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陕西考古博物馆馆藏欣赏

陕西考古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文苑南路与终南大道交汇处东北侧,是中国首家考古专题类博物馆。

馆中收藏了从旧石器时代开始的各个历史时期遗址和墓葬出土的文物标本等20万余件。

设展览以“考古圣地华章陕西”为主题,分为“考古历程”“文化谱系”“考古发现”“文保科技”四个部分;室外有田野考古主题展示区、陶瓷石刻文物展示区等。

展品:

蓝田人复原胸像

1963和1964年,在蓝田陈家窝和公王岭两地分别发现古人类下颌骨和头骨化石,被命名为“陈家窝蓝田人”和“公王岭蓝田人”。古地磁等测年数据显示,“陈家窝蓝田人”生活在距今65万年前,而“公王岭蓝田人”生活在距今115 万年前。公王岭头骨化石是迄今为止东北亚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与人类化石共存的还有一些旧石器,在全球人类演化与石器技术发展研究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新石器时代仰韶时期(距今6800~4800)

彩陶翁

1997年华县泉护村遗址H107

新石器时代仰韶中期(距今5700~5000年)

镂空人面覆盆形器

2008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杨官寨遗址

这种“镂空人面形”的器物极为罕见,在全国仅发现了两件,另外一件是2003年出土于山西吉县沟堡遗址的“人面形筒状器”,属于仰韶中晚期文物。

新石器时代 仰韶中期陶器

仰韶中期 (距今5700~5000年)

朱砂人面饰残陶器

仰韶中期 镂空人面陶豆

仰韶中期(距今5700~5000年)浮雕蛙纹陶釜

2009年西安杨官寨遗址H900

仰韶时期 兽首双耳尖底瓶

新石器时代-夏

神面立柱石雕

2019年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出土

石雕为是双面神的形象,两面近椭圆形的石柱上刻有两个丰满的神面,纵目、阔嘴、长须。像这样的石雕艺术品,在中国早期的考古发现中非常少见。

石峁(mǎo)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边缘。可能是夏早期中国北方的中心,距今约4000年左右,面积约425万平方米。这个曾经的“石城”寿命超过300年。

石峁遗址以“中国文明的前夜”入选201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以及“二十一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2019年5月,石峁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新石器时代龙山晚期—夏代早期

(距今4300~3800年)陶鹰

2018年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出土

在皇城台东护墙北段的弃置堆积中,出土了大型陶鹰20多件,数量多,体量大,造型生动,在国内新石器时代动物陶塑中十分罕见。陶鹰非实用器,可能与王权或曾在皇城台进行的宗教祭祀公共活动有关,反映出陶鹰在石峁王国中的重要性。

新石器时代龙山晚期至夏代早期(4300~3800)骨针

2017年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出土

这些骨针发掘于石峁遗址,数量超过250枚,展示了当时制作骨针的全过程:用石片等把骨头切割成细小的骨条,再经过打磨等工序加工成骨针。骨针的原料来源于羊小腿趾骨,打磨骨针用的砾石是当地产的砂岩。

商 附耳龙纹鼎

2012年陕西省宝鸡市石鼓山号墓出土

器为深鼓腹,附耳,圆底,三蹄足。腹部上下依次饰夔龙纹、直棱纹、蕉叶纹、腹、足外铸有镂雕屏棱。

这件鼎造型端庄厚重,装饰层次分明,尤其是高大夸张的扉棱,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使器体在稳重中又显得立体感和张力感十足。

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 四耳簋

2013年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M4出土 石鼓山考古队藏

该墓地面积约24 万平方米,是目前以高领袋足鬲为标志的刘家文化最高等级墓地。

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 球腹簋

2013年宝鸡石鼓山墓地M4出土

石鼓山考古队藏

簋(guǐ)本是食器,用来盛放煮熟的谷物。后来在重要典礼时与鼎一同出现,逐步演变为非常重要的礼器。尤其到西周中期,簋的使用形成一套完备的礼仪规则,通常以偶数与鼎共同使用。

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 牺尊

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出土

两只牺尊通高为42厘米和32.5厘米,牺尊造型是综合多种动物形象的瑞兽。

头部似食草动物,头上两柱形龙角之间有一对尖状鹿角相互交错。

尊身似鹿,两耳细长竖起。

四肢刚健,但四足却长着食肉动物的利爪。

臀、腹滚圆,小尾巴竖起。

一对似鸟翼、又似鱼鳍或鬃毛,从下腹部和两腿弯处伸出。

前腿直立、后腿蹬地做弯曲状,看姿势似乎要撒腿狂奔,又好像在祥和地俯视着什么。

牺尊除腿部无纹饰外,其他部位布满夔龙纹、凤鸟纹、兽面纹、双身共首的蛇纹和窃曲纹等精美纹饰。

牺尊角、耳均饰有阴线云纹,翼上密布细线纹,颌下有小坑窝,后肢膝外有刺状突出,腹底均为素面,颈内充实泥芯。整件器物形体厚重精致,纹饰风格诡异奇特。牺尊造型独特,极为罕见,具有极高的考古研究和艺术观赏价值,是一件非常难得的商代青铜器艺术珍品。

西周 青铜轮牙马车

这套马车2014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周原遗址,马车长3.13米、宽2.7米、高1.5米。车头部位有四匹马的遗骸,据DNA分析,该马车驾辕的四匹马都是成年纯黑色公马,规格极高。

马车整体的木制轮辆外包铜壳,其兽面纹车軎镶嵌绿松石,车厢装饰大量镶嵌绿松石的青铜构件和玉器及彩绘构件,极为精美华丽,堪称西周“第一豪车”。

马车的构件

根据车轮上的痕迹判断,这辆马车很少使用过,它不是用来作战的战车,而是代表着某种西周高等级贵族的礼制,是仪仗用车,仪礼性质的车。这是目前所发现的第二例,也是唯一一套保存完整的“青铜轮牙马车”。

嵌绿松石青铜辕首饰

嵌绿松石青铜衡饰

青铜龙(车轼立柱下)

嵌绿松石青铜軎及辖

嵌绿松石青铜轶饰

青铜兽面装饰与玉器

嵌绿松石青铜马面

嵌绿松石青铜韅(xiǎn)饰

嵌绿松石青铜马络饰

青铜马车出土以后,为了完整保护这套罕见的青铜马车的所有信息资料,最大限度地保存遗物和遗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用整体打包的方式将其带回实验室进行清理。从2017年开始,历时三年清理修复,最终在2020年7月完成修复,并于2022年开始整体在陕西考古博物馆向公众展出。

复原后的青铜马车

西周銮铃

这件青铜銮铃由椭圆形铃廓和柄组成,廓与铃壳相连,铃壳有八个等腰三角形辐射状镂孔,壳内有小铜球一个,廓、铃壳下与梯形柄相连,柄正面饰三道竖弦纹。 銮铃是插在车衡或车轭(è)上的装饰部件。车行马动,则铃声伴响。

銮铃的“銮”字,来源于鸾鸟。古人认为鸾鸟具有祥瑞之意。为祈求吉祥,所以称之为“鸾铃”。后来把“鸾”改为“銮”,先秦时銮铃的使用可代表车主人的身份,最高级的马车上可装八个銮铃,古代帝王的车驾上就有八个銮铃,故帝王车驾的代称有銮仪、銮驾、随銮、迎銮。

西周晚期 铜钺

钺在商代是武器也是礼器。据史书记载,钺为一种古代兵器,青铜制,圆刃或平刃,安装木柄,持以砍斫。盛行于商代及西周。

西周 铜鬲

春秋中晚期 金节约

1982年宝鸡凤翔区马家庄宗庙遗址

春秋中晚期 虎噬羊饰件与金环

宝鸡凤翔区马家庄宗庙遗址

战国晚期 金饰件

战国晚期 铜扁壶

2019年咸阳渭城区周陵镇南贺墓地M1出土

春秋早期 芮国国君墓葬金饰

2006年韩城梁带村遗址M27

M27为芮(ruì)国国君墓葬,随葬金器共48件,主要为服饰件和佩饰,是目前已知随葬金器最多的两周墓葬。

芮国是西周、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把卿士芮伯良夫封在芮邑,位置在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南方,芮城有古魏镇。经专家考古发现,确定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刘家洼乡墓地为芮公墓,为芮国故地。另外在陕西省韩城市昝村镇梁代村为芮国墓地。

周成王在位时建立芮国,国君被称为芮伯,曾在周王室担任司徒的职务。

春秋时期,秦穆公灭亡了芮国。《史记·秦本纪》记载秦穆公二十年(即公元前640年)灭芮国。而《路史》记录了秦穆公灭芮国的说法。亡国后,芮国君主宗室以国为氏。

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出土的文物

梁带村隶属韩城市谷村镇,2005年5月至今,已确认墓地内的西周、春秋时期的基葬达1300多座、发掘大、中、小型墓葬70余座,出上各类文物数以万计。

龙山晚期至夏代早期 玉牙璧

新石器时代 齐家文化(距今4300-3700年) 玉璧

2007年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M560出土

西周梁代村芮国墓地出土的珠玉

西周晚期 人形玉佩

2006年韩城梁带村遗址M26出土

西周 木俑

2007年韩城梁带村遗址M502

梁带村M502墓室四角二层台上各站立1件木俑,在西周考古发现中尚属首次,将我国古代墓葬殉俑的历史提早到西周时期。其不仅比孔子说“始作俑者”的年代早约300多年,而且提示了在杀人以殉已不流行的西周时期,以木俑代人殉葬可能并非偶然,此后在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霸国墓地、刘家洼墓地均有类似木俑发现。

梁带村芮国遗址出土的一组春秋时期青铜器及玉饰

春秋早期 仲姜壶

春秋早期 龙纹盉

2006年韩城梁带村遗址M26出土

龙纹盉通高25.5厘米 ,最宽处17.5厘米,盖略呈覆斗形,顶部有一虎钮,子口。

器口为长方形母口,方唇,短束颈,腹腔呈圆扁鼓形,前有管状直流,流口饰一周四条蛇纹。

后有龙首吐舌,下弯成半环形的器鋬,腹下附四鸟足。

盖顶一周饰卷云纹,腹腔正背面均饰连体双龙纹,中间饰一生首,前后侧面均饰重环纹,龙首器秦呈长舌卷云状,两角中部凸一扉棱。

西周晚期 晋侯簋

西周晚期 晋姞盘与晋姞匜(yí)

晋姞盘与晋姞匜为一套完整的盥(guàn)洗礼器。姞盘高17.4厘米, 口径37.2厘米,敞口,平折沿,双附耳以短梁与口沿相接,浅腹,圈足下承三支足。盘腹部饰窃取纹,附耳饰重环纹,圈足饰垂鳞纹。盘内底正中铸有铭文,竖排三行十七字:唯八月丙寅晋姑作铸旅盘也其万年宝用。

晋姞匜

晋姞匜高20.3厘米 ,长39厘米,器的前端为一槽流,后端设龙形罄,龙口街口沿,腹下有四扁支足。腹内底铸铭文三行十七字:唯八月丙寅晋姑作铸旅盘也其万年宝用。

韩城梁带村遗址出土的玉饰

春秋早期 七璜联珠组玉佩

2006年韩城梁带村遗址M26出土

春秋早期 玉牌项饰

韩城梁带村遗址M19

春秋早期 右手腕饰

韩城梁带村遗址M19

臂饰

玉握饰

西周晚期 梯形牌组玉佩

2009年韩城梁带村遗址M300出土

西周 玉牌项饰

2009年韩城梁带村遗址M300出土。

春秋 小铜罐

2006年韩城梁带村遗址

2017年,在陕西渭南市澄城县刘家洼一处男性贵族墓中发现的一个精美的密封小罐。

考古人员发现它时,小罐放置在墓内的西北部,而其他青铜礼器集中放置在东南角,说明二者功用不同。

打开青铜小罐,发现罐内还保存了几克残留物。通过科学技术分析的结果,该残留物是由牛脂作为基质、混合一水碳酸钙颗粒,将它们混合后,发现有美白的效果。这是中国已知最早的面脂,这一发现将中国先民制作美容面脂的历史提前1000多年。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男性面霜类化妆品。青铜小罐的发现,说明男子化妆的历史悠久。从春秋时期,就不乏追求精致的男士了。

春秋 窃曲纹罐

春秋 龙纹小罍

铜盒及玉饰

春秋 变形兽纹小罐

2006年韩城梁带村遗址M27

春秋晚期 金虎饰

2019年宝鸡凤翔区秦公一号大墓车马坑

秦 文吏俑

秦始皇陵墓南侧“文官俑”陪葬坑

文官俑的腰带上挂着两件文具,一件是小刀,一件是磨刀石。

这是典型的文官形象,在这件陶俑的左臂和躯体之间,还有用来插竹简和简牍的小洞。

在秦代时还没有纸,文字都写在竹简上,做文字记录的官员,毛笔一般在头上插着,他们在听指示时,将简牍从臂下拿出,开始做记录,写错了就用小刀刮掉,小刀用钝了,就用磨刀石磨一磨,他头上戴的帽子显示了他的爵位在八级以上,他代表了政府的管理机构,这就是最早的“公务员”。

秦 御手俑

2000年秦始皇帝陵园K006陪葬坑(文吏俑坑)

御手俑的职责是驾驭车马、保护车马进退得宜、主帅受伤可代其执掌指挥工具金和鼓。

御手俑头绾扁髻,戴单板长冠,褐色铠甲,无披膊,下穿长裤,足蹬方口履,双臂前举作执辔驾驭状。是秦代战车的中间驾车手,车士俑居左右两侧。

秦 跽姿陶俑

2002 年秦始皇帝陵K0007陪葬坑(青铜水禽坑)出土

​跽姿是古人席地而坐时,上身挺直,双膝着地,臀部不坐在脚后跟上的一种坐姿。

跽姿俑左臂自然下垂,左手指并拢伸向下方。右臂上举,肘部微屈,上身直挺,双膝跪地,足尖抵地,似乎准备由踞姿向站姿起立。专家分析考证,此俑的形体姿势应该是正在击鼓、钟之类的乐器。

秦 箕踞姿陶俑

2002 年秦始皇帝陵K0007 陪葬坑(青铜水禽坑)出土

秦 跽坐俑

1979年秦始皇帝陵园马厩坑出土

秦 石胄 石铠甲

1998年秦始皇帝陵陪葬坑出土

秦 秦二世铜诏版

秦 彩绘卧姿铜鸿雁/天鹅

秦 错金铜弩机及弩臂踵饰

1978年秦始皇帝陵陵园出土

西汉 彩绘漆箱

出土时的样子

西汉 彩绘陶鸡

泾阳大堡子汉墓出土的文物

西汉 彩绘陶囷

西汉 彩绘陶仓

2020年泾阳大堡子墓地北Ⅱ区

西汉早期 彩绘陶舞蹈俑

2021年泾阳大堡子汉墓M68出土

靖边杨桥畔汉代墓地出土的文物

西汉 彩绘陶鼎

2007年靖边杨桥畔老坟梁墓地M2

汉紫——中国特有的一种颜料

杨桥畔汉代墓地彩绘陶器颜料分析发现:红色有朱砂、铁红,桔红色为铅丹,紫色为中国紫,绿色为石绿,白色有白土、破酸钙,黑色为墨。中国紫、中国蓝和中国深蓝都是在文物样品中发现,属于中国古代人造硅酸铜钡颜料。

中国紫即汉紫,是战国秦汉时期人工制备的、唯一的单一紫色系硅酸铜钡无机颜料,与中国古代含铅玻璃的制造有密切的联系。

东汉 墓室顶部二十八星宿图

2015年杨桥畔渠树壕出土

2015杨桥畔渠树壕东汉壁画墓:长斜坡墓道砖室墓,水平总长26.5米,由墓道、封门、前室和后室四部分构成。前室四壁和券顶绘满壁画。墓室入口南北两侧各绘一执铎武士;前室北侧东壁分栏绘骑马图和山峦图,西壁分栏绘制待女和熏炉,前室南侧正中分栏绘楼阁庄园、宴乐人物,祥禽瑞鸟和仙人图等,西壁绘一侍女和熏炉;后室西壁枋额之上绘一瑞兽,前后室券顶通绘日月、四象(或称四灵)、二十八星宿和人物图。因为壁画在券顶,所以进行了整体提取。

随州曾侯乙墓青龙白虎二十八宿天文图,说明了中国二十八宿独立起源,但曾侯乙天文图只有二十八宿题名围绕北斗分布,没有星形和图像。西安交通大学西汉壁画墓天文图,描绘了二十八宿的星形和星神图像,却没有星宿题名。渠树壕壁画墓天文图首次大批量将星宿的形状、星数、神像、题名相结合,为我们准确地证认二十八宿与中外星官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外官:中国古代天文制度中的一种星空分区法。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人们就模拟人间国家机器和社会组织,对许多星座安上帝王将相之类的名称(如天帝、三公、三师等)

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伏羲手中拿矩,女娲手拿规。古人相信整个地球是一个大锅盖盖在地面上,上圆地方。而矩和规是画直角和圆的,对应的是天地,阴阳两极。

白虎

太阳:里面画的三足鸟

月亮:里面画的是蟾蜍。之所以用蟾蜍代表月亮,是因为古人通过肉眼进行观测,发现月亮上是有大面积的黑色区域,在黑色区域的基础上,想象一只蟾蜍和玉兔的形象,所以蟾蜍代表月亮。

在星宿图上有一条非常明显的长白线,代表了天上的银河。隔着银河遥遥相望的是牛郎织女。

骑着龟的是司命,希望延长寿命。

骑着猪的是司禄,司禄就是希望人活着,能够得到高官厚禄。

司禄和司命是用来指引北斗星的,也有帮墓主人指引方向的意思。古人发现天空中有一颗最亮的星星,周围的星星都围绕这颗星在运转,这颗星就是北极星,北极星周围有七颗星,围起来像勺子的就是北斗星。北斗星围绕北极星旋转一周就一年,所以古人根据北斗星旋转的时候,斗柄所指的方向不同来判断四季。如果斗柄指东就是春季,指南就是夏季。

东汉 墓门画像石组合

1996-1998年神木大保当东汉墓地

西汉 着衣俑

​俗称“裸体俑”。原为陶塑躯体,木制臂膊,通体彩绘,身着丝、麻衣物。在汉长安城的手工作坊中统一模制烧造而成。因集中出土于皇帝陵墓,推测是皇室等级的陵墓才可使用的随葬品。

西汉 塑衣俑

西汉 三囷(qūn)共厨铜鼎

2010年兴平北吴墓地M64

西汉 金牌饰

2001年西安雁塔区缪家寨M15出土

平面呈长方形,横剖呈拱形,长20,宽8厘米,中间是一不规则长方形孔,用4块相互缀连的玛瑙板填补。制作工艺采用了锤碟、模压及镶嵌等。主要纹样题材为:人骑巨龙,人骑奔牛,人骑奔马和一头卧熊。整体造型及纹样风格明显具有中国北方鄂尔多斯及邻近地区的文化特征,受到斯基泰文化的影响,体现了西汉时期地域间的文化交流。

西汉 鎏金铜铺首衔环

新莽时期 双身夔龙纹玉璧

2005年西安井上村墓地M4

新莽时期处于两汉之间,是继西汉之后由西汉外戚王莽建立,存在了15年(公元8年—公元23年)。王莽和他的新朝,在古代帝制时期一直不被承认,所以,一般把新莽时期算作西汉末年。

西安韩家湾苏统师墓出土的隋大业四年的瓷器

苏统师:史传无载,根据墓志记载,他是被暂且埋葬今天的西安市南郊长安区韩家湾村一带,因此随葬品数量相对偏少,推测为三品以下七品以上的中级官吏。

隋大业四年 透影白瓷杯

这只白瓷杯是邢窑的产品,器壁最薄处仅厚1毫米左右,几乎达到了脱胎的状态。其釉色均匀,能达到光照见影的奇特效果,是迄今为止唯一完整的隋代透影白瓷器。

透影白瓷是指胎体在光照下呈半透明状,胎釉如玻璃般熔为一体的白瓷器。一般认为这种效果与特殊的、含钾量高的胎土原料相关。迄今最早的透影白瓷产品见于隋代的河北邢窑及河南相州窑等,极为罕见。相较已发掘的同类器型,苏统师墓这件透影白瓷杯纪年清晰,器型完整,具有标尺意义。

隋大业四年 白釉长颈瓶

隋大业四年 白釉盂

隋大业四年 白釉辟雍砚

隋大业四年 白釉四系罐

隋 大业元年瓷器

隋大业六年

绿釉蟠龙博山炉

1990年西安长安区韦曲镇隋丰宁公主墓出土

丰宁公主杨静徽,生于开皇三年,是隋文帝杨坚孙女,废太子杨勇之女。

该墓为单室土洞墓,始建于隋大业六年,用来安葬丰宁邑公主杨静徽;贞观八年,驸马韦圆照与之合葬。该墓有两套时代不同的随葬器物,这种跨越朝代的合葬墓非常罕见。

此炉由炉盖、蟠龙立柱莲瓣炉身和炉座上下叠砌而成,绿釉瓷质地、仰莲瓣造型、蟠龙柱是此炉的三个显著特征。

隋大业六年

绿釉笼形香薰

1990年西安丰宁公主墓

隋大业六年 白釉长颈瓶

1990年西安丰宁公主墓

隋 石棺鎏金铜提手石

2005年潼关税村隋墓出土

隋 酒神图驮囊陶骆驼俑

2014年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区茅坡墓地M21

骆驼两侧驮囊上各模印一组人物,形象相同。

主体为一主二从的三人形象,居中男性呈醉酒状。关于醉酒者身份,有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大力士赫拉克勒斯、酒神随从西勒诺斯或萨提尔以及古印度的财神俱毗罗数种可能。

陶骆驼应由隋大兴城内的明器作坊生产,但驮囊上模印图像则可能与粟特工匠相关,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唐 李倕冠饰

2001年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校区李倕墓

2001年11月至2002年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配合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新校区基本建设,在施工区域内发掘清理古墓葬186 座,其中唐墓140余座,规模最大的一座墓主人叫李倕。

李倕字淑娴,是唐高祖李渊五世孙女,曾祖为李渊的第十八子舒王李元名,祖为豫章王李亶,父为嗣舒王李津,是李津的第二女。李倕与时任皇帝李隆基应为平辈远亲。开元二十四年因难产去世,时年25岁。根据墓志,李倕生前居住在长安城胜业坊,其夫侯莫陈氏为北魏贵族后裔,去世时,其夫官至宣德郎,兼直弘文馆,是一个正七品官职。

李倕出身虽是皇室宗亲,但既非公主,也非县主,并无封号。所以她的墓葬、砖墓志及随葬陶俑规格较低。该墓葬未遭盗扰,随葬器物组合基本完整。虽然陪葬明器规格较低,但陪葬的实用器却非常奢华,如李倕的冠饰。

在李锤冠饰出土之前,出土的唐代之前凤冠不超过五件,而且大多都无法复原,这是目前国内唯一复原了的唐代女性冠饰,冠饰采用了铸造、捶打、鎏金、贴金、镶嵌、掐丝、金珠、平脱、彩绘等工艺,是唐代珠宝和工艺的集大成者。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艺术和工艺水平,为考古学、艺术史和工艺研究等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冠饰修复完成重量800多克,整体高约32厘米、宽约16.5厘米。使用了金、银、铜、铁、玛瑙、珍珠、琥珀、玻璃、螺钿、贝壳、象牙、宝石、绿松石等各种材料十余种,其中小型金质饰件250余件,珍珠410余颗、绿松石千余等。凤冠的表面,镶满了直径为1毫米至1.5毫米的金珠,珠光圆润,排列有序,粒粒可数。这些零件之间穿插着金丝银线,在阳光下呈现出金碧辉煌的效果,光彩夺目。

另外还有近300处空位,可能镶嵌有绿松石或珍珠等。出土遗物还表明,冠饰用了大量的纺织品、羽毛、漆器。整体打包带回的石膏包内还出土了28件微雕尚未恢复原位,有琥珀和象牙两种。

除了头冠,身上的配饰也采用了相同的清理和复原方法。腰部配饰由72片鎏金青铜片组成,铜片做成三瓣花或四瓣花形的底座,先粘上羽毛,再嵌上宝石和珍珠,每一小组铜片之间用珍珠相连,组成网格形图案。

下身佩饰分左右两个组合,完全相同。应为长裙正面两侧的佩饰。由各种形式的金框宝钿饰件组成。右侧现存17组,左侧现存18组。

唐 开元二十四年

八曲葵花型螺钿铜镜

2001年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校区李倕墓出土

唐 开元二十四年

六曲葵花形螺钿镜

2001年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校区李倕墓出土

六曲葵花形螺钿镜直径7厘米,是李捶墓内出土的两面螺钿镜较小的一面,铜镜六曲葵花形,镜背髹漆,并嵌以蚌片磨制的六瓣花形及宝相花图案,漆层内嵌以细小绿松、青金石(很可能是阿富汗进口),宝相花及六瓣花内原来镶嵌的很可能是琥珀(现在仅剩部分残留)。

唐总章二年

组玉佩

2004年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刘智夫妇墓出土

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建设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120余座汉、唐墓葬。其中唐总章二年(669)司宰寺丞刘智与夫人尹氏合葬墓,出土、组玉佩、金铜装班剑等珍贵文物,是研究唐代舆服制度的珍贵资料。

这件组玉佩保存完整,采用优质玉石及水晶,还在鎏金铜卡扣上镶嵌琉璃,奢华程度为唐代组玉佩实物所仅见。

咸阳机场二、三期的考古发现

北周建德五年铜器1988年咸阳底张湾村王德衡墓出土

北周 宣政元年 八环白玉蹀躞带

1988年咸阳底张湾村若干云墓

玉带具以新疆和田上等白玉雕琢,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完整玉带。蹀躞(dié xiè)带本为胡制,自魏晋时传入中原,到唐代曾一度被定为文武官员必佩之物。《辽史·仪卫志》所云:“武官七事:佩刀、刀子、磨石、契芯真、哕厥、针筒、火石袋”,俗称“踪蹬七事”。

十六国

彩绘陶女立俑

2019年咸阳坡刘墓地M2

“十六国”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统一北方为止。此外,北方亦非仅十六国,它自北方所有大大小的政权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

十六国(公元309~439年)

釉陶连枝灯

2019年咸阳坡刘墓地M2

北周 武帝孝陵志盖

1994 年咸阳渭城区陈马村孝陵

孝陵是北周武帝宇文邕与皇后阿史那氏的合葬陵。地面末见封士和建筑遗迹,地下部分为长斜坡墓道五天井单室土洞墓,全长68.4米,与向类北周大、中型墓葬形制基本相同。出土帝、后陵志、玉带、玉璧等随葬品。孝陵是目前唯一座经过发掘的北周帝陵,填补了北周帝陵制度研究的空白。

唐 贞观二十二年

绿、蓝琉璃碗

1985年咸阳韩家村窦诞墓出土

唐 天宝三年

生肖陶俑

2009年咸阳底张湾村豆卢建墓

豆卢建为唐万泉县主之子驸马都尉,葬于天宝三年。该墓罕见的在围沟内出土 11 件生肖俑,体量大且工艺精细,还出土文武官俑、武士俑、舞俑、动物俑、玉器等54件,为研究唐代墓葬制度提供了新的资料。

唐 彩绘牵驼俑及骆驼

2018年咸阳窦家村唐墓出土

唐 彩绘陶牵马俑及马

2018年咸阳窦家村唐墓出土

唐景云元年

唐昭容上官氏墓志井盖

2013年8月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考古出土

唐昭容上官氏墓:墓主为唐代女政治家、女诗人上官婉儿。经过专家推测,这座古墓曾遭到过大规模的刻意破坏,属“官方毁墓”,石砌的棺床也被掀翻,就连棺椁和遗骨也没有痕迹。出土随葬器物200余件,主要为陶俑和陶动物。

墓志为青石质,正方形。志石高、宽皆74厘米,厚15.5厘米。划细线棋格,阴刻正书32行,满行33字,墓志铭共刻字982个,为上官婉儿一生的经历做了简要描述。墓志盖题“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 ,九字圆淳瘦劲,工整秀丽墓志完好无缺,字迹清晰。

墓志由序和铭两部分组成,序中记录了上官婉儿的籍贯、世系、仕宦经历,以及死因、享年、下葬的时间、地点、赠赚等。铭中则是赞颂她的功绩,表达对她的哀思。

墓志最后一段为太平公主所写:

“潇湘水断,宛委山倾。珠沉圆折,玉碎连城。甫瞻松梗,静听坟茧。千年万岁,椒花颂声。”短短数句,庄严肃穆与柔婉悲哀兼备,以各种历史典故,写尽难以言说的情谊,说尽她对巾帼宰相的称许和痛悼。

唐 三彩执壶

1994年西安长安区南里王村韦洵墓出土

唐景龙二年 鸿雁折枝花纹银杯

1994年西安长安区南里王村韦洵墓出土

鸿雁、折枝花是唐代金银器上常见的纹饰。鸿雁在唐代是一种瑞鸟,会出现在官员的官服上。鸿雁又名“鸿鹄”,古语有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于是会用“雁衔芦纹”表达官禄登科的祝福。除此之外,鸿雁还有很多其他文化内涵。如,鸿雁是候鸟,古人会用鸿雁表达“思归之心”,如古代会用鸿雁传书,以鸿雁表达思念。由于鸿雁配偶习性,与鸳鸯相同,系一夫一妻制,所以鸿雁也会被用来表达忠贞的爱情。古人会以雁为结婚的聘礼。《诗经·女曰鸡鸣》中,“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折枝花纹,顾名思义,“被折下的花枝”的纹饰,

唐 贞观十四年

子母狮形熏炉盖

2020年西安雁塔区月登阁村唐杜华墓

唐 贞元十四年

石熏炉

2020年西安月登阁村杜华墓

唐 天宝元年

让帝惠陵出土的彩绘陶仕女俑

惠陵是让帝李宪(李成器)的陵寝,李宪是睿宗李旦的长子,玄宗李隆基的长兄。景云元年,李旦再次登基,因李宪是嫡长子、李隆基平定韦后一族有功,皇太子之位举棋不定。李宪认为国家遭难之时有功之人堪当储君,所以坚决辞让,使李隆基成为储君。

李隆基登基后与李宪仍然情谊深厚,并在其死后追谥为“让皇帝”:所贵光昭德行,以示崇高,立德立名,斯为不朽。大哥事迹,身殁让存,故册曰让皇帝,神之昭格,当兹宠荣。

唐天宝元年

彩绘陶跪拜俑

2000年蒲城唐惠陵

唐天宝元年

彩绘陶羯鼓

2009年蒲城唐惠陵

唐 镇墓兽

2003年 西安郭杜唐墓出土

唐 天宝六载

罗婉顺墓志井盖

2020年出土于陕西咸阳渭城区

罗婉顺,本姓叱罗,鲜卑人,为唐代龙门县令元大谦之妻。撰文者均为汝阳郡王李璡,墓志书丹者为颜真卿,书写时39岁,任长安县尉。

颜真卿手书

该墓志为颜真卿早年书迹真品,字体瘦硬秀逸。此时其书法风格尚未形成,该墓志的发现对研究颜真卿的书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颜真卿存世十几个碑版中,唯一一个经过考古发掘出土的碑刻。

1995年高陵马家湾村李晦夫妇墓出土的唐代三彩俑

唐 骑马仪仗俑

1995年富平南陵村节愍太子墓

节愍太子李重俊是唐中宗第三子,中宗时发动宫廷政变被杀,唐睿宗追复太子之位,陪葬定陵。该墓地上有封士、墓园及石狮、石人;地下部分为长斜坡墓道 4天井双室砖墓,全长54.25 米。墓室绘制壁面,配置石棺床,出土壁画和唐三彩工艺水平均较高。

唐 景云元年 镇墓兽

1995年富平南陵村节愍太子墓出土

唐 景云元年

天王俑

1995年富平南陵村节愍太子墓

唐 景云元年 节愍太子谥册

1995年富平南陵村节愍太子墓

唐 景云元年 节愍太子谥哀册

唐 景云元年 节愍太子墓三彩男/女侍俑

唐 永昌元年 节愍太子墓三彩牵马俑及马

唐 三彩双鱼瓶

1992年西安南星王村唐墓

唐代瓷器及残片

唐 蹙(cù)金绣残片

1987年扶风法门寺地宫

唐 马球图

2004年富平北吕村虢王李邕墓

唐 壁画调鸟仕女图局部

2004年富平北吕村虢王李邕墓

唐 白釉绿彩人头埙

1987年铜川黄堡耀州窑遗址

五代 青釉花口盏

五代是耀州窑青瓷生产的第一次高潮期,涌现出造型精巧、仿金银器形制的茶具、酒具等高端产品,并创烧出粉青、淡天青、天青色釉,首开天青釉瓷风尚。大花大叶、仿金银器锤探效果的装饰,开启耀州窑道劲犀利之刻花风尚。'官'款瓷表明,其产品曾供朝廷或官府使用。

北宋 轮盘

北宋 青白釉熏炉

北宋 青釉刻花折扇纹碗

北宋 三足铭文敦

2007年蓝田吕氏家族墓园吕大临墓出土

据考证,吕氏家族原为汲郡(即今河南卫辉市)人,后因其祖吕通赴长安为官,举家迁于现陕西蓝田县桥村定居。吕家世代官宦、书香门第,特别是“大”字辈成员在政界与文坛皆取得骄人成就。文献记载吕大临生于1044年,卒于1091年,字与叔,才气过人,志趣高雅,不恋科举,无心仕途,一生追求学术研究,特别对古器物学情有独钟,不但自己收藏,而且将前人零散书籍图录收集汇总,加以整编标注,成就《考古图》一书。

所以,吕大临是我国历史上著名金石学家,也是中国考古学的先驱。

考古图共十卷,北宋元佑七年成书。著录公私所藏古代青铜器和玉器234件,每件器物均摹绘器形、款识,记录尺寸、容量、重量,并加以考证。其中对出土地及收藏处可考者加以说明,是现存最早且较为系统的古器物图录,开启后世金石著录体例,是宋代金石研究的重要著作。通行本有明泊如斋本、宝古堂本及清四库钱曾影宋钞本。

北宋 三足铭文鼎

2007年蓝田吕氏家族墓园吕义山墓出土

北宋 青白釉执壶

吕氏家族墓

北宋 青釉瓦棱簋

吕氏家族墓

北宋 宣和五年

青釉卍字镂空盒式香薰

2020年西安杜回村孟氏家族墓M11

北宋 宣和五年 青釉刻花牡丹纹注子及注碗

2020年西安杜回村孟氏家族墓M12

北宋宣和五年 青釉刻花牡丹纹花口盘

金代 正大三年 月白釉玉壶春瓶

2014年西安雁塔区观音庙村李居柔墓

金代正大三年

月白釉盏与青釉倭角方盘

2014年西安雁塔区观音庙村李居柔墓

金 青釉刻花葡萄婴戏纹梅瓶

金 黄釉刻花莲纹

1986年耀州黄堡耀州窑出土

元 青釉印花双鱼纹洗

元 金嵌绿松石“天茄”耳坠(上)

元 金累丝嵌绿松石耳坠(下)

元 “满池娇”金簪(上)

元 螭虎纹折股纹金簪(中)

元 连钱纹折股金簪(下)

元 张按答不花、李云线夫妇合葬墓壁画

这座元代壁画墓位于渭南市蒲城县洞耳村。199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就对该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墓室和甬道全都绘有壁画。虽然壁画内容丰富,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只好做了原址填埋保护。201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再次对这座元代墓葬进行发掘,由于用常规的揭取方法很难保障画面的完整性,于是考古人员创新性地采用更换支撑体的方式,对壁画墓进行整体搬迁。

这是一座八边形弯窿顶砖砌墓,墓室和甬道都以方砖砌筑,内壁砖表涂敷白灰,抹平光净,再绘施壁画。

墓室北壁构成“堂中对坐图”,北壁屏风顶部有方形粉色板框,上书墨字款志:“大朝国至元六年岁次巳已,娘子李氏云线系河中府人,张按答不花系宣德州人,祭主长男闰童悉妇,二月清明闲穴个真。”

东壁是“醉归乐舞图”,

西壁是“献酒壮行图”,

南壁环绕甬道口绘有对飞双雁和曲蔓卷草。

墓顶周壁梯形格分绘四幅“童子戏花图”和四幅“火焰珠图”,交叉间隔。

墓室壁画色彩丰富、保存完整,体现了蒙元时期精湛的壁画艺术。

明 铜胎掐丝珐琅簋

古格王朝早期(距今900~700年)

文殊菩萨像擦擦

2016年西藏阿里曲龙遗址

琼隆地点五区2号佛塔出土

古格王国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象泉河畔。古格王国由吐蕃王室后裔所创,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

统治历史持续长达700年之久,跨越了中原王朝宋、元、明三个朝代。

王朝的建立大概从9世纪开始,到17世纪结束,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馆探访|陕西考古博物馆(150张图)
陕西韩城芮国大墓发现始末
陕西农民好机智,赶跑盗墓贼,让消失2000多年的芮国重见天日
陕西考古博物馆 【陕西西安】
“芮”国史事与考古发掘
[在路上]韩城梁带村遗址的惊世发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