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员工激励“感动天、感动地”,最后只感动了老板自己!
  • 来 源|环球人力资源智库(GHRlib)

  • 作 者|柏奕晗 

激励,应该是团队管理中最重要的事情。

2021年11月,智联招聘发布《员工激励机制调研报告》,仿佛有一位普通员工站在管理者、站在HR面前,诉说着自己对那些五花八门的激励措施到底是什么感受。

当我们用心倾听,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反馈,比如:

  • 企业明明已经采取很多激励举措,包括目标、奖金、荣誉、关怀等等,可仍有近8成员工对激励措施表示不满,超3成员工感受不到任何激励;


  • 员工最期待的是“奖金、住房补贴等物质层面奖励”,其次是“尊重员工的价值取向、不同个性,鼓励员工发表不同意见,提供表达机会”,而员工感受到的、认为企业最热衷的激励方式却是定目标、做处罚,根源是企业制定激励政策不与员工事先沟通,难以满足员工真实诉求;

  • 而员工选择长期在企业留任的原因,“被认同、被尊重、有归属感”超越“薪水高、项目奖金丰厚”,情绪价值有时候比物质价值更重要。
 
  
传统激励的效果为什么日渐凋零?
激励如何才能深入人心、满足情绪价值?
作为HR,怎样才能调动团队主管共同改善激励?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


激励凋零的四大病因

传统激励,从最原始的“胡萝卜加大棒”开始,逐渐衍生出四大类别:

第一类是以目标业绩为抓手

比如为每个人都制定挑战性业绩目标、强制排名、实行末位淘汰等。

第二类是以物质奖励为抓手。

比如固浮关系、业绩提成、利润分享、年终奖、特别奖励(如专车使用权)、员工持股等。

第三类是以精神奖励为抓手。

比如公开表彰、评选先进、荣誉上墙、设置积分等。

第四类是以人文关怀为抓手。

比如赠送节日礼物、组织生日Party、结婚贺金、关心员工困难(如慰问金、捐款倡议)等;

这些激励举措明明都有,为什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呢?

1、缺少准确、全面、公开、公平的目标沟通与评价反馈,造成价值分配不合理。

我觉得这也是激励失效的根本原因所在。

什么是价值分配呢?

就是指企业这一年创造的价值(体现为利润)在股东与员工之间、在各层级各部门各岗位之间应当如何分配。

也包括稀缺的晋升、学习、评优等机会在员工之间如何分配。

这件事可以做的极度简单,无外乎就是季度绩效考核时打个分、年度评优时提个名,只要符合程序正义即可;

也可以做的非常复杂,想要做到准确、全面、公开,需要上下级认真讨论工作目标、复盘工作结果;

也需要持续记录、调研、复核员工到底做了哪些工作,并做出你认为公允的评价,还需要公开接受全员监督讨论,处理异议,确保服众;

尤其需要平衡好以下几大关系:

能够短期见效的/需要长期耕耘的、杀敌立功的(相对显性的)/后勤运粮的(相对隐性的)、有功劳的/有苦劳的、领导看见了的(如上级直接交办)/领导没看见的(如支持兄弟部门)、原地踏步的成功/具有探索意义的失败等等,管理者对“/”后者如何看待,会对员工心里的“公平感”产生极大影响。

2、激励目标跑偏,过分关注怎么分蛋糕,而非如何一起做大蛋糕。

激励的目标是什么呢?

我觉得激励不仅是激发员工热情干劲,而且是要让卓越行为通过不断强化成为集体习惯。

就像日本管理学家吉田幸弘所说,我们批评和表扬的不是工作结果,而是工作行为,只有这样才能鼓励大家一起创造价值、做大蛋糕。
 
但在激励实践中,许多习以为常的举措,并非围绕做大蛋糕,而是关注怎么分蛋糕。

比如团队里有一个绩效D名额,谁来背?
团队里有一个晋升名额,谁上马?

这些激励措施在价值分配公平的前提下可以实行,大家心服口服,否则很容易滋生个人主义,造成团队内部的分裂,把精力从服务客户创造价值,转移到对资源利益的明争暗抢上,甚至发展到狗咬狗的地步。
 
另外,赠送礼物、关心员工困难、团建、生日Party等人文关怀举措也是常见激励;
但这些对于做大蛋糕同样意义不大,甚至让员工觉得“形式大于意义”。

3、只有从上面压下来的任务,没有员工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
 
目标激励是指员工发自内心地想要做好某件事,因此心思精力都用在上面。

但在实践中,逻辑却被简化成了“只要设定一个挑战性目标,就能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

甚至一味追求高目标,美其名曰“目标是用来挑战的,而不是用来完成的”。

这种做法本质上是在逼迫,而不是在激励。
 
而真正能干的领导者应该把下属未来想做的工作放在心里,然后在给他制定目标、分配工作时,尽量向这个方向靠拢;

要么让员工感觉“乐在其中”,兴之所至,追求做好大于做完,要么让员工感到“自我实现”,发现自己的能力是在进步的,能到看到距离目标又进了一步。

4、只注重物质激励,却忽视情绪价值。
 
关于物质激励,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
 
“经常看到报道说,有人发多少多少钱去激励员工,甚至据说还有扛着钱到球场边督战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但在企业经营中,靠多发钱对员工其实是没有激励作用的,钱其实是保健因子,而不是激励因子,是多了没用、少了不行的东西。

比如如果员工已经很努力在工作了,多发钱并不会让他们更努力,但少发是会留不住人的,会有显著的破坏力,所以发多少其实体现的是公平。”

所以真正的激励因子是什么呢?

想要员工更努力更有干劲,需要满足情绪价值,让员工在工作中感受到公平、尊重、归属、成就、希望等等。


情绪价值与管理习惯

怎样才能满足情绪价值呢?
 
根源在于团队主管的管理习惯。

比如员工今天日报写得内容详实、反思深刻,主管可以公开表扬这种行为,也可以不置可否。

两种不同做法给员工的心理感受截然不同,对员工行为的影响也不同。
 
在智联的调研报告中,反复提到“尊重”一词,认为被尊重不仅是员工迫切期望的激励举措,而且也是企业留住核心人才的关键。

所以我们以“尊重”为例,通过调研总结了25条有助于提升情绪价值的管理习惯:
 
1、倾听方面:

  • 在我表达过程中,上级能够忍住不打断我
  • 在我表达过程中,上级会拿出纸笔,尝试记录下我说的重点内容或逻辑结构
  • 在我表达完之后,上级会尝试复述一遍,确保准确理解了我的想法,而不是立刻接过话开始表达
  • 在我努力想要说明白某个问题时,上级能够耐心引导、询问,而不是不耐烦地说“直接说重点,别绕来绕去”
  • 在我与上级交流时,我觉得上级是在认真倾听,而不是想着“接下来自己(上级)要说些什么”或其他不相干的事情

2、专注方面:

  • 在我与上级沟通问题时,上级会暂时放下其他事情,而不是一边听我说,一边回复电脑或手机上的消息
  • 当我想找上级沟通问题时,上级会为我留出充足的时间,而不是催促我说快点
  • 当我找上级寻求帮助时,上级会帮我认真分析,而不是随口给出一两项建议,甚至事后自己都会忘记

3、观点方面:

  • 在我与上级交流时,上级会习惯性地说“对”,而不是习惯性地说“不对、不是、但是”等类似表达
  • 在我提出一项方案或建议后,我觉得上级真的认真看了,而不是随便瞟一眼就开始指出各种问题、提出各项修改建议
  • 在我提出一项方案或建议后,上级能够发现亮点,而不是只说存在哪些问题
  • 当我与上级想法出现分歧时,上级能够认真考虑我的意见,而不是武断地说“就按我说的做”
  • 当我与上级想法出现分歧时,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上级能够采纳我的意见,“按你说的来,我们试试吧”
  • 当我向上级提出不同意见时,上级能够向我表达感谢,收下礼物,而不是下意识地辩解、反驳
  • 上级能够做到功归于人、过归于己,而不是与下属争功、向下属问责

4、情绪方面:

  • 上级没有刻意地、持续地对我进行打击、贬低、否定、威胁、人身攻击或其他职场PUA方式
  • 在工作结果不理想时,上级没有采取辱骂、掌掴、拍桌子、扔东西等过激方式
  • 当我遇到问题向上汇报时,上级就事论事,努力解决问题,而不是宣泄情绪,比如吐槽“这点小事都干不好”、责备'你怎么不早点跟我说’、质问“你不知道要怎么做吗”、讽刺“还名牌大学毕业的呢”等

5、授权方面:

  • 上级在做出决定前,会征求下属意见,询问“元芳,你怎么看?”
  • 上级在布置工作时,能够充分地与你分享信息,包括背景、原因、全局考虑等,而不只是告诉你要做什么事情
  • 上级在布置工作时,一般只提三点原则性要求,不会事无巨细地过问,相信你能做好
  • 上级在布置工作时,会明确目标和标准,给出指导和意见,尽量不让下属无意义地反复修改、浪费劳动

6、其他方面:

  • 上级一般不会占用我的非工作时间,除非是紧急又重要的事项
  • 当我主动和上级打招呼时,上级会礼貌地回应,而不是象征性地嗯一声,甚至都不抬眼看我
  • 上级不会把我当成杂役,不会向我指派本职工作之外的杂事,比如帮上级擦桌子、帮小孩写作业等
  
为什么要针对管理习惯做这样的总结呢?

因为绝大多数团队问题,都是由于管理习惯出了问题。

而且通过改善管理习惯,能够满足员工情绪价值,真正产生激励作用,所以我们希望能有这样一面镜子,以正衣冠。


HR怎么搞点事情

在激励这件事上,如果您也相信通过改变管理习惯可以产生积极影响,那么可以尝试“摸底-唤醒-改变”三步走的策略。

1、摸底

我们可以开展员工调研,了解员工工作体验与期待,判断是否如智联的结论一样,尊重是团队成员的心声,是影响员工热情干劲与留任的关键因素,如果结论一致的话,可以正式提出申请,发起一项名为“倾听真实声音”的激励改进计划或管理提升计划,做些不一样、有价值的事情。

立项之后,我们可以直接用上文中的针对尊重需求的总结作为调研题本,结合员工访谈内容,洞察团队管理习惯的现状与改善空间。但如果发现尊重不是团队内最需要的,就需要重新编制题本。

2、唤醒

改变自己都很难,何况我们想要改变的还是团队主管。

稍不注意,就会引起对方的抵触和抗拒。

所以在第二步,我们希望打开他们的心理防御,帮助他们意识到管理习惯的存在,能够主动反思自身的管理习惯。
 
  • 时机选择:

    可以找一个阳光明媚、压力较小的时间,拉着你希望改变的团队主管,以及他们的上级,组织一次团建活动,最好不占用休息时间,否则还没开始就被抵触;
  • 热身准备:

    做一些团队活动,尤其是大家没有体验过的新项目,持续3小时左右,帮助大家跳出工作环境;

    通过活动放松身体,又不至于太过疲劳,也能通过齐心协力、完成挑战促进融合、提升信任。

  • 唤醒回忆:

    接下来大家围坐在一起,天色渐暗的室外最好,如果是在酒店的话,可以将灯光调暗些,这样人的安全感更强,并放些舒缓的背景音乐,请大家一起回忆,

    自己和上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的?

    在一起前前后后开展过哪些工作?

    中间有哪些场景让自己印象非常深刻?

  • 自我批评:

    在邀请团队主管发言前,这些主管的上级可以分享自己职业生涯中有成就感的时刻、被打击的时刻,并带头反思自己的管理习惯,开展自我批评,这一点非常重要。

  • 宣布规则:

    下面可以请这些团队主管,针对自己上级的管理习惯做面对面反馈,上级不能反驳、不能辩解,只能接受、复述,并为下属的坦诚表达感谢。

  • 进入主题:

    你的上级有哪些好习惯,让你能够感受到尊重?有哪些不好的习惯,让你感觉不被尊重?

    请大家用“有一次……”开头,好的说一点,不好的也说一点,有想说的可以多说一些,在这个过程中,主持人注意鼓励和引导。

    例如“这是很棒的反馈”、“还有什么想反馈的”,如果分享不痛不痒,可以提醒对方“真的是你想说的吗?”如果下属在引导下仍然不敢说真话,那就说明上级管理者人品不合格,无法赢得下属信任了。

当这些团队主管都打开自我、卸下防御之后,我们可以请他们也反思一下自身的管理习惯并在,自己团队内部也像这样做一次团建和反馈。

只有上下级之间敢说真话,才是团队心在一起、走向融合的开始。
 
3、改变
 
现在团队主管心态开放了许多,对自身管理习惯也有了认识,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为了降低难度,可以请团队主管选择一项自己认为最有必要改变的习惯,不要贪多,可以尝试的方法包括:

做一张显眼的提示贴在办公室里,利用各种场合反复练习,每做好一次,就在提示上画一颗星星,并在团队成员中选择一位靠谱的监督官,通过这些措施努力改变。
 
希望对您改善激励、提升员工情绪价值有所帮助。(end)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有了,怎么落地到实处呢?

这里特别推荐《经营视角的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线上课,带你从战略、业务和职能3个纬度,全面解析人力资源管理的特色化落地机制:

在售价998
现在仅需69元,挑战30天学完!
▲在售价998元

▼限时挑战价69元

每天学习20分钟

30天即可学完

🔺扫码立即加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你一招】360度评估绩效考评及反馈方案
员工激励手段与适用情况(含具体奖金考核思路方法)
如何打造一个优秀的团队?
九种不加薪的激励方法,你用过几种?
绩效管理请首先管理好“客户”
企业管理者:怎么做好教练式领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