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闻道《黄帝内经》(67)| 无所不在的阴阳律~《阴阳应象大论篇》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原文】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重:过度,到了极限。如果把热放大,反而会产生寒症,寒、热会自己回头,不会无限地往一个方向走。

寒伤形:形有两种, 一种是极瘦的人,一种是极胖的人。胖子绝大多数都是热症,但是也有寒症。

气伤痛:气受到伤的时候就会产生痛症,我们有痛,就是气通不过去。

形伤肿:形(身体,有形的)受了伤的时候,病人就会肿起来。

【原文】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风太过就会产生动症;热太盛会肿起来;燥太盛则干(太燥了);寒太盛则浮(表面上看起来颜色就很淡,清淡,淡黄);湿太盛大便就濡泻。

六合无限缩小,可以缩小到一个肚脐(神阙穴所在),如果肚脐的左边有动:肝风;肚脐下方:心;右边:肺;上方:肾。比如一个人的眼珠子在动,不由自主的动症,一看就知道是肝风的一种,可取入肝经的祛风药。

造成一个人生病,外有风寒暑湿燥,内有喜怒悲忧恐。五脏可以化五气。万物相生相克(制约、平衡),所以上天把一切安排得很完美:万事万物皆有阴阳,凡事过犹不及。如太喜了会伤到阳(伤心);太怒了会伤阴(伤肝)。

【原文】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厥气:浊气。阴气的应该在横膈以下,不可以往上走。情志也会影响到浊气往上走。
一个人如果情志不稳定,常常动怒,喜怒情绪变化很大,再加上寒暑,又不知道避寒避暑,健康就会受到影响,长命就难了。

阴气或阳气过盛,必走向它的反面。所以冬天如果冬天没有御寒受的寒气太多,春天就容易发生热性病。凡病皆有源头。

【原文】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藏府,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

上古时代的圣人,讲求人体的形态,分辨内在的脏腑,了解经脉的分布,交会、贯通有六合,各依其经之许循行路线;气穴之处,各有名称;肌肉及骨骼的相连接的部位,各有其起点;分属部位的或逆或顺,各有条理;与天之四时阴阳,都有经纬纪纲;外面的环境与人体内部相关联,都有表有里。这些说法都正确吗?
溪:肉之小会。
谷:肉之大会。

【原文】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生:产生,生养,滋长,化生,助力。
克:抑制,克制,节制,制约。
玄:深渊奥妙。
苍:青色。
握:比如有个人肝病,你握他的手,他握不起来,没有力气了,因为肝主筋,变动在握,所以一个人能够握说明他的肝脏还好,到了危险的时候就握不起来了。

【原文】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脉:血脉。

【原文】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yuě],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肉生肺:肌肉丰满能滋养肺。
脾主口:口中的湿液津液是脾脏在管。
哕:打嗝。因为胃和脾里面本来就有陈寒(积年的),当体内的陈寒再加上新的寒凉的食物,脾胃里面就太冷了,没有办法消化,这两个碰在一起就产生哕。治疗方法一是去新食,一是去胃寒。

【原文】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在变动为咳:在病变的表现为咳。

【原文】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栗:颤栗。
甘胜咸:咸味过盛的时候,用甘味来治它,这是五味的互相制衡。比如吃酸辣汤,酸的太多会伤到肝,把辣的放进去,金制木,就不会伤到肝了。

【原文】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万物都在天地之间,万物皆有阴阳。

阴阳律:阴在里面,是因为外面有阳,阳固在外面阴就不会丧失掉;阳能够固在外面,是因为里面有阴在支持它,在指导它,这两个是互相制衡的。

(AI作画:六月无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笔记
9、《黄帝内经》5-阴阳应象大论2
阴阳五行与健身气功
跟着倪海厦老师每天学习黄帝内经|五脏化五气,治病法则,阴阳调和
《黄帝内经》如何认识五劳七伤?
(5)《黄帝内经》之四时六气、五脏五志,阴阳寒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