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画“画家十三科”中的界画,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看历史看世界

国画家黄秋园青山绿水作品


编者按


今天,在中国美术界以外鲜少有人知道什么是界画。即便在90年代初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也找不到有关界画的辞条。


这也难怪,因为自从18世纪初以来的300年间,中国画坛上仅仅出现过3位有建树的界画家:清代的袁江、袁耀和1979年去世的江西画家黄秋园。可以,在18世纪下半叶、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将近200年时间里,界画艺术领域是一片荒凉的废墟。


此文为《看历史》2018年5月刊原创内容,版权归看历史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中国界画小史


界画是中国古代绘画中一个异常特殊的画科,它以描绘建筑物或者各种精致器物为艺术表现形式,绘制过程中通常需要用界尺来辅助画笔,勾勒建筑物或者器物的轮廓线。现存的界画作品主要以建筑画为主,这些作品可能描绘了城市生活的某个场景,也可能是将建筑物融入山水绘画之中。


界画与中国古代其他绘画相比起来,在诞生之初就具备极强的工匠性。追本溯源,界画的诞生很有可能与建筑物建造时的草图有关。这些草图也是需要用界尺打磨线条,草图与艺术之间存在着丝丝缕缕的关联,这可能就是界画最初发祥时的形态。


界画从何时兴起,今天已经很难确认。早期的界画是存在于人物绘画中的。比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曹植所乘坐的画舫便是以界画方式描绘。与山水绘画相同,那时候的界画也是极不成熟的,只能作为人物故事画的背景呈现。宋至元代是古代界画创作的黄金期,这个时期界画大师辈出,流传后世的经典作品也很多,例如五代卫贤的《闸口盘车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北宋郭忠恕的《雪霁江行图》、南宋李嵩的《花篮图》、元代王振鹏的《龙舟竞渡图》等;擅长画册页小景的夏永,他的《滕王阁册页》、《岳阳楼册页》也是流传至今的名作。


《洛神赋图》局部

元代王振鹏的《龙池竞渡图》中绘有北宋金明池的“水秋千”。“水秋千”有点类似今天的花样跳水。

“水傀儡”是水上木偶戏


但有一点,界画虽然在宋元时代参与者众,但大家只是将界画当成一种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予以理解,并没有融入过多的文化因素。进入明代之后,中国画开始越来越强调文人性,而职业画家、工匠画家的作品较少得到肯定。


明代陶宗仪《辍耕录》所载'画家十三科'中有'界画楼台'一科。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赢走兽、人间动物、界画楼台、一切旁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


界画因为其源自工匠建筑草图,工匠性几乎是与生俱来的特性。画家水平的高低,突出反映在画家描绘建筑物、楼阁、舟车、器物时用笔精细的程度。可是,越是精细的用笔,却越被文人画家认为是匠气浓郁——文人画讲究“玩墨”。这种文化态度带来的审美倾向的变化,阻挠了一批又一批画家从事界画的创作。这就导致明代开始,界画这一画科出现后继无人的局面。他们笔下的界画,仅是对普通建筑的泛泛描绘,根本无法在宋元时代的界画圈里立足。


在这种情况下,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职业画家袁江、袁耀父子,能够以界画专长,他们传世的作品也多以界画为主。这父子二人,无疑成为当时画坛的另类。


《清明上河图》清院本局部 (建议把手机横侧观看,效果更佳)


身世揭秘:

谜团重重的袁氏二人


袁江、袁耀能够在界画创作上独树一帜,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们是职业画家、工匠画家。


袁江的老家在江都,也就是今日的扬州。袁江作品上时常可见其“邗上袁江”的印章和款识。袁江是职业画家,关于他的史料记载并不详实,散见于张庚的《国朝画征录》、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以及无名氏的《画人补遗》三本。根据书中对于袁江的记载,以及现存袁江画作成作时间,我们推测袁江大约活动于康熙至乾隆前期,或生于康熙十年之前,而卒于乾隆十一年之后,大概有70多岁。这与袁江存世画作的时间大抵对应。


现存袁江画作,存世最早的作品作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最晚于乾隆十一年丙寅(1746)。生卒年记载都不清楚,从这一点上很能说明袁江在清代画坛上的不被人重视了。


清代袁江《猫雀图》 首都博物馆藏


除了生卒年问题,袁江身上还有一些谜团。比如,今日我们观看袁江的画作,其用笔精细程度,以及设色艳丽的风格,与清代宫廷绘画比较相似。《画人补遗》中记载袁江在雍正中曾一度供奉宫廷“入外养心殿”。此外,袁江曾有山水画作一幅,上有“在燕台作此图”的款识。此图作于雍正二年(1724),曾经清末当代画家郭味蕖亲见,并收入其《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中。这说明袁江是去过北京的。养心殿在清代是内务府造办处所在,袁江“入外养心殿”正说明他供奉宫廷。但关于袁江供奉宫廷的记载,在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中却不见记载。此书成作于乾隆六十年(1795),比《画人补遗》成书更晚,李斗应当是考证过袁江生平后,才没有将袁江供奉宫廷的事情记录在书中。此外,袁江现存画作极多,但这些画作上均未见有“臣”字款识。一般来说,宫廷画家的作品进呈皇帝御览,落款会用“臣某某”字样,但袁江画作上不见。此外,清代宫廷书画史料《国朝院画录》中也未记载袁江供奉宫廷的事情。因此,袁江“入外养心殿”的记载,应当有误。


袁江现存的作品,大量保存于山西。有人认为,这说明袁江曾去过山西。在我看来,这也未必是事实。袁江久居扬州家乡,其赞助人群体中,有于扬州做盐生意的晋商。晋商将袁江画作购买后带回山西,也是今日山西保留大量袁江画作的因素。


对比袁江,袁耀的史料更少,最早可见于《画人补遗》,但记录也不详细,甚至还有错误。其书曰:“(袁江)有子名曜,山水楼阁尚能守家法。”大家看看,这名字都弄错了。袁江字昭道,山水绘画师从其父,其作品大多是青绿山水、界画。所以《画人补遗》书中才说他“山水楼阁尚能守家法。”现存袁耀最早的作品作于雍正十二年(1734),最晚作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根据这个时间范围,我们只能大概判断他主要活动于雍正至乾隆中后期,那么他应当生于康熙朝后期,卒于乾隆四十九年之后。


二袁的画作大多为青绿山水,同时将界画融入青绿山水进行创作。与宋元时代的界画相比,二袁的界画更有山水画的韵味。宋元界画讲究还原亭台楼阁、舟车、器物的本来面目,二袁的界画则反其道而行之。这种画法就改变了宋元时代界画中界画主体过分突出的绘画风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清代袁耀 山水四条屏-扬州四景 平岗艳雪 故宫博物院藏


界画衰落的原因在哪儿?


二袁青绿山水界画画得虽然好,但我们却依旧不得不面对界画画科在清代及以降后继无人的现实。二袁之后,中国古典界画几无传人。中国界画究竟为什么衰落?


社会人的审美变化,是二袁扭转不了的。


环元代以降,随着文人艺术的兴起、发达,越来越多的职业画家、工匠以文人历史、典故入画进行创作。元代时候的职业画家盛懋、王渊都是以文人典故入画的行家里手。但是作品的文人气与否并不是画家堆砌了几个典故就能反映出来的。比如王渊在《竹石集禽图》中堆砌了大量的典故,而作品却未受到当时人的称誉。相反,典故堆砌得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却又暴露出画家对于自己职业身份的不自信。二袁画作亦是如此。我们不论他们画作文人韵味的多少,但就清代那个绘画大环境下,界画早已经被人认为是工匠绘画的一种,而遭边缘化。二袁不遗余力地在界画上下大力气,即便他们成为清代界画的领军人物,可画派的后继无人也是可以预见的。社会文化审美大环境使然,这个画派本就不可能有大发展。


清代扬州五亭桥


赞助商从晋商到徽商的审美改变。


作为职业画家,必需有人买他们的作品,才能维持生计。正如明代仇英,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有赞助人的情况下作画,其生活境遇明显优于同为吴门四家的唐伯虎。唐伯虎晚景落魄,因为没有赞助人,也只有靠卖画艰难度日。袁氏自然也是如此。二袁居于扬州,扬州在清代是一个商业发达的大城市,这里有一大批来自山西,从事贩盐生意的晋商。他们对于袁江绘画的支持,导致有大量袁江作品进入山西。但随着徽商的崛起,他们的审美与晋商不同,更喜如扬州八怪郑板桥、金农一类的画作。扬州八怪尽管都是职业画家,但他们的文人背景却是二袁所不能比拟的。赞助人审美的变化,也是导致二袁界画无法传承的重要原因。


如今的扬州城市夜景


成也扬州,败也扬州。扬州的商业活动,造就了二袁界画的一枝独秀。而二袁界画的衰落,扬州八怪画风的崛起,也正是扬州这座城市艺术审美转变的绝佳写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界畫两大家——袁江、袁耀【10P】
状物精微,纤秾有致:淹没在“扬州八怪”声名之下的界画大师李寅
国画“画家十三科”中的界画,你听说过吗?
清代著名画家-袁耀绘画作品选
界画简述
精巧来雕饰 自然得天成——袁江《蓬莱仙境图》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