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围术期高血压管理的指导建议

围术期高血压管理的指导建议

SUMMARY

1. 围术期高血压的定义

指从确定手术至治疗结束期间,血压(SBP、DBP或MAP)升高超过基础值的30%,或SBP ≥140 mmHg和/或DBP≥90 mmHg。

2. 高危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未治疗或治疗不当的高血压患者。

继发性高血压:由特定疾病引起的高血压。

心理应激:紧张、焦虑等未得到适当治疗。

手术刺激:手术或操作引起的血压升高。

不良刺激:如气管导管等医疗操作。

生理紊乱:缺氧、二氧化碳蓄积等。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高血压。

3. 控制原则

器官灌注:保证心脑肾等器官的血流和氧合。

术前药物:继续使用特定降压药物,如β阻滞剂、ACEI、ARB等。

血压目标:一般高血压患者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老年人SBP控制在150 mmHg以下。

术中低血压:维持血压在基础血压的±10%范围内。

紧急降压:避免过快降压,以防器官损伤。

4. 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管理

静脉降压治疗:约50%患者需要,注意器官灌注。

体外循环:维持适当MAP,根据患者情况调整。

特定手术:如二尖瓣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有特别的血压管理建议。

5. 主动脉夹层患者管理

术前管理:控制血压和心率,使用特定药物。

术中管理:监测血压,调整治疗方案。

6. 妊娠期高血压管理 

妊娠期高血压症候群是产科常见并发症,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等,对母儿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

定义:妊娠期出现的高血压症状。

治疗:使用安全的药物,如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等。

目标血压:未损伤器官的孕妇控制在130-155/80-105 mmHg。

7. 颅内病变手术管理 包括颅脑外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出血等病变

保证脑灌注压:维持在60-70 mmHg。

颅脑创伤:根据年龄调整血压阈值。

脑出血:控制血压,避免再出血。

8. 嗜铬细胞瘤患者管理

术前治疗:使用α和β阻滞剂。

术中管理:控制血压,避免使用刺激交感神经系统的药物等

9. 五官科围术期管理 手术视野小、操作复杂

术前:控制血压至安全范围。

术中:平稳控制血压,减少出血。

10. 术后高血压治疗 术后出现的高血压要积极寻找诱因,进行相应处理

寻找诱因:如疼痛、紧张等。

恢复用药:既往用降压药的患者应恢复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管理
高血压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
最新《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发布
【心脏重症大会】华琦: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衰患者的血压管理策略
社区高血压规范化治疗要点
从中国与欧洲2018高血压指南更新看——高血压管理的变迁与趋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