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 书法欣赏
沃德利成书画院 2017-08-30 15:08:25

苏轼《邂逅帖》,又称《江上帖》,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次韵三舍人省上诗帖》

苏轼《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帖》,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宝月帖》 书于1065年(治平二年) 行书,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曾编人《苏氏一门十一帖》。此帖四行,四十二字。每字各具姿态,皆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灵变无常,神采飞扬。行间气脉贯串,全幅气韵生动。笔法精严,但不拘束;姿态妍美,但不做作;一切自在有法、无法之间。作者的学问才气发于笔端,与书札的萧散风格相吻合。

释文:大人令致恳 为催了礼书 事冗 未及上问 昨日得宝月书 书背承批问也 令子监簿必安胜 未及修染 轼顿首

苏轼《获见帖》,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啜茶帖》 书于1080年(元丰三年) 行书,藏台湾故宫博物院。曾编入《苏氏一门十一帖》。内容是通音问,谈啜茶,说起居,落笔如漫不经心,而整体布白自然错落,丰秀雅逸。

释文:道源无事 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 有少事须至面白 孟坚必已好安也 轼上 恕草草

苏轼《致季常尺牍》,又名《一夜帖》,行书,30.3 X 48.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致季常尺牍》,又名《一夜帖》,是苏轼谪居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写给朋友陈季常的信札。陈季常是苏轼老长官陈希亮的儿子,喜谈佛法,晚年隐居在黄州、光州之间,因为与当时谪居在黄州的苏轼时有往来,便成了好友。在这封信札中,苏轼托陈季常向王君转达:王君所索取的黄居寀画龙已暂借给曹光州,一旦曹光州还画以后,他便马上还给王君。

这幅作品质朴敦厚,用笔凝重,笔画丰腴多肉,且结字偏斜,前半段的情感平和,逐渐趋於起伏,所以全作字形大小、笔画粗细、字体型态等也随之改变,相当具有变化的趣味。苏轼一生宦海浮沉,谪居于黄州的期间,正是他艺术创作的顶峰时期,这幅作品即是他在这段时间所作的行书精品之一,作品遒劲茂丽,肥不露肉,神采动人。

原文:

一夜寻黄居寀龙不获。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搨。更须一两月方取得。恐王君疑是翻悔。且告子细说与。纔取得。即纳去也。却寄团茶一饼与之。旌其好事也。軾白。季常。廿三日。

苏轼《北游帖》

苏轼《致运句太博帖》 书于1071年(熙宁四年) 行书,

苏轼《廷平郭君帖》 书于1071年(熙宁四年) 行书,

释文:轼启 辱教 具审孝履支持 承来日遂行 适请数客 未得走别 来晨如不甚早发 当诣见次 梅君书写未及 非久差人去也 李六丈近遣人赉书去 且为致恳 酒两壶 以饮从者而已 不宣 轼再拜 至孝廷平郭君 三日

桤木卷帖

《桤木卷帖》,又称《书杜工部桤木诗卷帖》。苏轼书杜甫诗,墨迹本,澄心堂纸本。行书,十九行,一百五十九字。原台北兰千山馆藏 现寄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此帖多用正锋,精神凝聚,结构圆熟,字形匀称,其墨法最有特点。安岐评论说:“此卷字画沉着,用墨浓淡适中,较丰墨者别有生动之趣。”明代金冕跋云:“昔先生尝赞美杜子美诗、颜鲁公书皆求之于声律点画之外,今观先生书杜诗,后千百年,宛然若昨日挥洒者,盖寓精神于翰墨而才品所自到尔。倘拘以宇宙之得而论之,是未可同赏妙也。”在这短幅中,苏轼以其笔墨骨肉赋其形,以其才学品性灌注其神情生气;吟物有所寓,咏诗有所悟,读杜有所思,挥毫有神助,使后人“爱玩不忍舍”。

苏轼《王晋卿帖》

苏轼《跋王晋卿藏挑耳图帖》 书于1091年(元佑六年) 行书

苏轼《渡海帖》,行书,元丰三年(1100),纸本,28.6X40.2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春中帖》 约1092年(元祐七年)

苏轼《尊丈帖》 约书于1093年(元祐八年)

释文:尊丈不及作书 近以中妇丧亡 公私纷冗 殊无聊也 且为达此恳 轼又白

苏轼《令子帖》 约书于1094年(绍圣元年)

释文:令子所示 专在意 来日相见 即达之 但未必有益也 辄送十缗 省为一莫之用 患难流落中 深愧不能展毫末也 不罪不罪 轼手启

书林逋诗后


苏轼《书林逋诗后》 约书于1089-1091年(元祐四至六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名帖集
苏轼《手札》集锦欣赏
七.宋-苏轼书法大全[2]
苏轼存世书法墨迹合集
吴宽 行书苏轼雪词卷
苏轼手札,美了一千年丨私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