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津近现代绘画史的代表人物津门画坛五老

 

图为四位津门书画家摄于1962年的聚会情景,左起:萧心泉(1892-1965)、刘奎龄(1885-1967)、刘子久(1891-1975)、刘芷清(1889 -1972)。他们与陆辛农(1887-1974)曾并称为津门画家"五老",是天津近现代绘画史上的代表人物。

   刘奎龄(1885-1967)现代著名的走兽花鸟画家。字耀辰。画室名曰“种墨草庐”,自署“种墨草庐主人”或“种墨道人”;自家花园名为“怡园”,又有“怡园蝶隐”之雅号。祖籍浙江绍兴。1885年6月13日生于天津。清乾隆年间由静海移居土城,系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土城刘家”。汉族。

刘奎龄堪称自学成才的全能画家。4岁就开始仿描剪纸动物和花卉。5岁入私塾,后改入天津民一小学读书,10岁时开始描绘昆虫和家禽。1900~1905年就读天津敬业中学(现天津南开中学)。英语成绩尤为突出,这对他后来查阅国外生物资料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天津《醒俗画报》创刊时曾受聘为画报绘图。1911年在天津东马路民立二十五小学代班任教,1912年被天津《新心画报》聘为画师。1920年成为职业画家,以鬻画谋生,天津各南纸局挂有笔单。1921年作《一门五福》是迄今见于出版物中最早的刘奎龄作品。之后陆续创作了《双雉图》、《上林春色图》、《孔雀》、《空山虎啸》、《福寿图》、《狮吼》等一系列优秀作品。

刘奎龄一生创作颇丰,据不完全统计,其作品涉及题材有兽类、花鸟、昆虫、翎毛、人物、山水等150余种。作品聚集在一起,不仅画了一个动物园,还画了一个植物园。在动物与草虫画中,尤以狮虎见长。其作品在表现方法上极富创造性,他善于观察,能将生动逼真的动物形象,纳入幽淡宁静的大自然中,构成了区别于古代走兽画的独特意境。在技巧中,他博采众长,融汇中西。所以刘奎龄的动物作品,不仅品种众多、造型准确、千姿百态,而且技法娴熟、描绘精微、形象生动;在他的花鸟画中,又以善画孔雀闻名。设色艳丽,用笔细劲,着力对禽鸟羽片的刻画。作品充满祥和恬静的氛围。作品《孔雀图》曾发表于《美术》杂志、入选第三届全国美展。深得徐悲鸿赞扬,在中国近代画坛独树一帜。

刘奎龄的绘画艺术大致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研究五代、宋、元诸家,画风受明、清影响;第二阶段为30年代后期,在学习郎世宁画法基础上,将西洋画之色彩、透视比例融合于中国传统工笔国画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其作品纤细逼真,神态自然。第三阶段是40年代后,画技又进一步,融勾勒没骨、皴染为一体,自成一家。与刘子久、陆文郁、萧心泉合称“津门四老”。

刘奎龄的艺术生涯很不平坦,作品曾受争议。建国后,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怀、重视。曾受聘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1958年曾在干部俱乐部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各大美术出版社也相继出版了《刘奎龄花鸟画手稿选》、《刘奎龄画集》(共三卷)、《刘奎龄扇面集》等一批他的绘画作品。

1967年6月12日,刘奎龄在天津土城去世。时年83岁。

 刘奎龄作品

 

 刘子久(1891-1975)天津著名国画家。原名光城,号饮湖。天津人。1891年出生。汉族。

1920年毕业于北平中央陆军测量学校高等制图班。同年参加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受教于著名国画家金城。学成后曾任北京湖社画会干事和导师。十几年中先后培育了约400位国画人才,同时他还与陈少梅、陆文郁等著名画家探讨技法,丰富画艺。1931年回到天津,任天津美术馆国画教师,并创立天津国画研究会,任主任委员。

刘子久一生从事绘画,其绘画风格与内涵可以1949年为线分为两个不同的时期。1949年建国以前,刘子久重视向传统技法学习,遵循着“精研古法,博取新知”的宗旨,系统地观赏、临摹和研究了清宫收藏的古代绘画经典作品,并有选择地吸取前人的经验。他的山水画作品融入了诸家不同的技法。吸收了郭熙、李唐、戴进、樊圻等人布局严谨、用笔刚劲稳健的特色;用墨上,承袭了王原祁的积墨法,墨色厚重,富于变化,耐人寻味。画山石、树木得力于王石谷结体紧密的长处,给人以真实生动之感。他的山水画融南北诸家于一体,于秀丽中透出一股淳朴的韵味。由于他早年从事地质测量工作,足迹遍及燕山南北,在风景写生中深入观察名山巨川的风光特点,其特有的皴法,在全国各家中独树一帜。刘子久亦工花鸟,早年作品受金城指教,从宋元入手,重彩勾勒,工致典雅。后他又学习沈周、赵之谦诸家写意画法,笔墨简括朴厚,点染工稳,富有新意。把中国山水画推向一个新的境界。因此在北平中山公园湖社第五次成绩展上其作品已负盛名。

建国以后,刘子久大胆地探索以传统的绘画技法去表现当时生活中的新内容,是运用传统技法反映现实题材最早的一位画家。他先后创作了《支援前线》、《给军属拜年》、《长城放牧》、《为祖国寻找资源》等作品。他运用泼墨结合勾勒的方法,渲染天空以及力求表现景物的真实感等技法,都是为了表现新的内容而进行的大胆尝试。画面上人物不大,但能与背景相交融,进而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用笔的苍劲和洗练,标志着他的绘画技艺已臻妙境。

纵观刘子久的绘画生涯,其成就在于他能娴熟地运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来表现现实生活,大胆探索创新,为中国画变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天津美术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发行了《刘子久画集》,其中有些作品已为国家所收藏。

建国后,刘子久先后任北京测量学校专科教员,天津美术馆馆长,美协天津市分会副主席,全国美协理事,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河北省政协委员,并连续五年当选天津市人民代表。

1975年3月刘子久病逝于天津,时年84岁。

刘子久作品

 

 

 刘芷清(1889 -1972) 名仲涛,字子清,号梦松。天津人。回族。画家。初学花卉、翎毛于王铸九,又学山水于刘小亭,造诣精深。晚年画风一变,多写真,尤喜画黄山松云峰,苍秀温润,精湛绝伦。是天津书画大家梁崎的老师,与刘奎龄、陆莘农、刘子久、萧心泉并称津门“画家五老”。

刘芷清作品

萧心泉(1892-1965) 字曼公,号近水楼主。天津武清人。幼读私塾,后在天津单级师范练习所毕业。其间,曾参加天津广智馆附设城西画会学画。他对宋、元、明、清历代花鸟画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创作出大量既有传统特点、又有生活基础和个人感受的作品,达到以形写生的艺术效果。其作品意境清新,格调高雅,在运笔、赋彩方面不拘一格,工致中兼施写意,对比、衬映协调自然,写出多种花鸟的神采。与刘奎龄、刘芷清、陆莘农、刘子久合有“津门画家五老”之称。1954年被聘为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萧心泉作品

陆文郁,字辛农,又字莘农、馨农,别署老辛、夕阳芳草坞主、火药先生等。斋名蘧庐、见真吾庐等。祖籍浙江山阴,世居天津。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14岁时,拜张兆祥为师,攻习花鸟、山水、人物及书法。翌年,由张先生代定润格,开始以书画润笔养家。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供职《醒俗画报》,以文图并茂形式抨击黑暗腐朽现象,并支持张城《升官图》发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受日籍教师启示,由花卉写生迈入植物学研究。宣统元年与顾叔度等人创立“生物研究会”,采集动植物标本并出版《生物学杂志》,获南洋劝业会铜质嘉禾奖章。民国初年去日本参加“大正博览会”,旋赴美国旧金山参与“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中国馆陈列工作。归国后与严智怡、华石斧、俞品三创办“天津博物馆”。民国十二年(1923年)组织蘧庐画社,编撰《蘧庐画谈》,将西画科学理念与传统工笔花卉结合起来,开创“生物学画风”。与刘奎龄、刘子久、刘芷清、萧心泉合称“津门五老”。建国后被吸收为天津文史馆馆员。他对各种花卉进行观察、剖析、分类,再以绘画艺术表现出来。陆文郁花卉代表作为近五米的《百花长卷》,卷中画有前人所未画过的珍奇花卉,该画卷不仅是一件绘画艺术珍品,而且也是一种稀有花卉的珍贵图像资料。他的花卉画近师张和庵,远学恽寿平、马元驭、华新罗等,水墨氤氲,花团锦簇,设色姹紫嫣红,笔墨恬淡脱俗,深受绘画爱好者青睐。

陆文郁在不懈地研习花卉的同时,也常画禽鸟,如杜鹃、鸳鸯、鹦鹉、鹧鸪等。他曾将外国奇禽画入国画中,奇花异禽,鸟语花香,前所未有,独具风韵。著作有《蘧庐画谈》、《蘧庐诗集》、《天津书画家小记》、《印月移拓泉》、《植物名汇》十余种。


民国: 张兆祥(1852-1908)、徐世昌(1855-1939)、萧心泉(1892-1965)、刘奎龄(1885-1967)、刘子久(1891-1975)、刘芷清(1889-1972)、陈少梅(1909-1954)
现代:孙其峰、孙克纲、王学仲、王颂余、萧朗、溥佐、赵松涛、穆仲芹、张其翼、梁崎、刘之庸、慕凌飞、
当代:贾宝珉、陈冬至、白庚延、杜滋龄、王美芳、马寒松、何家英、霍春阳、刘泉义、李孝萱、李津、贾广健、刘文生、周午生、单连辰、张葆东、郭福深、赵树海、马绍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奎龄绘画作品,近代画坛独树一帜!
刘奎龄以工笔花鸟走兽闻名于画坛,刘子久则以北派山水画称雄天下
国画研究 | 天津绘画的美学特征
我尊敬的天津画家刘奎龄
刘奎龄(现代名家)《蟠桃献寿》
“全能画家”刘奎龄大师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