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画开天;《万法归一》心易

《万法归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即一,太极一而二,

太极本无极,易本心易,易变而为一,

儒家,正心,执中贯一,

道家,炼心,抱元守一

佛家,明心,万法归一,

易经,洗心,易变为一,

心即理

良知即是易,

心即易,

心易一体,

一,易,心,


《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黄帝内经》:'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

《易·系辞》:“天下殊途而同归,一致而百虑。”

《道德经》:“抱一而天下式。”

《道德经》:“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论语》:“吾道一以贯之。”

《论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荀子》:“道出乎一。”


《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唯一。”

《庄子》:“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源于一。”

《庄子》:“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吕氏春秋》:“先王不能尽知,执一而万治。”

《文子》:“见本而知末,执一而应万,谓之术。”

《韩非子》:“用一之道,以为名首。故圣人执一以静,使名自命,令事自定。”

《淮南子》:“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淮南子》:“道者,一立而万物生矣, 是故一之理,施四海;一之解,际天地。”

《乾凿度》:“易变而为一。”

三统历》:“太极元气,函三为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韩康伯《周易·系辞》 :“苟识其要,不在博求,一以贯之,不虑而尽矣。”

《华严五教章》:“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道德经》中有“道生一”。从近于虚无状态的“道”中产生的第一步变化就是“一”。这里的一,后世多指元气。似乎此一与道没有多大区别,实际两者是有根本不同的。一已具备了动而生阳、静而生阴的进一步发展变化的条件,有称一为太极者,大概与此类似。《至道心传》谓“一者太极也,西南方也。”无极与道相当,太极与一相当,阴阳与二相当,这是道家和儒家从不同的方面说一个问题。

一有时又与本体道混为一谈。如《道德经》说:“视之不见曰夷,听之不闻曰希,搏之不得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太平经》中也多有称一为天地万物之根本的记述:“夫一者,乃数之始起,故天地未分之时,积气都为一。”这个根本,用于修炼时引申为生命之本。道家为修心养性,抱中守一;儒家为存心养性,执中贯一;佛家为明心见性,万法归一;医家为虚心定性,抱元合一。

《性命圭旨》中说:“惟此本体,以其虚空无联,强名曰中;以其露出端倪,强名曰一。然而中即一之藏也,一即中之用也。”在这里,中和一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守中也是传统气功的一种简捷的上乘功法,比守一稍有迹可循,稍具体些,以“中”为玄关,有“十字街前一座楼,楼上点灯不用油”之口诀。

由于“一”大则为天地之本始,小则为人身之根源

古人还有真一、玄一、元一、三一等说法,与一所指无太大区别。

守一法是道家清静法门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历来为传统气功大德所重视。《西升经》说:“丹书万卷,不如守一。”《抱朴子·内篇》也有“子欲长生,守一当明”的说法。《庄子》谓:“我守其一,以处其和。”《太平经》可视为守一法之集大成者,对守一的方法及其功用论述颇详。《太平经》中说:“古今要道,皆言守一,可长存而不老。人知守一,名为无极之道。”

守一之初,须由静入门,摒弃世俗杂虑,心若浮云,意如流水,不闻喧哗之音,不事张狂,清心少欲。《道德经》中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收敛精神,存心养性,把意识活动的运用指向自身生命运动,此为入道守一之基础。

在清静功夫已有一定基础之上,要更加啬神修身,用观照的方法,使神返身中,置身混沌恍惚之境,静观其变,去其躁性,致虚守静。《太平经》中说:“守一之法,不言其根,谨闭其门,不敢泄漏,谨守其神,外暗内明,一乃可成。”

陶冶性情、克除偏执之性,涵养道德是能得“一”的重要保证。《太平经》中说:“夫欲守一,喜怒为疾,不喜不怒,一乃可睹。”要锻炼自己意识的独立性,处事自然,只易其境,不易存心,加强神的定力,逐渐培益中和之性。

守一的方法至简至易,然而却成始成终,由此悟入,可直入上乘。但是守一却不能操之过急,用意念引导,会导致幻觉的产生,与真实练功境界相去甚远,且阻碍了练功的进展。《太平经》中说:“守一之法,无致巧意,一乃自效。”

《太平经》中对守一产生的功效列述很多。如“守一之法,老而更少,发白更黑。落齿更生。守之一月,增寿一年,两月,增寿二年,以次增之。”“夫守一者,可以度世,可以消灾……可以理病,可以长生,可以久视。”“守一之法,与天地神明同。出阴入阳,无事不通也。”

守一明是守一法的深入。在守一归于清静,静观其身的基础上,慢慢体内渐生光明。按《太平经》所述此光明应是始红、再白、后青,这和个人的练功状况有关,未必人人如此。光明出后,继续静观其变,凝神内守,渐渐“昭然见四方,随明而远行,尽见身形容”。光明渐大后,用此光明察照自身,神与形合,形神俱妙。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光明的产生,必是自然的,不可用意主观引导。否则执于幻光,为之所障,功夫就难上进了。

守一明是守一有得后的同一方法的深入境界,能守及一明,自有性命双修之用。“守一明之法,长寿之根也。”

儒曰“存心养性”,释曰“明心见性”,道曰“修心炼性”,耶曰“洗心修性”,回曰“坚心移性”。心也性也,修道之主旨同也。 

儒曰“执中贯一”,释曰“万法归一”,道曰“抱元守一”,耶曰“博苦穆一”,回曰“清真归一”。 

一者,先天之一炁也,修练之指归同也。能悟此心性一之全旨者,成仙作佛,为圣为帝,亦非难也。

【悟道】

天雨大,不润无根草;

道法宽,要度有心人。

奇石以天然为最,禅石以一字入道。

喜欢这方天然一字奇石就与我联系吧,石遇有缘人,先到先得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与重大争辩:太极、和合、中和、和同
横渠四句是啥意思?
第二章 德—国家文明之行
老子的智慧:虚则无我,静则无欲
太极与和合
道教语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