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改变的力量:怀疑,接纳与突破

很多朋友都有一个困扰:感觉自己行动总是比较困难,有些事情,明明已经知道了,但就是做不到,很多书都看了,很多道理也都听过了,可生活依然是简单重复,甚至越来越糟。

一个念头产生,一个行动如何跟上,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话题。

一个好的老师,一门真正落地的课程,甚至一本书,其目标都是作用于人的改变。

而所有的过程,都必须经过“学习者”的内在转化。

今天尝试来说明一下,“内在转化”涉及到的怀疑精神,觉察力,接纳外部反馈,以及随之而来的行动。

01  从怀疑开始

最近,在我们的《颜氏家训》研习小组里,我发起了一个小征集,题目是“生活中那些似乎难以撼动的想当然”。


做这样的征集,其实来换个角度做觉察。
今年很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开始想要看向自己,然后也就会时不时想要跳出来,帮助自己去看一看。

这是一个工具,也是一个视角,一切的改变,要从“怀疑”开始
我怀疑那些“正确”,那些“脱口而出”,那些“不容置疑”。

这些才是我们新的可能。


还有很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去怀疑。

我们对一切事物的认知,包括对我们自己的评价,对父母关系的评价,对过往一切经历的注解,都是可以重新审视,重新写一遍的。

怀疑不是马上否定,而是进行异常归零的重新思考。

有怀疑精神的人,是可爱的,因为她有可能创造新的东西。

不妨给自己列一列那些“想当然”,这些东西往往很普遍。


02  “可以麻烦别人的”社交

在共修共学时,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普及率很高的卡点:

我们有很多人,在关系上,往往都不是那种索取型,甚至是“忍辱负重型”,而自洽的理由往往都是相似:我们不想麻烦别人。

我最早发现身边的例子就是我爸,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不想麻烦别人。

小时候,邻里之间经常要互借农具的,每次我妈让我爸去借,我爸从来不去,最后都是我妈去。

我也传承了这一点,我觉得我爸这叫有傲骨,不爱求人,穷也要穷得有骨气。我以后也要学。

所以有时候我妈让我找人家借东西,我也不肯去。

事实上,你不借农具,农活就耽误了,所以最后这邻里周旋之事,就都交给我妈来主导了。

我爸会因此承受我妈的一些言语,但我爸就这样把社交的功课弃置了,所以他一直都相对拘谨地生活着。

记得我爸生病那段期间,有一位邻居送来满满一大菜篮子的自家菜,里面有豇豆、茄子、辣椒、黄瓜、全都是新鲜欲滴的。

我清楚地记得,送菜的婶婶像做错了事一样,一直在解释,这点东西不值什么钱,一直不好意思送,怕我们瞧不上。

在这个时候我才发现,我们家,或者我爸,在别人眼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交对象。给你们送吃的,竟像是要高攀你们一样。

后来,我再吃那些菜,我恨不得吃出十倍百倍的幸福感,我才对得起这个婶婶的一片心。

还有一次,跟我妈日日跳广场舞的大婶,送来一只鸡来看望我爸,那时候我爸已经不太能吃东西了,我爸躺在病床上却还关注这件事,坚持让我妈把鸡送回去,原因是我们对她没有什么人情往来。

我跟我妈都拒绝了我爸的要求,我跟我爸说,我们要成全她的心意,接受别人的东西,也是一种善意,不是一种亏欠。

我爸最后同意了。

后来,来送我爸人生最后一程的人很多,他是没机会还回去的。

人们有时候做事情,并不为回报,也是为了自己的心。

只要我们不随随处处,将他人的付出与善意视为理所当然,那么,往来就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那时候,我开始明白了一点社交。

本质上,我爸不善社交,是因为他有某种不安全感,和一份脆弱性。

不求人,是因为我们害怕拒绝。

不欠别人,是因为我们不相信我们于他人有超越实用性的价值。

让别人欠我们的,本质上是我们的价值感缺失。

我们人活在世上,可以保持心里很干净,一直很干净。


但行为举止,人事往来上,不要追求活得太干净,也几乎难以实现:

比如我不想欠谁的,我不想麻烦你。

不能太干净,太干净就冷清了,大家都冷清,这个世界温暖就少了。


要记着,所有的关系都是相互的。

你不麻烦别人,别人也就不敢麻烦你了,大家都有这种感受力的,无形的东西比有形的东西,更真实。

03 接受他人眼中的真实

不得不承认,自己看自己是很难看出什么的,我们只能靠别人来当一面明镜。

但我们经常是拒绝别人的看法的,我们总认为别人对我们是评判,是偏见,是歪曲,但我们又逃不掉。

不妨转化一个角度,把这些必然存在的“别人眼中的我”,当作一些“自我发现”。

我是走了好长的路,我才开始能接受别人眼中的我,带着一些真实性,值得我用心思考,纳入对自己的认识当中:

冷的,静的,不好接近的,可爱的,温和的,真实的,脆弱的,理性的。

曾经我只想要我认为的那个我,但现在,我都接受。

理由很简单,别人没有必要在这件事上对自己做自我感觉的欺骗。

一旦我接受别人眼中的我,其实是打开了一些帷幕。

当然,这里有一个悖论,可能别人眼中的我,也带着她的内在投射。

所以,要区分,至少第一感觉,直觉,多半都是可以参考的。

尽管别人眼中的我不是我的全部,但绝对也代表我的一部分真实。

于是,他人是我们自我发现的巨大力量。

接受他人眼中的真实,是需要做一些心理准备的,如果你还没准备好,这一切都会成为某种负担,你可能会发现你对自己存在很多并没有实现的期待,你觉得你有的特质,都没有显化出来,你是那个带着滤镜看自己的人,你会对自己有陌生感,不满意,惊奇,这些都有可能。

你可能还会发现一个真相:原来这个世界上,最误会你的那个人,竟然是你自己啊!

但如果你能再勇敢一些,那也许就是你的诸多可能性,要感谢这些看向你的眼光,帮你更深地探索你自己。

随之,就是一种如实的力量。

这如实的力量,一旦发生在你身上,它就会变成你对周围人的巨大包容,理解和成全。

对自己真正产生兴趣,研究自己,发展自己,穿越评价,直达真实。

一切人际关系,都归到原点-自己的底色。

这是一个巨大的松动。

它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因为它已经帮你扫清了行动前最重要的心理障碍。

04 从心动到行动 只需1步

检验成长,只需要一个指标:有没有与之匹配的行动。

真正的心灵成长,是一定可以带来行动改变的。

如果没有,那么要回看一下,那个成长是不是还带着勉强和说服的成分,没有获得那个“内在自我”真正的认同。

有2个最近发生的案例,可以让我对此怀有信心。

海婷一直关注孩子的学习,有一天,我跟她提到我对孩子的观察,说到关于学习力和建立乐观心态。

这本是一个泛泛之谈,可接下来我却看到了海婷的一系列动作。

她先是自己动起来了,找积极心理学的书来看,尝试新闻早报,开始寻找立志电影和传记,这都是我能看到的,还有很多没看到的。

她把这件事放在了第一序列,我是通过她的行动,看到了她的决心,也百分之百相信,她是真的认同了我的看法和建议。

我自己,最近也感受到一些对自己的松弛。

与此同时,我对孩子的同理心也会提升。

拿我今天取消后面三场直播来说,以前我是怎么硬着头皮都要完成的,现在就觉得,差不多了,取消取消,也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因为我自己这个转念,我现在对樱桃的行为也有了一些松动,比如,她现在回家,必先做两件事,看12分钟视频,写一会没人看得懂的小说,我也随她去,以前就肯定会说,你怎么不把重要的校内作业,校外作业昨晚再做这些。

可因为我自己体会到:人是有内在需求的,人的每一步行动,背后都是有决策机制的。

我就开始发挥同理心每个人做任何一个动作和决定,都肯定有她的需要和出发点。在不涉及生命危险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保持基本的礼貌,让她有自由,不要只是因为她们不符合我们的做事习惯和质量标准,就横加指责。

刚才双双过来跟我说,明天学校舞蹈团选拔演出,她可能要落选了,我说,没事,落选就落选,我真没那么在乎。

道理其实早已听过,尊重,接纳,可这些概念如何转化为行动?

我想中间有一个杠杆,就是我们自己的内心,也经历了一场“尊重与接纳”的革新。

我们体验过的,我们拥有过的,就会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支持与理解,落在我们的日常里,落在每一个人跟我们有亲切往来的人身上。

这便是“生命影响生命”,最直观的注解。

05 松动以后

种庄稼的都知道,每年土壤都是要翻新的。

现在,我们动手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所以,就只好时时把自己翻新翻新。

不过是想看自己这棵树,还有没有长高的可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空啊下着沙
开心一刻 小时候有谁没被折腾过
说 傻
郑立寒:《小狗钱钱》给我的启发
自由职业以后,我想通的几件事
你有哪些快要憋坏的秘密?网友:最后一个毁三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