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夏之华》 | 见相非相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为期三个多月的山西文物特展结束,虽然告知了一些朋友,但大家因为年底忙碌,依然无暇拔冗前往。那就来看我的记录摄影吧。

文物包含玉器,青铜器,金器,瓷器,佛像。佛像在最后一个单元,去的人多,为避开人群,我就先从最后一个单元逆向而行,这样一来,偌大的佛像厅,仅我一人,幽暗静谧极了……

纪录片《永远的犍陀罗》播出之后,台湾的吴文成老师几度与我提及流落海外的佛首和罗汉头像,在多方力促之下,回归河北幽居寺和山西资寿寺的盛事,他热望此生能促成更多佛像回归。并希望透过这个主题,让两岸能够了解到,台湾的正信佛教与大陆一脉相传。台湾主动捐回佛首罗汉首,也是回归祖国的精神象征。我闻之每每动容。重温旧事,可期未来。

吴老师也分享许多观像的摄心感受。作为佛教艺术专家,他常常带团游历观瞻世界各地石窟造像,在印度阿旃陀石窟绕塔之际,曾一度悲泣涕零,他言及那种感动无法控制。佛塔就代表佛陀,彼时情境,犹如跨越时空,亲近佛陀。这种感动在圣地常会发生,尤其心静时刻。

“你看到佛像那一种美,因为祂那种美跟蒙娜丽莎的美又不一样,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不同艺术形式的美,真的很美,不管姿态、形象、技法,会让你感觉到很美,完全巧夺天工。但是佛像的美它是另外一种的,它是一种人文精神,可以跟你刹那间的一种对话,那一种美是超越的,我们常常将中国的佛像跟西方的蒙娜丽莎对比,这样是不客观的,因为中国的佛像更是一种哲人内在的微笑。”

“我记得比较深刻的就是,山西资寿寺的16罗汉头部来到台湾,我在整理拍照的时候,尤其是晚上,拍照的时候,因为我们要找最佳的角度,所以我们要蹲下来看罗汉的神韵,当我们蹲下来,然后找到最佳角度的时候,整个人会非常的慑心,而且因为我了解罗汉就是一个成就圣者,所以当下会感觉,罗汉跟我好像超越时间空间对话一样,所以我就很专注,在找最佳角度要拍罗汉神情的时候,整个人都也自然而然跪下来了。

然后再打灯,看眼神的时候,没有妄念,当下的心都是很专注,然后在拍照的时候自然有一种很强烈的摄受力。所以每一次想到这里呢,我就感觉到这种缘分是很殊胜的,因为罗汉头部离开家乡山西,然后从海外再请回到台湾,我在整理,所以当下我就跟罗汉有一个默契,我说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将你的头部送回到故乡,身首合一。”

我为此查阅了灵石资寿寺十八罗汉头像回归纪实,知道了事件始末,背后经由吴文成老师在东南亚发现识别,并推动台北震旦集团董事长陈永泰先生出资,共襄盛举。罗汉身首合璧,荣归故里,愿力具足,功德殊胜,此事轰动一时。

遇见一些人,听闻一些事,如果也很慑心,并且,生命藉此生发一些改变,其中的缘分,也是十分殊胜呢。

“因为每个人观像的角度都不一样,有人看到小孩子一般天真无邪的微笑,有人看到年轻貌美健康的青春活力的微笑,都可以看得出来。但是佛菩萨的微笑很特别,因为它的完成,需要观赏者内心对话,因为它的微笑,是一位觉醒者对生命领悟以后流露出来的。所以观赏者一定要有这一种深度,才有办法产生超越时间空间的对话。”

吴文成老师对观像的认知,最接近本源,也最入心。

清华艺博,拍摄佛像时,要将镜头推至佛像面部进行聚焦,于是,镜头里的佛像五官特写,与我只有两公分的距离,他们全都面对面对我微笑!而且,任何线条任何局部,都无一不是美到极致。诸欲横流的人世间,没有这么美的面容啊!虎狼环伺的人世间,也不可能有笑意盈盈环绕。那么善,那么慈悲,那么懂得,那么超然……独自在汉唐魏晋,兀然泪流满面。不仅是造像的物理美,更多人文美的精神力量击中了我。

这些千年前的造像,栩栩如生站在我面前,对我笑,瞬间有时空打通的感觉,每一尊像都在微笑着说:你来了!苇杭,你来了……

看到高度密集的美,有了直抵内心的对话,兴奋到不可自拔。弯腰,蹲下,跪地,起身……这样的系列动作重复百千次,体力消耗巨大。手持,暗场,千张,无一虚焦,完全出于虔诚深沉的爱。我并不专业,这应该也是因美滋生的力量,愿力生发的奇迹吧?佛像的诞生,原本作为弘法、修行、礼敬和膜拜的对象宗教内外,殊途或同归

所以,当今,美育代宗教,依然广泛可行。一个能够喜爱美,懂得欣赏美的人,Ta怎可能去作恶献丑呢?反言之,一个内心没有善,没有爱,没有慈悲和智慧的人,Ta怎么可能拥有那么美的笑和面容?

石雕释迦头像 北齐,550-557年

石雕释迦坐像 唐,618-907年

石雕菩萨头像 北齐,550-577年

石雕菩萨头像 金,1115-1234年

石雕贴金彩绘菩萨立像 唐,618-907年

菩萨立像 唐,618-907年

石雕佛像 北魏,368-534年

石雕菩萨立像

石雕彩绘菩萨立像 北齐,550-577年

石雕菩萨立像 东魏,534-550年

石雕天王像 北魏,368-534年

菩萨胸像 北齐,550-577年

石雕释迦立像 东魏,534-550年

菩萨立像 北齐,550-577年

石雕释迦立像 北周,557-581年

石雕坐像 北魏,368-534年

鎏金一佛二菩萨铜造像 北齐武平六年,575年

彩绘弥勒佛龛 唐,618-907年

石雕观音菩萨佛龛 北齐,550-577年

贴金彩绘释迦坐像 北齐,550-577年

石雕释迦说法佛龛 北齐,550-577年

石雕释迦坐像 唐,618-907年

阿难立像 唐,618-907年


 作者  |           

苇杭,名刘海燕,七零后,纪录片导演,作品有《刺刀下的劳工》《风中客卿》《花冈越狱》《重返卡拉麦里》《寻找端纳》《千古忧乐》《消逝的建筑》《永远的犍陀罗》等,两度获得国际纪录片“金熊猫”评委会特别奖、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长片“十佳”,广电总局推优,以及“光影纪年”学院奖、中美电影节入围奖;作品《刺刀下的劳工》获中央档案馆收藏。著有影视随笔《光影过客》《小隐六记》,创作手记《念念犍陀罗》即将由三联出版。

本公号长期征集佛教艺术相关图文,wenxin:654580449

  温故  |           

《永远的犍陀罗》 | 缘起手串之末

《永远的犍陀罗》 | 于道各努力

《永远的犍陀罗》 | 千里自同风

  周边  |           

回眸:梁思成与费正清的“独乐”情缘

乘风破浪——敦煌壁画中的舟船

观展 | 从一物到世界——金华市博物馆“无穷·镜:古代铜镜中的微观世界”展览访谈

观展 | 大叙事下的文物与考古——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常设展览访谈

佛藝访谈:台湾中华鹿野苑艺文学会吴文成专访

佛像和我们——熊秉明

古佛之美|走近奈良法隆寺壁画和百济观音

—————————————————

情怀也是生产力 。做有温度的视频,写有思想的文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邯郸古代石刻造像艺术
旃檀精舍 | 一键知晓,中国各朝代佛教造像艺术特点
入座国博的古佛造像
今秋大戏第一站与高古金铜佛像精赏 | 艺术市场
在国博礼佛:《中国古代佛造像》与《盛世修典》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佛造像之汉传佛造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