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苑漫笔(专稿)

关注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温暖人生!



诗苑漫笔

原创/聂笑民(网名/静水流深)

    随着网络上各类诗词格律检测软件的产生,对于写格律诗来说,很多初学者以为套着格律平仄写出来的就是格律诗了。其实,格律只是诗的形式,其真正的内涵与实质是在这些格律之外的主题寓意、章法结构及字词句、语法修辞逻辑上。没有较高的主题立意、合理的章法结构及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再合格合律也是难成为诗的,只不过一堆辞藻或笑料。      

   有些作者在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上也把握的不是很好,我在诗词评论时称其为打油风格律诗,其实就是以格律诗之形,行打油诗之实。在语言表达上拿捏不好就把格律诗写成合律的打油诗了。

    古风及格律诗的一个语言特质是"""",是雅肃文学。打油诗的典型语言特征是诙谐幽默的大白话(包括方言口语)。两者不是一种风格的文学形式。特别是一旦俚语俗语入诗或过度的口语化,那么旧体诗词的高古典雅之特点便荡然无存了。所以某些作品表现出来的这种打油风不能恭维,此先河不敢轻开。 

   粗略的说,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墨道法几家学说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所以从春秋《诗经》到两汉乐府,从六朝古风到中唐格律诗词都是以雅文化为主体的,即使两汉乐府民歌也是情节素材等取于民间,表达上感觉还是文思十足的,比如人们较熟悉的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属于民间鼓吹曲辞《铙歌十八曲》之一),绝无半点俚俗气息。中唐以后逐步渗透俗文化,比如曲词、南戏、元散曲杂剧直至明清小说等。所以格律诗表达风格上还是以雅肃为主体,别出新体的风格把控好是风格,把控不好就是出格了。

    正如徐晋如《大学诗词写作教程》所言:我的定义是诗词就是以文言词汇为基本词汇,以表现高贵的人文精神与高雅的审美情趣为旨归的文体。他还说写诗词通篇用白话(指接近口语的书面语),那样写出来的绝不是诗词,而是莲花落。此观点虽看似有些极端,现代人作格律诗也不一定非要文言表达,但足见格律诗中使用俏皮话、大白话及方言、口语、俗语等是不被认可的。我的看法是不能说不用白话文但必须讲究词汇的精炼与雅致,是诗家语言。       

    同时,我们也不赞成今人作旧体诗词用词过分的古奥生涩,换句话说能有精炼的常用词表达的不用生涩词,能有雅致的白话文(非口语方言俗语等大白话)词汇表达的不用文言词。因为毕竟作品是给今人欣赏和共鸣的,能理解能看懂的人越多,作品的价值和意义越大,生命力越强。生涩的结果是读者失去欣赏的兴趣与欲望,更别说作品应有的感染力和欣赏效果了。十句话有三句看不懂便不能全面准确的领会精神要意,十句话有五句看不懂便没人愿意再看下去了。

    有句话说的好:今人作旧体当是文言的底功,白话的面子。白话面子白话底子显平淡,文言面子文言底子显古涩,文言面子白话底子显滑稽。既不能平淡又不能生涩,关键是一个度的把握。畅达而不平淡,精炼而不生涩,这才是作者文字功夫之所在。宋·王直方《诗话》曰:“平淡不流于浅俗,奇古不邻于怪僻,今人有些作品一首诗离不开反复多次的注解,或抱着词典语典才能读懂和理解,比真正古人的作品还晦涩难懂,其实这也是未得诗法的表现,这样的作品很难说是好作品。

    其实试看一下,那些被大多数读者熟悉的流芳百世的都是那些诗意、诗理精深但表达上脍炙人口的作品。诗词的高境界是意深词浅的是其表达出来的诗意与诗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并没有把写成圆舒,把写成碧蚁照样名垂千古。不是用词的深奥和生涩才算高深。这个,也不是俗而不雅,也不是淡而无味。这浅乃是千锤百炼,化繁为简,出于自然。

    袁枚《随园诗话》云:诗用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淡求其精深,是一半工夫;求其平淡,又是一半工夫。非精深不能超超独先,非平淡不能人人领解。但这个平淡应该是平而不俗,淡不伤雅。是凝炼自然,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平淡( 刘贡甫诗话亦云: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世人见古人语句平易,仿效之而不得其意义,便入鄙野,可笑)。  

    总的感觉意深词浅的作品更受读者欢迎。 对于初学者来说,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多读多记多理解,三多了自然出口就是诗家的语言词汇。诗家们的构思顺序,表达技巧等诸诗法也就自然而然的会运用了。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数百上千首诗的沉淀做底子,出手自然会有样的。打扎实基础了进步会很快。有了灵感先记下来,也不一定急于表达,要脑海里多酝酿、多构思、多斟酌,不要急于求成。      

    诗不在多而贵乎精,丰产、高产、快产并不是诗人们该追求的。李白一生写诗800多首,从20岁算起一年也就20首。杜甫一生写1400多首,从20岁算起一年也就30多首。乾隆皇帝一生作诗四万多首,近全唐诗总和,却只有一片一片又一片……”一首知名传世,据说还是沈德潜替完成的。所以说无论任何人任何作品,质量是第一位的,质量重于数量。特别是同一主题下,写的多了难免雷同,很难有构思立意和表达手法的花样翻新,有些作者进入这个误区,动不动同题来个十几首,几十首,其实是广而散,多而淡。试试把这十首压缩成五首,再凝炼成三首,那样可能离精品的距离会更近一些。

    严羽曾说:学诗有三节(三个阶段):其初(第一阶段)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第二阶段),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第三阶段),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目前诗词作者印成的诗集铺天盖地,似乎大多是处于其初(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当是对作诗有敬畏之心,不会随意信口开河连篇累牍: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第三阶段的信手拈来与第一阶段的肆笔而成看似极为相像,其实不然,如不经过第二阶段的羞愧畏缩透彻,绝对上升不到第三阶段的头头是道、 七纵八横

       还有的初学者是把写诗当做记日记流水账,这些也是为诗难立之所在,当有所忌。《沧浪诗话》开篇第一句说的很好: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 诗确实主写内心真情,但并非一情了之,情中寓理才是有灵魂有高度的诗。若不知诗之高下优劣,即便诗出万言也没有任何意义。孔子论《诗经》时也说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即诗的功能远不仅仅是写内心真情,更有其他社会、思想、文化及政治作用。可见古人对做诗是很审重的,今人很多将写诗看作打发无聊时间的玩物与消遣,这其实是对诗的误解。换言之,诗不单是消遣一下心情,文学作品的价值在于它蕴含和反应出来的深刻意理。写诗也一样,最好能有深度的主题立意的发掘,这样的作品才有灵魂,才更耐人寻味,不能把主题停留在含而不喧的小情调上,该有文学的使命感和当担,即使小情调也需蕴含生活的大意理,这样才能走的更远。

      关于旧体诗词创作中,新旧韵及各种诗体如何选择,这个问题也是初学者普遍比较关注的问题。新韵之发展不单是韵部的归类改变,因其更适合今人的发音及阅读和欣赏习惯,而成为发展和推广的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这样说不是不要旧规则,更不是不要优秀的传统,而是给广大诗词爱好者提供和开拓了更广阔的继承和创新空间。所以这个问题上不该拿一个标准衡量,应当百花齐放,喜欢啥体、啥韵就写啥体啥韵。各种诗体是各种诗体的不同要求和规则,宽不限严。也不是但凡个四八句的诗就必须按近体格律要求。玉女粗装不美,锦外絮内也不成,硬往格律上靠结果做了一首合律合韵但东拼西凑、生拉硬拽、言词不通、章法不明的所谓的格律诗,只有诗的形式和外壳,没有诗的实质和内涵,那样也是四不像的。

格律诗从初唐逐步成熟发展到今天,一路走来肩负着传承与革新的双重使命,既要传承古典的优秀精华(包括优美的声韵节奏、严谨的章法结构及典雅的诗家语表达等),又要适应今人的欣赏习惯(包括语言、发声及审美习惯等)。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探索和把握一条适合于今人作旧体诗的路子。是创作符合现代人审美,又传承古典优秀元素的艺术真品,而不是所谓掉在唐诗里能混淆视听的高 仿品,也不是脱离古典元素的纯现代工艺品。                                            

本栏编辑||海底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诗报

声明||非商业行为。作者观点不代表中诗报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仅为创作者提供参考和交流  新诗与诗词探讨原创投稿邮箱:zgsgb2@126.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讲平仄 即非律诗——毛泽东诗词之我见
诗路花语|李元洛先生点评高昌诗
让通俗和雅俗共赏的诗词成为主流(附:浅谈意象)
曾大兴:培养自己的接受者 ——向当代旧体诗词作者进言
答《诗词家》杂志(节选)
现代汉诗怎样走出自身面对的危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