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霍金黑洞论 白头翁


2020-11-24 04:24:04大公报

.

(一)

何为黑洞?黑洞何在?是什麼决定了黑洞的存在?是谁最早提出的黑洞理论?黑洞究竟有多“黑”?有多深?多远?多宽?多广?黑洞的进口和出口究竟在哪裏?黑洞之中是真空的还是充满着万物的?黑洞是像星球一样地存在的固体?还是散布在宇宙之中的一种深远意识或数据残余?黑洞有生命规律吗?黑洞也存在生老病死吗?黑洞也拥有青春期吗?   

每一个人都会对着静静的夜空提出无数个问题,只有霍金在无声无息地寻找他为之思考研究半个多世纪的宇宙真空黑洞之说。黑洞神奇奥妙到难以想像。似乎只有在霍金的大脑中,才能得以演变;似乎只有霍金能在半夜子时遥望宇宙,看到黑洞在变化、在衰老、在崩溃、在爆炸、在雾化、在消失,但似乎更多、更新、更强大的黑洞又产生出来,又活跃得朝气蓬勃。

  一九六七年,二十五岁的霍金在剑桥大学开始研究引力物理学和宇宙学。短短三年,他和另一位学者就证明了广义相对论中的奇性定理,在经典物理学的框架中,宇宙大爆炸和黑洞内部都存在奇点。何为奇点?通俗地讲,引起宇宙大爆炸和黑洞形成时,都存在一个物质的聚集点;所谓奇点,奇在此点体积无限小,弯曲无限大,密度无限大,引力无限大。   

       在此之前,科学家们对奇点的形成有争论,而霍金和另一位科学家一起从理论上证明了黑洞的中心存在着奇点。这是霍金在他学术生涯中第一个举足轻重的定理:奇点定理。其实,我们所处的宇宙,曾经就是一个奇点,即所谓的“宇宙大爆炸奇点”,随着这个奇点的爆炸,才形成了星系、恒星、行星,以及所处宇宙的一切,当然也包括生长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黑洞中存在奇点。正是在奇点,物理定律甚至因果定律崩溃了。那一年,一九七○年,爱因斯坦已离我们远去十五年,而霍金被病魔困在轮椅上已经整整八年了。

  霍金出生在一九四二年一月八日。那一天恰恰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逝世三百周年。这对霍金的一生预示着什麼?少年时期的天真活泼,聪明伶俐,彷彿像英格兰春天的一阵季风,一掠而过。二十一岁的如梦青春,如火如荼的生活。霍金却突然得了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人症”。据说患病率以百万分之一计,而灾难偏偏就落在了他的头上。霍金从此被禁锢在了轮椅上,轮椅似乎就是他的全部世界。   

      这种病让人僵而不死,患病后的霍金唯一能活动的只有两隻眼睛和三根手指。最后,他连三根手指也不能动,只能眨眨眼皮,通过电脑语音合成器来表达意见。世上有人能想像出霍金的悲愤和痛苦吗?宇宙之大,黑洞之深,恐怕也难容下霍金那个无法言表的内心世界。可能是上帝偏袒他,也可能是宇宙赐予他,那就是霍金无与伦比的天才大脑。彷彿只有霍金的大脑才能遨遊宇宙,才能出入黑洞。

  霍金在七十一岁时曾回忆起五十年前被诊断患上“渐冻人症”后,他似乎并没有被病情击倒,也没有在病痛的折磨中过度悲伤。他彷彿更能集中思想、集中精力,调动一切思维将研究方向对準宇宙,研究太空。杨振宁先生说他三十年前就认识霍金了,那时候他认为霍金快要死了,可没想到他竟然还活着,而且活得好好的。中间还生儿育女,而且他每天坐着轮椅到剑桥大学去熟悉熟悉牛顿教学的讲坛,这讲坛需要最棒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才行。

  这就是霍金。

.

(二)

三千大千世界\白头翁

2020-11-25 04:24:13大公报

.

霍金在《时间简史》第一章中就提出:宇宙从何而来?又将向何处去?宇宙有开端吗?如果有的话,在开端之前发生了什麼?时间的本质是什麼?这会有一个终结吗?

  霍金绝不是第一个思考宇宙的人,他不过是夏夜抬头观望银河星系中的一人。宇宙的存在和起源是人类最大的谜题之一,人类文明也伴随着宇宙的谜题产生了无数的猜想、传奇、故事、说梦、鬼神。宇宙无边,人类的思考就无边;人类的文明无际涯,对宇宙的探索就无止境。

  公元前五世纪,亚里士多德就曾写过《论天》,亚里士多德叩问的是宇宙,论说的是宇宙的神秘,它的外延和内核,它的存在和天;老子也论“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状之状,无生之象,是谓恍惚。

  而释迦牟尼对天地之外的宇宙的寄望是: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就是一个世界;一千个太阳和一千个月亮就是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就是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就是一个大千世界;那麼大千世界裏究竟有多少个太阳和月亮呢?还有三千世界,三千世界之外也许就无言可说,无法憧憬了。没想到释迦牟尼还是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宇宙学家、哲学家。公元前五世纪,是世界公认的人类文明的鼎盛时期。如此看来,这其中的一个标志,是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对地球物理学的开研。

  据科学家论证,宇宙的寿命应为一百三十七亿年。人类真正获取宇宙知识,绝大部分发生在近一百年内。一百年间才让人类朦朦胧胧地看见宇宙的外形,神龙见尾不见首。再有一百年,人类才有可能认识宇宙。当然,将来的一百年间还必须有数位牛顿、爱因斯坦、伽利略、霍金式的天才。

  一九二九年,哈勃发现了红移定律。他观察到大多数星系正飞离我们而去,其速度和与我们的距离成正比,这意味着宇宙正在膨胀。这还表明星系在相互离开,而时空是不变的,对於不具备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思维的人来讲,直接且易懂。爱因斯坦一九一五年提出广义相对论后,这个场景应被正确理解成宇宙的空间在膨胀。爱因斯坦在一九一六年发表的第一篇相对论宇宙学的论文中,由於引力的吸引作用得不到宇宙的稳恒的分解,因而为了抗衡引力,爱因斯坦在论证中引进了宇宙常数,从广义相对论中能得到宇宙膨胀的原理。

  爱因斯坦应该是叩问探索宇宙最有科学成就的伟人。一九一五年,他在柏林作了影响人类,当然也是震惊世界的科学演讲,那个演讲推算的物理和数学公式太複杂了。他要首先输入水星的轨道参数和水星与太阳的最小距离,将光速带入方程。这还仅仅是得出来的一个数据。对一般人来说,一点不比让人把一盆水分离出具体的水分子来得容易。但爱因斯坦在一九一五年十一月柏林的科学演讲,向世界公开了一项走向新征程的一整套科学密码,这就是我们现在称道的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之伟大,意味着现代物理学的大门被悄然打开。时间回到一六八四年,牛顿和他的好友哈雷,就是那位发现哈雷彗星的科学家,开始尝试用一套简洁明确的数学理论来概括宇宙间大到月球,小到苹果的任何物体的基本运动规律。这就是伟大的万有引力定律。

  哈雷的耀眼还在於他为牛顿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写的序言,当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洞悉了牢不可破的世界秩序。”难道连万有引力定律也是“牢不可破”的吗?浅显地表述就是牛顿发现了世界上只有一个宇宙,而爱因斯坦却探明推演出世界上不止有一个宇宙。一个爱因斯坦展示的全新时代,让人难以置信。谁能相信世界上还有用舌头微笑的吗?就在那次科学大会上,爱因斯坦让全世界的科学家开眼,原来舌头也能微笑。这个世界上还有什麼不可能的吗?那年离霍金掌握的广义相对论却只有五十年。

.

(三)

史瓦西解\白头翁

2020-11-26 04:24:23大公报

.

黑洞的发现颇富戏剧性。

  当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的引力方程时,这个非线性的方程是广义相对论的核心,但在数学上却很难解。解不开的数学题就很难证明支撑广义相对论的那个非线性的核心方程。打个简单的比方,就像费曼手拿着一杯冰水和一个橡皮圈去讲解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凌空爆炸的事故一样。其中需要说明的技术问题打印出来的话,可能装满四辆大卡车。要把爱因斯坦面临的那个非线性的核心方程用数学来证明,其演算过程、推理过程、变换方程需要说明的内容,绝不是仅装满四辆大卡车。连爱因斯坦都费解的难题,极可能要再等五十年,直到霍金走进剑桥大学以后了。若是这样推算的话,霍金可能永远也发现不了黑洞。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似乎是上帝的安排,德国出现了一位天才的天体物理学家,此人名叫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当时史瓦西刚满十六岁,就发表了一篇关於行星轨道的论文,让专家们刮目。二十岁获得博士学位,成为普鲁士科学院会员。史瓦西不幸赶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穿上了军装,当上了德军炮兵上尉。

  史瓦西的天才可以说是横空出世。他在前线的战壕裏写完一篇关於相对论的重要论文,得到了爱因斯坦为之棘手的非线性方程中引力理论方程的精确解,而这个解的对象就是关於在真空中任意质量的星体周围的空间特性。正是史瓦西的这一解,奠定了经典黑洞研究基础,在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霍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上”,而这个巨人不止一个人,至少有史瓦西。能在炮火连天、枪林弹雨中“一心两用”,还能沉醉在那麼繁琐複杂、庞大缜密的推理计算中,可能不会再有第二人。

  史瓦西於一九一六年初逝世,也就是他刚刚把那篇重要论文完成并寄给爱因斯坦以后,他就得了一种怪病,无医可治,当他的论文发表时,史瓦西已经病故了。何为黑洞?它到底是宇宙中的一种什麼现象?牛顿认为,在巨大的物体附近,存在一种“力场”,这种“力场”就像磁场一样,对在一定距离内的其他物质具有吸引力,犹如太阳吸引着地球,地球吸引着月球,甚至地球吸引着那个苹果。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引力本身是时空的一部分,当物体质量大到一定程度,其附近的空间就会扭曲,从而改变周边一切物体的运动轨道。二十世纪初的科学家们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得出了一个公认的黑洞定义,那就是如果有一个质量极大的恒星,它自身的重力也无比巨大,最终恒星必定会因为不堪自身重负而坍塌萎缩成一个密度无穷大、体积无穷小的点,在这个点的周边,会创造出一片吸引力极强,质量极大、连光也无法逃脱的区域,在时空的维度上,它就像一个深凹的洞,科学界美其名曰:黑洞。

  黑洞最初被视为广义相对论的一个数学结论提出的。到史瓦西手中,经过他的研究论证,得出了经典黑洞结构。这个黑洞的结构十分简单,通俗地讲叫“画地为牢”,它仅有一个边界线,但这个边界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任何东西,包括光在内,一旦越过了“事件视界”即我认为看似无形却有形的那条线,就有去无回,一去不复返;从越线那瞬间起,它们与外界就断绝了所有联繫。这个“牢”的大小、深浅、薄厚都是由黑洞的质量决定的,而“牢”并无实体。黑洞的中心是一个密度无限大的“奇点”,任何掉进黑洞的物体都会在此消失。黑洞彷彿是宇宙中的一个“魔洞”,直到霍金的黑洞学说,才赋予黑洞以崭新的定义。

.

(四)

化繁为简\白头翁

2020-11-27 04:24:01大公报

.

宇宙裏,没有人能计算出有多少个黑洞,但天文学家已经观测到了很多各式各样的黑洞。随着人类在南极建的南极望远镜,在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建的恩托托天文台,人类离黑洞越来越近,观察得越来越清晰。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霍金和另外三名科学家证明了黑洞的“无毛定理”。“无毛定理”就是一切处於稳定态势运行的黑洞,都具有各自不同的质量、电荷和角动量的完全描述,每一个处在宇宙之中的黑洞,都像挂在森林中一棵茂盛大树上的一片绿叶,谁能说那片与众不同的绿叶没有透露出植物和自然界的美?从此,黑洞被认为是宇宙间最美的天体。

  黑洞这个名词并非霍金创造的,而是比霍金年长三十一岁的美国普林斯大学著名的教授惠勒。当时,惠勒及其学生在天体、宇宙和黑洞的研究上有了实质性突破。但那些研究,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缺乏物理和数学论证的理论和数据支撑。直到霍金巧妙地将量子效应应用於黑洞的研究,得出了黑洞具有温度的重要结论,使对黑洞的研究大大前进了一步。

  需要指出的是,在量子理论中,真空并不是什麼都没有,从哲学上讲,纯粹的真空也是不存在的。真空也是不断有正粒子和反粒子在不断地生成和湮灭,只是这个演变的过程极为短暂,一般观察不到。当这种正反粒子互相作用时,黑洞会产生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优先将反粒子吸入进黑洞,把正粒子推向外界。这也是黑洞会辐射正粒子现象的真相。由於反粒子带有负能量,吸入黑洞的反粒子就会使黑洞的能量减少,通过爱因斯坦最著名的公式E=mc2就推断出黑洞的质量会变小。通俗地讲,黑洞吸收的反粒子越多,辐射出去的正粒子越强,黑洞的能量就会减弱,吸收和辐射的能力就会减弱,黑洞的质量就会流失,黑洞就会消失。这项霍金发现并论证的结论在物理界引起极大的轰动。

  其实,一些极其複杂的事物从本质上讲又都极其简单。爱因斯坦只用两个字就把核实验和氢实验分开,一个是轻字,一个是重字。核实验是轻核裂变,氢核实验是重核裂变。有时候极简单的现象,却蕴含有极複杂的原理。屎壳郎推动滚圆的粪球,从来都是履行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绝不会出现偏差,更不会“盲人骑马”,其原因是利用宇宙间的银河在导航。

.

(五)

放眼宇宙\白头翁

2020-11-29 04:23:59大公报

.

一九七四年,霍金发表了他一生影响最深远的黑洞辐射的研究,他发现粒子可以从黑洞内穿透视界而蒸发出来,粒子有这种破壁而行的力量,既使是黑洞也“牢”不住它,圈不了它。粒子的逃离使得黑洞的质量会变小、变弱、变脆。关键霍金还证明了飞出黑洞的粒子,具有黑洞的热谱,带走的黑洞的性质并没有因粒子逃离黑洞而消失、减弱,其温度与黑洞的质量成反比。粒子本身从黑洞中带走的温度越高,黑洞的质量就越少、越弱,最后导致黑洞的温度越高,其质量越弱、越差,达到极致之点时,黑洞则以爆炸终结。在黑洞辐射场景中,相对论、量子论和热力学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这正是霍金的高明和杰出之处。在他之前,无人能如此全面、科学、正确地去解释黑洞的“生老病死”。

关於宇宙间的粒子,它似乎是地球物理学的一个概念。从字表上看,总觉得粒子不大、不重,说它小至细菌、粒子、中子还好理解。而霍金说的这种宇宙的粒子,却无限大、无限重。他举例说,宇宙中有些星球叫白矮星,白矮星体积不大,但是它上面的一块小石头的密度有多大?一立方英寸的石头,形象地说比一块绿豆糕还小的石头,重量就达到几百亿吨,让人无法想像。霍金又打了一个简单比方,如果把这块小石块放到地球上,地球表层的石头就会像豆腐一样,这块小石块会轻而易举地从地球表面穿过去,直穿到最裏面,有可能一穿而过,比利箭射穿一张纸面还轻易,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故弄玄虚。   

这种白矮星被霍金称之为可能是上次宇宙大爆炸过程中遗留下的高密度的星球。就是像白矮星这样的星球,一旦进入到黑洞中,也会发生人类不可思议的变化,它可能被融化得无踪无迹,也可能贴附在黑洞壁上,转化为其他物质,也有可能永远被禁锢在黑洞之中。

  过去读老子的《道德经》,莊子的寓言,读魏晋的玄学、清谈,亚里士多德的《论天》,屈原的《天问》,柳宗元的《天说》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都没有离开这个世界。而霍金指点的是星球,放眼的是宇宙。

  霍金的无边界宇宙的设想和他的黑洞论,无论在科学上、哲学上,还是美学上、数学上,都具有巨大魅力。霍金认为,哲学为了和当代科学的成就相容,必须採纳他称为依赖型的实在论。在霍金之前,对宇宙黑洞的研究已有定论,那就是在大质量恒星坍塌形成黑洞时,黑洞会形成一种无所不能的“黑牢”。由於黑洞也不能永恒地存在,也面临“生老病死”,在黑洞最终消失的时候,黑洞内部“禁锢”的一切信息也会随之消逝,但这与量子物理学原理相悖。

.

    (六)

浩瀚与渺小\白头翁

2020-12-02 04:24:02大公报

.

黑洞是科学创造出来的“怪物”,它是一个宇宙深渊。黑洞的力量来自何方?其吸引力有多大多强?科学家曾经完整地见证了黑洞吞噬一颗大小相当於太阳的恒星的全过程。当这颗恒星受黑洞强大的吸引力作用,突然离开它自己运行的轨道,身不由己地被黑洞吸进去的瞬间,恒星立时发射出巨大的闪光,用物理学的科学语言讲应该称“近似光速移动的闪光物质”,可以推测黑洞的引力场有多麼巨大的力量,这种吞噬是多麼的惊心动魄。

  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过多的物质或能量集中在一处将导致空间坍塌,像魔术师的外套一样吞掉万物。这是爱因斯坦对黑洞下的定义,也有科学家对黑洞更直接的解释可以用一个比喻:永久的监狱。这个监狱似乎是爱因斯坦打下的基石,因此就越发显得牢不可破。

  霍金认同爱因斯坦的定义,但有一道物理学中吸引人关注的难题,黑洞的成长,黑洞的信息储藏,黑洞的真实属性,黑洞能否突破?假设人进入黑洞之中会是什麼状态?宇宙和太空,黑洞和人类似乎都在等待霍金回答。

  霍金推开“新世界的大门”,是指霍金在黑洞研究上的新跨越、新认识、新理论。所谓新旧世界,我理解,在霍金之前,是把黑洞研究得“一片黑暗”,一切物质一旦进入黑洞就会被“消化”得无声无息。而霍金却发现了黑洞的“新世界”。看看霍金观察到的,研究中的黑洞:霍金等人以量子力学为基础,对黑洞做了更缜密的考察研究,发现黑洞会像“蒸发”那样稳定地带有规律地往外发射粒子,说明黑洞绝非“无情无义”,黑洞虽黑,但非绝对黑。他提出一个让人更感兴趣的大胆假设,就是人类进入黑洞之后会怎麼样?在此之前,人们通常认为,人类一旦掉进黑洞就肯定会陷入“无底深渊”,无法逃脱。但是根据霍金的新理论,即便人掉进黑洞也不会凭空消失,而是有可能逃离出来。黑洞会不断旋转,人很有可能会进入另一个平行宇宙,只不过,这个平行宇宙绝不是我们现在存在的宇宙,也就是说,人永远无法真正“回家”。霍金开玩笑道:“虽然我热爱太空飞行,但我也决不会做出这样的尝试。”

  霍金还说,即便人死在黑洞之中,也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极有可能“永生”。目前,仅在银河系中的黑洞大约有一亿个。吞噬比太阳大数百万倍的宇宙恒星对一些黑洞来说都易如反掌,在宇宙的真空中,瞬间可能仅仅是地球上时间的几十天,但也可能是人类生命的几十秒鐘,那麼大的恒星就消逝了,遑论行星?这让人不但觉得恐怖,似乎也觉得绝望;当然更多的人会觉得太不可思议,共同的感觉是人类太渺小了,渺小微小得不值一提。   

       美国NASA绘製的巨大黑洞在吞食恒星的概念图,我的感觉像美国惊险的太空科幻探险片。但那些画面都是真实的,很可能此时此刻正在发生。怎麼能不让人觉得毛骨悚然呢?

.

(七)

“虚时间”\白头翁

2020-12-04 04:24:16大公报

.

霍金活了七十六岁,七十六年间对他来说既有星光灿烂的黎明,也有难熬受罪的阴冷寒夜。

  霍金十七岁考入牛津大学,攻读自然科学,十九岁就获得了自然科学一等荣誉,随后转入剑桥大学研究宇宙并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一九六三年,霍金刚满二十一岁,正是意气风发时,却被确诊患上“渐冻人症”,医生给出的诊断是他活不过两年。这两年霍金受尽病魔的折磨,生不如死。他是怎麼挺过来的?但霍金就是在他二十一岁被确诊的前几天就开始恋爱,二十二岁进入热恋,二十三岁就结婚,他的妻子简.怀尔德也是剑桥大学的学生,一位虔诚的基督教信仰者。他们婚后育有三个子女。霍金和简的婚姻维持了二十五年。

  简.怀尔德曾经写过《霍金:前妻回忆录》,我却四处碰壁,没能借到中译本。三个儿女,二十五年的夫妻,霍金为何离婚?有人认为简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而霍金是一位无神论者,随着他对黑洞研究的深入,他对有神论的批判愈烈,是信仰导致他们各行东西,导致婚姻破裂。真正原因不得而知。离婚以后的霍金又经过多次恋爱,身残也挡不住爱情,五年以后,一九九五年霍金又迎娶了新人。

  纵观一生,霍金认为最值得他骄傲和自豪的,一是他创造和研究出黑洞新理论,推开宇宙新世界的大门;二是他的著作《时间简史》,虽然霍金的著作多哉,但真正体现他学识、文化、个性、品德、自信的就是《时间简史》。这书既是一部霍金认为通俗的、世界性的科普书籍,又充分体现出霍金的黑洞论。二十世纪初年,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两大革命性理论撼动了以牛顿物理学为基础的近代科学体系,开创了新物理学,霍金是其中的扛旗者。他直接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关於宇宙空间有限的假设提出挑战和再研究、再探索。他提出并用科学的理论论证和探索了宇宙的无限论,正是霍金在《时间简史》中说:“按照广义相对论,宇宙在过去某一时刻必须有一无限密度的状态,亦即大爆炸,这是时间的有效起始。类似的,如果整个宇宙坍缩,在和有另一个无限密度的状态,即大挤压,这是时间的终点。”

  霍金提出“黑洞辐射”“无边界猜想”和“虚时间”。什麼是“虚时间”?霍金的解释是实时间是有始有终的,但是还存在另外一种时间,即“虚时间”,它是和时间垂直的,宇宙在虚时间裏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坦率地说,关於“虚时间”,我反覆查找,始终没有看懂。中国有史可查可证的是从秦始皇开始就千方百计地长生不死,把“实时间”过成“虚时间”,让时间永远不度年华,不记春秋,难道那就是皇帝们追求的“虚时间”?霍金给的通俗解释是“虚时间是物理学的爱丽丝奇境”。估计在太空、真空、黑洞中会有“虚时间”。

(八)

壮志凌云\白头翁

2020-12-06 04:24:03大公报

.

霍金把《时间简史》称为科普读物,是让行外、圈外、业外人士看的。《时间简史》被译成四十多国语言,数以千万计的读者把其视为经典,读了不止一遍。牛顿堪称在科学界“横空出世”,他曾经写过一本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曾说,他的书不是一般的科普读物,每一个字你都能认得,但你却读不懂。牛顿的这本科学力作在全世界卖出去多少本,似乎没有一个準确地统计。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奎斯,一九六六年八月写完《百年孤独》时,对摆在面前一千三百多页的书稿,几乎丧失了所有信心,他为《百年孤独》能不能出版而愁得白了头,有朋友问他小说的前景如何?马奎斯的回答是,要麼是一本小说,要麼是一公斤废纸。

  一八六七年马克思完成了他的《资本论》,从马克思留世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他当时对《资本论》的出版发行并不看好,也不太积极,他认为即使出版成书,恐怕连他在写作时抽香烟的钱也换不回来,它不是一本热销书,绝不会畅销。那个时期,马克思十分贫穷,并且有不少欠债,他冒着风雨赶到汉堡洽谈出版事宜,当时对《资本论》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仅仅出版了《资本论》的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都是在他去世以后,由恩格斯负责出版的,但马克思没有料到的是《资本论》如今已是《圣经》之后最畅销的书了。

  霍金能看透太空中黑洞,也能看清他《时间简史》的销售前景,对此信心满满,并称敢和当时最畅销的时髦书试比高,实践证明,《时间简史》紧跟着《资本论》一直畅销世界。

  霍金可能能逃出黑洞,但他不能逃出死亡;霍金不可能享受虚时间的光阴,他只能在实时间中探索太空;霍金探求生命的兴衰,探寻生活的苦乐,探索宇宙和黑洞,全人类恐怕没有第二位像霍金这样身残志坚,肆意姿行,只手推开宇宙“新世界大门”。但他上天入地,几乎无所不能。他走遍除大洋洲之外的所有大洲,包括南极洲,光中国就来过三次,他还曾乘潜艇下潜到海底。如果说霍金还留有终身遗憾的话,那就是他未能如愿以偿在七十一岁时去太空旅行,但在六十五岁时专门做过一次特殊飞行,以体验自己身体零重力时的状态。

  我倒为霍金感到遗憾,从一九七四年始,他发表了其影响深远的黑洞辐射研究,直到宇宙创生理论,却次次落选诺贝尔奖,至二○一八年逝去。霍金似乎并不介意,难道他对人类的五大预言都是真实的?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蒂芬·霍金最伟大贡献:彻底改变黑洞
霍金与黑洞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黑洞研究简史
爱因斯坦为何拒绝黑洞,而物理学家为什么喜欢研究黑洞?
史瓦西黑洞和克尔-纽曼黑洞等
落入黑洞会发生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