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R Notes|记忆与思考

(一)

关于大脑的记忆机制,大致说来是是这样的:

我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器官接收的,来自于外部环境中的信息,会先进入我们的“感知记忆”,它们存在的时间非常短,一般只有不到1秒的时间。

如果这些信息被你额外注意了,才会进入到下一个环节,也就是“工作记忆”中。“工作记忆”是我们大脑加工和处理信息的核心环节,相当于大脑里暂时存放信息的记忆缓存库,里面存放的,就是你现在要处理的信息。

但工作记忆这个信息缓存库的容量十分有限,这就意味着,当某些信息暂时不需要被加工处理的时候,这些信息就会从工作记忆中离开。

要么直接被其他新信息挤掉(说明完全忘记了),要么转移到你的“长期记忆”中(表示有了深刻印象)。当你再想用到相关内容的时候,就只需要在长期记忆中把它抽调出来。

如果能顺利调出来,就说明记得不错,如果不行,则说明你已经忘了。

()

我们通常认为,自己容易记住一些带有强烈感情的事件,这些含有情感的事情往往也可以记得更好。

不能否认的是,情感对记忆确实存在影响,但科学家们的研究表明,只有感情足够强烈的时候,它才能对记忆有影响。

因此,情感体验并不是学习和记忆的必要条件。因为如果记忆只是依赖于情感体验的话,那么我们一定不会记得学校里学到的大多数知识。毕竟,没有哪一个老师能做到,让每一个知识点都激发你强烈的感受。

也有很多人也认为,一个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只要不断地重复,便也能够记得住。但,也并非所有的重复都可以对学习起到帮助。

你会发现,有的内容即使你重复过无数次,也总还是记不住。

这说明什么呢?只有重复是不够的,尤其是无意义的机械重复。它也许能让你记住一些简单的知识,但是效率极低,忘得也快。

(三)

当我们想要完成一项任务时,首先启动的,并不是理性思考,而是之前的记忆。也就是说,大脑工作的一个特点,是依赖记忆的“自动驾驶模式”,而不是高度集中的思考。

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有意义的思考,是保证知识能够被记住的最重要因素。

由于工作记忆的存储空间有限,如果不经常思考一件事,大脑会倾向于认为你不再需要它,故而可以舍弃;如果你总是在想某件事,以后你可能还会从同一个角度去思考它,因此,这件事就是有必要留下的。

因此从别处听来的知识,往往一次很难记全。而同样的内容,由你自己复述出来,或是讲给别人听,印象就会变得尤为深刻。因为在输出的过程中,大脑会不断思考和加工这个知识。

一个知识点,只有经过你自己思考,完全消化和吸收了之后,才能逻辑清晰地讲出来。这个思考的过程,也就是加强记忆的最佳过程。

因此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试着把自己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解决这些问题的心法分享给身边的人,不仅能帮到别人,还能让你对自己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认知,有助于你成为此领域的高手。

(四)

故事结构同样有助于我们的思考和记忆。

在记忆系统里,故事往往会因为受到优待而比其他类型的内容更容易被记住。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故事,最接近人类解释世界最早的思考方式。

要想利用故事结构帮助自己记住知识点,首先,要定义出一个清晰的问题,然后制造困境和冲突,最后想办法解决这个困境。

想要达到学习和记忆的最佳效果,直接记答案往往没什么意思。问题本身,才是最重要的。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得出的答案才会有意义,学习才会更有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么进行有效学习?
从大脑的工作模式引发的教育思考
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以及那么我们如何思考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揭秘人类思考惰性之谜
你正在变得更“浅薄”,还是更“渊博”了?
怎样让信息进入长期记忆,不容易忘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