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工业的革命静悄悄
userphoto

2023.08.16 黑龙江

关注

就有一个感受:2023年传闻中的“工业革命”,比以往任何时候来得更多一些:

一个重大的技术发明忽然间横空出世,让我们再吃上几十年经济红利(比如,坩锅里意外烧出的神奇材料)。

搞个大新闻似的“工业革命”版本,符合人民的美好期待。只是,历史的进程发展到今天,传说中新的工业革命或许是另一种版本。它正以静悄悄的方式在发生。

01

说这个版本之前,需要先回顾点历史。

时间来到了1978年,那是改革开放的元年。这一年春天,中国向欧洲派出了一个高级别的政府代表团。代表团的成员,大多是国内经济建设战线的专业干部,有知识、有水平。

众所周知,欧洲在三次工业革命中都跑得又早又快,经过几十上百年的技术积累,那里的发达程度让这些干部们感到吃惊。

比如,他们在瑞士伯尔尼附近看到,一个低水头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2.5万千瓦,职工只有区区12人。同时期我国江西省江口水电站,装机容量只多0.1万千瓦,职工却足足有298人。

图为代表团在瑞士苏黎世玛格齿轮机制造厂参观。

回国后,代表团的团长向高层汇报了三条意见,其中第一条就包括:

西欧国家的电子技术广泛应用,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其实,他们在瑞士看到的,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电子信息技术,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电技术的融合。

当时,中国的发展口号还是“四个现代化”。其中的工业现代化,主要就是对标自动化、信息化,进行从头到脚的技术改造。

后来,在90年代初期,一位领导同志更提出一个观点:

四个现代化,哪一化都离不开信息化。

信息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就是这个信息化,让中国享受了几十年的经济红利。它催生出中国如今规模庞大、引以为傲的数字经济。

这段历史也反映出,中国很早就有一个技术与技术、产业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识。

02

最近几年有一个新提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这个提法首次出现,接下来在许多重要会议上,它也被反复提及。就像“房住不炒”一样,一个新的简写名词出现了:

数实融合。

而数字和实体的融合,恰恰就是目前被普遍认为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华中科技大学的老校长李培根院士,他是机械制造和自动化的专家。他曾说过一个话:

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

乍一听,还有点科幻小说的意思。

原本隔行如隔山,“两个世界”就更难说了。那究竟什么叫,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怎么个融合法?

说一个我印象很深的案例。它发生在上海宝山,数字的游戏就跟实锤的钢铁融合了起来。

去年六月,腾讯和宝钢,他们共同发布了一个 “全真互联数字工厂”。

这个“工厂”的原型,是宝钢的1580热轧厂。腾讯利用游戏技术的可交互、高仿真、强沉浸、实时渲染的特性,为工厂构建起了一个“数字副本”。

好比说,1580热轧厂在数字世界里,从此有了一个“孪生兄弟”。

全真互联数字工厂概念图。

这就是腾讯的数字孪生业务。从一个车间到一座城市,人们可以通过数字孪生,对它们进行远程管理。

以1580热轧厂为例,它的最终完善的“副本”,能实时还原生产现场,实现生产全程的全真互联,诸如产线的运营、检修、甚至高危作业,将可以远程完成。

我对这个案例印象深刻,是因为过去一说起腾讯,就想起微信和游戏。它忽然延伸到了工业,就感觉,有点东西。

这也让人想起一个脍炙人口的概念:工业4.0。

在2013年4月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这个概念被正式提出。按德国研究机构的定义,工业4.0主要是CPS(Cyber-Physical Systems)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为核心。

划重点,还是融合。

有一部纪录片大家可以看看,名字叫《工业传奇》。其中的一集,展现了在德国巴德皮尔蒙特一家经过改造的4.0工厂:

它的车间里有两条产线:一条是看得见的实体铸造产线,还有另一条“看不见的产线”,就是数据的流动:生产的数据精确地呈现给工人,工人能即时调整部署,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定制难题得到解决。

截图来自《工业传奇:与德国智造同行》

类似的例子,国内有没有啊?

除了上述游戏和钢铁的故事,华为和玻璃制造也有一个故事。

信义玻璃,是中国最大的玻璃制造企业,产线多且分散。它的业务数据分散在上百个应用系统中,有点像战国时代 “车不同轨,书不同文”。比如,使用天然气的数据存在混乱,使得在做整体能耗优化的时无从入手。

通过实施华为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后,数据实现了透明可视。基于数据和数字模型,天然气能耗大幅降低,每年可以节约3-4个“小目标”。

融合是真的香。

03

前三次工业革命是在事后被定义。新的工业革命则是“正在被发生,正在被定义”。

与四十多年前不同,这一轮工业革命中国一直在试图抢占先机。其中的一条路径,或者说一条捷径,就是“数实融合”。

搞数实融合,中国有这个优势:一个是完备的工业体系,再一个,就是茁壮的数字经济。

2022年,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5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在GDP中的占比有41.5%。腾讯、华为、阿里这些企业,都能达到了5000亿以上的年营收。

规模是一个,这些企业的研发实力也是很重要的。

有一项统计,2022年科研投入前五的互联网公司,腾讯、阿里、百度、美团、蚂蚁,共计投了1813.81亿元,相当于冰岛一个国家当年GDP总量。 

其中以腾讯的科研投入为例,2018年到今年上半年累计超过2360亿元,今年二季度就达到160亿元。

持续高研发投入,使得专利数增长很快。截至今年6月,腾讯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专利申请公开总数超过6.6万件,专利授权数超过3.3万件,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云技术、大出行、即时通讯等前沿领域。

这就意味着,像腾讯这样的企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强的“科技产能”。这些产能总不能完全在企业内部和在固有业务中消化,它需要对外输出。

输出的方向,一个是海外。

在非洲,腾讯云帮助当地最大的音乐流媒体平台Boomplay,突破了当地糟糕的网络基础设施局限,用更少的流量解决了音质优化和降噪处理难题。腾讯的支付、游戏等业务,也逐渐扬帆出海。

同时,阿里巴巴、拼多多等诸多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代表,在海外也是有声有色。

输出的另一个方向,就是上面提到的,跨过行业的界限,与实体相融合。以前就搞互联网,现在例如腾讯已经和30多个行业合作,一起融合。

传统的制造业,就更需要数字化的拥抱了。

我们拿机械铸造业举例好了。

目前,全世界一半以上的机械铸造企业,还是电气时代传统的生产模式。车间还要靠人工操作的天车运输,一些工艺环节也还要靠人工敲打,存在污染和安全隐患。

如果像上面图中的这些车间,全部借助数字技术完成智能化改造,这又将创造多少需求,产生多少GDP。

这不算工业革命?

他们两者产生化学反应的价值,比坩锅里炼金高到哪里去了。

因此,现在说的数实融合,跟过去有重大不同。

过去二十年,中国的数字经济的发展主要在消费、社交、娱乐等领域,即面向C端;而数实融合的概念,引导数字技术逐渐由消费断延伸到生产端,从C端进入到B端。经济学者刘世锦先生就认为:

如果说消费和流通领域的数字化只是序幕的话,生产领域的数字化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04

眼下,中国的车间、矿场、城乡的数实融合,正在发生。

只是由于大多发生在生产端,我们普通市民的直观感受不深。

华南的一些印制电路板工厂,采用了百度智能云的智能质检,电路板质检的效率和精度大大提高。山西的煤矿,中国联通的5G煤矿专网覆盖到井下,工人因此能从容地远程操控井下切割机。

在重装备制造车间,三一重工联手了腾讯等创建“根云”工业互联网平台,使维修效率大幅提升。在码头,宁波舟山港基于阿里巴巴提供技术服务,研制的码头操作系统,实现了智能化管理。

数实融合,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升级,助力了高质量发展,也让数字企业找到了新的发力点。

要观察这个点,我觉得有个方式,就是观察那些数字经济巨头的财报。

比如,今天腾讯刚刚发布的财报就显示,今年二季度,代表腾讯“数实经济”的金融科技和企业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5%,至486.4亿元,是本季业绩收入贡献最大板块。

而且,这已经是该板块连续九个季度,在总营收占比超过30%。

在这一场“数实融合”的浪潮中,实体经济得到赋能。而像腾讯这样的企业,也从以往的互联网连接器,逐渐进化为以技术为驱动的高科技企业。

05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重大的技术发明可以引发工业革命,但技术间的相互赋能,往往也能催生新的产业红利。

这同样是值得期待的。

我们希望的横空出世,往往正在悄无声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数实经济,狂飙而生
企业如何为进入未来世界做准备
一个错误,我们也正在犯,必须要引起警惕
这四个字,对现在和未来都很重要
实体经济的新机会,在你我的手机里
数字化转型指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