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6岁女诗人,北京电影节上的大女主!

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刚刚落下帷幕,在众多国内外电影里,有一部很有诗意的纪录片,由台湾导演陈传兴拍摄的《掬水月在手》,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为什么呢?因为这部纪录片讲的就是一位诗人的故事,而且一位女诗人,一位已经96岁高龄的女诗人。

这位电影节上的大女主究竟是谁呢?

谜底揭开了!

主人公就是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曾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的女诗人,叶嘉莹。

那叶嘉莹到底是谁?

答案来了。叶嘉莹是1924年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祖上可是镶黄旗,曾祖父是光绪年间的进士。叶嘉莹自幼喜爱中国古典诗词,1945年毕业于当时的辅仁大学国文系,后来一生辗转漂泊世界很多个大学,讲授中国古典诗词,最终回到了祖国,安家在南开大学。

这就是叶嘉莹一生一句话概括出来的故事。

一句话说起来当然容易,可实际上叶先生的一辈子都是在和各种磨难对抗的环境里坚持下来的,支撑她精神信仰的便是她爱了一辈子的古诗词。

在辅仁大学上学的时候,日本已经侵占了北平,她的父亲随着国民政府迁往西部,母亲这时又不幸患上了癌症,不久便去世了。年幼的叶嘉莹经受着丧母的巨大痛苦,开始创作诗词,记下她心中的悲痛。

叶嘉莹毕业后,便在中学教起书来,不久来到了南京,为什么呢?结婚。可是新婚没过多久,便随着丈夫到了台湾,开始了在台湾的艰辛生活,一呆就是十八年。

在台湾的叶嘉莹干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教书,各地教书,各个大学、中学、电视台、广播台讲授中国古诗词。期间,她的丈夫又不幸被关进监狱,叶嘉莹只得用教更多的书来挣钱养活儿女,那是她已经有了大女儿。

所以叶先生在诗里说,“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就是说怀抱着自己的还在吃奶的小女儿,一个人在深夜里偷偷地落泪。可以想见一个女人在这种时候的孤独无助。

一直坚持到60年代,叶嘉莹得到机会去美国哈佛大学交流学习的机会,从此又开始她辗转世界的里程。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叶嘉莹在这些大学开始用英语讲授中国古诗词,这在当时是凤毛麟角的!

到了70年代,漂泊了大半生的叶嘉莹终于盼到了回到祖国的时机,她毅然飞回家乡北京,又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她开始利用每年寒暑假的假期,奔波于加拿大和中国之间,为的就是发扬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给年轻人讲授古诗词的魅力和精神。 

叶嘉莹在诗里写道,“构厦多材岂待论,谁知散木有乡根。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这根零散的木头,如今终于要回到大树这个根上。我一个书生怎么报效祖国呢,只有把李白杜甫这些古诗人们的精神传承下去。

可就在教学和生活都已经安顿下来之后,叶嘉莹的小女儿和小女婿却在一次车祸中双双遇难,这无疑又给了叶先生一次重大的心灵打击!

叶先生又写了一首诗,“早经忧患偏怜女,垂老欣看婿似儿。何意人天劫变起,狂风吹折并头枝。”就是说我一直疼爱自己闺女,又喜欢自己的女婿,可如今老天爷却把她们夫妻俩都收走了。

如今,已经96岁的叶先生,仍在南开大学开展儿童启蒙古诗词的教育活动,这位横跨两个世纪的老者,拥有始终不变的一代诗心,她为传播中国古典诗词文化所做的毕生贡献,一直激励着拥有诗心的我们。

《掬水月在手》这部纪录片反映的正是叶先生一生奔波辗转,漂泊四方的经历,独自一人以教书为业,尝遍了生活的五味辛酸,也见证着我们这个民族的兴亡。

像唐代诗人韩愈讲的,“和平之音淡泊,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好。”那些在平和环境和一帆风顺的心情下写出的诗句,或许总不能比那些经历了酸甜,尝过了苦辣之后,自胸中信笔流出的言语更能打动读者的心志,带读者一起走进诗词沉浮的世界里。

叶先生对古典诗词的讲解,正是如此。

叶先生的诗词都是在将自己的悲喜情感融进古诗中,将自己的命运离索和古人连在一起,是在讲古诗,也是在讲自己的诗;是在讲古人,也是在讲自己,有时竟分不出眼前看到的是逝去的古人,还是叶先生自己。

叶先生讲杜甫的诗,“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她说“当我们还能看见一片花飞过眼前的时候,还能喝上一口酒的时候,就要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因为你不知道下一次什么时候还能再看见飞花,再喝上酒。”

当时我正经历着亲人的离世,从入医院到去世,只经过了10个小时,亲人便和我天人两分。也正因为此,我心里才分外地感同身受,特别能体会叶先生说的,古诗词带给人们的不是消极的及时行乐之感,而是洞悉了人生苦短之后,依然能以一颗乐观的“赤子之心”笑对人生百态,从而更加磨炼自己坚定信念的道理,这才是古典诗词持久的内在人格力量和永不褪色的人性价值!

古人说,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虽然这些听起来无比的高远,可我们民族一代一代的仁人志士不正以此为自己报效国家的使命和目标吗?他们不正是以“为天地立心”的担当将自己的毕生所学付诸于实践,让书本上的“死学问”在“为生民立命”的抱负里变成有生命力的“活学问”吗?

即使我们不能达到他们的志向,我们不应该存有心向往之的情怀吗?

叶先生做的学问,正是如此。

叶先生将自己全部的精力奉献给古典诗词的讲授和传播,用她一生的悲喜诠释着“诗心不死”的坚贞,在一代代的薪火相传中继续彰显着动人的力量,让我们这个诗歌的国度依然拥有着“诗歌的心”!

也正是这颗“诗歌的心”鼓舞着叶先生一生传承诗词文化,叶先生的“学问”也正是这样一种带着生命力的“活学问”!

叶先生经常提及她的老师顾随先生的话,“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认,过乐观之生活。

是啊,人生是有尽头的,又是有困苦的,那我们就不过了吗?不!正是看到人生的无奈,我们更要以一颗积极的心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出有价值的事业,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在无限的事业中得以长存,这样,自己的生命就再不觉短暂了!

叶先生被称为是一个穿裙子的“士”,我想这就是她书生报国的志气和一生不死诗心的最好写照!

作者:一毛哥,中文系出身,以古诗词为精神归属,有自己的古体诗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叶嘉莹先生品读最美诗词
叶嘉莹先生:赏读古诗词要做到知人论世
博士妈妈推荐的诗词启蒙最优教材,收藏了暑假慢慢看
如果是真爱,每天都是诗词大会
微博
以乐语教国子——叶嘉莹古诗词吟诵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