舵手》的音乐声中,五彩追灯照耀全场,参会代表们上台与全体演员握手祝贺,并预言这批刚毕业的艺校生们前途无量、未来可期。

后记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样板戏退出历史舞台。

青年队演员们虽然正值人生好年华,但部分同学转行了,有的考大学,有的到新华书店,有的去了行政单位。

柯湘到了省艺术馆,做起了刊物编辑。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她发表描写京剧演员生活的小说《角逐》,获成都市首届文学奖。

同时,她还发表了以艺校歌舞班同学张平为原型的报告文学《彩色的路》,文章在成都晚报连载两个月,并被《报告文学选刊》选载。

编辑工作之余,她又创作出以模特生活为题材的中篇小说《模特女王》,获1991年《中国作家》优秀中篇佳作奖。

往事如烟,岁月留痕。

五十年过去了,特殊年代诞生的成都市五·七艺校已成为了一段久远的记忆。

谨以此文再现当年艺校生的芳华岁月,并祝愿他们艺术常青。

补充一句,那位京剧班柯湘的扮演者——就是我的妈妈蒋蜀陵。

者简明与蒋蜀陵在北京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越剧人物 | 嵊州越剧艺校第三届流派传承班尹派小生——王肖龙
歙之情缘——三百砚斋主人周小林传
东权艺校之初印象
京剧折子戏【小宴】
青春碎片:全国俱唱“样板戏”,幸运考入“京训班”
戏曲艺术的发展需要培养戏曲导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