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雨亮│入冬
入  冬
文│雨亮

仍是一派秋意渐浓的晚秋景象。门外的香椿树凤羽般的叶片依然墨绿,偶尔会在清晨或傍晚飘落几片羽毛。柿树上的柿子,霜降前乡亲们已经采摘回家,只留下稀疏的叶子挂在枝头,叶片彤红,随风摇曳。村口的大槐树,叶子半青半黄,契合着粗壮老迈的身躯。只有梧桐树的叶子早早掉光了,光秃秃得象个顽皮的孩子忘记穿衣服,枝条瑟瑟发抖。

村庄寂寥,整个巷子鲜有人影。风从巷子东头吹到西头,没有遇到一点阻力,风过处,刮落了张家树上的几片黄叶,吹散了王家院门外晾晒的苞谷衣,顺便带走了李家门前的细微尘土。阳光暖暖地洒向树木、屋舍、泥土,风吹在脸上也没有彻骨的寒意。尽管如此,乡亲们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冬天的物料了。

秋播后,日子像屋檐下的雨滴漫不经心,乡亲们也都闲下来。女人们开始忙活给家里的老少爷们缝棉衣、棉裤、棉筒袖,做棉鞋,织棉袜,一切都先紧着娃娃们,大人只能将就。那些穿了多年的棉衣,手摸着硬邦邦没有弹性,不绵软、不暖和,女人取出旧棉花,请弹棉花师傅重新把旧棉花弹得蓬松绵软。

每年秋后都有走街串巷的弹花师傅,背着个像琴弦一样的庞然大物,吆喝着:弹棉花。走到某家门口,只听门内有女人接话:等着!弹花师傅停住步。门开了,女人引师傅进院,几大包袱的旧棉花,不只有棉衣棉裤,还有家里的几床被子被褥拆解下来的旧棉花。师傅按斤论价,女人讨价还价,一番争论,女人和师傅终于谈妥合适的价格。

一张炕席铺在当院,炕席下支两张长条凳,凳上架门板或木板均可。炕席四周用粗木棍挡着。旧棉花平铺在炕席上,弹花师傅背起琴弦一样的家伙,手握木锤敲击弓弦,弓弦在棉花上面弹奏起来。随着“嘭嘭嘭”的声响,震动的弓弦与棉花欢快地跳着舞,如鹅毛飞雪,丝连缠绵,曾经僵硬的棉花此时也激动起来,和着弓弦的节拍上下纷飞。不知过去多久,一堆干巴巴的旧棉絮已是一堆蓬松绵软温暖的棉花,如天边的云朵洁白无瑕,如同新棉一般。

女人选好晴朗的午后,秋阳暖洋洋很舒服,她请相好的姊妹过来帮忙装棉花。还是那张炕席,又接续了一张,铺在院子中间,正好可以装两床棉被。里屋的土炕上坐着心灵手巧的翠姨,她主要装棉衣棉裤,棉衣里子已经平铺在火炕上,翠姨正一点点铺那些柔软舒适的棉花呢!

那些日子,女人们忙得前脚不挨地,除了两顿饭,余下的时间就是做棉鞋,织袜子、手套,都是给娃娃们冬天时穿的。新棉衣早就做好了,压在板柜里,春节前夕穿正合适。每天吃过早饭,村口的大槐树下坐着巷子里的女人,她们嘻嘻哈哈胡谝,手却不闲着。

燕子姐正织着一双粉色手套,那是给最小的闺女上学用的;村东头李婶手真巧,正在做鞋帮子,细细瞧,五彩的丝线绣在鞋帮上,雏形已经显现,虎头虎脑、憨态可掬,色彩靓丽,这是给刚过周岁的孙子做的虎头鞋。还有张姨,给自己做双棉筒袖。她怕冷,尤其是晾在外面的手。她习惯在冬天手抄手,站在西墙根下晒太阳,或者大中午赶集去,她走路,稳稳当当、不急不缓,棉袖筒可拉长袖子长度,让手钻进棉筒里,还可以双手交叠在一起,手拉手,彼此传递着温度。棉袖筒套在外面,抵御凛冽寒风。

男人们在做什么,除了为打两圈麻将被女人骂得灰头土脸外,垂头丧气的二狗回到家,拿把斧头和蹶头,拉着架子车去寻柴火。空旷无边的田野,麦苗刚刚冒出头,嫩绿嫩绿,斧头是砍路边的杂树枝,二狗还要捡拾田野里裸露在地表的苞谷根疙瘩,还有堆在路边地头没人过问的苞谷秆,或者伐树后留下的大树根。

树枝早就被人砍伐得只剩下一根细长的主干,苞谷根疙瘩有的暴露在外,有的被一层浮土盖着,一蹶头下去,泥土翻开,苞谷根刨出来。那些泥土掩埋的苞谷根,较其他平面要高出很多,会轻易发现。还有树根,二狗知道村子的地里哪些树被砍伐,树根还深深扎进泥土中。为什么要伐树?田野的树生长快,几年下来便枝繁叶茂。树大多长在地头,挨着庄稼地,树冠遮了阳,庄稼长不旺实,索性伐了,树根却留下了。二狗刨树根冬天取暖用,也算物尽其用。

那年月,柴火还是紧缺,烧火做饭都用柴火,尤其到了冬天,柴火更费,烧炕用柴火,就把院里院外的落叶归置在一起,晒得没了水分堆在柴棚里。喂炕洞时,柴火不能太干燥,也不能过湿,湿了容易灭火,半夜炕凉,太干,柴很快烧完,出现半夜暴热后半夜冰凉的情况。

夏天的麦秸秆已经所剩无几,而秋收的苞谷秆、苞谷衣,苞谷芯,它们成为冬季取暖的主力军。晒干的苞谷秆直挺挺地靠在院子西墙角,还有二狗从地头拾回来的苞谷杆也堆放在这里,一捆一捆挤挨在一起,满满一大片。此时,它们早已干透,灰色如泥土的颜色,轻飘飘,用手一掰就能折断。抱上几捆倚在灶屋内,烧水做饭就用它们。当然还有苞谷芯,剥掉苞谷颗粒,就剩浑身毛绒绒的芯子,芯子最好阴干,先用软柴,苞谷衣或麦秸秆点燃火膛,放进苞谷芯子,芯子材质较硬,火焰低,须用风箱一拉一推,呼啦呼啦,火焰越升越高,温柔地舔着锅底,锅底有黑乎乎的灰,锅灰偶尔火星点点,似乎有说雨天有此现象,至今不知何因?

我是赶在立冬前回的老家,是夜,查看日子,才知立冬。一年走得真快,还未深切感受秋的色彩斑斓,凛冽的冬季便姗姗而来,虽然似乎还在秋天里,或者秋冬交替之际,但还是让人叹谓时光飞梭、岁月磋砣。

立冬是冬季首个节气,为冬季之始,之后是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节气,立冬和冬至都有吃饺子的习俗。吃了饺子整个冬天不冻耳朵,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一顿热气腾腾的饺子。周末回乡,并不知立冬迫近,泯泯之中却有感应,临行前去超市买了肉馅,妻未反对,到屋后她又去后院割了把韭菜。这个季节的韭菜鲜嫩浓香、气味悠长。

她坐在平展展的院子摘韭菜。暖阳抚慰让人身心松弛。她在厨房忙活,洗菜、切菜、绊馅料,开始和面,揪挤子,喊我擀饺子皮。擀皮是我的强项,一直都是如此,我擀她包,配合默契。下午吃了第一顿饺子,妻弟满头大汗,连说好吃。他似乎已经进入到冬季模式。

立冬前就思量给老屋换台新炉子,如今前院屋檐下还堆放着几袋无烟煤,是前年大女儿为老屋备用的。老屋前后好几个炉子,都不怎么好用,要么四面漏风,要么炉膛狭小,封不住火。索性,母亲改用电暖器,简单方便实用,电暖器有一层铁罩子,可以烤馍,晚上围在火炉边看电视,身上热烘烘的。

可是,偌大的老屋,野风横冲直撞,千方百计住进人的居所,钻进人的骨髓,让你体会冬天的高冷和无情。当日,新炉子如约而至,第二天试用,炉子放在院落中央,支上大锅,添水继续煮饺子,这是迎接立冬节气的第二顿饺子。

我又想起旧年准备过冬的场景:昏黄的灯光下,母亲低头给我们缝制棉衣棉裤;旷野里,大哥拉着架子车,我跟在车后捡拾过冬的柴火;烟熏火燎的灶房,冬藏的大白菜整齐地摆放在支撑案板的砖墙里,青萝卜埋在后院,隆起小小的土堆,顶上插着一根苞谷杆;还有烧土炕时,满屋满院呛人的浓烟。每每此时,我就去村后的土崖看风景,目力所及,青烟袅袅,村庄笼罩在一片烟云之中,如诗如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渭南,你烧过炕吗?满满的都是回忆!
【乡村记忆】难忘的拾荒岁月(二)拾柴禾
【萌娃记】《一年级的小豌豆》第二十五集——学生读写绘作品(二十一)
用纯棉花给自己做件棉衣吧,环保又自然,穿着很舒服
#棉花棉衣 #量体裁衣 #面料柔软舒适保暖 #手工缝制 #儿童棉花手工
炕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