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展览:“浮生巴黎”罗特列克艺术大展

上上次去上海时候该展即在震旦博物馆展览,由于当时我计划失误,没有看上,结果居然来北京了。有时候真不好安排上海行程,比如还有看完的展览之后来了北京。

亨利·德·图卢兹·罗特列克,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以绘制海报招贴画而知名。

他出生于法国阿尔比的贵族家庭,住在城堡里那种。

(妈妈和古堡)

(罗特列克给妈妈写信,最后基本都是要钱。)

 因为受贵族教育,对马术很有兴趣,他画了很多马。

(在罗特列克死前一年,他被诊断为精神病,为了证明自己,他画了这幅马。)

不过因为从马上摔下,两条腿分别断了,再加上估计也有一些贵族近亲通婚带来的基因问题,他下半身就停止发育了。

(他的标志就是拐杖,说中间能打开放酒,他临死前1年被诊断为精神病,起因就是酗酒。)

(朋友笔下的罗特列克,拐杖是标志)

因为他的一生只有37岁,所以按照绘画时期或其它什么划分,是很难的,展览虽然分了四个单元,我觉得意义不大,可以混在一起看。

展览名“浮生巴黎”,当时巴黎处在所谓“美好时代 Belle Époque”,社会相对和平,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的发展,欧洲文化、艺术、生活方式日臻成熟。1881年《新闻自由法》颁布,海报招贴手段规范化。我们知道,印象派、后印象派不少画家都受到日本浮世绘的影响,所谓浮世绘,也是满足江户时代市民文化的发展需要,表现变幻浮动世界。从这一点上,法国的“浮生”和日本的“浮世”可谓异曲同工。

(“美好时代”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受浮世绘影响,表现轮廓、颜色平涂)

展览的第一幅画:

这是一张康康舞的海报,大字写着舞者的名字Jane Avril,简·艾薇儿面部被画的是挺丑的。

(也是罗特列克画的艾薇儿)

康康舞是19世纪末巴黎流行一种舞蹈音乐,高踢腿是代表性舞步,说白了就是一种软色情舞,看的就是女人的大腿。康康舞曲我想你一定听过:

这里采用了浮世绘常见的对角线构图,右下角的演奏者只露出了乐器和手,没有全部画出。
     左下角还有一个罗特列克的签名,后面经常出现。

Henri de Toulouse-Lautrec 取H、T、L三个字母,这种签名方法是模仿喜多川歌磨。

罗特列克故乡的美术馆:

(也是康康舞海报)

 这一组是罗特列克描绘底层妇女生活作品集《她们》,表现洗澡、穿衣等日常生活。
右二是封面海报,《ELLES》即“她们”,这个单词我们认识,法国时尚杂志就叫《ELLE》,于佩尔有同名电影。

左侧有一个男性礼帽,所谓的底层妇女,大概就是性工作者。罗特列克和她们“打成一片”,才能画下这些很私人化的场景,他可以把画师设在红磨坊的后台,还画过女性完事儿后清洗下体,以及掀开衣裙接受性病检查的场景。

这一组是给《笑声》杂志所画。

(《笑声》

有在表演的小丑:

↑ 这也是一名女小丑,名叫CHA-U-KAO,意思是法语单词的“噪音”加上“混乱”,取上这个名字又有一种来自东方的想象。
     歌手:

这一幅也比较浮世绘,右边的人脸很舞台。

通过以上三组画,可以看出,罗特列克主要画的就是娱乐从业者。

因为他不以此为生,展览中纯广告商业作品就是文具的广告招贴画,也是朋友关系所托。
还有一本和罗特列克关系密切的文学杂志叫《白色评论》,创始人之一的妻子米西亚·纳坦森,个人魅力突出、擅长交际,可以说是《白色评论》的象征和缪斯。

这幅封面就是她 ↑ 还有一幅画听音乐会的画,她的标志性帽子出镜,本人没有出现在画面中。

勾勒“美好时代”的活色生香。

↑ 布鲁恩特是法国的歌手、喜剧演员、夜总会老板,是巴黎夜生活的重要人物,宽边毡帽、斗篷和红色围巾是她的标志性服装,其中扁平化的平涂色块,也是浮世绘的影响。

↑ 画面中间穿黑色衣服的还是简·艾薇儿,而最前面只有纤瘦背影、背着手的是另一名知名女歌手吉尔伯特,她的标志是黑色长手套。


(吉尔伯特)

(吉尔伯特的专辑封面,用的就是她标志性的黑手套)

(滑冰是当时巴黎流行的活动)

罗特列克作品中也有一些讽刺现实性。

《疯牛》杂志插图,一头疯牛追逐参议员,这名参议员曾逮捕过街头游行组织者。
而下面这幅则比较表现主义,有阴森恐怖之感。

和政治有点关系的:

↑ 拿破仑传记海报大赛的参赛作品,红白蓝三色代表法国国旗。

↑ 小说《德国巴比伦》的封面,小说讽刺了德国资产阶级,海报主角是骑在马上的德国军官,罗特列克强调了德意志对其军事的重视。
罗特列克这人还挺有意思的,把自己画的坐在小板凳上看人家调情,虽然看起来更像在大便。

罗特列克一生创作了约737幅油画、275幅水彩画、368幅版画和海报以及5084幅素描手稿。
石版画:
巴松管演奏者:

(背景是潘神)

石版画先刻版,版上的画是反着的。

纸本铅笔画:

纸本墨水画:

本展没有罗特列克的油画,只有展板上这一幅。

展览在“博物余音”制作的收费讲解,内容还可以,还配了视频,比如展览中展出了一幅女性在船上的素描,讲解中就配了成稿。

之前看慕夏展说到,如果慕夏晚年没有画《斯拉夫史诗》,则就定格在了一个海报画家。毕加索活得长,艺术生涯能分成好几个时期;齐白石也活得长,才能有“衰年变法”。可惜罗特列克只活了37岁,无法看到他如果活得很长,艺术风格是否会一成不变。据说,她的母亲曾想把他的画捐给卢浮宫,卢浮宫不要,罗特列克的故乡阿尔比是看在他是当地贵族的份上接收了这批画,而成了当地现在旅游的主要创收。
参考资料:《世界名画:华丽的大师》罗特列克篇
蒋勋《美的沉思》
仙女都在看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蒙马特之魂永在
梵高心中的希望——绿
法国画家图卢兹·劳特累克用绘画重新征服绘画!
他是侏儒,是瘸子,也是残垣断壁与声色犬马之中的蒙马特尔之魂
没有“印象”的年代-莫奈早期作品欣赏 
印象派是怎样诞生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