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陆波谈作文技巧

妙用修辞增魅力

作者:陆  波

     语言是文章的肌肤,是读者看到一篇文章时首先感知的对象。我们每个人在写作时都应该想办法创新你的语言,使之充满魅力和亮色。本文着重说说恰当而巧妙地运用比喻对作文语言创新的意义。
  一是妙用比喻
  比喻是汉语运用中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法,更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段。要想使对象表现得更形象真切,更好地表达出对事物的爱憎和褒贬,更好地描绘出事物的内在特点,就必须靠使用形象化的比喻手法。荀子《劝学》的开头,连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收到了先声夺人的强烈效果。白居易的《琵琶行》写琵琶女弹奏琵琶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连串的比喻,把最难摹写的乐曲呈现在读者眼前。朱自清《荷塘月色》中使用的比喻更是鲜明,出水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打着朵儿的花苞,像“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不仅贴切,而且生动。
  再如高考作文《尝试》,一位考生是这样开篇的:
  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乌云蔽日时直上云霄的那只最勇敢的鹰;尝试是大浪迭起时海面上勇往直前的那叶扁舟。对于勇敢者,尝试是一条崭新的生活之路;对于弱者,那迫不得已的尝试是一座高筑的墙。
  作者一开始就连用四个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一开篇,就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二是妙用设问
  设问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方法。设问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它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起波澜。如《转折》一文的开头这样写道:
  有人说:转折意味着机遇;有人说:转折预示着挑战;有人说:转折可以使你远离失败;有人说:转折也许会让你距离成功更加遥远。
  “究竟什么是转折?”
  我问那串永不停歇的滴落的水滴,小水滴欢快地告诉我:“转折就是那穿透岩石的最后一滴水。”
  我问山边那一树红梅,它笑笑说:“转折就是严寒冰冻下朵朵鲜花绽放的那一刻,转折就是那突然而至的满树灿烂。”路边的小草,你又能告诉我,什么是转折?枯黄的小草抬起头:“转折就是我们告别枯黄、重新吐绿的时刻,就是不久将至的春天。”
  作者借形象包蕴抽象,意蕴深刻,令人回味。
  三是妙用排比
  排比本是一种普通的修辞方式,然而,一旦我们将这一语言样式扩大使用,就会使自己的文章的语言收到绝好的修辞效果。适当运用排比,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从而更集中的表达某种意思或感情,而且可以达成文章结构形式的整齐美,增强文章的音韵美。用以叙述,则清晰深刻;用以描写,则形象生动;用以抒情,则情深意厚;用以说理,则特别能使读者感受到一种鞭辟入里、理直气壮的强烈气氛。荀子在《劝学》一文中,就很好的大量运用短句排比来说理。排比句式在文中既富于论辩色彩,又富有文学韵味,甚至有一种音乐的节奏感。
  排比可用于句子,也可用于段落。
  如对于作文题《多解的一个问题》,我们可以这样开头:
  幸福是什么?曾认为幸福便是拥有金钱,但我看到当一些人使尽浑身解数拼命挣钱而腰缠万贯,却发现世间还有许多金钱买不到东西时,我迷惘了。
  曾认为幸福便是拥有美女,但我看到一些人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国色天香,待跪在美女裙下,却发现美女也有衰老的时候,我没有找到幸福的答案。
  曾认为幸福便是拥有权势,但当我看到一些人疏通官路、官位显赫时,却发现当官不为民做主被百姓戳脊梁骨,不如回家卖红薯时,我明白我仍然没有找到答案。
  三个排比段整齐而不呆板,结构严谨而不落俗套,开篇就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四是妙用引用
  谚语、诗词名句、中外名人名言,历来具有表达精炼、含意深刻、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等特点。引用得好,往往有助于表达的精炼和生动。在作文中若能恰当借用,必能使文章神采飞扬,意蕴深刻。
  借用名句主要有两种情况: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如作文《世界因多彩而精彩》中间部分是这样引用的: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吟咏着徐志摩的佳句,我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
  一段之内五处引用诗词名句,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说理的感染力,显示了作者文史知识的丰富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五是反语美
  用正面话来表达反面意思,或者用反面话来表达正面意思的手法叫反语。这种形式在文章中恰当的使用,往往能带来较强的犀利性和讽喻性。鲁迅先生的杂文是我们学习这一修辞手法的最佳范本。读《拿来主义》,令人拍案叫绝。
  总之,作文的生命力在真情,在创新,而语言是文章的血肉,妙用修辞必能使文章不落窠臼,脱颖而出,魅力倍增。


母爱如水

作者:陆  波

      那是个盛夏季节,初中毕业了。内心没有了一丝的紧张,每天都松松散散的。正值青春期的我内心也浮躁起来。忘记自己还未成年、未成熟,忘记了家里还有担心我的父母、亲人。
  我开始跟着那群结拜过的“哥们”到处乱逛,也开始跟着他们学说脏话,穿吊儿郎当的衣服,把头发染成彩色,耳朵上扎了个孔。自以为很时尚,很前卫,并且跑到母亲面前炫耀自己。
  当时,我清楚的记得,母亲皱了皱眉,没有说话,摇了摇头,转身走了。
  “没有欣赏水平!”我摔门而出。那一瞬间听到了母亲的叹息声。
  我又一头扎进了网吧!开始彻夜不归。那时,我觉得一个不懂时尚的母亲,就是老土,有什么用呢?甚至觉得母亲的形象让我丢人。我回家的次数一次次减少,除非是为了要钱。那时,爸爸出差在外,也顾不上我,我因此更加肆无忌惮。
  一个星期没有回家了!我沉浸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在电脑前和网友忘情地闲聊。“嘀嘀”——突然来了封新邮件,我不经意打开一看,心里猛地一颤,泪水禁不住涌了出来:
  亲爱的女儿,我是妈妈,你现在在哪儿啊!妈妈好想你,你快回家吧!家的门永远为你敞开,灯光永远为你闪亮,快回来吧!落款是:永远爱你的妈妈。
  我歇斯底里地呐喊着,几乎是一路跑着回到了家,路上想到妈妈对我的宽容,想到这超越自我的母爱,泪水打湿了衣襟。
  可以想象,妈妈是怎样用僵硬的手指一个字母一个字母敲出的那几个字啊!可以想象一个快50岁的人,为了呼唤不回家的孩子,在电脑前学着打字、发送——可平时妈妈连电脑都没有摸过呀!
  走到楼前,偌大的楼房都已熄灯,只见自家熟悉的窗口亮着灯光,看了看手表:已经后半夜一点了。推开家门,母亲没在家,迎接我的是外婆。外婆显得有些兴奋,让我回屋休息。我问母亲去哪儿啦?外婆说:“刚刚医院打电话来说你妈住院了,在网吧里晕倒的!你说你妈一大把年纪了,去那里干啥啊?这几天也不吃不喝,你不就是去同学家玩几天吗?看把你妈紧张的,唉!不过你舅舅已经去了!你妈还不让熄灯,说是等你!”
  看来外婆并不知原委,我又一次被深深感动。几天之后,母亲回到家。看到了原来的我,又笑了,笑得那样甜!
  上高一了!作为女儿,终于读懂了母亲的那份爱,决心做一个优秀的女儿让母亲骄傲。于是,我把内心的叛逆和不羁作了彻底的清洗。是啊,洗净灵魂污秽的是母爱的清泉,她在泥泞的沼泽里找回了迷失的我。
  母爱如水,当你焦渴难耐时,才发现清泉里的水那么甘甜可口!
  

 

 

有一种爱不必等待

作者:陆  波

       冬天的天气变化无常。白天太阳温和地普照大地,可到了傍晚,“呼呼”地刮起了西北风,寒气阵阵袭来。呼啸的风挟带着雾和尘粒,毫不留情的抽打着人们的脸蛋,一阵阵麻麻地痛。
  在餐厅吃完饭,我便乖乖地回了教室。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咳咳”忍不住咳了几声——唉!生病真是难受啊!翻开书本,一阵眩晕。此时一种凄凉从心底升起——好想家哦!要不,请假回家吧,我想。说做就做,从钱包里拿出一元钱,便朝话吧的方向走去。
  西北风“呼呼呼”地刮,我随着风的节奏东倒西歪的,尘粒打在我的脸上,寒气透过我的骨头。话吧与教室也就几十步的距离,可此时,我却不想去了……好不容易到了话吧!炽热的白炽灯特别耀眼,好奇怪,这么冷的天气我那只攥钱的手竟沁满了汗,捏湿了钱。
  我拿话筒,拨通了号码,“嘟嘟”了几声,“喂……”是妈妈的声音,“妈”,我身上有点颤抖,可能是冻的!“我发烧了,我想回家……”起先妈不同意,说让我在学校医务室里看一下,可在我的央求下,终于答应了。我高兴地准备明天回去。当然,我并没有发烧。
  上晚读时,班主任来到跟前说:“你生病了吗?要不要去打点滴……”边说边给我掏钱,心中正纳闷:老师怎么知道的?然后老师说了一句:你妈刚给我打电话来,她很担心你……我听不下去了:她怎么了?不是说好了明天让我回家的?我心里一阵气闷。
  第二天,大清早,还没有上课,妈竟然来了——以我的骑车速度还需1个小时的路程啊,一个四十多岁体弱多病的人!天黑、风大、寒冷,还有那台破旧不堪的自行车……我真的很后悔打那个电话。妈给我带来100元钱,一瓶感冒药,还有一些水果之类的食品。看我真没什么事,才放心地回去。
  送走妈妈,回到温暖的教室里,想到妈妈此时正在寒风中吃力地骑车往回赶的情形。心里一阵阵的酸楚,可是,却追悔莫及。
  原来,妈妈的爱不会让你等到明天,哪怕等到下一秒。它会在第一时间内把温暖送到你身边。
  是啊,有一种爱不必等待,那就是母爱。



母亲

作者:陆  波

      母亲出生在文革年代,家境穷困导致母亲成了目不识丁的文盲,小小年纪便肩负起家庭的重担……她对那些苦涩的日子总是难以忘怀,就连做梦也梦着那些不堪回首的岁月。作为儿子的我,没法理解那远去的苦辣辛酸,母亲总是知趣地话锋一转,教育我应该好好念书,长大成人。
  记得不识字的母亲艰难地教我学算术、写名字。小时候我很笨,上学时,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多少个夜晚,是母亲手把手教我写名 字的呀。当我把写出的名字拿到母亲面前看时,她笑了,眼里分明有些东西在闪动,在灯光的映衬下,熠熠闪光。我笑母亲:“妈,这么大还哭,羞羞。”而母亲此时笑得更欢,眼眶里的泪成了断线的珠子。
  生活的磨难造就了母亲温顺柔和的性格。她不论遇到什么事,很少对我们发火,倒是常常责备自己,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某日,起床,天已大亮,糟糕!一二三,起床、穿衣、漱口、洗脸,满以为母亲叫过自己,而自己懒于起床。谁知到了楼下,母亲正在洗衣服,见到我,一脸的窘迫:“哎呀,今天我睡过头了,对不起呀,现在已很晚了,我,我给你钱到外面吃去吧。”手在围裙上搓了搓,便摸起口袋来。
  下午回来,她老是在说自己睡过头啦,睡过头啦。我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啊,累了,就多休息一会呗!想不到她说,我怕你发火呀!
  我笑了,也有些惊讶,今日的母亲竟会怕我发火?笑后,不免生出种种情愫。是的,上小学,当母亲叫迟时,我便会发火。几次之后,再没有这样的现象。其间,母亲未作过多少个甜梦呀——为了我的早餐,她总早早地起床。爸爸曾建议我们出去吃,可她不放心,说外面的东西,又少,又脏。直至现在,我才知道,每天的早餐都剥夺了母亲的许多个休息的权利。
  如今,母亲的身体差了,不如往日那般硬朗,起得也不如往日那般早了。于是便给我买了一个闹钟,为了不耽误我的上课时间。
  真的衷心祈祷,母亲的身体不再差,仁慈的上帝,请把过去的母亲还给我吧!

故乡的情怀

作者:陆  波

       独倚栏杆,闻着秋风凉爽的气息,望着空中飘零的黄叶,我的心已飞到了故乡。
  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我只觉得我的家乡最美。它就是诗人的诗,画家的泼墨丹青,文人的华美辞藻。
  早晨,天还未亮,我便醒来,拿一把交椅,捧一壶清茶,润一润嗓子,望一望天空,那颜色介于深蓝和黑之间的苍穹,把我的心拿了去,我便感到宇宙的伟大与自己的渺小,自然的安静与美丽。一声鸡叫将安静撕成了两半,人们起来了,炊烟也起来了,“大漠孤烟直”的意象便轻而易举地进入我的眼帘。有时候,它也很调皮,和风一起追逐打闹,到处乱跑。
  当天空变成蔚蓝,那静静的湖水被白帆弄成五彩的波纹,这时又想起一句诗“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上云卷云舒”,多么惬意的生活啊!我想只有在故乡才会体会得最深。
  当夕阳西下,点着了挂在西天的柴火,大火便熊熊燃烧,烧红了半边天,如果这时在田里,恰有风将土地的香味吹入鼻中,那种感觉无以言传。
  吃过晚饭,躺在屋顶上,看着鸟儿们一起喊叫着归巢,它们没有迷失和孤独。鸟儿已经归巢,月色已经来到,四周充满了如水的静谧和安详。门前的垂柳舞动着它迷人的倩影,每个姿态都让人着迷。故乡披上了月亮给它订做的明亮的衣服。月亮皎洁如水,我看到嫦娥抱着玉兔孤独地等待在广寒宫中,我的心已平静如湖。安静是属于夜的,待空气冷了下来,虫子们停止了鸣叫,只剩下泥土和树木的窃窃私语逐渐清晰。
  故乡的黄昏让我的心变得宁静澄澈,也让我感到了血脉的温馨和乡土的情怀。
  当父母拼命劳作,挥汗如雨时,当父母皱纹满面,银丝满头时,当离家时父母千叮万嘱时……我体会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一对夫妇供三个孩子上完大学,读完研究生,儿子们成才了,住在城市里,他们想把父母接去,父母却拒绝了他们,这是怎样的父母啊?只知道付出,不知道收获的父母,他们对孩子的爱将伴随每个孩子直到永远。
  南岭的野花,西岭的杏梅,北岭的核桃,东岭的桃,树上都印有我们儿时一群玩伴的指纹,而且它们的所在地也印满了我们的脚印。儿时的我们天真无邪,每天聚在一起,像夸父一样逐日,像神仙一样乘风,像猴子般爬树,有好吃的大家一起分享,有困难大家共同进退,有了我们的互相帮助,童年便充满了浓浓的槐花香。
  我认为天下的人中只有农民最淳朴,最善良。这点,在故乡感受得很透。假如你放学回来,父母不在家,乡人看到你,便吆喝你到他家去,从不会有孤独的感觉。如果有事出去几天,不用愁,把钥匙交给邻居,把事嘱咐给他,猪会给你喂,牛会为你放,家里的一切他会为你料理好,比你还认真。
  故乡的事真是太多了,让我心中涌起了暖流。然而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我一步一步地向远方走去,离村庄那轮蓝月亮越来越远。
  每当学习疲倦时,那一间童年村庄的低矮瓦房便成了我精神的天堂,让我轻松,让我愉悦。
  [点评]
  浓浓的乡思随着作者优美的语言缓缓流淌,读此文,仿佛回到久违的故乡,心灵也似乎经历了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盛宴,变得平静澄澈。



痛着很幸福

作者:陆  波

      我知道父亲其实很在乎我,是在那一次他对我的一脚飞踹。
  小时候,我不是一个乖孩子:调皮、谗嘴、爱哭爱恼,时不时还会闯出一些祸来。每次换回的不是父亲严厉的斥责,就是被打。那时觉得父亲有些偏心,他很少打哥哥,对我很是严厉,并不因为我是老幺而偏爱我,我感觉他并不很在乎我。这种情绪直到那一次他对我的一脚飞踹后,才顿然消逝。
  那是2001年的夏天。一个异常闷热、冗长,到处弥漫着死亡气息的夏天,时不时传来水库里淹死人的消息。那时我还不大,感觉死亡是离我很远的一件事,身边的人始终都在。
  7月4日,我小学毕业了。由于我和万余、光超要代表县城去参加市里举行的毽球比赛。所以在上午考完最后一门功课后,我留在学校训练,没有回家。午饭过后,朋友晓羊、陈诚一行人来学校找我们出去玩儿。但大赛在即、训练在急,我们脱不了身,便没去。我怎么会料得到,那一次分离,居然就成了生离死别了,那竟然是我们今生见的最后一面!
  在我们训练正酣之时,学校领导匆匆赶来,说刚接到电话,水库淹死了三名学生,可能是我们学校的,所以要我和万余、光超三人一同前去求证一下。毫不迟疑,我们直奔水库。心里也并没有担心,未曾把死亡和自己的朋友联系到一起,因为晓羊他们来叫我时根本就没提到游泳这件事。
  死亡的消息飞速蔓延开来,死亡的阴云笼罩了整个小镇。人们面色或疑重、或事不关己的样子在谈论着,猜测着死神到底带走的是谁的孩子。这消息也很快传到了我父母的耳中。由于我一贯的顽皮,让父亲的心一下子揪紧了。他毫不迟疑的直奔学校,一边奔走,一边叫唤着我的名字。我可以想象得到那时焦急的父亲是多么希望听到我的回答。到了学校,发现操场上空无一人,这下他更惊惶了。这个时候我应该在训练的啊,为什么会不在呢?……不敢多想。父亲的双腿一下子软掉了,浑身乏力,叫唤他儿子的声音更响亮了,频率也更快了。可就是苦苦等不到我的回答,他立马往回赶。我现在常想:要是当时我能听到父亲的叫唤多好!那时我还不懂事,没有考虑到这样的事儿要先向父母秉告一声的。没有秉告的结果,是让父母为我如此的担惊受怕。
  回去的路上,父亲碰到了一个邻居。她说看着我和另两个人朝水库方向去了。她说的很含糊,焦急的父亲也没细问,不是他不想问,而是太着急,忘了该怎么办了。死了三个,我们又是三个人一起向水库去的,这像半死亡的噩耗,让父亲感觉到他小儿子已经凶多吉少的可能。
  我也能够想到:父亲拖着灌了铅似的、重得难以提起的双步,步履维艰地向水库走去。他心里正保留着一丝希望,亦或是说幻想,除非他亲眼看到了我的尸体,不然谁都无法向他宣判他儿子的死亡。从学校到水库不是一个短程,父亲不仅要拖着沉重的双足,更要拖着沉重的心。
  在我到达水库时,我竟亲眼看到了晓羊的尸体被打涝上来。我蒙了,我怎么接受得了刚才一个活蹦乱跳的、跟我有说有笑的人,在此刻却……我真的蒙了,哭都哭不出来。我不忍再见到被捞上来的会是我另外的朋友,我往回走。
  回去的路上,眼前不断浮现出朋友被捞上来的惨景,我只知道向前走,向前走。远远的,我看到步履蹒跚的父亲在田垅上深一脚浅一脚的向水库这边奔来,我远远叫了一声“阿——爸”。
  我不知道我这一声对于父亲是多么的重要。在他听来仿佛来自天堂里的呼唤,带给他的是那种“起死回生”般无比幸福的感觉!
  我看到走近的父亲眼中闪动着泪光,但一下子又充满了愤怒的神情。他一个飞脚,扎扎实实地踹到了我的怀中,我倒在了水田里面。
  那一瞬间,我知道了父亲踹我的原因。
  那一瞬间,我所体会到被父爱包围着的幸福,远远盖过了腹部疼痛的感觉。
  那一瞬间,我释然了。几年的心结顿然解开,心中轻松了好多好多好多。
  那一瞬间,我知道父亲其实很在乎我。
  后来,父亲对我讲述他寻找我的过程时,我总感觉既内疚又幸运,幸运中又带深切幸福。我明白了:其实有些爱都隐藏在一些不为人理解、不容易被领悟的行为之中。但那些爱,毕竟是真真切切的爱。



论语“新”得

作者:陆  波

      一
  
  一直把《论语》捧在头上,不敢翻阅,不愿翻阅,更不自信去翻阅。对其了解也只是出于对孔圣人身份的知晓,和几句随口飘出而不驻足心上的经典话语。此时《论语》仅是一本被历史再三检阅批上“合格与经典”字样的书,同样被陈列于与之岁月难以相仿的众书之中,在书架上孤独着。
  几千年的历史是足以改变山川,改变海流,改变王朝,改变人的观念的,但这把巨大的筛子却抖落孔圣人的精神,抖落了《论语》。
  我现在开始感受到了点点亮光,原来穿越千年砺练的亮光是如此洞开人心。
  
  二
  
  人心灵的力量是极其强大的,大到可以使人致死,大到令蛮横的武力屈服,大到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要是心灵的力量不够坚强,那么韩信在受胯下之辱后便早不知道沉在何处,更不会辅佐刘邦;受辱的司马迁如果没有强大的信念,那么史家绝唱也就无法流传于世;而因乌台诗案而冷落的苏东坡便在黄州当起了糊涂官,不游赤壁不舞文弄墨,那么中华文明中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就要陨落了。
  心灵的构建应当是长久的,并不是一时的念头所能支配,也不是外在表现出经不起大风大浪的勇敢。而应该是面对生活的困难和压力时泰然自若,宠辱不惊。
  
  三
  
  佛家有言:佛门无不可度化之人。大概是指凭借高僧常年的修养和仁德之心来感化任何人,不论尊卑,不论年龄,不论德行,只要佛到,便令人立地得度。这似乎太过神奇,要果真如此,天下寺庙早已门庭若市了,香火旺盛。和尚说一个人要劝说别人很难,因为自己的观点会和他人的意见冲突。每个人的思想都是绘着不同光泽的苹果,我们很难把这些苹果悬在同一棵树上并写上“本是同根生”。要是非得撮合一对苹果兄弟,那这棵树会被误认为是个装饰物。
  子曰“以直抱怨,以德报德”,像孔子这样的大圣人也有其处事的原则,烂泥扶不上墙就不扶了,但不可以缺少正直,一个人需做到刚直,不可有媚骨,方可把德与怨分清。
  导致改变行为的学习才是好的学习。一个人即使多么有学识,但行为恶劣,思想低俗,内在也便空空如也。
  
  四
  
  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孔子志于学确实深入,同时他对“仁”,或者简而言之对道德规范的研究和提倡却更为专心。他老人家立于风沙肆虐的历史长廊而不倒,不得不令我们对其“仁”的思想好好体会一番。可见,致学,不可以缺少德行,心灵构建起的善良是接受知识的光缆,把知识传送至人的内心。
  我们将来是不免在社会中给自己建立一个坐标的,但坐标的立足点不仅需要自己认可,更得社会的认可。我们讨厌别人不文明,不道德,社会也不希望我们让恶心在身上繁衍。一个美味的面包,如若一旦染上污物,长此以往,面包上就会一大块一大块地生出霉菌,还有谁敢尝这斑斑点点的食物呢?恐怕靠近闻一闻都没有勇气。
  民族的伟大在于人们能够追随文明的足迹,就在于优良的文明对人们品质的提升。《论语》,这中国文化史上耀眼的巨星,以它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思想,吸引着我们每一个人。


月亮高高

作者:陆  波

      月儿弯弯挂在树梢
  树和弯月结成个问号
  问号提出的问题
  我们可知道
  宇宙有多大
  细菌有多小
  星有多少颗
  路有多少条
  海有多么深
  山有多么高
  雪花为啥白
  鲜花为啥俏
  没有岁月的风吹雨打
  能不能有大树的枝繁叶茂
  月儿圆圆升得高高
  高高的圆月是个句号
  句号回答的问题
  我们应知道
  天是那么大
  人是这么小
  无云难下雨
  有翅才飞鸟
  无真难辨假
  有坏才显好
  水流朝大海
  时间不歇脚
  没有弯月的不懈追求
  就不会有圆月成功的欢笑
  [简评]
  这是一首很不错的小诗。其特点有三:
  其一、构思精巧别致。全诗共两节,以青少年存疑好问的心态,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来抒情写意。其比喻贴切、形象、生动。
  其二、音韵和谐有致。全诗共28句,16处用韵,其平仄相间、抑扬交错、节奏感强,加之规律整齐而又错落有致的句式和分行,使小诗越发琅琅上口,富有韵味。
  其三、小诗虽浅白易懂,却不乏睿智哲思。小作者不厌其烦地询天问地,大至无所不包的宇宙,小到肉眼不见的细菌,不外乎借此来探索社会人生,辨识真假、善恶、美丑,研究成败得失,抒写理想追求。也表现出乐于探索、勇于进取的哲理思考。


时间是一把剪刀

 


扼住毒品的咽喉

作者:陆  波

      毒品,就像一只无形的魔手,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不断摧残人们的身心,摧毁人们的意志。为了不受毒发之苦,患者甚至舍弃为人的良知,去偷、去抢、甚至杀人放火,无所不用其极,终致走上犯罪道路,断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
  前车之鉴
  吸毒,不仅会耗尽钱财,更能使人性泯灭。家破人亡已不能使之动摇;妻离子散不能让他们为之觉悟;无数无辜生命的毁灭不能让他们醒悟;无数人的残酷命运不能让他们为之惊叹!
  有些人,出于好奇的心理,认为自己可以战胜那种身体上的甚至是精神上的依赖,触碰了那像雪一样的白色晶体,结果那神仙般的飘飘然逐渐麻痹了他的神经,错误继续下去或者因克制不住而终结了一个人的生命。
  她叫张福娟,曾在电视片《中华之剑》中露过面的吸毒者。她是惟一同意把自己毒瘾发作的惨状暴露在摄像机镜头前的人,目的是为警示他人,千万不可沾染毒品。
  她是电影《长大成人》女主角之一的扮演者朱洁。在《长大成人》中,朱洁扮演了一个有吸毒经历的人。谁也说不清,是为寻找角色的感觉,还是因为好奇,总之,她真的吸上毒了,结果没等到电影公映,她已因吸毒过量而死亡,正处花期。
  “敲开了毒品的门,挖好了自己的坟!”
  在“白色魔鬼”驱使下,有人用切手指、砍胳膊、烟头烫等自残方式来缓解毒瘾。敲开了通往地狱的门,留下的只有悔恨。生与死就在第一口与最后一口之间徘徊,你可以毫无畏惧地说一句:“我不怕死!”然而当你看见亲人们眼睛里闪烁着泪珠,跪在地上的那种绝望眼神,你的心里难道不震撼吗?当你看见拥有一张活泼可爱的脸却身患绝症的孩子,哭着喊:“妈妈,救救我,医生救救我!”时,你是否觉得生命是一文不值呢?
  垂死的蚂蚁,只要一息尚存,都会坚持不懈地和命运抗争到底,又何况我们人类,难道连一只蚂蚁都比不上?
  禁毒,迫在眉睫
  一日闲来无事看报纸,一组统计数字让人触目惊心。我国近几年青少年吸毒比例在吸毒人口中占80%左右。据不完全统计,16岁以下的少年吸毒人数比去年又有所增加,初次吸毒者中甚至已经出现了六七岁的儿童。青少年已成为最易受到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我国青少年禁毒的形势十分严峻!
  教育,加强禁毒教育,做好超前预防工作,才是根本途径和出路。而家庭,是最好的教育场所,为人父母不要只为了赚钱,而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使他们走向不归之路。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毒品则是毁灭家庭的炸药。
  毒品不除,民不聊生;毒品不除,国无宁日。让我们携起手来,扼住毒品的咽喉,共创美好的明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生动你的语言
【作文素材】各种修辞手法在作文中的妙用
妙用修辞文生辉
作文写不好只知道埋怨老师,赶紧想想拿什么拯救自己的作文语言吧
修辞妙用——五感联想法写出精彩作文
善用词语,妙用修辞——升格作文技法指导之例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