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彩虹之门:未曾觉醒的父母,只想改变孩子

曾经,教育学家陶行知在武汉大学的讲堂上,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验。

他轻轻抱着一只生气勃勃的鸡,走进了鸦雀无声的讲堂。

他摁着鸡的脑袋,试图让它低头去吃地上的米粒。然而,那只鸡挣扎着,奋力反抗,就是不肯屈服。

然后陶行知松开了手,那只鸡竟然自己低头,开始悠然自得地啄食地上的米粒。

那一刻,整个讲堂仿佛都静止了,只有鸡的啄食声和人们心中的波澜在回响。

陶行知望着那只鸡,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他缓缓开口道:

“教育,就像喂鸡一样。

我们不能强迫孩子去学习,不能把知识硬塞给他们。

这样的学习,他们是不情愿的,也是无效的。

但如果让孩子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效果一定好得多。”

一个家庭,如果只知道用力量去改变孩子,这便是一个蒙昧的家庭。

而真正觉醒的家庭,是父母愿意与孩子一同成长,一同探索。

这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孩子。

01

育子,不是教育

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都忘不了这样一个童年阴影:“别人家的孩子”。

很多父母会把“别人家的孩子”当作教育孩子的榜样,特别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写作业的时候、发成绩的时候、考大学的时候;

甚至是找对象找工作的时候,总会反复出现,并会以“改改你身上的毛病,多学学人家”来结尾。

可结果呢?

经历过的都知道,最受伤的便是孩子,其次是这个家庭。

但对于孩子来说,真正的榜样从来不是一个又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而是自己的父母。

所以当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变得更好更优秀,首先自己要做出改变。

但很多时候,在孩子做错事时,我们总是下意识用父母的这个角色压制孩子,逼迫孩子去改变;

我们也总是下意识的认为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可以任由自己涂抹。

所以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塑造孩子,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很多父母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试图改变孩子的性格、习惯、兴趣......

如果你现在还认为这样做是为了“他们好”,那我们来举个例子,还记得之前引发社会巨大讨论的“吴谢宇案”吗?

吴某出生于高知家庭,条件优越,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其管教要求极为严厉,稍有不对就会受到纠正。

而吴某也不负所望,一路扮演好了“别人家孩子”的角色。

但最后如何呢?最后以全家的悲剧收场。

这场悲剧的祸根其实在他的父母第一次试图改变孩子时,就已悄悄地埋下了。

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

父母一味地强调改变孩子,往往会激发孩子的反抗心理,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

俗话说“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孩子的一言一行、思想观念都受到父母的影响。

在知乎上有一个热议话题:儿子沉迷游戏,与他讨论,他却说抽烟有害健康你还抽,该如何教育孩子?

上千条回答里,有一位老师,他分享了一个自己的故事。

一个初二的少年,语文和理科的成绩差的无法言说。他的父亲,怀着深深的忧虑,向一位老师寻求帮助。

老师回答说:“你得多陪陪孩子,和他一起学习。”

父亲没有犹豫,立刻将这句话付诸行动。他放弃了周末的加班,选择了陪伴儿子。

在学校旁边的自习室里,父子俩并肩而坐,共同投入学习。父亲专注地阅读着建造师的教材,而儿子则沉浸在名著的海洋中。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

儿子的语文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而父亲也顺利地考完了二级建造师。

随后,儿子继续投入理科的学习,凭借着父亲的支持与陪伴,他如愿以偿地考上了重点高中。而父亲,也顺利拿到了一级建造师证。

这位老师总结道:“如果你发现孩子缺乏动力,那么你就自己先行动起来。”

著名主持人杨澜也曾说过:

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不是把所有的劲都使在孩子身上,而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充实、快乐、有责任感、有情绪管理能力的人。

因为,孩子会无意识地模仿你,从你那里汲取成长的力量。

教育从来不是要求,而是影响。

所以,当我们感到教育孩子艰难而疲惫时,不妨收回一直放在孩子身上的目光,重新审视自己。

真正的教育,是从自我成长开始的。

当我们成为一个值得孩子追随和效仿的好榜样时,便会发现,这才是教育最美好的样子。

02

育子,更是育己

我们总想花很大的力气去改变孩子,但实际上,孩子并非只是父母教育的对象;

他们有着自己的使命,那便是激发我们对自身的反思,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成长。

所以,孩子来到我们身边是为了唤醒我们,是为了让我们对自己重新认识。

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说:

“孩子的行为举止,是家庭教育的一面明镜。”

父母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孩子身上的特质和行为,往往反映了父母自身的性格和教育方式。

因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会将自己的心理问题、情感困扰、价值观等投射到孩子身上,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所以说,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的镜子,而孩子的行为更是父母的影子。

也可以说,我们总认为自己看到的是孩子,其实那是另一个自己的呈现:

我们胆小,不敢冒险和挑战自己,便会阻止孩子尝试和挑战,孩子也渐渐变得胆小;

我们勇敢自信,那孩子也会变得勇敢自信;

我们如何待人处世,孩子也会模仿学习,如法炮制......

因此,当我们对孩子不满意的时候,其实是对自己的不满意。

我们忘了自己的成长,而孩子以自身成长问题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帮肋我们梳理。

所以,孩子是我们生命中不二的珍贵礼物,他们在用他们的问题,提醒我们正视自己,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所说:

“孩子是我们生命中蕞伟大的导师,他们的到来是为了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爱与善良。”

育子,从来都不是让我们去改变孩子,而是我们自己的一场育己旅程。

当我们努力向上飞翔时,孩子也会紧随其后,展翅翱翔。

你对了,孩子也对了

有效的教育,从来不是说教、控制、发号施令,而是父母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和他们一起成长。

当我们开始注意自我提升,也就不再过度关注孩子,从孩子身上寻找价值感,成就感,而是给予孩子充足的空间去发展他们自己,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

在彩虹之门疗愈空间,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将目光从孩子身上回到自己身上,重新认识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首先色彩心理疗愈师会引导我们“向内看”,看到真实的自己,觉察真实的情绪状态,了解内心冲突的根源;

然后运用色彩瑜伽、茶花香道、舞蹈、绘画等色彩疗愈技术清理和释放情绪,让我们面对自己的不足和情绪时,不再评判,也不再贬低自己,这样情绪可以自然流动,低频情绪才会慢慢流走,让自己达到“空”的状态,高频情绪进入身体,这样我们的内在频率便会得到提升。

在提升中我们会逐渐建立起积极的正向循环,向上共振,让自己变得优秀,而孩子也会感受到这种积极的能量,在潜移默化中,向父母看齐,不断完善自己,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的样子,藏着孩子一生的结局
那些在父母纵容下,“以喜欢的方式”过一生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鸡娃不如鸡自己
教育是一种曲折的抵达——读《好老师教你做好父母》有感
三流父母做保姆,二流父母做教练,一流父母什么样? | 精选
三流父母做“保姆”,二流父母做“教练”,一流父母做“三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