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头昏、头晕、眩晕的区别与应对.

头昏:自觉头昏昏沉沉的、头脑不清爽,头部胀痛,头重的感觉,这是由大脑皮质功能受损或下降导致的。可能是血液循环不畅、缺氧、低血糖导致脑神经能量匮乏或者是心理疲劳、神经性失调。

头晕:自觉有头重脚轻、走路不稳或者是站立、行走过程中有不稳的感觉;常见的像后循环缺血,还有一些周围性眩晕,比如美尼尔综合征、前庭神经元炎还有耳石症等,患者都是头晕伴有视物旋转的。出现自身摇晃不稳的感觉,大部分是由于前庭系统、视觉或深感觉病变所致;头晕是加强病因治疗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药物治疗为主。

眩晕:眩晕主要是以发作性的客观上并不存在而主观上却又坚信自身或(和)外物按一定方向旋翻滚的一种感觉(运动性幻觉)。眩晕称为“运动幻觉”,患者常感觉有天旋地转感,而这种情况多见于前庭疾病。眩晕的病变应该是主管转体等运动中平衡功能的内耳迷路半规管壶腹嵴至大脑前庭投射区间的神经系统。眩晕是以镇晕和促进前庭代偿为主.

一、头昏.

头昏是脑神经失调的一种表现。具体原因可能是血液循环不畅、缺氧、低血糖导致脑神经能量匮乏或者是心理疲劳、神经性失调头昏:自觉头昏昏沉沉的、头脑不清爽,头部胀痛,头重的感觉,这是由大脑皮质功能受损或下降导致的。头昏的治疗是以正确的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促进脑细胞功能药物治疗、减轻脑力负荷和思想压力为核心。这种病变的部位主要是主管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大脑皮质.

1.症状:自我感觉头脑昏昏沉沉或迷迷糊糊,有大脑沉痛感和大脑涨痛感,还感觉头重脚轻感,头脑不清爽,丢三落四,工作效率越来越低下。严重的话头昏眼花,眼冒金星,头昏脑胀,头重脚轻,常伴有烦躁,恶心,作呕,双眼发黑,站立不稳或某种原因导致短暂意识丧失,突然摔倒等,临床上一般采用透脑宝正丹来治疗。

2.诱因和一般治疗其引发的原因常有贫血、睡眠差、紧张、脑梗塞脑供血不足颈椎病、身体虚弱、心血管病、高脂血症、高度近视等,可涉及多个学科,并常伴有其它症状。比如高血压病人发病时的感觉、睡眠不足及饮酒过量的头昏沉沉的感觉;久蹲、久坐突然站起感到双眼发黑,眼冒金花,站立不稳或某种原因导致短暂意识丧失,突然摔倒等。

2.1.神经系统脑血管病变:头昏常见于椎底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狭窄,以及脑动脉粥样硬化等。  治疗:通常可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出血性脑血管疾病。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多采取溶栓治疗,抗血小板凝集治疗。针对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多在多采取有效降低颅内压,利尿,镇痛等。

2.2.血液系统疾病:例如贫血等,头昏多见于缺铁性贫血。  治疗:根据引起贫血的病因来治疗。如果是慢性失血,就积极止血。如果是造血原材料摄入不足,就积极补充原材料

2.3.循环系统:常见的有冠心病、心梗、高血压、以及心律失常等,均可引起头昏症状。      治疗:主要是改善心脏供血不足。可以进行适当药物治疗、溶栓治疗或介入治疗。

2.4.内分泌系统低血糖可导致头昏的出现。身上随时带上糖,头昏时吃上几颗即可缓解。

2.5.鼻部疾病:常见的有鼻中隔偏曲、上颌窦开口阻塞、鼻炎、鼻窦炎等也是引起头昏的重要原因。 治疗:根据具体病因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改善鼻部异常情况来缓解头昏症状。

2.6.精神疾病:抑郁症和焦虑症也伴有头昏症状。适量吃点抗焦虑的γ-氨基丁酸、血清素(5 -羟色胺)等抑制性递质。

3.头昏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注意头昏和眩晕的区别。眩晕是空间定位错觉引起的自身或周围物体的运动幻觉。它是一种主观感觉障碍,通常无意识障碍。病人有周围景物式或自身旋转感,称为旋转性眩晕或真性眩晕若病人只有头昏、头重脚轻,摇晃浮沉感,而无旋转感,则称为假性眩晕

4.头昏缓解穴位

当人们用脑过度精神疲惫的时候,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按揉前额,或者用拳头轻轻地敲打,其实,这就是刺激头部的两个重要的养生穴位:印堂和神庭。另外,头痛头昏,按摩这两大养生穴位,疗效显著。 按摩印堂穴和神庭穴位,对消除头痛头昏、恢复大脑活力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同时按摩这两大养生穴位,则互相补益,效果更佳。

印堂穴-神庭-百会穴:印堂穴位是人体经外奇穴,《达摩秘功》中将此穴也列为“回春法”之一,可见其重要地位。印堂穴在两眉连线的正中间。按摩时将中指放在印堂穴上,用较强的力点按10次。然后再顺时针揉动20~30圈,逆时针揉动20~30圈即可。或可用手肚按着印堂向上推,经神庭穴到百会穴20次,既按揉印堂穴又推摩了神庭穴还按揉了百会穴。

神庭穴:神庭穴属人体督脉,刺激此养生穴对神经系统有治疗作用。神庭穴在印堂穴上面,发际正中直上半寸左右,按揉方法与印堂穴相同。

适当按摩太阳穴、风池穴等可以有效缓解头昏,注意手法力度适度即可。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来缓解心理压力,避免刺激

5.预防:头昏的预防,是预防引起头昏的原发病 预防神经系统疾病,保证脑供血。预防循环系统疾病,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心病和心梗。高血糖患者在进行治疗以后,要防止用药剂量过大产生低血糖反应,可以随身携带几块糖,出现头昏症状时立即服用。如果是血脂粘稠循环不畅通的话,应该用些调血脂的食物,和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如烟酸每天30-50mg/d.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做好疾病控制,预防发生头昏。

6.饮食调理:在饮食上注意不要高油高脂,控制血压、血糖,平时注意适当活动。如果是由于低血糖引起的头昏,应进行糖类的补充,补充糖分。进行合理饮食,合理分配三餐,不要暴饮暴食。避免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以免影响血液系统,进而引发头晕症状。

二、头晕.

头晕是一种常见的脑部功能性障碍,也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为头昏、头胀、头重脚轻、脑内摇晃、眼花等的感觉。头晕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最常见于发热性疾病、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颅脑外伤综合征、神经症等。此外,还见于贫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压、药物中毒、尿毒症、哮喘等。抑郁症早期也常有头晕。头晕可单独出现,但常与头痛并发。头晕伴有平衡觉障碍或空间觉定向障碍时,患者感到外周环境或自身旋转、移动或摇晃。偶尔头晕或体位改变而头晕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如果长时间头晕,可能是重病的先兆,应引起重视。头晕:自觉有头重脚轻、走路不稳或者是站立、行走过程中有不稳的感觉;常见的像后循环缺血,还有一些周围性眩晕,比如美尼尔综合征、前庭神经元炎还有耳石症等,患者都是头晕伴有视物旋转的。出现自身摇晃不稳的感觉,大部分是由于前庭系统、视觉或深感觉病变所致;头晕是加强病因治疗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药物治疗为主。

临床表现: 头昏、头胀、头重脚轻、脑内摇晃、眼花等的感觉。可伴有乏力、面色苍白、失眠、耳鸣、情绪不稳、健忘等症状。

检查: 对头晕的患者,应详细了解病史和作全面的体格检查,必要时应做听力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眼底检查,并适当选做脑脊液检查、头颅或颈椎X射性摄影、心电图、脑电图及颅脑CT扫描等以查出病因。 

头晕分以下几种:

  A、眼性头晕,看东西不清楚,这都是视力障碍或眼肌麻痹导致的。睁眼和用眼过度会加重头晕,闭眼后就会得到缓解或消失;

  B、深感觉性头晕,走路就像踩棉花一样,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经常出现在行立起坐等活动,这些动作停止后症状就会消失。此外,闭眼或在暗处时症状会加重,睁眼或在亮处时症状会减轻;

  C、小脑性头晕,会出现在行立等活动中,就像醉酒一样步态不稳,睁眼闭眼没有影响,与上述几种症状是有区别的,通常出现在小脑炎、血管病和外伤等患者中。

       D、耳石性头晕。出现在行立起坐卧和翻身等活动中,这是由内耳耳石平衡功能出现障碍引起的,上述动作停止后症状就会消失,与睁眼闭眼无关。

引起头晕的原因常见以下几种:

1.神经系统病变:  如脑缺血病变、小脑病变、脑部病变、脑外伤、某些类型的癫痫等。此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以及某些神经症的患者也会常常感到头晕。

2.耳部疾病:  如耳内疾病影响到平衡而引起头晕。

3.内科疾病:  如高血压病、低血压病、各种心脑血管病、贫血、感染、中毒、低血糖等。

4.感冒:  有时感冒可能会有头晕的症状。

5.颈椎骨退化:  由于长期姿势或睡姿不良,造成颈椎增生、变形、退化,颈部肌肉扯紧,动脉供血受阻使脑供血不足,是头晕的主要原因。常颈部发紧、灵活度受限、偶有疼痛、头皮手指发麻、发凉,肩痛,有沉重感,甚至伴有恶心、心慌等症状。

6.贫血:  如有头晕伴有乏力、面色苍白的表现,应考虑贫血的可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以及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患者均可继发贫血。

7.血黏度高:  高血脂、血小板增多症等均可使血黏度增高,血流缓慢,造成脑部供血不足,容易发生疲倦、头晕、乏力等症状。目前该类疾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8.脑动脉硬化:  患者自觉头晕,且经常失眠、耳鸣、情绪不稳、健忘、四肢发麻。脑动脉硬化使脑血管内径变小,脑内血流下降,产生脑供血、供氧不足,引起头晕。临床特点是头晕、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三大症状,还有顶枕部头痛、轻瘫、言语障碍情绪易激动等表现,一般病情缓慢发展,此类头晕的特点是在体位转变时容易出现或加重。

9.心脏病、冠心病:  疾病早期,症状尚轻,有人可能没有胸闷、心悸、气短等显著不适,只感觉头痛、头晕、四肢无力、精神不易集中、耳鸣或健忘等。心脏停搏、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纤颤、心室纤颤等心脏病可导致急性脑缺血,表现头晕、眼花、胃部不适、晕厥等。

10.药物中毒:  以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的中毒为多见。患者除头晕外还有眩晕和耳蜗神经损害所致的感音性耳聋。慢性铅中毒多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以头晕、头痛、失眠、健忘、乏力、多梦为主要症状,又有体温减低、食欲减退等。

11.功能性低血糖:  亦可引起头晕、心慌、虚弱感,在空腹或用力时可有震颤,有时出现抽搐,意识丧失等。情绪紧张或过度换气时,由于二氧化碳排出量增加,可出现呼吸性碱中毒,脑细胞缺氧,引起头晕、乏力,患者并感到面部和手足麻凉,间或有恍惚感。

12.血管抑制性头晕:  常因情绪紧张、疼痛、恐惧、出血、天气闷热、疲劳、空腔、失眠等而促发。患者常有头晕、眩晕、恶心、上腹部不适、面色苍白、出冷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其时血压下降,脉搏微弱。血管抑制性头晕多见于体弱的年轻妇女。直立性低血压指站立时出现头晕、眼花、腿软、眩晕,甚至晕厥等,常伴有无汗、大小便障碍。

鉴别诊断.

1.中风病: 中风病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歪斜不遂为特征。中风昏仆与眩晕之仆倒相似,且眩晕可为中风病先兆,但眩晕患者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及舌强语謇等表现。

2.厥证:  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特点,发作后一般在短时间内逐渐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口舌歪斜等后遗症。严重者也可一厥不醒而死亡。眩晕发作严重者也可有眩晕欲倒的表现,但一般无昏迷不省人事的表现。

3.痫病:  痫病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为特点。痫病昏仆与眩晕甚者之仆倒相似,且其发前多有眩晕、乏力、胸闷等先兆,发作日久常有神疲乏力、眩晕时作等症状表现,故应与眩晕鉴别,其鉴别要点为痫病昏仆必有昏迷不省人事,且伴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抽搐,猪羊叫声等症状。

4.眩晕:  很多人会把头晕与眩晕当成一回事,头晕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眩晕、头脑昏沉、头脑不清醒等,而眩晕是更具临床诊断特异性的症状,是一种运动错觉或幻觉,是患者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障碍或平衡障碍。患者或以倾倒的感觉为主,或感到自身晃动、景物旋转。发作时,患者睁眼时感觉周围物体在旋转,闭眼后感觉自身在旋转,常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心率过快或过缓、血压升高或降低,甚至伴有肠蠕动亢进和便意频繁等。

治疗原则.

头晕可从病因着手并配合物理、饮食、中医中药综合治疗。

检查有无直立性低血压。询问有无高血压病史,有无低血糖。嘱患者卧位,每15分钟测量生命体征一次,静脉补液。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如有过度通气,让患者双手捂鼻呼吸或用袋子罩住呼吸;如站立时有头晕,让患者躺下休息,之后缓慢站立,颈动脉过敏者避免穿着限制颈部活动的衣物,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转头应缓慢,并应积极进行规范治疗。

三、眩晕.

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它涉及多个学科。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经历此症。据统计,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咽喉科门诊的15%。眩晕可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真性眩晕是由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假性眩晕多由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贫血、尿毒症、药物中毒、内分泌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几乎都有轻重不等的头晕症状,患者感觉“飘飘荡荡”,没有明确转动感。眩晕:眩晕主要是以发作性的客观上并不存在而主观上却又坚信自身或(和)外物按一定方向旋翻滚的一种感觉(运动性幻觉)。眩晕称为“运动幻觉”,患者常感觉有天旋地转感,而这种情况多见于前庭疾病。眩晕的病变应该是主管转体等运动中平衡功能的内耳迷路半规管壶腹嵴至大脑前庭投射区间的神经系统。眩晕是以镇晕和促进前庭代偿为主.

眩晕有三大类型,如周围性、中枢性、精神心理性,而周围性眩晕最常见,约占4/5。而导致周围性眩晕的常见疾病为耳石症、前庭神经元炎和梅尼埃病,导致中枢性眩晕的疾病为前庭性偏头痛、脑血管病、桥小脑和后颅窝的脑膜瘤等,导致精神心理性眩晕的诱因常见于焦虑、抑郁等。

+1.临床表现.

1.周围性眩晕.

由内耳迷路或前庭部分、前庭神经颅外段(在内听道内)病变引起的眩晕为周围性眩晕,包括急性迷路炎梅尼埃病等。其特点为: ①眩晕为剧烈旋转性,持续时间短,头位或体位改变可使眩晕加重明显。②眼球震颤:眼震与眩晕发作同时存在,多为水平性或水平加旋转性眼震。通常无垂直性眼震,振幅可以改变,数小时或数日后眼震可减退或消失,向健侧注视时眼震更明显。头位诱发眼震多为疲劳性,温度诱发眼震多见于半规管麻痹。③平衡障碍:多为旋转性或上下左右摇摆性运动感,站立不稳,自发倾倒,静态直立试验多向眼震慢相方向倾倒。④自主神经症状:如恶心、呕吐、出汗及面色苍白等。⑤常伴耳鸣、听觉障碍,而无脑功能损害。

2.中枢性眩晕.

是指前庭神经核、脑干、小脑和大脑颞叶病变引起的眩晕。特点:①眩晕程度相对地轻些,持续时间长,为旋转性或向一侧运动感,闭目后可减轻,与头部或体位改变无关。②眼球震颤粗大,可以为单一的垂直眼震和(或)水平、旋转型,可以长期存在而强度不变。眼震方向和病灶侧别不一致,自发倾倒和静态直立试验倾倒方向不一致。③平衡障碍:表现为旋转性或向一侧运动感,站立不稳,多数眩晕和平衡障碍程度不一致。④自主神经症状不如周围性明显。⑤无半规管麻痹、听觉障碍等。⑥可伴脑功能损害,如脑神经损害、眼外肌麻痹、面舌瘫、球麻痹、肢体瘫痪、高颅压等。

+2.常见的眩晕症.

1.耳石症.

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多就诊于耳鼻咽喉科。表现眩晕与头位有关,起病突然,开始为持续性眩晕,数天后缓解,转为发作性眩晕。但当头处于某一位置时即出现眩晕,可持续数十秒,转向或反向头位时眩晕可减轻或消失。可见显著眼震,其眩晕持续时间差别很大,发病后多数在几小时或数日内自行缓解或消失。

2.梅尼埃病

临床表现是眩晕呈间歇性反复发作,间歇数天、数月、数年不等。常突然发生,开始时眩晕即达到最严重程度,头部活动及睁眼时加剧,多伴有倾倒,因剧烈旋转感、运动感而呈惊恐状态,伴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搏缓慢、血压下降和眼球震颤。每次持续时间数分钟至几小时不等,个别呈持续状态,连续数日。每次发作过后疲乏、思睡。间歇期平衡与听力恢复正常。多次发作后眩晕随患侧耳聋的加重反而减轻,发展到完全耳聋时眩晕也消失。

3.椎基底动脉VBA系统缺血性病

眼球震颤而不伴神经系统其他症状和体征。按临床表现分为:短暂缺血发作型 发作无定时,可一日内数次或数日1次,一般数分钟至半小时缓解或消失。轻者仅有眩晕、不稳,重者频繁发作进展为完全性迷路卒中。进展性卒中型 发病后眩晕、耳鸣耳聋持续进展加重,数日后达高峰。完全性卒中型 发病后数小时眩晕、不稳、耳鸣耳聋达高峰,明显眼震。数周后症状可逐渐减轻。常遗有听力障碍头晕。

还有其他病变也可导致眩晕,都属于眩晕症的范畴,如:小脑出血、颈部病变、颅内肿瘤、颅脑外伤、药物或毒物中毒、炎性脱髓鞘疾病等。

+3检查.

1.耳科检查.

外耳道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眼震电图、听力检查VEP/BAEP等。

2.神经系统检查.

检查与前庭系统相关的部分、星迹试验、偏指试验、视力和眼底检查。

3.内科其他疾患引起的眩晕检查.

更应尽可能做全面体检,如血压、脉搏的测试等。

4.影像与电生理相关检查.

头颅CT、CTA,脑MRI、DSA、TCD,心电图,EEG等。

5.血液化验检查.

血常规、生化检查。

+4治疗:

眩晕不是一种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综合症状。引起眩晕的疾病涉及许多临床科室,包括耳鼻咽喉科、眼科、骨科及内科。主要治疗有以下方面。

1.病因治疗.

(1)前庭功能尚属可逆损害性眩晕 这一类预后较好,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浆液性迷路炎等。治疗应针对病因,一旦病因解除,眩晕消失,前庭功能可恢复。

(2)前庭功能一次性损害不可逆转的眩晕征 如化脓性迷路炎、突聋、前庭神经元炎等,病因虽除,迷路或前庭功能完全破坏,前庭功能不能恢复,需依靠前庭中枢代偿消除眩晕。

(3)病因难治的前庭功能波动性损害或不可逆性损害 动脉硬化高血压颈椎病导致的眩晕等,治疗效果差。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外科治疗。

2.对症治疗.

(1)眩晕发作时保守治疗 选择最舒适体位,避免声光刺激,解除思想顾虑。

(2)前庭神经镇静药 异丙嗪(非那根)、地西泮(安定)等。

(3)防止呕吐制剂 阿托品、山莨菪碱。

(4)利尿及脱水药 速尿、甘露醇等。

(5)血管扩张药 银杏叶提取物、丹参、川芎嗪等。

(6)激素类 泼尼松、地塞米松。

(7)维生素类 维生素C、维生素E。

(8)吸氧 一般用高压氧或5%二氧化碳混合氧吸入治疗。

3.其他治疗:眩晕症病因复杂,牵涉学科广泛,但有些眩晕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通过复位治疗,达到痊愈,治疗效果好。手术治疗眩晕类疾病必须有明确定位诊断和适应证。

+5预防:

由于眩晕症状涉及多个学科、多种疾病,所以在疾病预防方面较为困难。往往眩晕的发作并无先兆,有些诱因尚不确切,如周围性眩晕前庭神经炎,30%有前期感冒病史,推测病毒性感染是其发病因素。但大多数感冒不一定引起前庭神经炎,所以发病前期并无良好的干预手段。中枢性眩晕应早期检查MRI、DSA,有助于相关疾病的诊治。

四、总是会眩晕怎么办?可以治疗吗?

眩晕是常见的一种症状,是最常见临床综合征之一,给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交活动带来较大影响。

问:总是会眩晕怎么办?可以治疗吗?

答:关于眩晕的治疗.

平衡觉又称前庭觉,其感受器是人体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包括耳石和三个半规管。凭着前庭觉,人们就能分辨自己是直立,还是平卧,是在做加速、减速,还是在做直线、曲线运动。前庭觉并不是一种传统上的特殊感觉类型,也有人将其称为第六感觉(Sixth Sense)。

在平衡的调节系统中,以前庭系统对机体的平衡控制最为重要。前庭功能障碍是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动脉硬化等导致的内耳前庭供血障碍,各种感染引起的前庭神经炎、内耳迷路炎、梅尼埃病等)对内耳造成影响的结果之一。当一侧前庭出现病变时,就破坏了人体原来的平衡状态,出现眩晕、天旋地转、恶心呕吐等症状。眩晕是常见的一种症状,是最常见临床综合征之一,给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交活动带来较大影响。

眩晕的分类.

周围性眩晕占50%左右,其中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俗称耳石症)的发病率居首位。其次为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和前庭神经炎;中枢性眩晕占20%~30%;精神疾病和全身疾病相关性眩晕分别占5%和10%左右;有5%~15%眩晕原因不明。

眩晕的治疗.

临床上药物干预通常用于急性期。而手术治疗眩晕创伤较大,且对技术及手术条件要求高,无法广泛开展。在这种背景下,基于前庭代偿机制的前庭康复治疗,因其无创、廉价和肯定的疗效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治疗眩晕的第三大主要治疗手段。对长期眩晕患者来说,前庭康复治疗的作用比药物更重要。

什么是前庭康复治疗?

前庭康复治疗是一种特殊的非药物疗法,利用人类大脑的适应性、可塑性及代偿功能,通过有效的训练可改善患者的姿势稳定性和失衡感,通过该训练加快前庭代偿的产生,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眩晕症状,防止跌倒,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常所说的前庭康复特指前庭康复训练,应遵循训练难度和强度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

前庭康复常用训练方法如下:

注视稳定性练习.

患者固定注视一个静止或运动的目标,在不同平面上做摆头运动。

平衡和步态训练

睁/闭眼状态下保持平衡训练,并通过调整足底支撑面的变化(双脚/单脚站立)来增加难度。步态训练包括以不同的速度行走、转头行走或在行走时执行某些任务训练。

习服训练.

重复能导致轻度至中度眩晕的头部、身体或视觉运动,使诱发的症状逐渐减轻直至完全消失。

运动耐力训练

眩晕的患者经常自行限制体力活动,因此需要步行耐力训练,可进行前庭康复操训练、太极拳或其他相关有氧运动。

中枢前庭功能训练.

针对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调动中枢高级皮层认知功能,促进前庭康复进程。

针对眩晕反复发作的前庭失代偿患者,有专人督导的短时程个性化康复训练疗效较理想。每天3次,训练时间共计3-12min,在治疗2周后患者眩晕症状可明显改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的 眩晕--疾病先兆
晕晕的——眩晕莫慌,我们来帮
【图文】神经疾病诊断的“23469109”
头晕目眩反复发作,是你吗?
耳石症容易找上这些人,快看看你有没有中招,反正我是中招了!(中篇)
眩晕患者视觉症状的识别与评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