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灸法集萃
灸 法 集 萃
2010-03-22 11:54

灸 法 集 萃

       灸法为中医六法之一,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经济节约的群众性医疗技术。“灸”是用燃烧艾叶制成的艾绒,以温热刺激人体穴位治疗疾病的方法。 具有温通血脉,行气活血,散寒除积,开郁通滞的作用。艾灸行气通郁之功是针石难以比拟的。
       战国时的《孟子》中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说明“灸法”在春秋战国以前就已经在民间广泛应用了。古代医家认为艾灸“透诸经而治百病”。宋代太医令窦材说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神灸经论》上说:“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为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明代龚居中《痰火点雪》中说:“灸法去病之功难以枚举,凡虚实寒热,轻重远近,无往不宜。”可见灸法效力之大。民间流传“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等谚语。明代李梃《医学入门》:“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自古医圣名贤都很重视灸法,并把灸法作为治疗的重要手段,把“会用灸法”作为医师必备素质之一。 针灸大师谢锡亮先生说,“只要是慢性病,以及常规医疗没有办法治的病,用传统灸法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灸法不问虚实寒热,都可以使用灸法。明·杨继洲曾说过:“病在肠胃,非药而不能以济;在血脉,非针此不能以及;在腠里,非灸、爇(音弱,点燃的意思)、熨不能以达。”明李梴《医学入门》说:“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其实,所谓“针药所不及”,是因为针刺需要调动元气,而对于阴盛阳虚的情况是不适合针刺的;而元气虚弱、胃功能极差的情况是很难消化药物的,故而称“针药所不及”。只有灸法,可以避开脾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祛除寒邪,通调经脉。灸法尤其对一切寒湿痹痛,或久病体弱者,具有促其产生温热,发挥温通气血、宣经活络、回阳补虚、祛寒逐湿的作用。
       灸法不仅能够治病救人,而且能够预防疾病,具有增强机体抵御外邪的功能,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助人健康长寿。《扁鹊心书》里说到:“人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唐代药王孙思邈,幼时多病,到了中年开始用灸法健身,常“艾火遍身烧”,结果到了93岁时仍“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年过百岁还能精力充沛地著书立说,留下了医学名著《千金翼方》30卷。 被誉为神医的华佗,给患者治疗疾病时就多采用灸法,他一般选用一两个穴位,每个穴位灸七、八个艾柱,病就能当场痊愈。晋代葛洪的妻子鲍姑,更是擅长用灸法,她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女灸疗专家。葛洪也许深受其妻的影响,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共录有针灸医方109条,其中99条为灸方,这就说明,灸法在古人心目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重要性超过了针法。
       灸法对人的身心有9大治疗效用:美化肌肤;安定精神;驱除疲劳;促进睡眠;培养精力;培养一个不轻易生病的身体;太胖和太瘦都可调整;通便;保持血压正常。艾绒燃烧之气味芳香,能净化空气,对人体无害。不论男女老幼,所遭遇到的健康上的困扰与烦恼,都可用“灸”一一解决,是现代人最适合的保健法。
       灸字从“久”,日久见功。《医宗金鉴》认为“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如果达不到一定的刺激量,表热里不热,则疗效欠佳。灸法以脏腑辨证为主要的辨证取穴,以募俞穴为主,八会穴亦多用,如参合并发症及寒热表里虚实辨证,除主穴以外,对症取穴则为辅穴,用的次数较少,较轻。一般施灸顺序:先灸阳经,后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
       小儿灸身炷助生长发育,老人灸足三里保健长寿。灸足三里需过30岁方可,因为30岁以下抗病力较强也,且恐对视力有影响,影响小儿发育,马丹阳十二穴歌诀曰:年过三旬眼更宽。这与小儿元气升发而老人下焦元气不足有关。
       养生灸增强体能。灸穴位做为日常保养的方法,用艾条在穴位上灸,感觉热感,每次10分钟,灸后喝一杯温开水。灸法里面最常用的个养生大穴主要就是针对脾肾的,常用的养生灸穴如下:
      1.足三里:有名的养生长寿穴。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是强壮要穴,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肌体免疫能力,调节内分泌及强壮身体作用。灸此穴可调理脾胃,和肠消滞,清热化湿,降逆利气,扶正培元。民间流传着“若要身体安,三里常(灸)不干”,“三伏灸三里,好比吃母鸡”之类的谚语,正是千百年来人们养生保健的经验结晶。
     2.关元穴:在肚脐下三寸处,就是肚脐正下方自己的四根手指并拢的位置。关元为肝脾肾三经与任脉交汇之穴,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为培元固本、补气益精,主诸虚百损,温养肾中先天之本的要穴。常灸此穴能增强神经、泌尿、生殖系统,提高免疫力,防止早衰。
     3.神阙穴:在肚脐上,又名脐中。
     4.中脘:位于肚脐上四寸,正好是心窝到肚脐这一段中点的位置。主要功能就是强健脾胃,化湿(浊)理中(气),能驱脾胃之寒,是健脾胃的首选大穴之一。
       5. 气海:位于肚脐下一点五寸,关元到肚脐的中点。灸此穴(孕妇忌)可壮肾阳,补元气,主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
       当代灸学界大师级人物有刘冠军,周楣声,谢锡亮,田从豁等。

      常用养生灸法:
       1、神阙养生法。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载蒸脐治病法:夏至酉时,冬至寅时……合四时之正气,全天地之造化,灸无不验。
        2、延年益寿保健灸。关元、气海、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成书于宋代的《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 特别是女士,艾灸此三个穴位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全身特别是小腹部十分舒畅(此种感觉一般要连续灸半个月后才明显)。
  分组:第一组,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第二组,关元、气海、右侧足三里。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分别对准第一组穴位,每穴悬灸10分钟,以各穴位皮肤潮红色为度。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悬灸第二组穴位。如此交替悬灸,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休息一周,再继续第二个疗程。使用时注意力要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3、艾灸涌泉穴治疗失眠症。晚上临睡前用温热水泡脚10分钟,擦干后上床仰卧盖好被褥,露出双脚,宁神静等。由家属对准涌泉穴施行温和灸,以感觉温热舒适不烫为度,每穴各灸15~20分钟。每日灸治1次,7日为一疗程,治疗期间不用任何药物辅助。总有效率为100%。祖国医学称失眠为"不寐",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本症的病因很多,诸如情志内伤、思虑太过、房劳过度、惊恐伤肾、饮食不节等,以致阳不入阴、神不守舍。治当温养诸脏、镇惊熄风、宁心安神。涌泉穴又名地冲,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灸之可滋阴降火、宁心安神,有引火归元之妙。
       4、艾灸治胃痛。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若以胃脘疼痛为主者,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时止痛。
       5、艾灸治冻疮。在冻疮局部先揉按5分钟。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对准已发或将发冻疮处,各悬灸3~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色为度。若冻疮在上肢或耳朵,必须加灸合谷穴3~5分钟;若冻疮在下肢,必须加灸足三里穴3~5分钟。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用本法连续艾灸 3天,冻疮不再复发。
       6、独灸关元养生方。古有春灸气海,秋灸关元,口生津液。若伤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虚劳,当灸关元三百壮。中年以上之人,腰腿关节作痛,乃肾气虚惫,风邪所乘之症,灸关元三百壮。老人气喘,乃肾虚气不归海,就关元二百壮。功用: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延年保健。可用于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关元还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宋代窦材说:“……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五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余五十常灸关元五百壮……遂得老年健康。”关元不但能够治疗诸虚百损,真阳欲脱等证,而且还可以保健延年。
       7、一般强壮艾灸养生方。此法自古盛行。作为平常健康灸,可取足三里、中脘、关元,或单灸足三里,也有很好的健身作用。施行健身灸法,一次十数分钟时间多不过30分钟,既无多大痛苦,又经济节约。长期坚持施灸,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其效果绝对不亚于服用膏方,值得大力推广。
       8、“节气灸”。是指在特定的时令节气进行艾灸以温壮元阳、激发经络之气、调动与开发机体潜能、健身防病的传统方法。时令节气是“节气灸”的时间条件,是反应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的关键所在。人与自然相应,人体内在的阴阳受到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的影响。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自然界天地阴阳之气升降变化及消长的转折时期,人与此相应,也会表现出阴阳变动更为明显甚至剧烈之势,及时调节阴阳,帮助机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最大限度调动机体的潜能以应变环境、抵抗疾病,则有助于防病保健。“节气灸”的目的是培壮元阳以扶助正气,它是从整体角度全面综合考虑人与环境的联系,以及环境特殊变化与人的气血阴阳关系的。是一种兼顾全身整体机能调节的扶正固本方法,往往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防治效果。
       节气灸最好能在节气当天或前后15天内进行艾灸,常选择具有补益强壮作用的腧穴。比如关元(肚脐下3寸)、足三里(髌韧带外侧向下3寸,胫骨旁开1寸)、三阴交、大椎等。具体的灸法是:隔天艾灸1次,每次灸15—20分钟,10天为一疗程。艾灸时应让艾条靠近皮肤,缓慢沿穴位上下移动,以局部皮肤发红,不烧伤皮肤为度。一般根据疾病性质及患者体质的阴阳寒热倾向.分別选择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自然界阴阳变化明显的时候施用。
       春分吋节灸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后背正中钱旁开1.5寸)、大椎(后背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肺俞、大椎穴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肺通气,解除支气管痉挛,降低气道阻力,可预防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鼻炎这些呼吸系统疾病的发作。春分曲池“节气灸”预防眼病。
      夏至时节灸风门(第2胸椎棘突下,后背正中线旁开1.5寸)、膏盲、腰俞。中医认为:夏季万物生长繁茂,阳气充盛.毛孔开泄,艾灸风门、膏盲、腰俞可使腠理宣通,驱除体内风、湿、热等邪气,能预防和治疗感冒与肩颈腰背僵硬、酸痛。
      秋分时节灸足三里、中脘(肚脐上4寸),能强壮脾胃,促进消化道的运动,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预防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冬至时节灸关元、心俞(第5胸椎棘突下,后背正中线旁开1.5寸)、膻中(两乳头连线的中点)。预防中风、感冒等多种疾病并达到助阳保健延衰强壮的目的。自冬至之日自然界的阳气开始复苏充盛,人体可顺从自然界的阳升之气,借助关元灸来强壮元阳。这是根据“冬至一阳生”的原则而设的方法。关元穴又名丹田,具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灸之可使元气充足,虚损可复,故能祛虚劳百损,壮一身之气,为历代强壮保健的主穴。《景岳全书》说:“虚能受热,所以补必兼温。”冬至的关元灸恰好满足了“补必兼温”的特点,可达到温壮元阳,从根本上提高人体的强身抗病能力的目的。
      9、灸法治带状疱疹。把云南白药用香油或清油拌成泥,捏成饼状敷到患处,再用艾条灸10-15分钟,以耐受为度,每天2次,效果确实好。
带状疱疹(蛇缠腰)属血毒,肝肺之气虚时容易爆发。用隔姜灸施灸于关元,在于激发自身元气,使肝气条达、肺气肃降,病自痊愈。
     10、灸法治风寒感冒,流鼻涕,咳嗽。艾条灸大椎及肺俞附近.隔着衣服灸20-30分钟。咳嗽,加上膻中穴以及止咳要穴-天突穴。 感冒流鼻涕,加上太阳,印堂,迎香穴。一般两三次就有很好的效果。
       11、发热,灸大椎二十壮。
      12、牙痛,灸合谷 三十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老师为大家定制的五年陈艾条
艾灸疗法(转载)
健康译(28):艾灸
白露节气养生,艾灸足三里、关元穴补养肾气不足
2017最新艾灸养生日历!送给各位艾友
节气灸养生 | 白露养不好,秋冬病邪缠着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