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哪些华语电影“国内赔钱,国外大赚”?

华语电影“国内大赔,国外大赚”一般有两种类型:

一是小成本艺术片,容易收回成本,例如《三峡好人》

二是功夫片,华语电影最具特色的类型片,例如《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

小成本艺术片以贾樟柯作品为代表

到目前为止,贾科长一共独立执导了10部剧情长片,让我们找出其中数据比较齐全的几部分析一下。

  • 1995《小山回家》

还在北京电影学院读书的贾樟柯,拍摄了时长57分钟的剧情片《小山回家》 ,介于短片与长片之间。

本片获得了香港独立短片及录像比赛故事片金奖,为他下一部电影争取到了20万的投资。

  • 1998《小武》

贾樟柯利用上一部电影获奖后争取到的20万的投资,拍摄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剧情长片《小武》,并在国外拿到了8项大奖。

但是由于“私自拍摄《小武》并赴国外参赛,严重地干扰了正常对外文化交流”,贾樟柯被禁拍5年,只能当“地下导演”。

因此,《小武》没有在国内公映,也没有票房,但本片却在意法德等国的版权卖出了500万人民币。

  • 2006年《三峡好人》

投资额600万,国内票房仅30万。

当时内陆院线几乎全被《满城尽带黄金甲》占领了,没有其他电影敢于正面竞争。贾樟柯剑走偏锋,偏偏选择这个时候上映。

一方面,可以为不喜欢《黄金甲》的观众提供多一种选择;另一方面两个反差很大的类型片同期上映,引起了艺术片与商业片的口水战,使得许多人知道了这部《三峡好人》。

不过,以上种种努力对于票房的增长作用微乎其微。

本片获得了若干奖项,其中份量最重的是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因此海外版权卖得很火,一共被70多个国家与地区买断了版权。

《三峡好人》是和贾樟柯另一部作品——纪录片《东》一起套拍的,两部影片总投资600万,海外版权销售收入高达4000万元。

艺术片赚大钱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小成本,二是获大奖,特别是三大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奖。

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峡好人》无论在艺术还是商业上,都是贾樟柯的巅峰之作。

贾科长名声大噪后,拉投资更容易了,电影制作成本也随之提高。之后的《山河故人》、《江湖儿女》等影片投资额分别达到了3800万与8000万,国内票房也跟着增长,但仍然远远不能收回成本。

这种“高成本”的影片,要想继续依靠海外市场赚大钱就不太现实了。

1999年《那山那人那狗》

这是另一个经典案例,但偶然性很大,并不像贾樟柯那样有了相对固定的模式。

1998年,潇湘电影制片厂想将小说《那山那人那狗》拍成电视剧,导演霍建起看过剧本后,认为更适合拍成电影,就有了这部反映邮政题材冷门影片的诞生。

本片在国内只卖出一个拷贝,几乎是零票房。

影片的主要收入来自卖给电影频道国内发行权、电视播映权共48万元及海外发行收入8万美元,合计约100万。

按照当时的行情,这种片子的制作成本不会超过50万,应该还是小有赢利的。

日本片商以6万美元买断了本国版权,采取细水长流的长线上映方式。

先在在岩波院线的位于东京的一间100多个座位的小厅中循环放映,由于深受中老年观众的喜爱,逐渐扩大到大阪、神户、京都等地。

最终获得了8亿日元的票房,约合人民币5000万元。

武侠功夫片

  • 1993《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

本片是徐克与袁家班合作的作品,由袁和平执导、甄子丹、于荣光、王静莹、曾思敏等人主演,描述了少年黄飞鸿与父亲黄麒英的一段经历。

这部影片在当年香港电影的巅峰期显得毫不起眼,本地票房只有681万港币。

由于昆汀·塔伦提诺这个港片迷十分喜爱本片,运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于2001年引进到北美上映。

没想到“无心栽柳柳成荫”,拿下了1469万美元的票房。

  • 1994年《精武英雄》

这是李连杰自组的正东(香港)电影有限公司制作的5部电影中的最后一部,投资额2500万港币。

由于某种原因,本片上映16天就遭到抵制被迫下架,当时香港票房仅1478万港币。

当时高质量的武打设计在录像带及碟片市场很受欢迎,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这方面的收入高达1675万美元

  • 1996年《黑侠》

由李仁港执导,李连杰、刘青云、莫文蔚主演。

这是李连杰与向华强签订的7200万2年6部片约中的一部,以都市超级英雄为题材。

黑侠一副“头罩+黑衣+斗篷”式的后现代造型,类似于蝙蝠侠,很明显是冲着国际市场设计的。

本片投资额高达6000万港币,本地票房仅1328万港币,但海外票房达2200万美元;此外录像带碟片收入也超过了3600万美元。

  • 2000《卧虎藏龙》

本片改编自了王度庐的同名小说,是一部中美合拍片:美方主要提供资金,主创人员基本上是中方的。

1500万美元在好莱坞只能拍些小制作的B级片,然而当时的大中华区市场根本无法消化。

内陆票房仅1500万,香港为1476万港币,都不算太高。在看惯了武侠功夫片的大中华区观众眼里,《卧虎藏龙》谈不上十分惊艳。

本片在北美上映的时间稍晚些,于2000年底在16家影院小规模上映。

由于处于颁奖季,《卧虎藏龙》在取得了10项奥斯卡提名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放映规模急速扩大;到了获得4项大奖后,增加到2000多家影院。

最终,趁着获奖的东风,北美票房达到1.28亿美元,是目前为止唯一一部超亿元的华语电影;全球票房也达到了2.05亿美元。

  • 2006年霍元甲

由于仁泰执导,李连杰,孙俪,董勇等人主演的动作片。

本片总成本1500美元,内陆票房1.03亿,香港票房3000万港币 ,接近了当时两地市场的极限。

在北美市场取得了2500万美元的票房,全球总票房7000万美元;此外DVD碟片方面还有4000万美元的收入。

到目前为止,这部《霍元甲》可以说是华语电影最后一部全球卖座的功夫片。

随着内陆市场的发展,国内资金也能独立投资高成本大制作的影片了。因此,主创人员在制作过程中尽量考虑到内陆观众的观影习惯,不再强求海外市场。

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

在市场高速发展初期,片方搭配几个大明星,搞搞炒作,就能获得高票房,反而忽视了电影的一些内在规律。

随着内陆观众观影水平的提高,对于烂片的免疫力越来越强,原来的套路不好使了,口碑也搞丢了。

其他

  • 1998《荆轲刺秦王》

陈凯歌在拍完《霸王别姬》之后,就已经开始筹划《荆轲刺秦王》了;不过由于成本太高,足足等了4年。

横店集团创始人徐文荣在看了他画的秦宫图纸后,主动送上1亿巨资,炸掉5座山,只用了8个月就建好了秦宫殿。

《刺秦》请了巩俐、张丰毅、李雪健、吕晓禾、孙周、王志文、赵本山、潘长江、周迅、丁海峰等国内几乎一半以上的一线明星,就连陈凯歌也亲自出演了吕不韦一角。

张丰毅因此还放弃了电视剧《雍正王朝》男一号的机会。

宫殿基建、服装、道具、片酬等费用据说超过2亿。不过由于宫殿本身就是横店影视城的一部分,最终核算的成本为7000万,这也是当时的国产电影的天花板。

上映后,内陆仅获得了1000万票房,香港甚至只有忽略不计的18万,赔了个底朝天。

本片被引进日本时候后改名为《始皇帝暗殺》!

由于当地一向对中华传统文化题材比较感兴趣,加之陈凯歌的影响力,本片获得了15亿日元的票房,按当时汇率约合人民币1亿元。

不过华语电影很少能够在海外分账发行,一般都是买断的,钱都被日本片商赚了。

  • 2005《头文字D》

本片是由刘伟强和麦兆辉联合执导,改编自同名日漫,是周杰伦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处女作(之前曾在《寻找周杰伦》中客串了自己)。

由于是赛车题材,成本高达1200万美元。内陆票房6300万,香港3700万港币,日本8亿日元。全球共计2300万美元,还是不能回本,

不过在日本卖出了22.3万张DVD,收入近10亿日元;加上电视及网络版权,本片还能有所盈余。

从收入来源地域结构上看,大头又被日本片商赚了。

  • 2008《赤壁》上下集

赤壁总投资号称8500万美元,肯定是奔着全球市场去的。

为了覆盖高成本,《赤壁》在亚太市场分成上下集上映,而在欧美大部分市场还是剪辑成一部。

在大中华区市场,上下集票房呈现出头重脚轻的格局,即下集不如上集。其中内陆3.14+2.6亿,香港2426+2369 万港币,台湾地区也是如此。

但在亚太地区其他市场,下集票房略高于上集。

最典型的是日本,上下集50.5+55.5亿日元,总计106亿日元,两次打破当地华语电影票房纪录;而且都超过了内陆票房,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最终,全球总票房2.51亿美元,实现了赢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香港电影票房史:成龙隐退,周星驰独占3部,古天乐成票房霸主
12年了,中国还有可以“内外通吃”的优质女演员吗?
11.3亿!《叶问4》创功夫片最高票房纪录
《你好,李焕英》反超《唐探3》,成就了这个百亿票房的女制片人
李小龙成龙之前,凭什么是他的时代?
2019香港地区最高票房的十大影片,《扫毒2》排第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