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4年第6期《论语》共读手记:你来,或不来,我们都在这里呀!

晚上,牡丹姐姐发来一条私信,她说"你的朋友圈则只显示三天呢?我特别想重温一下你以前的内容 我很喜欢你的文字啊。"

真好,我也喜欢。

一切都需要记录下来。

这次读书会刚开始,第一位领读人牡丹姐姐就提了一个建议:

她说希望我们每次来到读书会的时候,离开读书会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热情地打招呼,热情地彼此告别。

牡丹姐姐是把这里当做了家园,希望我们保留她小时候家乡人的习俗。

龚老师说,以后我们见面不知打招呼,还要拥抱。

牡丹姐姐的开场带来了大家来到这里的故事:

亮亮说,这两天家里有亲戚来北京了,以往都是要放下一切去招待亲戚们,陪吃陪玩,但我还是决定要留出半天来参加读书会。

因为她们的游玩不缺这半日,可我却需要这半日的充电,让我能在接下来的一周有能量,可以平和地应对孩子。

张薇说,孩子今天有球赛,而且还是主二号球员,孩子非常渴望妈妈去现场给她拍照片因为这是她的高光时刻。

妈妈想了想,还是决定告诉孩子"我有事,今天不能去给你拍照片了",她来读书了。

我说,我也干过这样的事,那是一种重大的突破 是因为黄老师有一次问我:

"汪肖琼,你是怎么做到没有你不行的?你是怎么做到谁都需要你?你又是怎么做到,只要别人提要求你就答应的?"

我醍醐灌顶,突然看清了自己的面目,我并不爱惜自己,经常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二第三位。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困难,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

每次读书会,都有人临时来不了,也有人会空降,还有一些人,就如上面的同学所说,需要做一些努力,也许是家里人的不理解,也许是自己的内疚和自责,但还是会克服一下,出现在这里。

领读时,她们的思考很震撼:

牡丹姐姐领读的是:"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牡丹姐姐分享的是自己的"怕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怕事,但当一个人说出自己曾经很怕事的时候,她已经不怕了。

有时候你会发现,敢于争取和直面权威,也是我们成长的表现。

我对这句话的解读,第一要结合孔子周游列国的经历,理解他说话的内心状态,这是对原文的斟酌,也是读书的第一步。

此外,我还有一份感叹:"我们养育的孩子, 有没有斐然成章,志大才疏的少年气?"

我常常觉得,我们每一个当下的父母,共同决定了下一代孩子的天花板,每个人都在等待时代风尚的改变,殊不知,我们每天的所做所行,就是这时代风尚的组成要素,我们不改变,风尚是改变不了的。

读书会结束后的那天上午,我在去往智化寺的路上,刚出地铁,就收到潇潇的微信,她跟我说,她梦见有一个孩子出现在我们的读书会里,我们齐声对这个孩子说"你这小子,前途不可限量啊",她说她不知道这个梦到底是什么含义,但就是想要告诉我。

潇潇说,以前她思考自己比较少,因为一直在为自己的理想生活奋斗和努力,这硕大的北京城,你想立足下来,着实不容易的。

我总感觉在潇潇身上,能看到一群在大城市努力绽放的人。

潇潇说自己参加了几次读书会,已经感觉到经典的巨大威力,对经典肃然起敬,希望我跟龚老师要坚持做下去,这件事非常有意义。

我跟她说,欢迎你以后时不时发这样的鼓励我们,让我们能知道"意义感"在真实发生。

在智化寺的梨花下,我感觉到一种根深叶茂的繁盛。

亮亮分享的句子是:"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亮亮提到了一句话"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人如何保持内在的平和,不评判,不怨怒?

想起上一次领读 亮亮提出的问题是"人如何做到不双标?"

我想,对她来说最大的困扰,大概都跟情绪表达有关。

但情绪这种东西,只能靠心力成长,和凡事后退一步的思维来平复,它最终是认知的更新与迭代,需要"日日挥刀",慢慢地就能成为情绪的主人.

情绪这股力量,有这样的一种存在规律:

一开始像洪水猛兽,经常是有情绪的人和承受情绪的人,都受伤。

再然后,情绪拥堵,因为学习情绪的人,会把情绪当做困兽,伤害自己。

理想状态是:情绪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我们就如母亲的摇篮,情绪在里面玩耍,有一点欢乐,也有成长。

二程先生曾经归纳过,人的心情无非两种:"惧"与"怨"。(牡丹姐姐和亮亮正好说到了这两样)

伯夷叔齐作为一种意义符号,孔子说他们做到了"求仁得仁,又何怨?"

敢于选择,忠于选择,自我成全与他人无关,这是他们的心灵至高境界。

在《史记-伯夷列传》里,司马迁也提出了"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追问,到最后,司马迁的结论也是回到了"选择了,就不要计较",因为"你的选择就是你人格的显化。"

秀娟分享的句子是关于微生高的例子,什么是"直",伪君子和真小人哪个更可怕?这都是她延伸的点,引经据典,还能形成自己的定见。你都不敢相信,她是被安排领读的。

第一次来参加的光光同学,还有多思同学,都同时提到了"微生高"的现代画像-真像我们的父母。

别人来家里接醋,我明明没有,却要从隔壁借过来给对方。

潇潇说她也是这样,朋友找她借钱,她即使没有,也会找别人借来给朋友。

前者似乎在说我们的中国父母总是超出能力范围为子女付出,后者又觉得助人为乐,急人所需是我们该有的样子。

章仲探出头来问"我想知道为什么我们中国大地上会有这么多微生高,一代又一代延续?"

这个好问题给了我进一步的思考。

我最终的理解有两层:

第一、我想我们要接受我们心中的善念。

我们每一个家庭里,其实都供奉着一尊"道德之神",这尊神的名字就叫"仁爱",又或者叫"性本善",这是我们的基因,所以我们先选择认同它,并为此骄傲。

永远看向这个世界许多现象的积极面 ,这关乎我们的长远幸福。

第二、与此同时,新时代我们会与父母一辈有很大的差异性表现。

这首先源自我们对于生命的不同理解。

在以前的价值观里,家国一体,父父子子是利益共同体,彼此有很深的依附和服从的关系,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荣辱与共。

 现如今,家庭的观念受到越来越多强调个体生命追求的意识冲击,我们对于爱的理解,对于生命成长和完善的理解,都有了很大的不同。

我认为对一个生命最大的尊重,源自对这个生命最大的相信。

因为相信,我才会对独立于我的生命承担有限责任,我才会放下"你没我不行,没有我为你铺路,你就过不好这一生"的彼此捆绑。

我们才会为彼此留有空间,让爱可以呼吸,让爱可以先自足,变得轻盈且可以双向流动。

每次读书会结束后,我都很恍惚,有时候在过程中,我就已经很恍惚,透过她们的声音,她们的手稿,她们的眼神,我会开始问自己:"天呐,居然我们真的每天都在讨论类似真善美的形而上话题,这似乎是多么抽象,却又是那么真实的。

它到底能带来什么?能带来多少改变,多少兴奋,多少短暂的和解和释放,多少日新月异的潜移默化,我并不清楚,但也无需清楚,假如读书如阳光雨露,那便该负责灌溉,而不问繁盛与稀疏的比例。"

面对大家的问题,我总是没有很明确的答案。

我希望的是呈现思考的视角,彼此走向更本质的理解。

因为深入的理解,所以各自的观念都可以重新发展和完善。

这个也是读书会的意义。

每一个进来读书会的人,走出去,回到家,都不再是刚进入的那个自己。

这是一场内在的革新,似乎无人知晓,但经历的人,又是可以感受到的。


祝愿我们都坚定有智慧,一日复一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修语言,就是修生命的种子
真正的教育是要帮助孩子自己形成内驱力,而不是成人的直接教育
专门为6-11岁儿童定制,60个帮助孩子成长的人生大问题|豆爸读书会
读书会 | 重新发现孩子,重新发现自己——一本每位父母都应该读的书
有约慢慢:历经情绪困扰,我终于成为我自己
童乐读书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