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永正医案:2次处方治好6年口腔溃疡

2次处方治好6年口腔溃疡

中医执业医师 宋永正

药房小贝说,宋医生,我姐有口腔溃疡,能治不。我说能治。小贝就笑,说有很多年了呢。我知道她的潜台词:看了很多医生,都治不好。我很认真地回答她,我治好她。

114日,小贝的姐姐果真来了。是很严重的口腔溃疡,6年了。问诊的情况是,脚冷,腰酸软,夜起一次。反胃烧心,晚上口很干。

27岁,需要夜起一次,且腰酸软,得治肾,肾在下焦。但又反胃烧心,胃明显有病,胃在中焦。在我的治疗经验里,下寒上热与中寒上热,都可致口腔溃疡。从下焦治?还是从中焦治?犹豫片刻,我开了甘草泻心汤如下:

炙甘草20克,人参9克,大枣7枚,法半夏9克,干姜9克,黄芩9克,黄连3克。10付。

还是从中焦来治。当时的想法是,反胃烧心也是患者当下很烦恼的事,不管口腔溃疡能不能好,反胃烧心也须治好。这10付药吃完,口腔溃疡并没好,我让她原方再抓7付。

124日,患者又反馈,说吃前面的10付中药,只有两天没有溃疡,续吃7付后,还是没有好,口里每天有三处溃疡,还问是不是没办法断根。我说过来再诊,再开方。

第二次面诊是127日。问诊获知,患者呕心反酸被完全治好了,而口腔溃疡却完全未好。另患者反映,晚上口干厉害,甚至觉得喉咙干得痛,很容易上火。难以入睡,梦很多。例假经血量偏少。很怕冷,夏天很少出汗。问诊结束时,患者突然想起一件事,说她这6年来,仅在孕期及产后4个月没有出现口腔溃疡。

这些信息表明患者阴虚血虚。因阴虚血虚,故经血少、晚上口干、夏天少汗。因阴虚血虚,故心神不安难以入睡梦多。而阴虚则热血虚亦热,热极为火又火性上炎,是可口舌生疮的。患者在孕期吃得好休息得好,阴不虚血不虚,则未发口腔溃疡。此也间接证明了患者的病因即阴虚血虚。

病根根找到了。我第二次处方如下:玄参20克,麦冬20克,生地40克,法半夏9克,玉竹15克,党参15克,红枣5枚,鸡血藤15克,生甘草15克,生姜2片,黄芩10克。7付。此方11味药物,有8味药物滋阴生血,仅用一味黄芩苦寒清热除热,另用一味半夏佐黄芩降逆。

7天之后,患者反馈,口腔溃疡已全好。嘱其第二方再服5付巩固。

至此,患者6年的口腔溃疡,我用2次处方共24付药给她治好。

行文至此,关于口腔溃疡的治疗其实才开了个头。以下的文字,是我治疗此病的心得与体会,特与中医爱好者一起交流探讨。

口腔溃疡是个小毛病,其实不好治。诸多患者找过诸多医生,通常认为是个治不好的慢性病。很多中医也为此头疼。患者找我求治时说得最多的是这么几句:一是这个病容易反复发作。二是吃苦寒降火药太多,把胃给弄伤了。三是这个病啊,不吃苦寒药降不了火,吃苦寒药胃又受不了,好不了了。

这几句话,反映出众多医生的治疗方法:认为既是溃疡,就是有火。既然有火,就苦寒降火。可口腔溃疡真的就是这个治法吗?我只能说,如果是这样治,有75%的治疗是治错了,不仅未把口里的病治好,反像病人所说的,把病人的胃给弄伤了。

临床实践中,我总结口腔溃疡至少有三种病因。一是实火,二是虚火,三是寒热错杂。

先说实火。《和剂局方》曰:三黄丸,治三焦积热。上焦有热,则攻冲眼目而赤肿,头项胀痛,口舌生疮。此口舌生疮,就包含有口腔溃疡。此处的热,即实火。三黄丸即泻心汤,由大黄、黄芩、黄连三味苦寒药组成。

《用方经验》谈泻心汤,说心下郁热上冲而至眼之血膜攀睛,或胃火上逆,口臭、舌衄、牙疳、齿痔者,加石膏、羌活则益妙。由此看出。实火的口腔溃疡,会有脉洪数、眼睛充血、大便秘结、口臭、衄血、口渴心烦等等状况。实火的治疗,用苦寒药降火,不会伤到脾胃。但实火的口腔溃疡临床中所见甚少,因病来得快,去得也快。向医生求治的大多是慢性口腔溃疡。

慢性口腔溃疡中有一类是虚火,因阴虚血虚造成。阴虚则热,血虚亦热。热甚为火,火性上炎,则口腔溃疡。此类情况的症状及治法本文案例已讲得较为详细,不另述。

慢性口腔溃疡还有一类是寒热错杂。此又分两种,一是中寒上热,一是下寒上热。

中寒上热致口腔溃疡的记载在各医书中偶有见到。《外台》有文字说:“又用于产后口糜泻,有奇效。此等芩连,反有健胃之效。”这里讲的“口糜”,即口腔溃疡,说有奇效,是指甘草泻心汤治此病有奇效。

《橘窗书影》记载了一个案例:一妇人年二十五六,产后数月,下利不止,心下痞硬,饮食不进,口糜烂,两眼赤肿,脉虚数,与甘草泻心汤。服数十日,下利不止,诸症痊愈。

又《张氏医通》讲,所谓口糜泻,余每用甘草泻心汤,屡奏奇效。世医用他方,多误治。

这些文字讲的治心下痞硬与口腔溃疡有奇效的“甘草泻心汤”,源自医圣张仲景的书。在《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篇章中,有这样的条文:“……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甘草泻心汤主之。”在《伤寒论》中的条文是“心下痞硬,干呕,心烦不得安……此非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这两段话我从气机的角度来理解,即脾虚失运,湿滞中焦,脾气不升。脾气不升则胃气不降,胃火与水饮并结于心下,故心下痞硬。胃气不降则逆行于上,火邪上蚀于喉为惑(慢性咽喉炎),上蚀于唇舌为口糜(口腔溃疡)。这个心下痞硬、惑、口糜的根本原因是中焦脾虚胃热而产生的寒热错杂,治疗时要温热的药物与寒凉的药物一起使用。即寒热错杂,要寒药与热药一起使用。

再看甘草泻心汤的用药,有半夏、甘草、黄芩、黄连、干姜、人参、大枣。这里的黄芩黄连为苦寒之药,干姜半夏人参大枣则是温热之药,其中黄芩黄连降心胃之火,半夏降逆化饮,干姜甘草人参大枣则温中健脾行气。

医圣仲景目光如炬,看到喉蚀与口糜,是中焦虚寒致客气(火邪)上逆,是个寒热错杂的病,所以寒热并治。而现在的诸多中医自己不思考,也不去钻研仲景的学问,于是见寒治寒、见热治热,见口腔溃疡就寒药猛攻。这种治法短时间内口腔溃疡会好,但只用寒药,却导致本就虚寒的中焦更加虚寒,于是停药之后,邪火卷土重来,甚至更旺。这就是很多病人所说的病情反反复复,口里的病没好,脾胃却坏了。

还有一种寒热错杂是下焦虚寒,虚火在上。治疗时也是寒药与热药并用,最经典的方是医圣张仲景的乌梅丸,温热的药物有附子干姜桂枝蜀椒细辛,而苦寒的药物有黄连与黄柏。此类病人通常腿脚很冷,却又头面很热,口舌生疮。我用乌梅丸给很多下寒上热的女性治痛经,她们经前通常唇周长痘与口腔溃疡,当痛经的毛病治好时,她们通常也告诉我,唇周的痘与口腔溃疡也被我一并治好了。

声明:本公众号不推荐任何医生,所有调病方法、方子和观点仅供有缘者参考,如果调治过程中出现偏差,本公众号概不负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寒热错杂、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治疗方
千古三方,寒热错杂,脾胃湿热,口腔溃疡,幽门螺旋,胃肠炎,胃肠溃疡非他莫属!
顽固性口腔溃疡用这个经方有特效!来自倪海厦的私淑弟子故乡的云经验(本文有一个伤寒论里边的惊天秘密)
甘草学园 | 反复口腔溃疡有专方
治疗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的妙方
仲景的甘草泻心汤专治反反复复的口腔溃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