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还有一地叫“中国”,坚称早中国2000年命名,扬言:绝不改名

在中国古代,人们比较偏好于用记录文字的办法把功勋记载石刻上,古人为英雄歌功颂德,树立英雄雕像,将他们的事迹雕刻在石碑上,记录于史书中。早在先秦时期,便有人开始使用石刻来记录功勋,最早的纪功石刻是石鼓文。再比如秦始皇东巡石刻,也是为了记录功勋。还有的为记载战役成功,也会留下纪念碑来记录其功勋,而这一类大多属于“边塞纪功碑”。古代时期发生在西域的战役也曾留下纪功碑,现代专家统称其为“西域纪功碑”。

关于边塞纪功碑,我国能够找到最早的源头是《封燕然刻石》,它的发现并非在我国境内,而是在蒙古国境内被牧民无意中发现。当年经过蒙古国的专家研究后,并未能够成功释读石刻上的内容,于是将情况告诉中国内蒙古大学的教授,并邀请他前往蒙古国进行实地考察。当我国的专家学者到达目的地后,将石刻是的文字进行翻译,大家都激动道:终于找到了。《封燕然刻石》到底是什么?为何中国的专家学者找到它后会如此高兴?

不知各位读者是否听过“燕然勒功”的典故,它出自于《后汉书》,当年东汉大将窦宪率军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多里,至燕然山后将功绩刻于山上。此后,人们便将“燕然勒功”代指建立或成就功勋。东汉汉章帝驾崩后,年仅10岁的汉成帝即位,窦太后临朝,窦宪因此受到重用。后来,窦宪请求率军北征匈奴,于是拜其为车骑将军,率领大军出塞,班固也随军出发,担任中护军。窦宪在稽落山(今蒙古达兰札达加德西北额布根山)大破匈奴军队,俘获匈奴部众20多万,北单于率残军败退至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窦宪率军打败匈奴,大获全胜。

班固为此撰写《封燕然山铭》文,并将此刻石纪功,用以颂扬汉军出塞三千里,奔袭北匈奴,破军斩将的战绩。《封燕然山铭》是中国有史记载的“边塞纪功碑”的源头,但由于历史相隔久远,加上历代王朝疆域的变化,《封燕然山铭》的具体位置已经不得而知,清朝名将左宗棠的部下曾获得过有关的拓片,但始终没有找到当年窦宪刻石的具体位置。近代以来,在燕然山不远处的新疆天山东部,发现了很多有关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战役留下的石刻,但始终没有发现窦宪所留石刻。

1990年,蒙古国有两位牧民在杭爱山南麓避雨时发现一处汉字摩崖石刻,他们立马将此事上报给当地有关部门。经过蒙古国的专家研究发现,其中的文字可能不属于蒙古国,其内容也无法解释。24年后,蒙古国才将此事告诉我国内蒙古大学的著名教授齐木德道尔吉,并邀请他带领团队前往蒙古国进行实地考察。由于各种原因,2017年我国才派出专家前往考察,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和内蒙古大学专家组成联合考察队,对蒙古国中戈壁省杭爱山摩崖石进行实地考察。

经过半个多月的实地考察,联合考察队宣布,断崖上的中文石刻为东汉班固所作《封燕然山铭》,将石刻的全部内容翻译完成后,我国的学者们都非常激动地表示:“终于找到了!”石刻的再次问世,为确认北匈奴西迁提供了确切的地理路径信息,给研究和还原历史提供了有利的证明。沧海桑田,再次看到《封燕然山铭》,专家学者们仿佛看到几千年前汉军的威武身影,他们的事迹将永远流传后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班固大破匈奴的记功碑在蒙古国找到了!
外国一断崖发现中国汉字,内容被翻译后,中国专家当场湿了眼眶
封燕然山铭[东汉班固创作的铭文]
班固曾为大破匈奴书写《燕然山铭》,但下落成谜,最近才被找到!
外国一断崖上发现古汉字, 翻译成中文后, 中国专家当场湿了眼眶
蒙古国找到的记录大破匈奴石刻《燕然山铭》,害死了史学家班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