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它是心理学史上最残酷的实验,然而道出了母爱的本质





“宝宝陪伴好了,妈妈才能省心做女神!”

1.最残忍的实验

人类历史浩浩荡荡演变至今,给我们留下了一些极其重口但是对人类文明发展有很大贡献的实验。

比如服从实验,让自愿者服从实验现场医生的指令去电击另一个人;

比如Landis’ Facial Expressions Experiment(1924)表情应激实验,为了研究人的表情,让实验者在强烈刺激下做出脸部的反应(闻氨气、自残、听噪音);

比如斯坦福监狱实验,研究人性恶的试验。让一群人分别扮演监狱狱警和囚犯,模拟“看守”对模拟“囚犯”同伴施行惨无人道的虐待。

还比如,疯狂李阳家庭实验……

但心理学史上最残酷的实验莫过于哈洛的恒河猴母爱剥夺实验了:小猴子一出生就被迫和母亲分开,在实验室设置两种假猴子母亲,一个是铁丝猴子母亲,有奶瓶母乳,另一个是软布猴子母亲,没有母乳。小猴子为了吃饱,必须要选择铁猴子母亲的母乳,但小猴子一喝饱奶就会跑到软布猴子母亲那里。让一个小宝宝从小脱离母亲,我每次看这个实验的时侯就好心酸。


这个实验的残酷性在于:
  • 哈洛把幼猴和母猴隔离,小猴子看不到母亲和其他的伙伴,会非常害怕,它们恐惧的蜷缩成一团,不停发出啾啾叫声。

  • 实验人员试图把这个“绒布妈妈”拿走,小猴子会用身体拼命的压住绒布,不让实验人员拿走,并且嘶力竭的嚎叫。

  • 实验人员强行把这位“绒布妈妈”抢走,小猴子开始会瘫软在地上,完全绝望。之后就会出现咬自己的手指、用头撞击铁笼子的自残行为。

  • 与绒布代理母猴共同生活的幼猴,在长大后出现了很多问题。当哈洛把这些猴子移出隔离的笼子,和其它正常的猴子放在一起的时候。这些猴子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反社群的行为。

根据这些现象,哈洛得出结论:母爱的主要来源是亲密的接触,而不是食物。母爱的第一要素就是:除开满足孩子饥饿、干渴等资源需要,他们需要的是妈妈的爱抚、接触和心理关怀。虽然母亲总有一天不再分泌乳汁,孩子依然会爱着母亲,因为他们感受到爱,保有被爱的记忆。每一次成功的亲子互动,都源自于幼时感受到的温柔抚触。

2.为什么分离会焦虑

恒河猴实验的理论基础是源于发展心理学中的依附理论Attachment theory,是一种心理学、演化、动物行为学理论,旨在探讨人际关系多个个体间的感情纽带。依附理论最重要的原则是:幼童因为社会与情感需求,而至少与一名主要照顾者发展出亲近关系,否则将造成其心理与交际功能长久的不健全。

根据对60名新生儿在一周岁前的追踪调查,Schaffer和Emerson在1964年提出了依附在一周岁前的阶段性发展理论。根据该理论,在新生儿刚出生的第一个周年里,依附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asocial stage)

非选择性依附(indiscriminate attachment)

选择性依附(specific attachment)

0 到 6周

6周 到 7个月

7个月 到 11个月

小儿的笑与哭并不针对特定的人物

开始注意不同的人物。

对某一个人物强烈的依附。对一些其他人物的明显依附也时常伴随。


在母子相处的情境下当陌生人介入时,婴儿对母亲所表现的依附行为:


安全型依附(Secure attachment):

当主要照顾者离开时可能会难过哭泣,当主要照顾者回来时,小孩会很快地靠近照顾者寻求安抚。


反抗型依附(Resistant-attachment):

即使当妈妈就在身旁时,面对陌生人时依然会感到焦虑。当妈妈离开时,小孩会非常的沮丧;明明想跟照顾者保持亲近却充满愤怒,当照顾者开始注意他时又会想要反抗。反抗型孩子的妈妈通常照顾能力差、不懂得如何满足婴儿的需求、不一致的行为。


逃避型依附(Avoidant-attachment):

此类型的小孩会回避和忽视妈妈的存在,在妈妈离开或回来不表现出情绪。逃避型小孩的妈妈通常是没耐心、对婴儿不敏感或表现出负面的反应、并拒绝身体接触等反应。


紊乱型依附(Disorganized attachment):

此类型的小孩会依据环境的回应来表现反抗或回避。小孩经历过受惊吓的照顾者或令人害怕的照顾者。


3.母爱的本质

在依恋模型中有一个效应叫做:代际传递。婴儿的依恋模式是很受养育者喂养方式的影响的。如果说养育者照顾的不够好(频繁更换养育者、无法提供充足食物、冷漠养育)婴儿就无法形成安全的依恋模式,无法持有足够的安全感。当婴儿逐渐长大,童年的和父母相处的模式,将来会出现在与自己孩子相处的情境中。

实验依据:
哈洛挑选出没有得到母亲关爱的小猴子让它们长大,那些长大的母猴出现了一系列的非正常行为如:

  • 会攻击成年的公猴,

  • 不知道正确的交配姿势。

  • 不停左摇右晃、啃咬身体等等自残的行为。

而当它们有下一代之后,有些猴子会把自己的孩子杀死,有一些则是对小猴子漠不关心。由绒布代理母亲养大的母猴根本也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养育着。如果父母在童年早期缺乏照顾和关注,可能会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出现疏离感(抗拒与孩子亲密),要不就是过度补偿(溺爱),因为自己体会过被疏离,他们害怕失去孩子。就希望给孩子最全面的束缚,百依百顺。

所以母爱的真相是什么?就是婴儿在成长时所经历的依附关系对父母的依恋亦是父母对婴儿的依恋,并以此传承下去。良好的母爱一定包含着爱抚、陪伴、游戏、聆听、欢乐的。正确的依附关系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

4.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恒河猴的实验残酷但是意义深刻,我们经常观看新闻,不难观察到警察和救生员在营救受难者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他喂水和披上一件毛毯。水是为了维持人的生命,而毛毯类似于母亲的安抚,提供安全感和依附感。

有的家长经常说孩子喜欢抱枕头或者洋娃娃睡觉,你不要制止。布娃娃、枕头、被子等东西都是柔软的,给孩子提供了接触安慰。这种孩子在早期也很有可能缺乏关注和照顾。

当你的孩子还是婴儿的时候,你不该只是和婴儿握手,而是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去抱抱你的孩子,拥抱会让他们有更多的安全感。不光是陪伴和抚摸,你最好要多带着你的孩子做一些带有肢体接触的运动,以及常常和他们玩游戏。

别给自己找太多借口,当你太忙的时候,想想你的努力都是为了什么?如果要牺牲孩子的心理健康与亲子之间的亲密你还愿意这样吗?如果你真的看明白了母爱的本质,也今天也算是对恒河猴试验中那些可怜的小猴子一个安慰吧!

看看女神朱茵的一则暖心的广告:

孩子的成长啊,还是陪伴最重要!

再次感谢您关注妙语人心我们一群有趣的人和一个有趣地讲述心理学的公众号。

参考文献:

  1. ^ Cassidy J. The Nature of a Child's Ties. (编) Cassidy J, Shaver PR. Handbook of Attachment: Theory,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3–20. 1999. ISBN 1572300876.

  2. ^ The Nature of Love (1958) - Harry Harlow, American Psychologist, 13, 573-685

  3. ^ Child Development, Ninth Edition by Laura E. Berk, 2013, P.430

  4. ^ 本节关于新生儿在一周岁前的依附性阶段发展理论全部根据此参考资料改编。Eysenck, M. W. (2005), Psychology for AS Level, third edition, Psychology Press

没有二维码

机智的你一定知道关注我们的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学最黑暗的实验:母爱的本质是什么?
你会如何回忆我,依恋风格有话说
孩子不黏人正常吗?谜底藏在这几种依恋模式里
母爱的本质
如果你有孩子,一定要看看这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最残忍动物实验:夺走母爱、长期囚禁,只因想看孤儿小猴有多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