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六之节,干支相错;九九制会,葭管飞灰
目录:
一、黄帝的疑惑:一岁到底是360天还是365
二、何谓“九九制会”?
 三、“九九制会”何用?——葭管飞灰
四、何谓“六六之节”?——干支相错
五、六六之节与九九制会,相差5¼天——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
六、月相年地球公转年相差18.64天,怎么办?——积气盈闰

元代医家滑伯仁讲:“不读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


窃以为,不懂六六之节,焉知六气之所从来?不懂九九制会又何谈六气与之人相合?
君子务本,本立则道生。故本次主要谈谈六六之节与九九制会。
黄帝在《素问·五行论大论》问于岐伯曰:帝曰: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何以生化?鬼臾区在《素问·天元纪大论》中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
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即天之六气,为何天有六气?天之六气,在人合之如何?欲知天之六气何来,尚需自《素问·六节藏象论》为基本入手处。
一、黄帝的疑惑:一岁到底是360天还是365
黄帝问焉:余闻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谓也?
注解:黄帝也犯难啊。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则一岁360天,如果以九九制会,则一岁365天,与之有365节相符合。问题是,天地周旋一周到底多少天呢?黄帝也不知道哪个对错,所以有此疑问。
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
注解:岐伯说这个问题有点大,请让我慢慢给你缕缕头绪吧。
天度者,所以制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七曜之刻度。六六之节为天度,天为阳,天圆在外,动而不息,太阳普天一周为周天之度,一个太阳回归年是360度。
气数者,所以制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五行气数之用。地方居中,静而不迁,是为阴。一个地球绕太阳公转回归年周期是365¼度。
二、何谓“九九制会”?
岐伯在后面的解答中并没有解释九九制会是怎么回事,只是解释了六六之节。这里先谈谈九九制会。
《灵枢·九针论》岐伯曰:夫圣人之起天地之数也,一而九之,故以立九野。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黄钟数焉,以针应数也。
注解:九九制会,相关于五音(宫、商、角、徵、羽)十二律之首律黄钟。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为十二律,其中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律六: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
司马迁《史记·八书·律书》讲:律数:九九八十一以为宫。三分去一,五十四以为徵。三分益一,七十二以为商。三分去一,四十八以为羽。三分益一,六十四以为角。黄钟长八寸七分一,宫。大吕长七寸五分三分。太蔟长七寸分二,角。夹钟长六寸分三分一。姑洗长六寸分四,羽。仲吕长五寸九分三分二,徵。蕤宾长五寸六分三分。林钟长五寸分四,角。夷则长五寸三分二,商。南吕长四寸分八,徵。无射长四寸四分三分二。应钟长四寸二分三分二,羽。
黄钟十二律,黄钟之管长9寸,1寸9等分,共81等分
“九九八十一以为宫”。黄钟之管长九寸,每一寸再分成九个刻度,共九寸,所以是九九八十一等分。九寸黄钟之管发出的就是声调最宏大响亮的最高“宫”音调,这是律定五音的基调。然后按照“三分损益”的方式定五音(宫、商、角、徵、羽作为声韵学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其相应的发声部位分别是喉、齿、牙、舌、唇)、制十二律。另外,司马迁的记载“黄钟长八寸七分一,宫”同《黄帝内经》“九九制会”的说法显然有差异,或为传抄讹误。
综上:
九九为黄钟之管八十一刻度之数。管长九寸,一寸又分九刻度,九九八十一。
制会为以黄钟之管来定五音、制十二律的三分损益之法
“九九制会”就是用长九寸且一寸又分为九分的黄钟之管以三分损益的方法来测候五音十二律。
 三、“九九制会”何用?——葭管飞灰
《素问·六节藏象论》岐伯讲:“九九制会者……气之数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
“九九制会”还有一个更根本的意思,那就是以十二律测候十二气来会之时机。
“飞灰候气法”就和代表十二个音律的律管密切相关。据说是这样的,先将蒹葭苍苍的葭管内的薄膜撕下来,累积一定的量后,烧成灰。让后将这些灰放入校正好的十二律律管之内,埋于地下。到冬至一阳复的节气时,第一律黄钟之管内的葭灰就会自动飞弹出来,然后其他葭灰会依次按照十二节气或十二消息卦的方式从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等律管内飞弹出来,于是,一个地球公转太阳年的周期就完成了。

蒹葭苍苍长这样子
“飞灰候气法”又称“葭管飞灰”。十二律管内的葭灰飞弹完毕,计有365¼天,这是古人“以为天地久矣”的经验观察数据。这个观察数据作为地球年,同太阳回归年360天的观察数据相差5¼天。难怪黄帝会感到奇怪,因为我们的老黄历就是“黄帝历法”,而黄帝历法又以“飞灰候气法”为基。
“九九制会”以“葭管飞灰”的方式来测定地气十二气,故十二气和十二地支相配无间,在一定程度上与“六六为节”的天象或天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那么,什么又叫“六六之节”呢?
四、何谓“六六之节”?——干支相错
岐伯讲:六六之节……所以正天之度,……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
如果说九九制会是用来测候十二地气的,那么六六之节则是用来正周天之度的。
日晷
岐伯曰: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之法也
天有十日,天干以纪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凡十日。
地有十二气,地支以纪时,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凡十二时。
《素问·六微旨大论》岐伯曰: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
《素问·天元纪大论》鬼臾区曰: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
干支相错。天干10*天之节6=60;地支12*地之制5=60,故天干地支相错,60为一个轮回。


日六竟而周甲。意思是说,天干地支相错,天干地支各轮回出现六次而完成一个甲子之说,是为60日,60日为一节。
甲六复而终岁。意思是说,一个甲子轮回为一节,六节甲子轮回为一岁。
三百六十日之法也。意思是说,一甲子=1=60日,六甲子=六节=6*60=360
如是,这就是六六之节的由来。
五、六六之节与九九制会相差5¼天——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
六、六六之节为太阳年,共360日,九九制会为地球公转年,共365¼天。两者相差五天,或许,这就是鬼臾区所谓“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的原因之一吧。
 六、月相朔望年与地球公转年相差18.64天,怎么办?——积气盈闰
 岐伯曰: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
天为阳,动而不息,六六之节,是为太阳历,一个轮回360日。
地为阴,静而不迁,九九制会,是为地坤阴历,一个轮回是365¼日。
地与月虽同为阴,但两者之运行虽行通向却不同步,各轮回一次相差18.64天。
其差距缘由何在?
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
日月旋转,循环不息,其行则有分纪,其周自有道理。六六之节之“干支相错”分纪太阳历,九九制会之“葭管飞灰”则分纪地坤阴历。
但月太阴历的历法又与天日太阳历和地坤阴历有所不同。

月相变化
据古人年深日久的观测,太阳历的太阳轮回一周(一年)之时,太阴历的月亮则历经了十三周期间有余(即13个月相多一点)。
我们已经知道太阳历的一周一岁为360日。现在的关键是要确定一个月亮周期到底是多少日,然后再协调其与365.25日地坤阴历的关系。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据现代天文测算的结果,一个月亮绕地球公转周期是27.32天,而一个月亮月相朔望周期则是29.53天。
按照月行十三周计算,分别计算如下:
月公转年:13*27.32=355.16
月相年:13*29.53=383.89天。
这两种算法,哪一种都和地坤阴历的365.25日的数据对应不上。
结论有二:
其一,月公转年355.16天,显然比太阳年的360天还要少,不符合观察经验。因而月行十三周有余不是说的月公转年,而是月相年。
其二,月相朔望一年按13周期,天数竟然是383.89天,显然也与岐伯所言“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这样一个地球公转年数不符。
十三月相朔望年383.89--地球公转年365.25--=18.64天。多出来的这些天数怎么办呢,否则,月相和地气配合使用上就会发生混乱。
那么,古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古人分四步解决这个问题。
其一是,月相和地气(十二地支是由十二地气发展而来的)相配,一个地坤阴年即地球公转年取月相十二周,12*29.53=354.36天,直接算每月30天,12*30=360天。这就和天日阳历配合起来了。
这样月相日总数还剩:383.89--360=23.89天。
其二,从23.89天中再拿出5.25天配给地球公转年的365.25天。
这样月相日总数还剩:23.89--5.25=18.64天。这样,十二月年也就和地球公转年相匹配了。
如此以来,地球公转年太阳年多5.25天,十二月相年又比地球公转年多18.64天。
其三,十二月分大小月,28天或29天或30天按照十二地气节律酌情排定。
其四,“积气余而盈闰”。盈闰又分闰年和闰月。
闰年:目的是将每年累积的那¼或0.25天找补回来,平年是365年天,闰年是366天,4*0.25=1,是以四年一闰年。
闰月:闰月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十二月相和地球公转年两者与太阳回归年的脱节,从而避免发生四季四时混乱。十三月相朔望年383.89天减去地球公转年365.25天后,还剩18.64天。

一年一闰月不足月,所以一般采取2-3年设置一闰月的办法,如上图。古代更复杂一些的历法采用的是闰周的办法,19年设置7个闰周,7*7=49天,也有采取无中气月置闰的办法,大同小异,无非是朝三暮四还是暮四朝三罢了,道理是相通的,都是为了调整天日阳历、地坤阴历、月太阴历之间的日差。 

顺理成章,搞清楚了六六之节、九九制会以及日、地、月三者历法的差异,我们对“五运六气”的研究也就有了经验观察和历法理论的根基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经 | 「六节藏象论」上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 卷三十二
玄空阐秘33-还原甲子干支历法的创立
年月日时
干支学探源
《黄帝内经》历法的系统建构(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