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下请客的礼数: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userphoto

2020.02.13

关注

重温《诗经》之《伐木》三章,我想起了少年时在乡村所目睹耳闻的请客往事。

乡村人普遍贫穷,即便是殷实之家,也仅仅是免于冻馁而已,平常饮食,很难置办鱼肉这样多油荤、高蛋白的食物。只有摆酒请客,主宾方可打打牙祭,一润肚肠。所以,请客对乡民来说,是件大事。乡村几无营业性餐馆,不富裕的农人也没钱去餐馆请客,故请客多是在家中置酒摆宴。小范围的宴请,菜肴由主妇烹制;大规模的宴请,请附近厨艺出众的熟人帮忙。

从一户人家请客,大约能看出这家的贫富、家族在当地的地位、主人的声望、主妇是否能干,而其中最为乡邻们所注重的,是这家人能否做到礼数周全。摆酒请客的场面有大有小,大场面是老人庆寿,新生儿“洗三”,娶妇嫁女,新屋圆垛,儿女考上大学,等等。丧事因孝子处悲伤之中,不用去请,亲朋好友乡邻闻讣即来。小范围请客,就看主人的家境、人缘和好客程度了,有时候农家杀一头肥猪,也要请几个人来吃杀猪菜。

《伐木》是周朝贵族宴客之诗,据说是召伯虎所作。距离今天已有三千多年了,但诗中所写请客的规矩,和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湘中农村,亦有诸多契合之处。先来读读这首诗吧。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干糇以愆。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第一章以诗歌常用的比兴手法,来讲述为什么要请客。连鸟儿都呼朋引伴,嘤鸣相应,何况人呢?怎么能不寻求朋友呢?此诗中的“友”非窄义的,而是亲戚朋友的统称。方玉润《诗经原始》解释说:“朋友不离乎兄弟亲戚,亲戚兄弟自可以为朋友。”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不可能孤身在世上生存下去,他必须依靠亲戚朋友的帮助。故《毛诗序》曰:“燕朋友故旧也。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亲亲以睦,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这就是此宴客诗的微言大义。

第二章则是写请客的准备工作,即办什么酒菜,请什么人以及请客的注意事项。“酾”是过滤酒,古代中国只有酿造酒,粮食发酵后酒汁和糟粕混在一起,过滤后留下的清酒越干净越发显出待客之道。“藇”和第三章的“衍”都是溢出之状。至今民间还有敬客人酒满茶半之说,给人倒啤酒,总要等到泡沫高过杯沿才罢手,方显敬意。“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指洒扫庭院,用干净的器具盛满食物摆得整整齐齐。

尤其需要注意的几句:“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羜是羔羊,牡为公羊。诸父指同族的父辈,诸舅指母亲那边的舅辈,这几句是互文的修辞。去请长辈,不能有错漏,“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意即宁可我请他他不来,但不能是我没有顾及到他;宁可我请他他不来,也不能让我有过错。我少年时乡下请客,这是最不能被忽视的要点,如果疏漏了某些人,这场酒席再热闹,会被人挑理,留下话柄。记得先母请客前,哪怕是拐了好几个弯的亲戚,只要曾有过来往,也要捎信去请。她说,“话要讲到,他来不来是他的事,我们不能失礼。”——失礼是宴客最大的过错,远甚于酒菜菲薄。

第三章描写宴客的热闹、喜庆场面。主人发表了敬酒词。请人喝酒吃肉不仅仅满足口腹之欲,而是要借此睦亲友,敦教化,不能说几句请亲朋们吃好喝好就完了,要上层次,这和政务宴会上高官致辞是一个道理。主人致辞中强调的是兄弟、亲戚要和和气气,不要疏远。“民之失德,干糇以愆。”糇是干粮,这里用以指代普通食物,意思是说有些人失去了良知与美德,为了一小口吃的闹掰了。——这是主人叮嘱宾客要避免的反面教材,但令人伤心的是,在物资匮乏的时代,这样的事还真不少,兄弟之间因为一点财物的分配,成为路人。

主人招呼宾客们喝起来,不要顾虑酒不够,家里还有酒我给大家过滤,喝完了我再去买。大伙儿尽情地乐吧,鼓声响起来吧,跳舞的跳起来吧。等到将来有闲暇的时候,还请一起通痛快饮酒。这和现在希望亲戚朋友多走动一个意思。这种酒酣肉饱,主宾载歌载舞的风俗,至今在偏远的少数民族村寨,尚有遗存。

我以为,这首诗写出了中国人情文化的精髓。我老家有句俗话,“人情是把锯,你有来我有去”,亲朋只有多走动,才亲近。宴客固然要慷慨大方,但最重要的是不能失礼。对人失礼,就是让人没有了面子,礼仪文化,其核心是面子文化。

宴客主人有敬酒之辞,《诗经》里不少,如《鹿鸣》中“人之好我,示以周行。”“我有嘉宾,德音孔昭。”嘉宾当然要致答谢辞,《诗经》中也很多,内容和现在差不多,无非是夸赞酒席丰盛,祝福主人家老人长寿,孩子有出息,年底收成好。若“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

选《诗经》里一首质朴、通俗的答谢诗《鱼丽》供朋友们欣赏。诗中的宾客没有更多的发挥,只是来来回回夸赞主人的酒菜丰盛:

鱼丽于罶,鲿鲨。君子有酒,旨且多。

鱼丽于罶,鲂鳢。君子有酒,多且旨。

鱼丽于罶,鰋鲤。君子有酒,旨且有。

物其多矣,维其嘉矣。

物其旨矣,维其偕矣。

物其有矣,维其时矣。

“丽”通“罹”,鱼鸟入网罗也,后来引申为遭遇不好的事,如“罹祸”。“罶”,竹子编织捕鱼的笼子,长筒型。我少年时还用过,叫“罩鱼”。鲿、鲨、鲂、鳢、鰋、鲤,皆是鱼的种类,是为互文。旨,味美也,古人常常“甘旨”并用,指甜美之食,后引申为奉养父母。

这首诗读起来,有美感,其内容只是宾客一味地说主人的酒菜多么丰富,多么美味,菜品搭配得多么和谐。如果白话文来述说,恐怕是美感全无,无非是报菜名一样:“四喜丸子、醋溜丸子、红烧肉、过油肉、回锅肉、辣子鸡、叫花鸡、清蒸鲈鱼、红烧带鱼、三文鱼刺身、干煸鳜鱼.........哇,真丰盛,哇,搭配得真好。哇,快拍下来发朋友圈!”

少年时随父母出门吃酒,犹可见宾客代表答谢的程序。堂屋里摆几桌酒,有一个座位是固定为答谢宾客留的,德高望重、读过几年书的嘉宾常常被人请到这个座位。一道道菜上桌,待到上肉丸子时,必放鞭炮,众人停箸,这位嘉宾代表站起来拱手,然后讲一番答谢、奉承主人的话。有文墨的,说出来引经据典,合辙押韵,为酒宴增色不少。先父在世时,常担当这种角色。我有一位二外公,没读过书,且听力不好。但他极具表现欲,去吃酒时常常抢先坐到那个座位,别人只好罢了。等到上丸子了,他就自信地站起来,啰里啰嗦讲一通村话俚语,被乡人视之为滑稽可笑。

现在回想起来,我对那位二外公却是敬仰之意。他没文化,他只会讲不文雅的大白话,但他尊重、喜欢那种仪式,乐意参与其中。这就是传统礼仪文化得以生生不息,传承数千年的土壤。就如陆游所言,“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我的父母没读过《诗经》的《伐木》,但待客之道,却与这首诗所言没什么差别。这就是文化润物无声的力量。礼仪风俗传下来,一代代,数千年,少数读书人明其来由,多数人身在其中,虽不知来由但就这么生活着。

礼仪并称,礼必须有仪式承载。形式就是文化的容器,容器打破了,内涵又从何说起?老鹤师对其故乡山东的酒桌文化(其实就是礼仪文化最常见的表象)颇多肯定之词,我想大概道理也是这样的吧。酒桌上讲究的排座次,主宾先后致辞,虽繁琐,但不能不如此。若舍弃这个仪式,所谓的礼数就丧失了生存的土壤。

文化之“化”,表明它是动态的,有生机的,如草木虫鱼。若某种文化失去了土壤,没有了生命力,那就是文物了,只能供少数专业人士研究。我对典籍的熟悉程度,显然超过我那位二外公和我的父母,但传统礼仪对他们而言,是文化;对我而言,成了文物。

文化成文物,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这篇文章算是我对近期“雅”“俗”之争的一点补充。

【十年砍柴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方:诗经小雅瓠叶注译
诗经:鱼丽|诗经全文及译文阅读
游在《诗经》中的那些鱼儿
《诗经·小雅·鱼丽》赏析[论语说文]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
《诗经》第二百三十七篇《瓠叶》
从诗经《鹿鸣》说起,古人吃个饭都这么讲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