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数课堂把孩子当傻瓜,“伪问题”“伪对话”满天飞!

前言:本文作者黄玉峰老师,曾发文痛心疾首地批评中国教育存在的五大问题——功利主义、专制主义、训练主义、科学主义和技术主义,引发许多师生和家长共鸣。(见文章:这五大教育毒瘤,正把孩子变成奴隶!)

在今天这篇文章中,黄老师更见微知著地指出现今学校课堂中出现的许多伪问题和专制主义问题,呼吁教师们大道至简,把课堂还给学生。

文/ 黄玉峰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上海写作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

日前一则微博在网上引来热议。那是一张小学一年级的语文卷子,其中有一道题目,题干是孔融让梨的故事,后面设计了三个问题:

1.这个材料讲了谁的故事?

答案:孔融。

2.这故事体现了什么美德?二选一,“谦让”还是“勤劳”?

这些问题,只要智商没有问题的孩子,都不会答错。

3.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

这个问题其实怎么答都行,只要确实是自己真实的想法,没有标准答案。可是当小学生答“我不会让梨”时,老师判了错,打了叉。

考试题目,本质上是一种“对话”,也是平日课堂上“对话”的集中反映。

这三道题,无一例外,都是“伪问题”,或者说是“伪对话”。

01

什么是“伪问题”?

“伪问题”包括两个类型:

一是明知故问型,是根本不需要思考的低级题;

一是请君入瓮型,是强迫学生揣摩标准答案的“专制题”

试看高考试卷的阅读题,真是如出一辙:

某年试题问,某首诗的作者王维的字是什么?

答:摩诘。

这属于第一种——“低级题”。

又有一年古文阅读选了苏辙的《巢谷传》,文章大意是说,苏辙和哥哥苏轼都被贬了官,老朋友巢谷不辞年高路远,千里迢迢来探望他们。末了问题毫无悬念地问:这个事情反映出巢谷的什么高尚品格?

标准答案是:古道热肠。凡答成“执着”、“友爱”、“乡情”、“友情”等都算错。

这就属于第二种——“专制题”。

这就是当今中国语文教育的现实,也是当今中国教育的现实。

02

“对话理论”的初衷

对话的前提是答案多元,是教师的引导。在对话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视野交融,观点碰撞,一步一步往前走,共同进入一个新的境界。这个理论的提出,在打破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方面,自有它的价值在。

提出“对话理论”的初衷,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

然而,究竟怎样“还”,是真还还是假还,还是在教师手里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好问题,要比答案更重要,可如今实际的情况是与提出这个理论的初衷出现了很大的偏差。

如今很多老师把“对话”看作课堂教育的全部,看作是一种时髦的东西。而评估部门,甚至把课堂中对话的次数作为课堂优劣的标准,以热闹程度来分出课堂高下,以至“伪问题”“伪对话”满天飞,一时间几乎成了课堂教学的主流,而且直接反映在高考试卷上。

“伪问题”必然带来“伪对话”。伪对话的花样很多,但有个共同的特点:预设一些时髦的问题,让学生往“预设”的圈套里钻,其实是毫无对话的诚意。提问者自己多半也知道问得无聊,并不期待精彩的回答。学生要么信口敷衍,要么语塞,茫然不知所措。

任何对话都有两个前提:

第一是对话的双方以及所交流的内容,在智能水平上都要基本匹配,没有内容的,骗小孩子的对话,只能引人厌烦,甚至叫人入歧途。

第二个前提是自由的保证,雷区不能太多,如果一说话就要处处“踩雷”,那就不可能对话,而只能是“训话”。

这两条前提,在今天的课堂上都无从说起。于是 “真对话”的路紧锁着,“伪对话”的洞敞开着。学生们望而兴叹,不得不低头。于是,有人说“满堂问”之害有甚于“满堂灌”,因为“满堂灌”至少还能得到很多新鲜的东西,而“满堂问”除了当时热闹,事后是一无所得。

我们且来看一段网上疯传的课堂实录:

师:能猜到老师今天上哪一课吗?为什么能猜到?

生:《阿Q 正传》,因为此文篇幅较长,占全书的比例大。

生:《蜀道难》,因为这篇文章很有意思。

师:我既没有说刚才那位正确,也没有说你的不对。还有吗?

生:《将进酒》,因为我喜欢这篇文章。

师:实在猜不出来我就说了,还是按照顺序讲第一课吧。我们班谁的字写得不错,上台来写本课的学习要求,好吗?男女各一名。

看到这里,有谁能想到这堂课要上的是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这是一堂一课时的课,好几个环节都在这样“男女各一名”的“比赛”中度过。冯友兰这篇文章涉及到一些“硬知识”,却不讲明白,这样的“对话”于学生有什么意义?如果没有“名人效应”光环,恐怕谁也不会“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们再看这一段教学实录,课题是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师:快速阅读全文,明确故都的秋有何特色?这些特色的描写集中在哪些段落?

生:第一段。“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是文眼,概括了故都秋的特色。3至11段是集中描写特色的段落。

师:找同学朗读,附带任务:1、圈出文中呈现色彩的词语。2、标出文中传递声音的事物的名称。请大家随朗诵者一道去神游故都,观秋色,闻秋声,品秋味。

师:作者绘声绘色为我们描绘了几幅秋光图?请概括。

生:五幅。有:静对蓝朵、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闲人话秋、秋果将熟。

稍有常识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样“完美”的配合,这样“天衣无缝”的答案,绝不可能是自然的碰撞,不知事先经过多少次精心的排演,学生才能一字不差地说得和标准答案一模一样。现在有一种提法,叫“做课”,形象地说出了这种作秀的本质。

不客气地说,这样的“对话”只能说是闲扯,是浪费时间,属于美国教育学心理学家林格伦所批评的“课堂里的唠叨”。

03

纠正伪对话

纠正伪对话的根本途径是改良评估体系。

一是改良考试本身,改良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剔除考题中的伪问题,杜绝本文开头所引的事例;

二是在评估教师的课堂优劣时,让那些表面热闹而无实际内涵的课堂,得不到肯定。

身为教师,首先应该有责任:大环境改不了,小环境还是可以自己掌握的。

“伪对话”的形式是花样百出,然而“真对话”却也是变化无穷,教无定法,无捷径可走,无模式可循。那些真正的好课,可以随物赋形,一课一格。然而,如果真要寻求根本规律,却又是大道至简:唯“归真”“返璞”“务实”而已。

1. 所谓“归真”就是要回到文本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文本本身的魅力,才是“对话”的基础。离开“文本”本身,任何“对话”都是虚空。现在有些老师越来越不重视“读”,一堂课分析、表演、讨论充塞得满满的,读课文的时间反倒少得可怜。

在语文课上,文本与读者之间的“对话”,才应该是最核心,最有价值的对话。对话首先要学会倾听,首先要熟悉文本。要反思的是,你做教师的,有没有本事让学生反复诵读而不觉其烦,反而其味无穷,兴趣盎然!

2. 所谓“反璞”就是要回到基本的“教”与“学”

教师要做的事是“教书育人”,而学生要做的是“读书做人”,“对话”只是教育的一个过程、一种方法、一种手段,教师要在此过程中教育学生尊重文本,虚心倾听,真诚质疑,平等交流,从而发现文本、提升自己,这诚然是必要的,但那不是教育的全部目的。

学校教师的任务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把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在这个传授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能力,塑造他们的人格。所以“传授”还是主要的过程、方法和手段。

3. 所谓“务实”就是不能脱离学习阶段的实际

既不能低估学生的学生的接受能力,把他们当“傻瓜”使,出那些低能的问题,也不能侈谈创造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更不能用空洞的大道理强迫他们接受。满堂问,满堂讨论,热热闹闹,浅层次重复,结果一无所得。

不要再过多强调“对话”,不要排斥接受性的学习。如今中学课堂各种做法是为了迎合考试,出发点似乎不同,本质一样。“对话”理论提出之初,是针对师生之间缺乏平等意识、没有交流沟通的现象,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师道尊严”的前提当然是教师的自重。无论是“满堂灌”也好,是“对话”也好,都很难不“伪”。今天的课堂需要“拨乱反正”,我们需要能“灌输”给学生真正的知识,引导他们走向广阔的天地,给他们睁眼,教他们思考的老师。

真正地尊重学生,就要把他们当成“读书人”来对待。(本文来源: 京师书院BigData)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凌宗伟:拋几个问题
当今课堂教学十种流行病
课改|房超平:多向互动,整体建构,课堂学习应成为创造过程
真语文拒绝“伪对话”
李吉麟聊教研|再议课堂“对话”教学问题
打造高效课堂 彰显教师风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