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41 唐诗解读——杜甫之《过客相寻》

穷老真无事,江山已定居。

地幽忘盥栉,客至罢琴书。

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

时闻系舟楫,及此问吾庐。

解读:

这首诗整体基调是恬淡的,但我们依然能从恬淡之下感觉得出诗人内心深处隐藏着火一样的激情。其中“地幽忘盥栉”是颇有陶渊明超然、物我两忘意味。可是,诗人对这种闲暇到底是什么态度呢?“穷老真无事,江山已定居。”原来“穷老”而“无事”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慨叹,而终于认为“江山已定居”,又是带有多少的自嘲!对于客人的来访,他表示了那样巨大的、抑制不住的兴奋,甚至不顾自己已是老病之身,亲自“挂壁移筐果”,又急忙“呼儿问煮鱼”。正因为客人的来到,给他那凝滞的、灰暗的生活染上了人间的情趣和色彩,所以,送客时他才会那样热切地叮咛着:“时闻系舟楫,及此问吾庐。”他的一腔热情被自己久久压抑着,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承认还有这种热情,于是,他就人为地煎熬着自己。

压抑,是杜诗在夔州的重要内蕴。诗人个性的压抑,造成了思想上的压抑,又带来了诗歌格调上的苍凉。经历了长年的颠沛流离后,从安居成都草堂开始,特别是来到夔州后,杜甫和陶渊明有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不仅在诗篇中经常提到陶,也不仅在用典时经常引到陶,更主要的是许多诗的格调情趣酷似陶。但诗人显然做不到陶潜那样恬淡。毕竟复归自然的生活给陶渊明带来的是真正的快乐。而杜甫是并不愿意隐居的,他忘不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他心中,寂寞的悲凉和执着的热情非常奇妙地糅和在一起。

生活把一个伟大诗人逼到这个地步,不是天大的悲剧又是什么?然而,杜甫毕竟是杜甫。如果忽视了他心灵的那份潜在意念而仅仅着眼于外观,那也不过是误会而已。确切地说,他的个性表面上的改观,只是由于感情遭压抑而对现实妥协的一种表现。正因遭此压抑,他那从扭曲的心灵中发出的微弱呻吟暂且被淹没了。想想看,诗人敏感的心灵怎能经受住这种折磨?他心中郁结的痛苦又该是多么深沉!所以,一离开夔州,他马上像摆脱瘟神一般地欢快轻松,并对两年的夔州生活作了反省。

这里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是谁把伟大诗人逼成这样的?杜甫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和时代的剪影罢了!我们实在不忍心去责备杜甫往日的锐气丧失了。

如果说,安史之乱前夕,杜甫就已经看出他所处的盛世不配有更好的命运。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对杜甫晚年一再哀叹着“年年非故物,处处是穷途”,“百年同弃物,万国尽穷途”,就会深深地同情,深刻地理解了。

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人。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祖父杜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郞,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起过积极作用。其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杜甫七岁开始学诗,十四时其诗文便引起洛阳名士之重视,被誉为“似班扬”。青年时代正值唐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举进士,不第。天宝六载,公元747年,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由于中书令以“野无遗贤”而无人一人中举,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天宝十年,唐玄宗祭祀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献《三大礼赋》,得玄宗赞赏,命待制集贤院,而终无结果。十四载,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同年十一月,杜甫回家省亲,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玄宗西逃入蜀,长安陷落,杜甫亦陷其中。八月,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杜甫又称杜拾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杜甫出任华州司功。次年秋,弃官司西去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决计入蜀。从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至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十一年的时间,用杜甫的话是“漂泊西南天地间”。上元元年春天,他在成都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与成都故人尹平武时有诗歌唱和。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徐知道之乱,流亡梓州(今四川三台)和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重返成都,入严武幕,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郞,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携家离开成都,途经渝州、忠州至云安,于次年(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夔州,居未满两年,作诗430余首,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为丰收和旺盛的时期。大历三年正月起程出三峡,辗转江、湘之间,大历四年,杜甫居无定所,往来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历五年冬,在长沙去往岳阳一条小船上,一代诗人杜甫病死。
杜甫生平新旧《唐书》皆有传,现存诗歌1440余首,《全唐诗》编为19卷。
明人对杜甫的诗歌评价极高,誉为“诗圣”。且杜甫的诗歌在思想艺术上集中反映了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其忧世悯人的深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足为后世楷模,故杜诗一直以来有“诗史”之称,所谓“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公共基础知识-杜甫及常考名篇
杜甫:请把我留在春天里|工匠精神成就一代诗圣
杜甫与夔州
诗和远方,杜甫眼下该如何选择?
纪念杜甫诞生1300周年:万姓疮痍泪 千秋父老歌(1)
诗圣杜甫生平介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