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熟悉的陌生人——曹操(十九)

(紧接上期)

        前面聊了孙刘再次结盟后刘备与曹操的争战情况和结果,现在来聊聊孙权与曹操争战的情况和结果。孙权实力强过刘备,刘备有蜀道天险,孙权有长江天险,但结果却和刘备大相径庭,有些出人意料。

                           曹孙大战濡须口

        刘备从荆州撤兵回守益州后,孙权回到陆口,发动合肥大战,被张辽打得落花流水,差点命丧逍遥津。(可参阅本号闲聊曹操五子良将张辽篇,此不赘述)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五月,曹操为魏王。接下来的两月里忙着接待来朝贺的代郡乌丸行单于普富卢与其侯王,匈奴南单于呼厨泉及其名王。曹操将呼厨泉留在魏王国,让右贤王去卑监领南匈奴。这是控制游牧民族的一个惯例,实际上是扣留呼厨泉为人质。

        十一月,曹操率军进入居巢(今安徽省巢湖市),筑城与孙权的濡须城对峙。后来将曹操所筑之城称为“西关”,孙权的濡须城称为“东关”。行军途中,曹操还专门去看了张辽大战孙权的地方,感慨赞叹不已,对张辽更多了一份关爱。

        第二年春,曹操大军攻濡须,另派一支队伍从郝溪(今安徽省铜陵县)发起侧翼进攻。吕蒙在濡须城布置了一万张强弩压制曹操的进攻。

        偏将军董袭乘五楼船在濡须口接应,没料到半夜狂风大作,巨浪滔天,大船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士兵纷纷爬上小船逃生。董袭亲兵劝董袭也赶快离船,董袭大怒,说:“我受军令在此防备敌人,怎么能离开,再有叫我离开的一律杀头!”狂风巨浪中,五楼船迅速解体,董袭被淹死。

        受到狂风巨浪影响的不止董袭一个,江东战船大多被吹到对岸。江东士卒不善步战,诸将都不敢下船,只有中郎将徐盛带领所部人马上岸杀敌,还取得不小战果。

        一直到天亮后,风浪才停息,江东诸将赶快返回。

                         甘宁夜袭曹营

        折冲将军甘宁率领本部三千兵为前部,受孙权命令夜袭曹营。孙权特地赏赐美酒佳肴以壮行色。甘宁挑选了一百多名敢死队员,一起宴饮。

        甘宁是个崇尚奢华的人,这时也不例外,用银碗盛酒,自己先饮两碗,然后给都督倒了一碗,这个都督对夜袭曹营有些害怕,跪伏在地,不愿意接酒。

        甘宁拿把刀放在膝上,呵斥都督说:“你和我相比,孙将军更加看重谁?我尚且不惜一死,为什么唯独你怕死呢?”都督看见甘宁脸色严厉,赶忙起来接过酒碗一饮而尽。甘宁又给每个士兵倒了一碗酒,士兵们慷慨而饮。

        二更时分,甘宁率敢死队悄悄摸到曹操军营外,拔开鹿角,跳过营垒,进入营中,斩杀数十名士兵。曹军不明底细,一片惊慌,大呼小叫,举起的火把像星星一样多。甘宁已抽身回营,进入吴军辖区后擂鼓鸣号而行,齐声高呼万岁。

        甘宁连夜拜见孙权复命,孙权喜笑颜开地说:“这次足以惊骇到曹操那个老头子吧?我让你去冒险,其实只是想看看你的胆量而已。”立即给甘宁增兵二千,赏赐千匹绢,百口刀。孙权见甘宁如此勇猛,兴奋地宣称说:“曹操有张辽,我有甘宁,足以相敌了。”看来张辽在孙权心里留下的阴影实在是太重,让孙权始终难忘。(有关甘宁之事,可参阅本号《甘宁:一代名将却至死未能封侯 孙权为何如此薄待甘宁?》系列)

                          孙权投降曹操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一个诡异的现象在此时出现。

        曹操二月进攻,还没怎么开打,三月,留伏波将军夏侯惇督二十六军(一军士兵人数有多有少,以带军将军的官阶、名望、受重用程度决定,多的不超过六千人,少的不低于三千人,平均约为五千人),与曹仁、张辽等屯驻居巢,自己则率其余部队回去了。

        才为魏王,大费周章大张旗鼓地南征孙权立威,刚一交战,并未受到大的损失,反而是孙权水军遭狂风巨浪袭击损失惨重,曹操怎么就匆匆而返呢?这岂不是又失威风,又损物力?讲求实利的曹操怎么会做出如此自损颜面、劳民伤财的蠢事呢?

        一定是事出有因。

        仔细检阅史籍,发现一个惊人的秘密:孙权投降了。

        孙权让都尉徐详到曹操这里请降,曹操同意,双方盟誓,并决定联姻。

        这条记载只在《三国志·吴主传》里才有,其他地方都见不到。《三国志·武帝纪》里对此更是只字未提,如此重大的事情照说应该大书一笔的啊!还有更奇怪的事情,孙权派去请降的徐详按历代研究三国的学者考证判断应该是在《三国志》中有传的,偏偏在流传过程中丢失了,使得“请降”这件事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综合多方零星史料,简单介绍下徐详。

        徐详,字子明,吴郡乌程人。孙权在京口时,徐详与胡综、是仪一起掌管机要事务,是文职官员。此时孙权任其为都尉,让他全权办理投降一事。

        徐详拜见曹操时,曹操对他说:“我一直希望跨越长江,与孙将军畅游姑苏,会猎长洲,如能这样就心满意足了。”言下之意就是要收服孙权。徐详也不示弱,回答道:“大王想奉天子以合诸侯,如果要越横江而游姑苏的话,是重走亡秦和吴王夫差的老路,恐怕会失去天下。”曹操哈哈大笑,说:“徐先生想要吓诈我吗?”从徐详的表现看,倒是一个优秀的外交人才。

        孙刘夷陵之战时,孙权让徐详领解烦左部督。在东吴军制中,以敢死、解烦、无难、马闲等命名的部队,都是精锐冲锋队,一般分左右两部,以左部督和右部督领兵。

        曹丕建立魏朝,拜孙权为吴王时,徐详受封为亭侯、侍中偏将军。孙权最早设立节度官掌管军粮时,徐详是第一任节度官。徐详死后由诸葛恪接替。

        孙权登基建立吴国后,晋封徐详为乡侯,仍然与胡综一起为左右领军。徐详先于胡综而死,胡综死于吴赤乌六年(公元243年)。

        史载徐详多次出使,应该是个长于外交的人物。

        让人困惑的是孙权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请降?赤壁之战前,曹操以号称八十万水陆大军(实际上只有二十多万)进逼江东,孙权以五万再加上刘备的二万总共不到七万人的兵马敢于与曹操放手一搏,并取得胜利。如今孙权自身就有十余万兵马,为什么反而要请降呢?

        由于史料缺失,只能从一些零星记载中去寻找蛛丝马迹,综合当时的情势作出尽量合理的推测,看看孙权有没有请降的动机和可能。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去世,孙权为其举哀,又亲临其葬礼。诸葛亮也为鲁肃发哀。鲁肃是坚定的联刘抗曹者,临死前担心孙权会让反对联刘抗曹的吕蒙接替,造成联盟解体,给曹操以可乘之机,于是竭力推荐骑都尉、从事中郎严畯接替。

        严畯,字曼才,彭城人。从小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并喜好文字学,精研《说文解字》。因战乱避乱江东,与诸葛瑾、步骘等名士齐名,关系友善。张昭推荐给孙权,孙权任其为骑都尉、从事中郎。此时受命接替鲁肃,督兵万人,镇据陆口。

        大家都为严畯道喜,严畯却坚决推辞,多次给孙权说自己只是一介书生,不懂军事,没有军事之才而守军事统帅之位,一定会带来错误,造成悔恨。严畯很有自知之明,是真心辞职,慷慨而言,以至于声泪俱下。孙权最终接受了严畯的辞职,将鲁肃的一万多人马授予吕蒙,并任其为汉昌太守。

        鲁肃担心的事情出现了。吕蒙是坚定的反刘人物,这项人事任命意味着孙权的联刘政策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吕蒙早就给鲁肃提出过对付关羽收复荆州的战略方案,被鲁肃压下。此时吕蒙旧事重提,秘密给孙权献计,建议谋取荆州,认为目前形势十分有利,可以让征虏将军孙皎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带领一万人马做机动部队,沿长江上下巡逻,随时应对敌情,我去攻取襄阳,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既不用担心曹操进攻,也不用依赖关羽守荆州,同时认为“刘备、关羽都是反复无常的人,不能以真心相待。如今关羽之所以没有侵犯我们,是因为主公圣明,我和其他大将还在。趁我现在还年轻可以对付关羽,一旦我老死,想为主公出力都不行了。”

        孙权对毁盟的事情还有些犹豫,认为应该攻取曹操占据的徐州,言外之意就是要遵守盟约,共同对付曹操。吕蒙极力反对,认为即使有可能取得徐州,但也恐怕难以坚守,不如攻取关羽,全据长江,扩张形势。孙权被吕蒙说动,认为这个建议非常好,可以着手进行。

        刘备以土地换和平后,率领主力回师保护益州。紧接着攻打汉中。荆州只有关羽率领糜芳、傅士仁等将领驻守。孙权如果倾力攻打关羽所部,从实力对比上说,应该是胜券在握,但有个前提,就是屯驻居巢的夏侯惇所督二十六军不来趁火打劫乘虚而入。从这个战略角度来考虑,孙权有“请降”的动机和可能。

        谋取荆州的战略方针确定后,孙权、吕蒙秘密着手准备,等待合适的机会。在机会没到来之前,吕蒙伪装得很好,代替鲁肃进驻陆口后,表面上比鲁肃还要加倍地讨好关羽。

        比刘备强大,同样也有地理天险可依靠的孙权在与曹操的争战中失败,并选择了投降,将锋芒转移到了盟友身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有关吕蒙之事,可参阅本号《吕蒙:差点毁掉孙刘联盟的人》系列)

                          关羽威震华夏

        机会终于让吕蒙等到了。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刘备董督荆州的前将军关羽抓住曹操襄樊防守空虚的机会,突然率军北上袭击襄樊,包围了樊城曹仁和襄阳吕常。

        襄樊防守空虚,曹仁孤军远悬这个缺陷,曹操阵营里早已经有人发现。襄樊之战前,曹操和孙权在淮南冲突交战,曹操兵力过于集中在扬州地区,扬州刺史温恢发现这个布局有漏洞,容易出现问题,对兖州刺史裴潜说:“这个地区即使有敌情,也不用担忧,应该担忧的是征南将军曹仁驻守的襄樊发生变故。现在河水暴涨,曹仁孤军远隔在外,附近没有援军,自身也没有健全的防备。关羽骁勇锋锐,看见有机可乘,一定会带来祸患。”事态的发展果然如温恢所言,说明关羽攻襄樊的时机是抓准了的。

        温恢为著名的六刺史之一,与扬州刺史刘馥、兖州刺史司马朗、并州刺史梁习、豫州刺史贾逵、凉州刺史张既等人齐名。

        曹操派左将军于禁率领七军三万五千人增援曹仁。于禁率军赶到时,正好遇到暴雨连天,山洪爆发,汉水陡涨。于禁军营被淹,将士纷纷登高避水。关羽率水军乘大型战船进攻,生擒于禁。于禁投降。

        跟随曹仁平定侯音、卫开之乱后驻守樊城的庞德因从兄庞柔在蜀为官受到其他将领的怀疑,庞德正气凛然地表示:“我身受国恩,义在效死。我要亲自攻击关羽。我不杀他,他亦必杀我。”也许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庞德是襄樊守将中和关羽作战最勇敢的一个。

        樊城之战中,庞德在城北十里处守卫。庞德和公孙瓒一样喜欢骑白马,关羽的士兵称其为白马将军。因为庞德善于射箭,曾在与关羽交战中射中关羽前额(应该是射中头盔了,真射中前额的话,关羽恐怕就没命了)。

        关羽的士兵都很怕他。因樊城地势本来就低洼,汉水暴涨,几乎全城被淹。庞德和手下诸将跑到堤坝上避水。关羽战船四面围堤,弓弩齐发,箭如雨下。庞德也被甲持弓回射,箭不虚发。

        身处堤坝,又寡不敌众,庞德所部军心开始涣散,将军董衡、部曲将董超等想要投降,庞德将他们全抓来杀了。

       从早上战到中午,庞德军的弓箭射完了,只能短兵接战。庞德对督将成何说:“我听说良将不怕死以求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偷生。今天就是我战死之日。”无奈水势太大,部下纷纷投降。庞德最后和部将一人,五长二人乘坐小船赶往曹仁军营。水高浪大,小船倾覆,庞德的弓矢也掉落水中,独自抱着船板在水中漂浮,被关羽抓获。

        士兵将庞德带到关羽船上,庞德立而不跪。关羽说:“你从兄在汉中,我想以你为将,你为什么不早点投降?”庞德大骂关羽说:“竖子,什么叫投降啊!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你的刘备只是个庸才罢了,岂能是对手!我宁为国家鬼,也不为贼将。”

        关羽见其不降,将其杀掉。四十多年后,庞德的儿子庞会随邓艾、钟会灭(蜀)汉,进入成都后将关羽满门抄斩,为父报仇。

        曹操听说于禁投降,庞德被杀,对二人的不同结局感叹良久,说:“我和于禁相交近三十年,没想到临危处难时,他反而不如庞德啊!”确实是这样,于禁是深得曹操信任的重臣,而庞德仅仅是个降将,真可以说是白首如新,倾盖如故啊!

        东西方文明对投降的理解有差别。西方文明里,军人在竭尽全力拼杀后,不光失去取胜能力,连自卫能力都失去了时,可以选择投降,并仍然不失为一种英雄行为,受到时人尊重。东方文明中则不行,军人要死节,不成功便成仁,投降作战俘会受到鄙视。这个可能和东西方人对个体生命的认识有关。西方基督教观念里,生命不是自己的,是上帝的,自己不能决定自己的生命,自杀都不行。军人可以拼死作战,尽军人的职责,但无权夺取自己的生命。东方则轻生死,重大义。

        曹操所置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投降。司马懿以前曾经提醒过曹操,认为胡修粗暴,傅方骄奢,都不能为边关守将,曹操不听,结果正如司马懿所言。

        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战果辉煌,引发曹操辖区内出现混乱,梁(今河南省汝州市内)、郏(今河南省郏县)、陆浑(今河南省嵩县北)等地的反叛武装纷纷遥受关羽封拜,结为支党。关羽一时威震华夏。

        这里有必要澄清一个错误,有记载说曹操有迁都以避关羽锋芒的想法。这个就和以前说董卓为躲避孙坚的锋芒迁都长安的说法一样,是纪传体史家为突出本传武将的个人能力,不惜夸大事实来给该武将添彩的写作方法,其实是很不负责的。

        说董卓迁都是因为躲避孙坚还可以找到附会的基础,孙坚所部确实已经进逼洛阳,董卓也确实迁都长安,说曹操要迁都就真不知道是从何说起的了。

        这里面的关键是曹操要迁哪个都?曹操辖区内有两个都,一个是魏王国都,在邺城;一个是汉都,在许县。邺城并不会受到关羽的直接威胁,只有献帝居住的汉都许县与襄樊隔得比较近,曹操担心如果许县有失,献帝就有可能被关羽劫走,给曹操造成巨大的政治损失。

        曹操的所谓迁都,只是想将献帝撤出许县而已。就是此举也遭到丞相军司马司马懿和丞相西曹掾蒋济的反对。他们认为,于禁兵败是洪水所至,非战败,对我方并没有什么损失。如今之计,可以派人联络孙权,答应割让江南之地给孙权,让孙权出兵侵袭关羽的后方,襄樊之围自然可以得到解救。

        关羽不能直接威胁到邺城,但并不能保证邺城就会风平浪静安然无恙。在关羽突袭襄樊威震华夏的巨大效应影响下,邺城内的反曹派趁机谋反,发动叛乱。谁发起的叛乱,结局又如何呢?后面再聊。

        为什么不说下期再聊呢?最近看了本书,知道了蒋介石退守台湾后发生的一件极为机密的事情,打算插聊一下,免得以后忘记了。先暂名为:少为人知的秘密——日军战犯曾为蒋介石出谋划策二十年。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献帝刘协传(四十七)
襄樊之战中,吕蒙白衣渡江,关羽败走麦城被杀(一)
关羽:碧血为底洒荆州
关羽一生的四个错误,杀错一人,误放一人,得罪一人,小看一人!
关羽一生犯有四大错,错杀一人,错放一人,骂错一人,看错一人
关羽失荆州的原因:刘备犯错、敌人阴狠,而自己又善良到愚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