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ll 中 醫 ll 中 暑 証 治
userphoto

2024.05.16 内蒙古

关注

                   九州香主耕杏林 

     五物香薷汤 驱暑和中通用。

  香薷(三两) 白扁豆(姜制) 浓朴(制) 白茯苓(各一两半) 甘草(炙,一两)

  上锉。每服三钱,水煎,温服。

  香薷缩脾饮 驱暑和中,除烦止渴。

  缩砂仁(二两) 草果仁 乌梅肉 香薷 甘草(炒。各两半) 白扁豆(姜制) 白干葛(各一两)

  上锉。每服三钱,姜五浓片,水煎,微温服。

  香薷锉散 解暑毒,止霍乱。

  香薷(二两) 浓朴(制,一两) 茯苓 陈皮 甘草(炙。各半两) 良姜(三钱)

  上锉细。每服二钱半,盐一捻,水煎服。

  五苓散 治伤暑烦渴,此引过多,小便赤涩,心下水气。(方见水饮门。)

  小柴胡汤 治伤暑外热内渴。(方见血证类。)于内更加生姜为妙。

  竹叶石膏汤 治伏暑内外热炽,烦躁大渴。

  石膏(半斤) 半夏(汤洗七次,切,焙,一两二钱半) 麦门冬(去心,二两七钱半) 人参

  上粗末。每服二钱,姜五片,青竹叶七片,粳米百粒,水煎服。

  六和汤 治暑证,身热,呕,不甚渴。

  人参 半夏曲 杏仁(去皮,微炒) 甘草(炒) 缩砂仁(各一两) 茯苓 藿香 宣木瓜 扁豆(制。各二两) 浓朴(制,三两) 香薷(四两)

  上锉。每服三钱,姜五片,煎服。内伤生冷通用。

  二陈汤(见痰涎类) 治伤暑复感冷,及内伤生冷。

  半夏(制) 橘红(各五两) 茯苓(三两) 甘草(炙,一两)

  上 咀。每服三钱,姜七片,小乌梅一枚,煎服。感冷更添生姜。

  小半夏茯苓汤(方见水饮类)

  消暑丸 治伤暑伏热生痰,以致头痛、中痞。

  半夏(半斤,洗净,醋二升半,煮干,另碾) 茯苓 甘草(生。各四两)

  上末之,用醋并姜汁调,半夏煮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熟水下。暑药皆可下。

  来复丹 均平阴阳。治中暑昏迷,霍乱吐泻。

  透明硫黄 硝石(各一两,并为细末,入定碟内,以微微火慢炒,用柳篦不住手搅,会阴阳气相入,再研极细) 元精石(一两,研细,水飞) 五灵脂(五台山者,水澄,去砂石,日干) 陈橘皮(去白) 青橘皮(去白。各二两)

  上灵脂、二橘皮为细末,次入元精末及硫黄、硝石末,和毕,以好醋打糊丸豌豆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或五苓散下,或水研灌下亦得。

  大黄龙丸 治中暑昏愦,眩晕。分利阴阳。

  透明硫黄 硝石(各一两) 白矾(枯) 雄黄 滑石(各半两) 飞罗白面(四两)

  上为细末,入面拌和,滴水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三十丸,新汲水下。昏塞者,水研灌下。如无硝石,以盆硝代。来复、黄龙大抵性温。道途中暑昏仆,即扶起,以手巾蘸热汤暖其脐腹,即渐苏醒。次以来复丹为末,井水调下。 无中,则以大蒜细研,新水调与之,仍以蒜少许置鼻中。或谓中暑最忌得冷,来复、黄龙并蒜,以水调下者何?盖其药性温,因寒……

      湖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6EGmgs9-x4rBkarQ2ut9zw

(发表於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富力湾小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卷一百十七 寒暑湿门] 中暑附论
中医入门  (十五)
7.六和汤:调和六气。暑湿外袭,脾胃失和。症见霍乱吐泻
梁山好汉宋江喝过的“六和汤”,为何物?
吴门验方(吴雄志验方)
万变不离其宗,熟记中医方剂之间的关系与演变(值得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