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要忘本

不要忘本,就是要学会感恩!感激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就是回报。对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恩,对为你打开智慧之门的老师恩,对那些舍己为人,善于雪中送炭的朋友恩,都应该心存敬意,要有知恩图报的高尚品德!

这个村子里有户王姓人家,老两口和得邻里、善待亲朋、不择穷富、礼让谦和,村里人都很尊重他俩,晚辈们都称他俩为幺叔、(因为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幺娘。生有一男一女,女儿远嫁他乡,家景好,算是小康人家,三年两头回来看看父母。一千八百多少都要给老人一点,表表女儿的孝心,远隔千里、亲情不忘,一切不用老人牵挂。儿子大学生毕业后就分配到县城里一家事业单位工作,那几年的大学生是包分配的。女儿成家了,儿子就理所当然地成了父母的“独生子女”,还有了工作,父母能不高兴吗?觉得有成绩,有靠山了。   

儿子工作在城里就在城里找了一个对象,女方在一家公司里当会计,出于职业习惯,事前都得算一算,看看划算不划算。两人情投意合,一致同意只要有了车和房马上就结婚。儿子回家将结婚一事向父母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父母听了,心想这是儿子的婚姻大事,一定要尽力办好。老两口是又高兴又心焦,高兴的是儿子有了婚配,心焦的是这房和车要多少钱才能办到啊!没有百把万能行吗?这个数字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连听都很少听说过。不管怎样一定要办,倾其所有办好儿子的婚姻大事。老两口日思夜想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一是把家里能卖的卖了,有点结余也拿出来。二是“卖房买房”,把自家两楼一底的平房卖了。为什么要卖房呢?他们俩是这样想的——就这么一个儿子,早晚都要和他们一起居住,都要依靠他们,在城里买了房就搬到城里去住,今后还可以帮他们带孩子做家务,这是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他家的房子离公路不到100米,地基平稳交通方便而且水源好。老两口多次商量再三考虑决定——把房子和地基连同房前屋后的菜园地一起买,这样就可以多卖一些钱。家族中一位做生意的侄子听说幺叔家要卖房,哪里去找这么“三通”条件好的地势,地基160平米,两楼一底,房前屋后的菜园,36万要了!老两口在原房子的对面不远处选一块地基,修一间木结构的简易房先住着,等儿子结婚后就进城……

这幺叔幺娘城里乡下来回不知跑了多少趟,终于把买房买车的事情办好。新房新车都买好了就选一个好日子办结婚酒,儿子儿媳都有工作酒也要办得风光一点才跟得上潮流。办酒这天确实也热闹,左邻右舍,远亲近戚,三朋四友都前来庆贺。餐后宾客渐渐散去,幺叔幺娘把几个内亲内戚留下来单独吃了一顿团圆饭,席间大家边喝边聊起家常,幺叔端起酒杯向在坐的老少敬了一杯酒,然后又叫儿子儿媳来给大家斟了三杯敬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幺叔当着众亲的面,对儿子儿媳说了几句出乎大家预料的话:“你们两个能结成夫妇这是缘分,希望你们团结友爱,好好工作好好生活,我们当老人的也没什么给你们,今天收的“人亲钱”就拿给你们做安家费吧,希望你们好好建设一个家!”这个“人亲钱”可是几万元啊!席间片刻无语,一位长老先开了口,他语重心长地对新婚夫妇说:“你老爹老妈做得对,这是老人对你们的关心,你们一定要记住老人的恩情!不要辜负老人对你们的期望!”说完后大家又回到喝酒聊家常的场面。

儿子的婚事已圆满完成,可老两口目前还不能到城里居住,一来是舍不得农村那点老家业。现在虽然是住在简易房里,可那一头老牛一群鸡鸭,一条守家的狗一只看仓的猫,还有几分田地,这可是他们的衣饭碗。二来是要去城里和儿子儿媳一起住,也得他们先提出来,并且亲自来接他们去才是正理……

一年后儿子的儿子出生了,添孙见子谁不高兴!农村的土鸡土蛋,自家种的蔬菜、大米源源不断地往城里送,为了自己的儿女老两口就算苦点累点,少吃点少用点也心甘情愿。

孙子要人带,这是大事,老两口一商量,当奶奶是最佳人选,一天当奶奶的收拾好行李高高兴兴来到城里,把来意和儿子儿媳说了:“你们工作忙,带不了孩子,我来给你们带吧,你们好上班。”儿媳马上就回答说:“不用了,我们另找人带吧,你不熟悉城市生活,再说你不懂现在照顾孩子的方法,该吃什么,该穿什么你是不懂的。再说你来了你那个家怎么办,不去劳动怎么生活呀?我们这里的家具和电器都是高档的,你来这里也不习惯使用呀……”当奶奶的听了这番话觉得还是有道理,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来城里还真的可能不行。玩了两天又背着行李回农村去了。

明天赶场,幺娘要摘果子去卖,栽有几棵桃李结得很好,吃过早饭幺娘背着背篼挎着个竹篮去摘桃子。篮子装满了正要下树时,一脚踩虚手拉的树枝一断,就从一丈多高的桃树上一下子摔落下来,腰腿手腕都摔伤了。幺叔在田里干活不知道,又没人路过,幺娘慢慢挣扎着坐起来靠在树干上。周身疼痛额上冒汗,有气无力地低声呻吟着。幺叔从田里回来不见老伴,知道她去打果子了,就去帮帮忙,当他来到果树下就看到老伴靠在树干上呻吟着,赶紧把她背回家。把家里简单安排一下,叫族中一位侄子和他一起把老伴送进了县城医院,到了医院就打电话给在县城工作的儿子,儿子赶过来交了1000元钱办好入院手续,把母亲送进病房也是下午五点过钟了,说晚上要加班就离开了医院。

第二天中午儿子来到医院,父亲对他说:“家里离不开人呀,那些牛呀猪呀没人招呼,你们能抽时间来照顾你妈吗?”儿子想了半天才回答:“白天要上班,回到家里还要做家务,请的保姆只管白天不管晚上,晚上还要照顾孩子,她一人照顾不过来……”老头一想也是的,儿子的困难比他还多,没有再说什么,他把家里的钥匙拿给侄儿带回去叫他妈妈帮忙招呼几天。

住院的第三天儿媳来到医院看婆婆,询问几句后说有事忙就走了,还没来得及问问想吃点什么喝点什么。上班的人是忙这老人是理解的。

经过医生检查幺娘的伤是扭伤和撞伤,幸好没有伤着骨头,人扶着可以慢慢走。始终不放心那个家,老两口商量一下,幺叔就回去请族中一位六十多岁的侄媳来招呼幺娘,有个人陪伴着就放心多了。住了一个星期自己可以慢慢走动了,就要求出院,医生也同意出院,就通知他儿子来办理出院手续。

回到家里亲戚朋友都来看望她,问这问那,看到她精神还好,大家都很高兴,养伤期间常有亲戚朋友来和她聊聊、散散心。

幺娘的伤一天比一天好转,可以慢慢的在家里做点家务。这天儿子回来了,回到家里看母亲好多了也就没多问什么,他休息了一会就对母亲说:“妈,我想和你们商量个事,我们请的保姆每月要开3000元,我们的开支大钱不够,我想让你们老人每月帮助我们1000元,你看行吗?”“等你老爹回来商量一下吧,我们也没有多少活动的钱……”话还没说完,老爹回来了,他又把钱的事从新说了一遍。“这么办呢!没有也得想办法呀,过两天我们把那头肥猪卖了把钱给你送去,一定要好好的工作,多为人民办点事!”老父亲一边抽着烟一边说着话。儿子听了父亲的话高兴地回去了。老两口还继续聊着,心里总觉得有些说不清楚的问题,从养育、读书、结婚、买房、买车、准备去带孙子、住院……从头到尾想起来,那些甩不掉忘不了的事情越想越多。“不会的……不会的……自己生的儿子怎么会不想自己的父母呢?”幺叔边抽烟边说着。

     今天是八月十五,老两口去赶场回来,买了一些板栗、月饼和自己喜欢吃的糖果,到了晚上他俩坐在院子里边吃东西边聊天。一条公路中间过,旧房新房门对门,不但听到对面的欢笑声,还清楚的听到:“孝敬父母,让老人的晚年享享清福……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多富有,不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幺叔深深地叹了口气站起来对着那两楼一底的房子:“这小伙把那个声音开这么大,好像我听不到似的!”

有人说:“树高万丈不忘根,人若辉煌不忘本。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又有人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做人要懂得饮水思源。”

《孝经》上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百善孝为先”,古往今来,多少报恩的故事感天动地代代相传。为人之父母都有一个美好的心愿,多少儿女为完成父母的心愿而努力奋斗一生。幺叔、幺娘是好人,是好父母,祝他们健康长寿,一定会享受天伦之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女深知父母苦
68岁老两口给儿子儿媳一封信,看的泪流满面!
老人为儿子在京购婚房 与儿媳闹掰想收回遭拒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没钱,而是家中有人犯了这2个错误
61岁阿姨感叹儿媳太厉害:半生积蓄给儿子买的房,住3个月都不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