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视频08.使你的孩子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不懂的东西——沈芳领读《给教师的建议》第8条:关于获取知识

【题记】

沈芳领读有方向,知识获取引疑张。

激发脑力有奥秘,触碰未知豁然朗。

【备注】从本讲开始,由于大多数老师已读过第一点,现放在文末,没读的看文末。

二、“第8条建议”的讲述视频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推出跨小人“100人讲100”——活学活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讲解视频。

【第8讲】《关于获取知识》

【讲述人】沈芳,跨塘实小教导处副主任,小学数学教师。

文末附有《给教师的建议》总目录,以及本讲的原文。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便于有志于学习的团队和个体学习与借鉴,希望更多的教育人士加入其中,交流分享,携手精进。

三、“第8条建议”的讲述图文

各位老师:今天由我来给大家讲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8条:关于获取知识。

文中说到:教师应当努力达到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发展。

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怎样才能做到,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从而有利于获取知识呢?在这里,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教师要尽量使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备课时、教学中,要从这样的角度对教材进行深思熟虑:找出因果联系正好在那里挂钩的、初看起来不易觉察的那些交接点、相通点,这些交接点、相通点正是学生知识的生长点、能力的训练点、思想的着力点。

例如:在苏教版五下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练习三中,连续安排了多道列方程解决的实际问题。

11题: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相背而行,2.4小时后相距216千米。甲车的速度是42千米/时,求乙车的速度。

11题是相遇问题的一类,解题思路有两种:甲车行驶的路程+乙车行驶的路程=总路程;甲乙速度和×时间=总路程。

12题:沪宁高速公路全长大约274.08千米。一辆轿车和一辆大客车分别从上海和南京同时相对开车,轿车的速度是118.4千米/时,大客车的速度是110千米/时。经过几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

12题同属相遇问题,解题思路也有两种:轿车行驶的路程+客车行驶的路程=总路程;轿车客车速度和×时间=总路程。只是这题的未知量是时间。

13题:李老师买两种书,一共用去83元,其中《历史故事》有4本。《历史故事》每本12元,《森林历险记》每本7元。《森林历险记》有多少本?

虽然第13题不再是相遇问题,但解题思路与前两题也有相通之处:买《历史故事》用去的钱数+买《森林历险记》用去的钱数=总钱数。

14题:小张和小李用25分钟合打了一篇6000字的稿件。小张平均每分钟大约打130个字,小李平均每分钟大约打多少个字?

14题虽然题目情境又有变化,解题思路也是两种:小张打的字数+小李打的字数=总字数;两人打字的速度和×时间=总字数。

在这里,习题较多,如果在教学中只是简单的叠加呈现,学生必定会生发畏难情绪。于是,课堂上,先组织学生思考这几题的解题思路,再集中出示所有题目解题思路,让学生们静静地观察分析,寻找其中的联系。慢慢地学会发现,尽管有的是相遇问题,有的是生活购物的情境,有的是与工作相关,但从数学角度分析,却有着共同的模型。在这里运用类比思想把题目读薄,由一组题简约为一类题,使学生领略数学思想的魅力,从而提高理性思辨的能力。

数学是简洁的,获取知识能力的养成有助于学生在繁杂中理清头绪,在抽象中还原本质,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四、点评与感悟

沈芳老师的领读把苏霍姆林斯基的“获取知识”理念进行了自我理解与认同。重要提是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例子来讲述,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方法,使得学习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累积,更是一种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首先,沈老师准确地捕捉到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念的核心,即在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感知和触碰未知领域。她强调,数学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灌输上,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因此,她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创造疑问,引导学生去寻找答案,从而在探索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缪建平当年对旧版《建议》

本条的多次圈划

为了进一步落实这一理念,沈老师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简易方程》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运用类比思想,将复杂问题简化,提炼共性。她通过四个实例的讲解,逐步展示了如何在不同的实际问题中寻找共通的数学模型,即等式关系的应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沈老师的课堂,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启迪思维、激发探索精神的场所。她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对比分析,让他们自行发现各类问题背后的统一数学结构,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思想的力量和魅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践行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理念,更让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抓住本质、梳理线索,培养他们在数学及其他学科领域内独立思考、有效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沈芳老师的领读,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真谛: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如果你的教学,能将苏霍姆林斯基的“获取知识”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中,能使你的孩子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不懂的东西,那就找到了获取知识的合适入口,进而激发起孩子脑力劳动积极性和探求热情,那么你的教学一定是成功,你的课堂一定是热气腾腾的……

在这样的课堂里,我们就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性和美好未来。

这真是——

沈芳领读有方向,知识获取引疑张。

激发脑力有奥秘,触碰未知豁然朗。

五、《给教师的建议》第8条原文

8.关于获取知识

关于学生脑力劳动的积极性,人们已经谈论得很多了。但是可能有各式各样的积极性。学生把读过的东西或者教师讲述的东西背得烂熟,回答得很流畅,——这也是一种积极性,然而这种积极性未必能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教师应当努力达到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发展。

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我在听课和分析课的时候,正是根据学生脑力劳动的这一特征,来给教师的教育技巧下结论的。怎样才能做到,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从而有利于获取知识呢?在这里,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那么简单。在备课的时候,你要从这样的角度对教材进行深思熟虑:找出因果联系正好在那里挂钩的、初看起来不易觉察的那些交接点,因为正是在这些地方会出现疑问。而疑问则能够激发求知的愿望。

譬如,我面前摆着“光合作用”这一课的教材。应当给学生讲清楚植物的绿叶里所发生的变化。这一切都可以讲得合乎科学的可靠性、理论的彻底性和教学论的循序性,但是却有一项任务没有完成:没有引起学生的一定的智力积极性。我深入地思考教材:那因果联系挂钩的交接点究竟在哪里呢?啊,就在这儿,最主要的交接点就在于:无机质怎样变成了有机质。这是一幅令人惊异的、神秘莫测的图画:植物从土壤和空气里吸取无机质,而在自己的复杂的机体里把它们变成了有机质。这个制成有机质的过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在植物机体这个复杂得难以捉摸的“实验室”里,在阳光照射下,把矿物肥料这种无生命的东西,变成了西红柿的甘美的肉汁,变成了玫瑰的芬芳的花朵,这一切都是怎样进行的?我在讲述的时候,尽量引导学生意识到这个疑问,使他们感到激动:“这一切就在我的眼前发生,可我却怎么没有认真思考过它呢?”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呢?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知道:哪些东西要讲,而哪些东西则留着不要讲完。没有讲完的东西,就好比是给学生的思维埋下一段“引火线”。在这里,没有任何适用于一切场合的现成方案。一切都取决于具体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现有的实际知识。同样的教材,在这个班里在这一点上不要讲完,而在另一个班里,却要在另一点上有所保留。

现在,譬如说,学生的思想里产生了疑问。

于是我就进一步努力做到,从学生以前在生物课上、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以及在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的全部储备里,把解决面临的疑问所需要的那些知识都抽取出来。这种抽取已有的知识来解决疑问的办法,就是获取知识。在这里,不一定要把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喊起来回答问题,听他们说些什么,然后从他们的零散的回答里凑成一个总的答案。这样的做法只能造成表面上的积极性,而不一定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真正的思维积极性;有些学生在回想和回答问题,而另一些只是在旁听。而我需要的是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进行思考,进行紧张的脑力活动。因此我常常用这样的做法;一旦引起学生的疑问之后,我就自己来讲解教材,而不喊学生起来回答一些个别的、零碎的小问题。

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可能一个学生记住了所学的东西,而另一个学生却有所遗忘。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得充当学生脑力劳动的指导员,使每一个学生在听我的讲解时,都能按照他自己的路子,从意识的仓库里把所储存的东西抽取出来;而如果在意识的仓库里的某个地方正好是个空白,如果有些人的思路在某处断了线,那我就得补充讲解,填补这个空白,克服思路脱节的现象。但这一点也是需要有高度的技巧和艺术的。我努力寻找重复讲解已经学过的教材的最恰当的形式,以便使学得最好的学生也能从中发现某些新东西。凡是学生的知识并没有什么空白和脱节的地方,我就只加以简短的讲解。这里没有那种表面上的积极性,学生们虽然没有开口,没有回答问题,没有相互补充,但这是真正的获取知识。我想,这种获取知识的形式,可以称之为学生对自己思想的“回顾”,对自己的知识仓库的“清点”。

六、《给教师的建议》总目录读过此段的可忽略

1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3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

4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

5“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

6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7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8关于获取知识

9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10第一次学习新教材

11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

12怎样使检查家庭课业成为学生有效的脑力劳动

13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

14不要把学习之母变成后娘

15怎样检查练习本

16学科教学中的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

17教给学生观察

18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

19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20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

21兴趣的秘密何在

22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23怎样把思想同自尊感融为一体

24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

25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26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

27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

28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

29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30谈谈直观性问题

31给准备教一年级的教师的建议

32怎样在学龄前期研究儿童的思维

33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

34怎样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

35怎样培养记忆力

36要爱惜和发展青少年的记忆力

37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

38怎样训练儿童流利地书写

39教给儿童用左右手都会工作

40动手和智慧

41智育的真谛

42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

43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

44给复式教学的学校教师的建议

45教师应当写哪些计划

46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

47怎样培养脑力劳动中的自我纪律

48要思考,不要死记! 

49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

50学生负担过重的奥秘在哪里

51要使知识“活起来”

52为什么学生感到越学越难了呢? 

53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

54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

55逐步养成儿童从事紧张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57带孩子们做环球“旅行”

58“思维课”——到自然界去“旅行”

59识字教学应当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

60必须教会少年阅读

61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62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63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中心

64在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

65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法

66劳动和智力发展

67通过劳动发展学生的个人才能和爱好

68—般发展与掌握基本知识

69教学中的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

70要敢于鼓励学生“超大纲”

71教学方法问题

72少年期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73青年期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74学生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

75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

76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

77怎样教会头脑迟钝的学生解应用题

78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

79教育和自我教育

80要保持“水源的清洁”

81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一些问题

82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者的最重要的工作

83“思考之室”——我们的阅览室

84我们的“家长学校”

85农村学校的特殊使命

86致未来的教师

87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

88教师们的教育观点的一致

89怎样听课和分析课

90我怎样写教育日记

91我怎样领导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

92我的简单经历在职进修和我们办学的一些成绩

93关于和谐的教育的一些想法

94劳动教育和个性全面发展

95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

96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

97怎样教育学生热爱劳动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99怎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

100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

一、缘起与期待(读过此段的可忽略

(一)缘起

《给教师的建议》是一部由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的教育经典之作。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为教师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教育建议。

跨塘实验小学历来重视教师读书与践行,自20231月起,推出“跨小100人讲100条”读书工程,旨在激发教师们对教育经典的研究热情,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该工程以《给教师的建议》为蓝本,精选其中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讲解和研讨。通过这一工程,教师们能够深入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将其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跨塘实验小学还将“跨小100人讲100条”读书工程与学校的特色课程、课题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紧密结合。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还有助于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为创建高品质学校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施

跨塘实验小学的“跨小100人讲100条”读书工程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全体教职工共同学习《给教师的建议》原著,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的方式,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

第二阶段,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选取书中的一条或多条建议进行深入研究,撰写心得体会。

第三阶段,组织专题讲座和研讨会,分享研究成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第四阶段,将学到的教育建议付诸实践,观察其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不断调整和完善教育教学方法。

第五阶段,书记校长带头学习与撰稿,并写成文字,做成PPT,拍成视频让其他人参考借鉴,有力地促进了“100人讲100条”视频拍摄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期待

跨塘实验小学“100人讲100”读书工程及视频录制工作,有如下期待

一是营建和谐教育氛围,构筑孩子幸福家园。苏霍姆林斯基坚信,优质的育人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核心。教师需倾力构建一种和谐民主、自由宽松的气氛,旨在建筑孩子们的幸福家园,使他们在愉快的情感氛围中学习进步与人格发展。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集体互动中学会有效沟通交流,并且密切关注心理健康,引导其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塑造健全人格特质。

二是深度关怀个体差异,适应个性精准施教。苏霍姆林斯基着重指出,教师须全方位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入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特长和潜在能力。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教学,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协助他们寻找适合个人的学习路径。教师应尊重每位学生的独特性,密切跟踪其成长轨迹,敏锐洞察并发掘他们的优点,提供针对性的成长指导。

三是激活内在求知动力,赋能师生优势成长。苏霍姆林斯基提倡,教师要擅长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欲望,引导他们在探索实践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为此,教师需精心设计启发式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同时,注重培育创新意识,激励学生勇于挑战、独立思考,发表独到见解。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有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是珍视家长差异价值,协同构建和谐生态。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应与家长建立紧密的沟通桥梁,携手关注孩子的成长历程。教师需尊重每一位家长的观点,积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以便更深入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教师还需向家长传授科学教育理念与方法,共同探讨教育议题,形成教育合力,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和谐幸福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B??校长怎样管理教师
怎样听课和分析课
关于获取知识
学习魏书生,教学要民主:第五、民主式教学的教育教学观,三、全面认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十八)(4)
让学生成为积极的思考者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之五十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