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影评】《走向共和》的历史错误(二)
userphoto

2023.09.16 山东

关注

一本特别的书

怎么会都为银子发愁?

上次我们分析了《走向共和》第一集的历史错乱问题,这次我们来看看第二集。

第二集的第一幕还是延续第一集的阎敬铭事件,在此不做赘述。我们从李鸿章觐见开始说。

李鸿章觐见问题不大,问题大的是盛宣怀也跟着觐见。我们上初中的时候就学过,光绪帝要召见康有为,诸大臣以非在京四品以上官员不得面君的理由阻拦,因此改为荣禄接见康有为。那我们回到电视剧的第二集也一样,假设此时是1890年,那盛宣怀此时的官职只是个道台,根本没资格面君。

下一幕李鸿章会见醇亲王,编剧大概是想表现李鸿章的危机加重,这就是所谓的戏剧逻辑。原本李鸿章给醇亲王送船,是想找醇亲王搞点银子,结果话未开口,醇亲王先找李鸿章要银子。搞得观众都会跟随男主李鸿章感到危机。

但实际上,别说是在大清当官了,就算在大公司上班,你也会明白一个道理,做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

北洋水师是朝廷的,朝廷爱给钱给钱,不给钱拉倒,李鸿章犯不上这么上心。而且越要钱,越遭猜忌。

修园子也是一样,经费也不是醇亲王出。朝廷给那就修,不给就停工,醇亲王也没必要着急要。退一万步讲,醇亲王急了眼了非要从海军拿银子,也犯不上求李鸿章。因为在历史上,醇亲王本人就是清朝海军的最高统帅。

下一幕就到了张之洞办铁厂翻车大事件,编剧把张之洞塑造成了一个带有强烈民族主义且有些迂腐的老头。

实际上张之洞固然非常民族主义,但他本人精得很,不至于那么迂腐,更不会因为对祖国的物产迷信而买错了设备。

张之洞本人是晚清奇怪的存在,他既是清流领袖,还是洋务领袖。当然有时候洋务派骂他清流,清流派也骂他洋务。张之洞怎么混到这地步的?看看他的文章就知道,人家那左右叼盘的实力,可不是后来某些人可比的。

具体到汉阳铁厂,民族主义并不是他翻车的原因,官僚主义才是。张之洞明明可以先择在离大冶铁矿更近的地方建厂,却为了上班近选择了汉阳。明明可以先化验矿石再买设备,却为了赶工期给大清国献礼草率行事。

也可能是编剧为了加强戏剧冲突,搞得仿佛张之洞为钱很发愁的样子。看上去大清国处处缺钱,实际上张之洞也不愁。汉阳铁厂是大清国形象工程,说起来那就是亚洲第一、弯道超车,所以在经费这方面,朝廷是不缺张之洞的。以至于在清末官场上,张之洞获得了“钱屠”的称号,你就知道他浪费了多少钱了。

最后,所有人都没钱了,剧情引向了下一个无奈之举:海防捐。

按照电视剧的说法,就是为了海军捐款,朝廷给捐款人官位。此事一出,群情激愤,称之为卖官鬻爵。

实际上,这事出现在1884年。另外还要说一下,捐官这个事,历朝历代都有。《商君书》里都写过:“民有馀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

具体到清朝,捐官就更普遍了。比如被很多人当成历史的《雍正王朝》中的著名人物李卫、岳钟琪,在历史上都是捐官出身,顺便说一句李卫也不是什么小叫花子,有的是钱。在《走向共和》中出现的盛宣怀,也是捐官出身,所以捐官不会在朝野形成什么非议。

有人说捐官对读书人不公平,其实也谈不到。捐官也不是花完钱接着就上任了,也得培训。培训完了还有试用期,试用期不过就等于白花钱。当然这还是好的情况,更糟糕的情况就是花了钱买了官衔,但朝廷不给实授。那不用问,肯定是朝廷把一个官职卖给了很多人。

另外在官场上,捐官在科举取士的官员眼中,是一生的污点。读书人对捐官是瞧不起,断不会嫉妒。别说捐官了,就左宗棠那么大成就,因为不是进士,也被同僚瞧不起。

那么说编剧是瞎编海防捐这段吗?也不是,这事有点捕风捉影。

我们回到开始醇亲王修园子缺钱那会儿,都说慈禧修园子挪用海军军费,其实也不是大家想的那样。

海军的经费,由一个独立部门海军衙门统筹划拨,也不必太看户部脸色。而海军衙门的总理大臣,就是醇亲王。他直接挪用海军军费?那是不可能的。将来一出事,这就得背锅。而醇亲王身份特殊,儿子是皇帝,自己的身份就比较敏感。为了给慈禧表达忠心,修园子这事他是非常上心。钱不够怎么办?他想一辙,海军的钱不能动,但海军衙门的办公经费可以动。另外,还可以让东南富庶省份的官员捐款。那播大清新闻联播的时候,总不能说东南各省为修园子捐款吧,这个捐款的明目,就说是为了海军。

而这个钱到了醇亲王手里之后,也没有直接拿去修园子,而是在租界的外国银理财,用收益、利息修园子。未来甲午战争起,这笔钱还提了出来拨给海军,但也没啥用了。

当然翁同龢在这里也没起到好作用,他确实上书慈禧停掉了海军的专项拨款。

这一集的问题,大概就是这样。最后我想再回到开头,说说这部剧最经典的一次最高指示。慈禧说了,她修园子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为了给大清国长脸。如果不长这个脸,那么洋人就欺负大清,百姓也会造反,祖宗基业就会毁于一旦。

这一升华不要紧,接着就PUA别人,说不让她修园子,就等于儿子不孝,臣子不忠。

PUA之后,就是威胁,谁让老娘一时不痛快,老娘就让谁一辈子不痛快。

这一套拔高、PUA、威胁,算是让慈禧玩明白了,也算是她把《商君书》读明白了。

《商君书》一拔高就是口口声声强国,一PUA就是刁民挨打喊疼是憋着造反,一威胁就是要把刁民们给去了。

这些玩意儿皇帝们都玩得贼溜,锅还能甩给儒家。好处就是让大家对儒家的道德观失望,认为道德是万恶之源,这样就能忽略法家阴人玩人害人的那些毒计,让法家思想贯穿整个帝制时代。

其实在那个时候,最愁银子的不是慈禧,不是李鸿章,不是醇亲王,不是张之洞,而是老百姓。真正代表大清国的应该是这些普通百姓,不是盛宣怀,不是李鸿章,更不是慈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慈禧两次提出修缮颐和园,首次被反对,为何第二次得到大力支持
甲午战争——本不该输的国运之战(下)
晚清70年错失了多少强国良机
曾国藩临死说出拯救大清的最后计策,李鸿章却没听,最终害惨中国
清末李鸿章主导的“海防捐”闹剧,为什么以张之洞的弹劾而告终?
光绪生父奕譞,和李鸿章一起创建了北洋水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