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惟患夺志,但恐为学之志不真切耳。
【原文】 或问:“为学以亲故,不免业举之累。”

先生曰:“以亲之故而业举为累于学,则治田以养其亲者,亦有累于学乎?

先正云:‘惟患夺志①’,但恐为学之志不真切耳。”

【注释】①惟患夺志,出自《河南程氏外书》卷十一,原文“故科举之事,不患妨功,惟患夺志。” 【译文】 有人说:“想要学习先生的学说,但由于父母(主张)的原因,不免有科举的拖累。”

阳明先生说:“由于父母的原因参加科举考试而妨碍了学习(我的学说),那么,为了奉养父母而种田,也妨碍学习吗?前贤说过‘惟患夺志’,只需要担心为学的志向不真切而已。”

【解析】 先说这句“为学以亲故,不免业举之累。”

当时阳明先生讲学,虽然有很大影响,但是毕竟不是正统观念中的学问,当时就有很多人攻击先生的学说为“异端”,作为人之父母,哪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走正途,难道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阳明先生这种还没有定论的有“异端”嫌疑的学说吗?

既然当父母的不会主张自己的孩子学习阳明先生的学说,那么这里翻译成“为父母而学习”应该就是为了科举而学习了,那么为了科举而学,后面又说“就不免有科举的拖累”,岂不是太不通了吗?正确的解释只能是前面所说的“为学”是学自己父母不赞同的阳明先生的学说,这样,整段的意思才能贯通。 读书参加科举几乎是古代中国读书人唯一的发迹出路,为人父母肯定只会支持自己的儿子走这条录。这和现代的情况一样,大部分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将来最好考上公务员,这样,才有一个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前途。

如果你非要有自己的想法,想通过一些在主流观点看来是旁门左道的途径上来实现生命价值,基本上会遭到父母的强力反对。叛逆少年和保守父母之间拉锯战的故事,在有人类以来的历史中就不断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演了。 像这段提问的这个人,很可能是一个叛逆性格不彻底的年轻人。

当时,在一些有主见的年轻人或者有主见的不年轻的人中间,还是有许多人追随阳明先生学习,这位提问者就是其中之一。之所以说他叛逆性格不彻底,是因为他一方面想学习阳明心学,另一方面,又不敢彻底违逆父母让其为参加科举而读书的心愿。

他内心的困惑是,我很想学习先生您的学说,但是父母逼迫我读书参加科举,如果要读那些科举的书,就没有时间研习先生的学说,所以由于科举的事拖累了我学习先生的学说,我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先生您给个意见吧! 老实说,阳明这里的回答,虽然也是通过引用“惟患夺志”,而中规中矩地说明只怕志向不坚定,不怕科举妨碍学习我的学说。但是给人感觉还是没有挠到痒处,其实,在《传习录》后文,对于有类似疑问的人的提问,阳明先生有更让人“解渴”的回答。到时候谈到,我们自然会详说。 我这里可以模仿阳明先生那种“解渴”式回答,来回答这位同学的疑惑,科举读书和学习阳明先生的学说何尝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呢?完全可以合二为一的!

要科举读书,就在科举读书上体认天理就行了,只要你心中不忘阳明先生学说的宗旨,无论何种事情上,都是对先生学说的体验式学习,难道只有跟随在阳明先生左右,天天在这里红口白牙地讲“立志、致良知”才算是学习先生的学说了吗? 这里我们也可以通过另一个侧面理解“知行合一”的思想,阳明先生的学说,从来都不会让人斩断和现实世界水乳交融的联系而流于清谈,先生是极其清醒的现实主义者,是一个怀揣最崇高梦想却又能坦然踏上最泥泞沼泽的达人,是一个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掌握好最恰允平衡点的艺术大师,是一个无论是金玉满堂还是破室漏屋都能持心如一的千古圣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怎样向孩子提问
面对孩子的提问,父母该怎么办
龙游乡贤余湘:读书过目不忘,卸任后撰写《龙游县志》
为学之志要真切
什么样的志向,即有什么样的生命状态
保护好奇心,认真回答提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