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练宝典:5个步骤设计一份有氧耐力训练计划

一份有效的有氧耐力训练计划要具有针对性,也就是包括专门为个别运动员设计的运动处方。遗憾的是,许多教练和运动员经常使用所谓的成功训练模板。这没有认真考虑运动员的个人优缺点,可能导致训练计划是无效的或是有潜在危害。

设计训练计划的最佳方式是先评估,然后再对症下药。例如,某运动员的运动经济性较差,应侧重改善运动经济性,重点关注技术训练;而对于需要提高乳酸阈值的运动员,则需要更多高强度训练。

具体来说,设计训练计划需要操控动作模式、训练频率、训练强度、训练时间、训练进度5个主要的设计变量和步骤。

01动作模式


训练动作模式是指运动员所作的专项活动,如自行车、跑步、游泳等。在训练中选择适当的动作模式,确保比赛时需要动员的系统得到改善。

当为改善有氧耐力而进行训练时,应尽量选择与比赛相似的动作模式进行训练。例如,选择动感单车进行自行车训练,选择有氧跑进行长跑训练,选择慢速游进行长距离游泳训练,这将有效形成身体特定生理系统的积极适应。

需要记住的是,动作模式越专项化,成绩改善越大。一个运动员所涉及的有氧耐力运动越多,或一个人对一般的有氧耐力健身计划更感兴趣,则更需要交叉训练或参与复合型有氧耐力活动。

02训练频率


训练频率是指每日或每周进行的训练课次数,训练频率适当对有氧耐力运动员很重要。训练过多会增加受伤、生病或过度训练的危险,超过每周5次训练课会增加受伤率;而训练太少则身体各系统无法产生积极适应。为了提高最大摄氧量,每周2次以上训练是必需的。

训练频率依据训练强度、训练时间、运动员的训练状态以及赛季的相互影响决定:

较高的训练强度和较长的训练时间,需要较少的训练频率,以得到恢复时间。训练状态也影响训练频率,较少训练的运动员在训练初期,比高密度训练的运动员需要较多的恢复天数。

运动员目前所处的训练赛季也会影响训练频率。季外的训练计划可能一周训练五天,但是到赛季前,可能会增至每天都训练(铁人三项赛甚至每天可以成倍增加)。此外,维持现有的身体机能或运动水平,所需的训练课次数,比当初达到该水平时要少。

个别训练课后的恢复也十分重要。在数天的高强度、长时间训练后,重要的是放松和避免剧烈身体活动。运动后应摄取充足液体,以补充训练中水分的流失。如果训练时间特别长或强度很大,可以摄取糖类,补充肌肉或肝脏消耗的糖原储备。

03训练强度


身体形成训练适应的关键,是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间的相互作用。一般来说,训练强度越高,训练时间越短。

高强度的有氧训练,会增加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改善氧运输到工作肌的能力。增加训练强度,身体会动员更多的I型肌纤维去适应增加力量的需要,这样的训练刺激,会使肌纤维受到更多的有氧训练,因而全面改善有氧运动表现。

训练强度的控制是每一次成功的训练课和最终全面训练计划的关键。强度太低,肌体无法形成超量恢复;强度太高,也会造成疲劳而提前结束训练。以上两种都是低劣无效的训练课。

调整训练强度最精准的方法是监控运动中的摄氧量,以决定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比;或定期测量血液乳酸程度,以确定其与乳酸阈值的关系。鉴于最大摄氧量的测量在实验室环境外比较困难,我们在制定训练处方时可使用心率和自觉运动强度来监控训练强度。

心率

心率是最常用于表示有氧运动强度的方法。因为心跳与摄氧量有着密切关系,特别是运动强度介于50~90%的功能强度,也叫做心率储备。运用心率调整训练强度时,最精确的方法是测定某一百分比的最大摄氧量所对应的心率,或是乳酸阈值所对应的心率。

在实际训练中,可以依据运动员的年龄预测最大心率,以决定运动强度。可参照下表公式和最大心率百分比率计算有氧运动心率范围。

虽然最大心率百分比率公式可提供实用的运动强度设计方法,但对于自行车或跑步,采用依据年龄所推定的最大心率去监控运动强度,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相对于实验室测得的最大心率)。

年龄对心率可变性有75%贡献。其他因素如运动的形式、身体素质的水平,还必须考虑使用心率监测强度。此外,通过估计最大心率公式推算的运动强度,无法提供乳酸阈值有关的强度信息。

自觉运动强度

自觉运动强度(RPE)可用来调整有氧耐力训练的强度。虽然也可以采用类别-比例量表,但作为典型,还是采用Borg15分量表(伯格15分量表)。

04训练时间


训练时间指训练课进行的时间长度。每次训练课的时间,受到强度的影响,训练时间越长,训练强度越低。

例如,强度超过最大乳酸稳定状态的训练(85%VO2max),由于肌肉堆积乳酸造成疲劳,相对的训练时间较短(20~30分钟);反之,较低强度的训练(70%VO2max),可能持续数小时才会产生疲劳。

05训练进度


一旦开始一份有氧耐力训练计划,运动员需要持续计划以保持或提高有氧体能水平。大多数运动员都有增进的训练目标而不是保持体能,这样的训练计划就需要有良好的训练进度安排。例如,一般来说每周的训练次数、强度和时间不应超过原有的10%。

一份有氧耐力训练计划,最初包括增加训练次数、强度和时间,并在一周的训练中至少安排一次恢复或积极的休息日。

在高水平的体能阶段,运动员会产生一个平台点,无论增加训练次数或时间都难以提高成绩,此时,只有调控训练强度来改变现状。如下表所示,训练进度可以掌控训练频率、强度和时间的配合。

训练频率的进度可能受到学习和工作约束限制,运动员不可能专心于每天多次的训练课。训练强度的进度应仔细监控以避免过度训练。训练课的时间会受到训练频率同样的限制。大部分在室外训练的运动员,都会受制于日昼时间,特别是深秋、冬天以及早春时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拉松运动准备期训练方法!(上篇)
夏训⑪ | 越跑越慢,训练还有效果?
马拉松赛后,警惕这个“指标”的变化!
大众跑者很投入但在训练方法上有误区:著名教练有话对跑者说
是不是耐力练好了才能练速度?答案是……
如何控制间歇训练的间歇时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