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鬼谷《盛神法五龙》:神,看不见摸不着

古人极其重视“神”。可到了现在,人往往更重视养「身」却忽视养「神」。所以有个词叫“神不守舍”,心神失了,精神就很难安定下来。

神,是什么?


骨文的神是一道闪电

在古代,很多事情古人无法解释,上天降下闪电,古人就以为这是神在传达旨意。所以在4000多年前的商朝,甲骨文的“神”是一道闪电。

《说文解字》:

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神既然神秘莫测,人们当然对它尊敬有加,所以就摆上供桌“示”,与祭祀有关,这就是金文的“神”

到了隶书将闪电写成“申”,最后就有了我们现在使用的字。

以前人把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是现在的两小时,申时放在现在就是15~17点。看“申”的字形,上通下达,所以申时在老发头里也是上通天、下通地的时间段。

体内部也有神

在中国神话里,天地自然是由神掌控的,那么我们人身体里有没有神呢?有,这个神,就是人的意识和灵感,再简单一点讲,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精气神。

道家说“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佛家讲“修心禅定”,孔子说的“心斋”,《黄帝内经》的“静则安”,这些全都在讲涵养你的意识,也就是神。如果你想摆脱浑浑噩噩、魂不守舍的状态,你想在这个世界生存得更好,最重要的一点,一定是把神养好了,要学会怎样把你的神聚集到一起。

可是现在的现象恰恰相反,比起塑养「心神」,人更重视对「肉身」的保养。你非常关注吃穿用度,却在空闲的时间无意识地挥霍自己的注意力,刷视频、打游戏、聊八卦,几个小时就过去了——把自己的注意力无度地用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神就是这样散掉的。对一个人来说,最大的过失就是把自己的专注力浪费在错误的事物上。

也正是因为你对身体的看重,你会把肉身的感受等同于你自己,所以当你“生气”的时候,你才会真正的生气;当你“伤心”时,你才会真正的心伤。你会因情所困,为小事烦扰,因为和不相干的人争吵几句而动气一整天……这全是因为你把身体等同于你自己,继而把身体产生的感受等同于你自己。

而真实是,肉身并不能代表你,感受也不是你。那只是「你」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肉身很重要,感受也是,但它们并不能代表「真实的,完整的你」
养神不是给我们的头脑加补品

那养神是把空余时间全部排满,多学点东西吗?恰恰相反,古人讲养神,是把心里各种杂念清扫出去。

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让自己的身和心安定平稳,少胡思乱想,少受外界情绪的干扰,以此来固守流散掉的神,让身心回归自然的状态。


反古覆今
养塑心力

1917年,距离今天有104年。100多年是什么概念?这样来说,1900年的时候慈禧太后当政,八国联军侵华,这些看似书本上遥不可及的历史,掰掰手指头数,距离今天不过120年。

也就在1917这年,24岁的毛泽东写下《心之力》。

《心之力》:
人活于世间,血肉乃器具,心性为主使,神志为天道。血肉现生灭之相,心性存不变之质,一切有灵生命皆与此理不悖。

夫中华悠悠古国,人文始祖,之所以为万国文明正义道德之始作俑者,实为尘世诸国中最致力于人类自身与天地万物间精神相互养塑者也。盖神州中华,之所以为地球文明之发祥渊源,实为诸人种之最致力于人与社会与天地间公德、良知依存共和之道者也。

我们中国之所以是所有国家文明的佼佼者,正是因为我们从古至今都是最致力于人类自身与天地万物间精神相互养塑的国家。“反以知古,覆以知今”,通过知晓过去,来应对当下。现今找不到答案,就回溯到古代去找原因,找解决办法。

可现在人都小瞧了这传承的文化,听到中国传统文化第一反应就是: 哦,之乎者也。教人从善的。有什么好学的?学了一辈子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这里面其实有一个天大的误解,也确实怪不得读者。

《鬼谷子》内篇一开始就说:

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

古之大化者,乃与形俱生。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那些真的仅仅只是索然无味鸡汤文学,怎么可能辗转留存了几千年?

那又是什么让它看上去了无生趣的?是解读的角度。每一个解读者都会从自己的视角进行解读,但这并不代表100%的还原了先人想表达的意思。当市面上绝大多数解读视角都从成功学、鸡汤学出发,读者就很容易产生食之无味的错觉。

华夏民族几千年来留下的东西,绝对不是哄人玩的精神鸦片,不是披着圣人的袍子高不可攀、只可远观不可近玩。这是从古代起,一代又一代与道相合的先人留存下的文字记录。这是先祖留下的宝藏,也是钥匙。当我们真正明白先人想表达什么,然后拿着这个东西来用到我们现在、当下、此时此刻的生活里,这,就是「传承」的意义。

未来,一定会是文化的“战争”,是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当越来越多乌七八糟的低俗文化出现,抢占人们的专注力时,需要有人站出来讲真的东西,讲正的东西,讲好的东西。不故弄玄虚,不为己私利,用简单的大白话让越多的人听个明白。结果怎样,我也不知道。但有一点我很确定——这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整整一代人的

言归正传,《鬼谷子》下篇《本经阴符七术》,一共七篇。本,根本的意思。阴,暗也。符,合也。行事暗合于自然规律(天道),所以叫作阴符。这七篇讲的都是如何涵养精神,养好以后又是如何以内驭外,用内在的心神来处理外在的事物?

第一术《盛神法五龙》讲的就是——鬼谷子的养神之法。


这里的“盛”是一个使动词,使……旺盛。盛神,使神旺盛的方法,也就是养神之法。


七篇的名字多少都与神兽扯上点关系,其中“龙”就是华夏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它能显能隐,能细能巨,呼风唤雨。但在这里,五龙并不是五条神龙,而是指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之气。

天地未分之时,被叫做混沌。天地乾坤混在一起,日月星辰没有生成,昼夜寒暑没有交替出现,上面没有风雨雷电,下面也没有草木山川,人禽虫兽。这时,一股灵气在里面盘结运行,于是从太易之中生出水,从太初之中生出火,从太始之中生出木,从太素之中生出金,从太极之中生出土,五行就是这么来的。

【原文】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之于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


这个世界中的一切物质全部可以归结为金、木、水、火、土五种能量元素,对应到五脏,就是心、肝、脾、肺、肾,内化到人体,就变成了精、神、魂、魄、志五脏之气。

在这五脏之气中,神是主宰,心是神居住的地方,德能使神壮大。这里的“德”,并不是我们平时所理解的做好人好事。德的古字形从彳,从直,示意遵循正道,才叫德。

什么是遵循正道?《阴符经》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符合大道的规律,就是遵循正道。这些养神之法,最后全都与“道”相合。

道,是什么?“道”这个词在华夏古文化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很多古老的典籍都记载过什么是“道”。

鬼谷子的《盛龙法五龙》:
“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

老子《道德经》第一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清静经》: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在天地宇宙诞生之前就有一个存在,它没有形状,没有名字,也没有人的七情六欲。天地间的一切都从它起始,它生育了万物,操纵着日升月落,供给着一切生命。

说它是“东西”并不确切,因为它不是一个物件。更准确地描述是在于它所处的状态——在那里一切都是融合的,是一个“一”的状态,没有“二”。不二,意味着没有分别,没有对立,没有瑕疵。因为在那里,瑕疵的本身也是完美。那是一种无限自由、美好、放松、和谐的状态,周而复始,源源不断。为了方便我们人类认识它,我们人强行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大道”。

在几千年前古人的思想里,将那个生命的本源,最终极的合一状态叫做“道”。

“道”有两种生命形态,一种叫无极大道,一种叫太极大道。无极大道,也就是诞生一切的初始,无限美好和自由的”一“的状态。它无形无相,源源不断地运动着,永远不会停息。

无极生太极,无极大道之中又诞生出了太极大道,太极大道里包含了物质界的一切,宇宙、时间、规律……但凡是有形有相的物质存在,都是太极大道的一部分。再然后太极生两仪,太极大道里又诞生了阴阳——既对立又统一的一体两面。

对于人来说,如果行为上能遵从太极大道的自然规律,内心可以调频到无极大道喜悦、放松、自由、和谐的频率状态,这,就是涵养精神——盛神之法的关键所在。

【原文】

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授于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

光是做到这样还不够,你要把心气从居住的地方引出来。而引出来的方法和手段,就称之为“术”。“术”是和“道”相对应的,拿政治学打比方,如果说“道”是经济基础那么“术”就是上层建筑只有道,就好比纸上谈兵,光说不练假把式。只有术,就好比那些痴迷于研究术数的人,八字、奇门、星盘学了个遍,但没有那个实的基础来支撑,就像不打地基的房子,建得越高越是容易塌。

当术和道两者兼备的时候,由此就产生了神。


我们人的身体有九个窍和十二个舍,你数数是不是这个数?九窍:两个眼睛,两个鼻孔,两个耳朵,一张嘴,还有下半身两个窍。十二舍:五脏六腑加上一个膻中。这些地方是五气出入的门户,全部是由心来统领。怎么算统领?电视剧里打仗看过没,天兵和天将,心就是管着一众的那个将。

人追求道,其实就是效仿自然,天地自然做什么,人想修行就做什么。本性禀受于自然的人,就被称作真人。

修真,其实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玄幻概念。真,最初的,最真实的。回归到那个最真实和谐的状态,就是修真。换句话说,也就是让自己的行为符合太极大道的天地自然运行规律,内心上保持无极大道轻松、自在的状态。

古代典籍里还经常会出现“圣人”这个词,但这里的圣人并不是指像孔夫子那样的道德模范。这里出现的圣人,全都是心灵和行为符合大道的人,这样的人被称之为“古之大化者”。他们先于普通的民众,让自己与道相合,他们知晓万事万物的规律,所以可以用类推的方法运筹帷幄,成了别人眼里的先知。

如果出现这样的人,我们一定要尊重他。因为他先于我们与道相合,以己之身把道展现于人世间。但要一定记住,你所崇拜你所追求的是大道本身,而不是某一个人。尊重和个人崇拜是有区别的。


【原文】

故人与一生,出于物化。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谓之化。化由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

每个人刚生下来都是一样的,之后因为外界环境的影响才开始不同。你看,一个婴儿出生时什么也不懂,他的认知像一张白纸一样。婴儿是怎么来逐渐认识这个世界的?是大人不停地教他,这是太阳,这是宝宝,这是妈妈,然后他才会知道,噢,这是太阳,这是手机,这是妈妈,他才会形成对这个物质世界的辨识能力。

再退一步讲,太阳本身叫太阳吗?妈妈本身叫妈妈吗?所有这些定义都是约定俗成而来。就像最开始,道并不叫道,只是我们人站在这个角度,为了让自己方便认识它、记忆它,强行给了它一个名称。

古有性善论、性恶论的不同观点,要我觉得,善和恶的定义也是如此。善恶一开始并没有好坏之分,是人在这两个词上分别加上了自己的感受,才有了善是好的,恶是坏的。你爸爸说善是好,恶是坏,你爷爷也这么说,连你太爷爷也这么说,长久的约定俗成就形成了我们头脑里的认知。

我们人身上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通过六根九窍,我们能感知到外界的事物。如果仍然没办法,就说明你的身体里是堵塞的,堵则不通。若是想要达到畅通,形成一个活的循环,那么就得滋养五气,让神有所归宿,这个过程叫做“化育”。化育从志、思、神、德四个地方下手,其中神排在首位。

那么最最最重要的,怎么养神?

静和者养其,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物,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太简单了,简单到你不敢相信,归结到一个字就是:「静」。

神,也就是人的思维意识。当你的意识处于安静、平和的状态之中,就是在养气。

养气能使五气和顺畅通,那么神、志、思、德四个方面就不会衰竭。用现在的话讲,你心神不宁,惶惶不安,精神不能集中,是因为五气不顺,这四个方面能量不足。如果能使神、志、思、德这四个方面旺盛,就可以散发出威势而无所不利,这就是所谓的“神化”。

顺应自然的规律,让一切自然而然的发生,使自己的意识安定平和下来,处于安徐正静的状态。如果世人能通晓这个道理,就能使精神旺盛,然后就能培养意志。

很有意思的是,《清静经》《道德经》都讲了和《盛神法五龙》差不多的内容。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其实吧,最后你会发现,虽然时代不同、派别不同、观点有异,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最后的指向都是一致的。并且那是超出组织派别,超出时空点限制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西升经》全文语译
2-道德经注释-清-黄元吉
鬼谷子阴阳七术
老子《道德经》中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阴符秘旨》上卷
旭光国学馆典藏:古典奇书《鬼谷子》全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