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papi酱人生排序告诉我们:要成长,就要脱离家庭的共生状态

共生带来融合,

融合带来边界的模糊,

融合的过程还会带来绞杀。


中国家庭,

就是在共生、融合与绞杀中,

搅成了一锅粥。



papi酱曾在某节目里说,家庭的排序应该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


消息一出,全网热议。

父母几乎集体表示:完全不能理解,更无法认同。
到父母眼里,这种排序就是自私、幼稚,简直无法理喻。

无独有偶,同样的问题,我的一位朋友曾跟我多次讨论,她的排序跟papi酱一模一样。 
   
朋友因为这个排序,曾跟父母反复沟通过,从沟通到争吵,无果。
让朋友苦恼的是,在她父母眼里,这种排序基本就是自私自利、天真幼稚、没有长大、大逆不道。

别说你要说服他们,他们恨不得说服你。

父母们想表达什么呢?

可能并不能完全说清,因为他们的隐喻太多了。
其中有一点是:我们很爱很爱你,在我们心里,你是第一位的。你一定要知道,我们做的所有事情,倾其一生,都是为了你。

所以呢?

没说出来的潜台词是:你也要很爱我们,在你心里,我们最好也是第一位的。

既然我们最爱你,你也最爱我们,那咱们就是一体的,绑定的,别人插不进来的。

所以,如果这时候你说,把自己、更难以接受的是伴侣,都排到了父母们前面,父母感觉被严重冒犯了,潜意识里,你就是大逆不道。

在他们心里,所有挑战父母的想法、做法、说法,都是大逆不道。

而且,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父母,都能堂而皇之、理直气壮地指导你人生的原因:你必须结婚、必须生孩子,甚至必须离婚。

这就是共生。

共生带来融合,融合带来边界的模糊,融合的过程还会带来绞杀。

中国家庭,就是在共生、融合与绞杀中,搅成了一锅粥。


也许,我们觉得,这种现象并没有那么严重啊,我是成年人啊,我有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生活,我挺自己做主的啊。

其实比你想象的严重,只不过都是潜移默化地发生着。

朋友老公的父母是大学教授。
他们看不惯小两口育儿的理念,并且在多次争执之后,终于有一天,在吵架时,公婆放话出来:我一定要改变你们。

你为什么要改变我?你凭什么要改变我?
不同观念,我们可以协商,可是,怎么就是不由分说地“你一定要改变我”,“我一定要按照你说的去做”?
我为什么要放弃我的理念,按照你的意志去做?

无非是,这对父母本能地认为:这是我的儿子和儿媳妇,这是我的孙子,都是我的,我是这个家庭的长辈,你们就是应该要听我的?

为什么?

这是什么问题?这算问题吗?没有为什么啊,你就应该听我的。

大学教授尚且如此。


中国家庭的共生,绝非某个家庭的单独问题。

否则,就不会出现,papi酱刚说出这个排序,直播间四位父亲就集体反对的画面了。

共生的发展,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民族、文化背景下,所产生,并在几千年的历史经验中,得以沿袭和加固的。

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心理成长上,方向是完全相反的。

西方人毕生的功课,是如何找回与家庭的情感连接;
中国人则是如何实现与家庭的分离。

在西方国家尊重个体、独立、边界清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孩子在很早的时候,就被放到另一个房间,他们成长的无时无刻,都早就注定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他们会很独立,和父母有很清晰的“你”与“我”的边界,也不会对父母有过多的要求。
所以,西方人在成年之后,他们在努力寻求如何与家庭重新获得连接。
所以,在美国大片中,特别容易出现铁汉柔情。


最近的一则新闻也说明了这一点。

一位中国的母亲,生下孩子后主动遗弃了孩子。
孩子不到一岁,就被美国家庭收养。
孩子在成年后,希望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
当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之后,在母女俩隔着大洋的通话录音里,母亲是地方口音很重的普通话,女孩是美式英语,中间有人翻译。
语言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它包括了很多文化的背书在里面。

两种语言体系的对话,似乎昭示着两种价值体系。

在整个通话里,母亲显得很激动,一直在哭着自我谴责,说对不起女孩,说现在这么远,也照顾不到女孩,让女孩自己照顾好自己,多穿衣服;
女孩则显得情绪稳定得多,表现出来更多的是高兴,很高兴自己找到了父母,找到了生自己的人,并感谢父母生下了她。

结束通话前,女孩最后说的话是:Thank you,bye-bye。

整个过程,情绪很稳定。

然后呢?然后就回归到自己原本的生活中,这个事情就了结了。

女孩并没有想什么回归家族、认祖归宗,她只想找到自己的父母,仅此而已,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与自己父母的感情连接的过程。
但是,没有中国家庭共生绞杀里那么多的牵连和后戏。


中国人不缺情感连接,更多的是共生,所以,中国家庭的功课就是如何分离。

《我家那闺女》中,两位女孩都提到了“搬出去住”的问题。
一个是傅园慧,一个是焦俊艳。

傅园慧的爸爸说,傅园慧早就想搬出去住,父母一直不放心。终于,趁着这次节目的机会,给她在父母家附近的小区租了一个房子,算是试一试,迈出了第一步。

焦俊艳是和父母同住。在和朋友papi酱的沟通中,papi酱半开玩笑地说:我认为,成年之后的子女,都应该从家里搬出去。

从父母家里搬离,这是典型的,从现实层面离开父母原生家庭的现象。

这个符号化行为带来的背后的隐喻就是:我长大了,我要离开共生的状态。

但是,中国的很多家庭,除了孩子因为工作“不得已、自然而然”定居到外地之外,如果孩子和父母在同一个城市,父母几乎都很难放手。

他们的理由听起来更多是经济和面子上的考量:没钱再买一套房子,搬出去还得租房,家里有得住,干嘛租房子,花那钱干嘛。

但是,随着现在人们的觉醒,人们越来越接受成年后要自己搬出去独立住。

在婚恋市场上,对于成年后和父母同住的人,很多人都有微词。

《非诚勿扰》中,一位男士很优秀,从事法务工作,北大硕士、康奈尔大学博士。
因为一直和父母同住,父母去旅行了,结果,他连衣服都找不到,上节目只好穿得邋里邋遢。最后,这么好的条件,被24位女生集体灭灯。


分离,是为了成长。

但是,如何分离,却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中国的大背景下,共生,是代代相传的事;传承,是深入到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

在共生的融合状态,很多人根本没有自我。一旦分离,我们会发现,自我不见了。

这就很可怕了。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分离,我们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先要逐步建立起自我。
只有这样,当我们与家庭分离之后,我们才有地方可以去。

建立自我,是一个艰巨和复杂的过程,可以尝试从“自己做决定”开始。

自己做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你要学会承担相关联的责任。

其实,在成长过程中,很多人都有独立做决定的空间,但是,我们却愿意主动放弃这些权利,将这个权利授权给他人,以避免承担沉重的责任。

承担责任,要求我们要长大。所以,很多人并没有长大。

只有在自我决定、自我承担、自我体验这样的过程中,在这个对对错错叠加的过程中,独立的你,得以开始萌芽并建立。

试错和经历的过程,正是你与世界接触的过程,也是让你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

有了边界,是你成为一个独立自我的第一步。


最后,再说说家庭排序的问题。

如果你也遇到这种情况,你和父母的认知,永远统一不起来,这是正常的。
因为,这并不是我们某一个家庭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背后,是我们中国人本身骨子里传承下来的东西。

所以,说服父母,其实是很困难的。

你当然可以尝试和父母沟通,慢慢让他们试图理解。

但如果沟通无果,也请你们接受这种状态。

至少,你自己改变了。

人类心理的进步也是一代一代发生的。
当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新的沿袭,就会发生,新的民族集体潜意识,就会改变。

我们这一代比上一代做得更好,历史的进展,终会向前推进。

PS:

应广大读者朋友的要求,
在此公布一下我的私人微信
欢迎大家前来。
👇
等你来
可能无法天天聊天
但我还是希望你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Papi酱宣布怀孕,我看到了一个女人最好的状态
papi酱的人生排序被骂上了热搜,你怎么看?
鬼扯淡
新时代女性papi酱孩子随父姓,怎么就踩了女权雷区
家庭关系如何排序?papi酱:自己、伴侣、孩子、父母,你怎么排?
papi酱生娃,报喜文案让人“笑着哭”,4种报喜方式孕妈可提前学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