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鱓的款识书写
清代中期画坛翘楚者当属扬州八怪,扬州八怪中有一位叫李鱓(一六八六—一七六二年)的大画家,其一生经历颇为坎坷注一。读罢不由我们一阵唏嘘。除了跌宕起伏的人生,李鱓的书画艺术作品也十分丰富,而且其风格也时有变化,如今其存世作品是车载斗量,对于我们后人来说虽然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但同时也使得我们对他的研究陷入无从入手的窘境。特别是其作品真伪的甄别,几乎没有办法进行归纳总结,其中一条规律便是经验:在验证一幅作品是否归属李鱓名下,可从其书画上署款字的写法的不同与其题款上作画时间作比照,二者相符便可初步判断其为真迹。具体举例来说:乾隆十四年正月以后,李鱓在字画作品中一般将「鱓」书写成「觶」,左边的偏旁由「鱼」变成了「角」(图一)。如果一幅李鱓的书画作品提款具有如上所说的写法特征,题款的年代又在乾隆十四年正月以后,那么这幅李鱓的书画作品的真实程度就会增加。

清代中期画坛翘楚者当属扬州八怪,扬州八怪中有一位叫李鱓(一六八六—一七六二年)的大画家,其一生经历颇为坎坷注一。读罢不由我们一阵唏嘘。除了跌宕起伏的人生,李鱓的书画艺术作品也十分丰富,而且其风格也时有变化,如今其存世作品是车载斗量,对于我们后人来说虽然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但同时也使得我们对他的研究陷入无从入手的窘境。特别是其作品真伪的甄别,几乎没有办法进行归纳总结,其中一条规律便是经验:在验证一幅作品是否归属李鱓名下,可从其书画上署款字的写法的不同与其题款上作画时间作比照,二者相符便可初步判断其为真迹。具体举例来说:乾隆十四年正月以后,李鱓在字画作品中一般将「鱓」书写成「觶」,左边的偏旁由「鱼」变成了「角」(图一)。如果一幅李鱓的书画作品提款具有如上所说的写法特征,题款的年代又在乾隆十四年正月以后,那么这幅李鱓的书画作品的真实程度就会增加。




图一 清乾隆 李鱓绘《冷艳幽香图》局部 

南京博物院藏


鉴定真伪的经验是由诸多已公认为真迹的作品上总结出来的。那么,除上述所说的「鱓」书写成「觶」外,李鱓在书画中的署款还有没有别的规律可以寻找呢?


答案是肯定的。

按'李鱓'号复堂,又号懊道人,笔者在详细查验其一百三十余件有纪年款的书画作品真迹过程中发现,「复堂」之「复」,「懊道人」之「道」、「人」及「李鱓」之「李」、「鱓」五个字在不同时期的具体书写都是不一样的,而何时采用何种手法都有规律可循:


一、「复」字的书写方式


「复」写作「復」,如作于雍正十二年(一七三四年)九月的《杂画册》(之一),其落款尽管写得很潇洒,但是仍然能够看清楚画家书写的笔道,辨认出其上「复」字写成了「復」(图二)。

「复」字写成「图三复」形,同样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行书五言联》上落款的「复堂」之「复」字即是如此〔图三〕。与前者进行对比,区别一目了然。后者因为紧接着第二个笔画的是一个「吕」字,所以可姑且称其为「吕」形「复」字。




图一清乾隆李鱓绘《冷艳幽香图》局部

南京博物院藏


鉴定真伪的经验是由诸多已公认为真迹的作品上总结出来的。那么,除上述所说的「鱓」书写成「觶」外,李鱓在书画中的署款还有没有别的规律可以寻找呢?


答案是肯定的。

按'李鱓'号复堂,又号懊道人,笔者在详细查验其一百三十余件有纪年款的书画作品真迹过程中发现,「复堂」之「复」,「懊道人」之「道」、「人」及「李鱓」之「李」、「鱓」五个字在不同时期的具体书写都是不一样的,而何时采用何种手法都有规律可循:


一、「复」字的书写方式


「复」写作「復」,如作于雍正十二年(一七三四年)九月的《杂画册》(之一),其落款尽管写得很潇洒,但是仍然能够看清楚画家书写的笔道,辨认出其上「复」字写成了「復」(图二)。

「复」字写成「图三复」形,同样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行书五言联》上落款的「复堂」之「复」字即是如此〔图三〕。与前者进行对比,区别一目了然。后者因为紧接着第二个笔画的是一个「吕」字,所以可姑且称其为「吕」形「复」字。




图二 清乾隆 李鱓绘《杂画册》(之八)及落款所署「复」字 

故宫博物院藏




图二清乾隆李鱓绘《杂画册》(之八)及落款所署「复」字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三 清乾隆 李鱓书《行书五言联》及落款所署「复」字 

故宫博物院藏


二、「道」字的书写方式


除了普通的「道」形写法,还有写成「衜」(图四)的。另外李鱓还经常把「道」草写成「图五中的道字」,即「首」部被简化为近似上、中、下三条横线。


图四 清 李鱓绘《花鸟册》(之七)及落款所署「道」字 


天津博物馆藏




图三清乾隆李鱓书《行书五言联》及落款所署「复」字

故宫博物院藏


二、「道」字的书写方式


除了普通的「道」形写法,还有写成「衜」(图四)的。另外李鱓还经常把「道」草写成「图五中的道字」,即「首」部被简化为近似上、中、下三条横线。


图四清李鱓绘《花鸟册》(之七)及落款所署「道」字


天津博物馆藏




图五 清 李鱓绘《花鸟册》(之十)及落款所署「道」字 

天津博物馆藏


三、「人」字的书写方式


除了普通的「人」形写法(图六),还有另外一种写成「图七人字」的情况:捺笔上多了两或三个笔画。




图五清李鱓绘《花鸟册》(之十)及落款所署「道」字

天津博物馆藏


三、「人」字的书写方式


除了普通的「人」形写法(图六),还有另外一种写成「图七人字」的情况:捺笔上多了两或三个笔画。




图六 清乾隆 李鱓绘《杂画册》(之三)及落款所署「人」字 

故宫博物院藏




图六清乾隆李鱓绘《杂画册》(之三)及落款所署「人」字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七 清乾隆 李鱓绘《芭蕉独鹅图》及落款所署「人」字 

扬州市博物馆藏


四、「李」字的书写方式


按照书写成的字的最后形状,即其中第三笔「撇」和第四笔「捺」形成一个喇叭口,其宽度与最后一笔横画「一」的长度形成的对比的不同来划分:喇叭口宽度比横画长的为「图八李字」,反之形成「图九李字」。




图七清乾隆李鱓绘《芭蕉独鹅图》及落款所署「人」字

扬州市博物馆藏


四、「李」字的书写方式


按照书写成的字的最后形状,即其中第三笔「撇」和第四笔「捺」形成一个喇叭口,其宽度与最后一笔横画「一」的长度形成的对比的不同来划分:喇叭口宽度比横画长的为「图八李字」,反之形成「图九李字」。




图八 清雍正 李鱓书《行书四言联》及落款所署「李」字和「鱓」字 

泰州博物馆藏




图八清雍正李鱓书《行书四言联》及落款所署「李」字和「鱓」字

泰州博物馆藏




图九 清乾隆 李鱓书《行书修临淄官舍诗》及落款所署「李」字和「鱓」字 

扬州市博物馆藏


五、「鱓」字的书写方式


「鱓」字,除了寻常的以「鱼」字作为偏旁的写法外(参见图八),还有「觶」字的写法(参见图九),此外还有一种很少见的「图十」形写法,即把「鱼」部下面的「灬」变成「火」(或近似「大」)字。




图九清乾隆李鱓书《行书修临淄官舍诗》及落款所署「李」字和「鱓」字

扬州市博物馆藏


五、「鱓」字的书写方式


「鱓」字,除了寻常的以「鱼」字作为偏旁的写法外(参见图八),还有「觶」字的写法(参见图九),此外还有一种很少见的「图十」形写法,即把「鱼」部下面的「灬」变成「火」(或近似「大」)字。




图十 清乾隆 李鱓书《行书四言联》及落款所署「鱓」字 

扬州博物馆藏


李鱓部分重要作品款式书写综合情况一览表


从上表可以大致总结出以下几条规律:


一、「复」字的写法规律:「復」的写法很早便有;「图十一复字」的写法在笔者考察作品中则首见于一七二九年春,然在笔者所见作品中只是孤立一例,其后直至一七三五年四月前都不见使用,所以「图十一复字」的写法到底是从一七二九年春开始还是一七三五年四月开始还有待商榷。需要注意的是天津博物馆藏《四季花卉册》(四开)之中书写的「复」(图十一)字,虽说是「图十一复字」形,但似更像是「复」,或许可以看做是「復」到「图十一复字」的过渡,所以笔者倾向「图十一复字」的写法始于一七三五年四月。




图十清乾隆李鱓书《行书四言联》及落款所署「鱓」字

扬州博物馆藏


李鱓部分重要作品款式书写综合情况一览表


从上表可以大致总结出以下几条规律:


一、「复」字的写法规律:「復」的写法很早便有;「图十一复字」的写法在笔者考察作品中则首见于一七二九年春,然在笔者所见作品中只是孤立一例,其后直至一七三五年四月前都不见使用,所以「图十一复字」的写法到底是从一七二九年春开始还是一七三五年四月开始还有待商榷。需要注意的是天津博物馆藏《四季花卉册》(四开)之中书写的「复」(图十一)字,虽说是「图十一复字」形,但似更像是「复」,或许可以看做是「復」到「图十一复字」的过渡,所以笔者倾向「图十一复字」的写法始于一七三五年四月。





图十一 清乾隆 李鱓绘《四季花卉》屏(4幅)及落款所署「复」字 


天津博物馆藏


二、最早在笔者所考察书画中出现「懊道人」(图十二)三字的时间是一七二七年正月,之前尚未见到,所以笔者以为李鱓的这个「懊道人」的号,也许是从这个时间开始使用的。





图十一清乾隆李鱓绘《四季花卉》屏(4幅)及落款所署「复」字


天津博物馆藏


二、最早在笔者所考察书画中出现「懊道人」(图十二)三字的时间是一七二七年正月,之前尚未见到,所以笔者以为李鱓的这个「懊道人」的号,也许是从这个时间开始使用的。




图十二 清雍正 李鱓绘《土墙蝶花》及落款所署「懊道人」

 南京博物院藏


三、「道」字的写法规律:从作于一七三四年九月的《杂画册》(之一)开始写作「道」,所考察作品之前都写作「衜」; 潦草写法「图五字」也是从这个时间开始的。「道」、「图五字」两种写法同时出现在同一画册当中,现藏于北京故宫故宫博物院的这套《杂画册》(十开)在李鱓作品中应当是很重要的。


四、「人」字的写法规律:「图七字」形写法在所考察作品中是从一七四一年四月开始写作的。


五、「李」字的写法规律:在所考察作品中从一七三四年正月开始写成「图九字」,其后虽然都写成「图八字」,但从一七四一年左右以后在所考察作品中开始都写作「图九字」,如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墨荷图》上的落款所写的「李」字(图十三);之前(一七三四年正月以前)「李」字基本都写成「图八字」,如创作于一七三〇年十月、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松藤图》上的落款所写的「李」字(图十四)。




图十二清雍正李鱓绘《土墙蝶花》及落款所署「懊道人」

南京博物院藏


三、「道」字的写法规律:从作于一七三四年九月的《杂画册》(之一)开始写作「道」,所考察作品之前都写作「衜」;潦草写法「图五字」也是从这个时间开始的。「道」、「图五字」两种写法同时出现在同一画册当中,现藏于北京故宫故宫博物院的这套《杂画册》(十开)在李鱓作品中应当是很重要的。


四、「人」字的写法规律:「图七字」形写法在所考察作品中是从一七四一年四月开始写作的。


五、「李」字的写法规律:在所考察作品中从一七三四年正月开始写成「图九字」,其后虽然都写成「图八字」,但从一七四一年左右以后在所考察作品中开始都写作「图九字」,如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墨荷图》上的落款所写的「李」字(图十三);之前(一七三四年正月以前)「李」字基本都写成「图八字」,如创作于一七三年十月、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松藤图》上的落款所写的「李」字(图十四)。




图十三 清乾隆 李鱓绘《墨荷图》及落款所署「李」字 

故宫博物院藏


图十四 清雍正 李鱓绘《松藤图》及落款所署「李」字 故宫博物院藏


六、「鱓」字,在所考察作品中从一七四九年正月开始写作「觶」,之前一律写作「鱓」,如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松藤图》就是如此。另外,从一七三六年正月开始有写作「图十字」,如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墨荷图》就是如此。但到一七四五年正月以后就不曾见到了。


七、在所考察的一百三十余件纪年作品中,笔者还注意到李鱓在落年款时似有一个规律:年款后都会加上具体到季节、月甚至日款。这当中只有两件例外(除了年款不再有进一步具体点的时间落款):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署为一七三五年的《墨竹图》,另一件是藏于扬州市博物馆署为一七四八年的《五松诗》。李鱓一生画过很多《五松图》,当然作伪或是代笔的也多,徐邦达先生曾考证过,陈馥与李鱓的弟子戴礼就画了不少仿自李鱓的《五松图》,其上《五松诗》也照录不误,这幅《五松图》大概便是陈、戴其中一人所作,也许是故意留下破绽,只落年款而后不署具体时间款。以上仅是笔者一己之见,还要求诸方家来验证。


综上所述,李鱓署款「复堂」和「懊道人」及「李鱓」,其中「复」字从「復」到「图三字」,「道」字从「衜」到「道」、「图五字」, 「李」字从「图八字」到「图九字」,「鱓」字从「鱓」到「图十字」,这些新写法据考察画作来看,最早出现时间都在一七三四年到一七三六年间,而这段时间正好是雍正末年(雍正驾崩于一七三五年)至乾隆元年,这也许是巧合?这里笔者就不妄加揣测了。


(本文配图除故宫博物院藏品外,其余均来源于《扬州画派书画全集・李觶》,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九九八年,摄影:冯炜烈)


本文选自App store《紫禁城》2013年第1期




图十三清乾隆李鱓绘《墨荷图》及落款所署「李」字

故宫博物院藏


图十四清雍正李鱓绘《松藤图》及落款所署「李」字故宫博物院藏


六、「鱓」字,在所考察作品中从一七四九年正月开始写作「觶」,之前一律写作「鱓」,如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松藤图》就是如此。另外,从一七三六年正月开始有写作「图十字」,如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墨荷图》就是如此。但到一七四五年正月以后就不曾见到了。


七、在所考察的一百三十余件纪年作品中,笔者还注意到李鱓在落年款时似有一个规律:年款后都会加上具体到季节、月甚至日款。这当中只有两件例外(除了年款不再有进一步具体点的时间落款):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署为一七三五年的《墨竹图》,另一件是藏于扬州市博物馆署为一七四八年的《五松诗》。李鱓一生画过很多《五松图》,当然作伪或是代笔的也多,徐邦达先生曾考证过,陈馥与李鱓的弟子戴礼就画了不少仿自李鱓的《五松图》,其上《五松诗》也照录不误,这幅《五松图》大概便是陈、戴其中一人所作,也许是故意留下破绽,只落年款而后不署具体时间款。以上仅是笔者一己之见,还要求诸方家来验证。


综上所述,李鱓署款「复堂」和「懊道人」及「李鱓」,其中「复」字从「復」到「图三字」,「道」字从「衜」到「道」、「图五字」,「李」字从「图八字」到「图九字」,「鱓」字从「鱓」到「图十字」,这些新写法据考察画作来看,最早出现时间都在一七三四年到一七三六年间,而这段时间正好是雍正末年(雍正驾崩于一七三五年)至乾隆元年,这也许是巧合?这里笔者就不妄加揣测了。


(本文配图除故宫博物院藏品外,其余均来源于《扬州画派书画全集李觶》,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九九八年,摄影:冯炜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 丁观鹏《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图卷》故宫博物院藏
【国画艺术】中国传世山水名画全集(496—500)
金农《漆书七言诗》《漆书七言联》
中国家具史两个阶段:宋代家具与乾隆时期家具有何不同?
看看元代画竹大家李衎的竹画!
《岁》字的草书写法及落款的应用 草书快速入门 荣庆讲草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