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年轻的材料类院士-刘昌胜

刘昌胜,生物材料学家。华东理工大学教授。1967年6月生于湖北省大冶县,籍贯湖北大冶。1989年毕业于湖北大学生物系,1992年于华东化工学院获硕士学位,1996年于华东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当初就读生物化工专业,到后来聚焦生物材料领域;从成名作“人工骨”,到提出“材料生物学”新概念,为指导组织再生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开辟新领域与方向;从事科研工作二三十年,即已在其主要研究方向生物材料方面,获授权发明专利38项;出版中英文著作(教材)4部,发表SCI论文201篇。



代表性成果人工骨

在我国,每年骨缺损患者超过500万人,因骨质疏松引起的各种骨折患者达200万人以上,临床中对修复、替换人体硬组织的材料需求巨大。刘昌胜团队与上海中山医院合作研制出的人工骨,在骨科、脊柱外科、口腔科等领域都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实现了植入的无生命材料向人体内有生命组织的转化。其丰富了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内涵,对将来拓展肿瘤治疗的研究思路、构建新型药剂都有重要意义。该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获授权发明专利38项

目前相关生物材料已在全国500多家医院广泛使用,经长达13年的临床随访,充分证明其治疗效果。他还发明了制备人骨生长因子和材料活性化的新方法,解决了用基因工程方法规模制造人骨生长因子的系列技术瓶颈,由此研制出的骨修复体于2013年获批应用于临床,为大段骨缺损及老龄患者等成骨能力弱病人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材料,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提出“材料生物学”新概念

刘昌胜教授针对现行骨修复材料存在的成骨性能不足等系列突出问题,提出了模仿人体创伤自愈合过程、构建材料在体内引导组织原位再生的学术思路,深入研究了材料的理化特性对细胞行为及组织/器官等体内形成的生物新效应,提出了“材料生物学”新概念,为指导组织再生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奠定科学基础和理论依据。

一路走来,刘昌胜院士始终目标明确。为了让自己的研究目标定位更精准、清晰,更好地切合临床需求,刘昌胜的工作地点不仅在实验室、办公室,有时是“泡”在医院,与医生深入交流沟通。他说:“我们做出的产品,需要考虑到临床和实际所需,只有和医生交流,了解到他们的需求,才能对关键的问题进行攻关,从而解决问题。”

做科研在很多情况下是非常枯燥的,有时候还会面临长时间都没有科研成果。走在这条路上是个需要耐心和耐坐冷板凳的过程。刘昌胜认为,唯有理想与信念可以战胜困难,要有矢志不渝的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有着不同的压力,适当的压力使人进步,将压力转化成动力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会让人变得更加坚韧,更加成熟,能够从容、自信地应对今后人生的各种考验。

参考资料:


高分子科学前沿. “人工骨”发明者刘昌胜:开辟再生材料研究与应用的新领域和方向

湖理青年. 黄石之骄,理工之傲,向刘昌胜中科院士致敬!

中国科学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D打印人工骨或可植入人体
人工角膜行业报告:“猪眼”看世界
医疗器械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创造历史!川大张兴栋院士首提生物材料“中国定义”
损伤韧带可再生 六院启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看看新闻Knews
目前中国生物3D打印发展到什么程度了?杭州·生物3D打印学术高峰论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