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律文案爆火:“真焦虑”和“伪自律”,你也是看上去很努力?

“自律30天,我变成了大家羡慕的样子”、“自律半年,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律一年,我实现了人生逆袭”等等,在某平台搜索关键词“自律”,可以得到300多万篇笔记,自律文案正在社交媒体以指数爆炸的形式被大众广泛传播。

“优秀始于自律”,我深刻认同并践行这句话。

但是,大部分作品中相近的文风以及相同的书籍和电影推荐,不禁令人质疑:这些“自律”的方法真的具有普适性吗?读了某一本书,看了某一部电影,或者使用了博主推荐的某一款APP之后,我们整个人就能在30天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吗?

作为一名兼职自媒体小编,我可以负责任地讲,这些爆款标题和内容有时候是经不起推敲的。要想实现自律,就一定会在30天或者半年这样具体的时间节点发生质变吗?看了某一本书或者看了某一部纪录片就真的可以立竿见影的格局炸裂吗?

屏幕前的你,怎么看呢?

我们都知道要想通过自律实现深度改变,更多时候还是在于一种孤寂中的长期坚持,是熬过很长一段无人问津的积累期之后,某一瞬间的量变引发的质变。

而这种坚持更多是一种不计后果的、枯燥乏味的甚至有一些痛苦的,远不如“脱胎换骨”“逆风翻盘”这一类词语给予大家的快感。

博主们绞尽脑汁想要在平台上营造出一个脱胎换骨的自律人设,但人设背后的他们是否真的如同自己分享的那般成功,就未可知了。

只不过“标杆思维”是大家的惯性思维,我们需要有这样一个理想人设来激励自己,让我们从生活的平凡中跳脱出来,去规律地做一些生活中乏味的小事。也许,这也是我们这一批90后和00后面对焦虑的自愈方式。

但是,自律文案的广泛传播收藏和大家发布的各种“自律打卡”背后,又暴露出另一种焦虑:好像人们越来越难接近真正的自律了。

微语结合这一年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所见所闻,来跟大家侃一侃“自律那些事儿”,感兴趣可以试着阅读下去,希望我的个别观点能够帮助迷茫的你!

一、自律的误区:如何识别“伪自律”?

1、自律不是完美主义。

有的人以为自律就应该做到完美,每天按时醒来、按时睡觉、坚持阅读、不打游戏、不追电视剧、不吃垃圾食品……中间不允许出现一丝错漏,不然就是不自律。

我只能说,能做到固然值得表扬,但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是做不到的,因为你已经长期“放养”了一段时间,这么大幅度的转变,我敢说没几个人可以做到。

无法坚持自律的问题正是出在这里,有的人因为一两次拖延就陷入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中,不断给自己施加压力,最后演变为破罐子破摔,干脆放飞自我啦!

所以,当你因为一两次“偷懒”耽误了正事,不要急着否定自己,妥善利用剩下的时间,做高价值的事情。

2、高强度的自律,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大部分制定的自律计划,往往只能持续短暂的时间,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份计划与我们的既有生活节奏不合拍。

比如说,一个专职写“拆书稿”的博主,他规定自己每天阅读2小时,写作2小时。当主职工作轻松的时候可以完成,一旦忙碌加班就很容易焦头烂额。然后,因为完不成计划陷入自我否定,从而认为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做兼职,丧失信心。

事实上,我们所制定的自律计划一定要根据实际生活灵活调整,这样才更容易高效实现。

忙碌的时候就读1小时,闲暇时候就读2小时,不必太死板,因为,成长本身就是一辈子需要完成的事情。

3、陷入道德许可效应。

有些人在完成自己的某一项自律计划以后,就认为做了一件光芒万丈的事情,应该得到“补偿”。所以奖励自己打半小时游戏或者刷半小时手机,本来只打算补偿自己半小时,结果深陷娱乐的快感中停不下来。

《自控力》中提到,这样的行为就是典型的道德许可效应。心理学家在调查了那些放飞自我的人后,发现他们反而认为自己很自律,认为自己理所应当得到“补偿”,正是这样的“补偿”使人堕落。

其实,当你意识到自己需要自律,需要自我改变的时候,这本来就是一种“反人性”的行为,人的天性就是追求享乐和短期效益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规避“道德许可效应”的侵蚀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拒绝做与目标相悖的事情。

健身完毕,你可以奖励自己一杯果汁,但不要摄入高糖的奶茶;码文结束,你可以奖励自己玩一会儿音乐,但不要沉迷在手机游戏里。

你可以给自己奖励,但不要做阻碍目标实现的事情。

4、不自律就无法过好这一生。

从某种意义来说,自律只是一种自我投资,并不存在完全不自律的人。其实施过程和结果依赖明确的自我认知和清晰的目标规划。“伪自律”之所以看上去努力没有成效,正是在这两个阶段都出现了偏差。

“真自律”是基于对现实中自身遇到的问题作出分析和定位,然后做出合理的改变计划,这些计划未必短时间就有成效,但一定是合理的。

“伪自律”则侧重仪式感,过分注重形式主义和完美,急于向外界展示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实现自我价值,最终不过是用“忙碌的踏实”代替“真实的焦虑”。所以,“伪自律”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

二、到底如何有效自律?

01.一次只做一件事。

比如,我花费了3个月的时间养成了每晚阅读1小时的习惯,到现在,不论多忙,不论熬夜多晚,我还能快速进入阅读状态,很好的控制自己。

而这其间,我没有尝试给自己培养其他习惯,因为我很清楚,人的意志力是非常有限的,能在一段时间做好一件事,实属不易。

02.给自己制定具体的目标。

我们大部分拖延、焦虑、迷茫、懈怠都是因为目标不够具体导致的。因为你的目标太过空泛或者干脆没有目标,导致你做事没有方向,注意力无法集中,更容易被环境中的其他事物吸引。

有人觉得微语全篇废话,但是最深刻的道理往往是最简单的。当你很想完成一件事,你的潜意识会萌生巨大的渴望,驱动你拼命为之努力。

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克里斯因为职业生涯的困境无法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导致妻子离开了他,长时间拖欠房租更是被房东扫地出门,带着儿子四处流浪甚至夜宿公厕。

陷入困境的克里斯没有自怨自艾,当他从一个开超跑的男人口中了解到股票经纪人这个热门职业后,决定应聘股票公司的实习生,就算实习期没有工资也要去干。

克里斯一边售卖医疗器械,一边自学股票知识,最后历经艰难终于成为一名股票经纪人,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从克里斯身上,微语学到了具体目标的重要性,当你有了明确的目标,会拥有巨大的动力,帮助你排山倒海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所以,要想变得自律,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目标。

熟悉我的老粉都知道,我兼职从事自媒体小编已将近一年的时间。

前期我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无人问津的积累期,每一天不知道自己该写什么,或者写了上千字也未必有人会看我的文章。我也深深地陷入自我怀疑,觉得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做“小编”,是在浪费生命。

后来,我给我自己定了一个非常具体的目标,那就是用一年时间积累1万粉丝,如果做了半年还没有一点起色,那我可能就要更改路径了。

值得庆幸的是,我做到了,并且坚持下来了。如果没有具体的目标,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你们也不会认识屏幕前码字的我。

因为,改变自己是极其痛苦的一件事,如果你的动力不够,很有可能刚一尝试就轻言放弃。

03.任何一种形式的自律,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当然,不论阅读还是写作,都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才能看出效果。

职场中,我们都会羡慕那些善于言辞的人,听他们说话似乎是一种极致享受。可是,他们是天生就如此善于言辞吗?我看不见得。

他们大多也是通过日复一日地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和知识面,长期积累才能达到的。

还有很多运动博主拥有令人羡慕的体魄和身材,也是通过几十年如一日的运动健身以及均衡饮食才能保持。

不论何种方式的自律都是对自身意志力的考验。

这世界上从来不存在轻易成功的事情,如果你想改变自身现状,彻底摆脱过去的自己,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前进,这也是我们终其一生需要做的事情。

写在最后:

当自律变成一种本能,你就能享受它的快乐!

自律是一个人由内而外,自主决定的行为方式,不该受到世俗的牵绊,这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

要想通过自律改变现状,就要做好投入大量时间的准备!

以上,共勉!

讨论:

要想实现自律,就一定会在30天或者半年这样具体的时间节点发生质变吗?

看了某一本书或者看了某一部纪录片就真的可以立竿见影的格局炸裂吗?

——END——

自我介绍:
微语职场,企业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助力职业晋升和职业发展,用冷静、专业的视角带给你不一样的认知!欢迎关注交流。
文章原创确权,盗用必究!
往期精彩:
断舍离,是顶级的自律
存钱,才是最顶级的自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干货| 越努力越焦虑?这8个最简单的方法可能你用的上!
【超实用教程】如何避免间接性堕落,实现高度自律?
长期摆烂后,我是如何恢复学习能力的?
人生没有奇迹,只有努力的轨迹
幸福,等不来敲门
欲成大事,必需自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