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专题·传承人访谈篇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邢春荣(含微视频、口述访谈片)
userphoto

2024.03.25 重庆

关注

 
编者按

为加强非遗数字化保护和档案建设,形成与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相关的,全面、系统的数字化记录成果,我中心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支持下,自2018年起持续开展入选项目资源采集工作,并已经先后完成了6个项目。

该项工作的开展以我中心组织编制的非遗数字资源采集相关规范为指导,以记录入选项目本体内容和保护传承情况为核心,旨在更加清晰、准确地掌握入选项目的文化形态、存续状况、履约情况和保护成果。

今年,我们将在本公众号和中国非遗网(www.ihchina.cn)陆续推出、展示各项目资源采集工作成果,以更加多元、立体的方式为大家呈现这些非遗项目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敬请期待。本次,我们将集中展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项目的采集成果。

本篇,我们来认识一下“宣纸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邢春荣。


视频1 微视频:《晒宣纸的人》

(注:片拍摄于2018年11月,片中人物、机构信息和有关统计数据等,均为当时时间节点下的表述,部分信息现已发生变化,特此说明。

 传承人简介 

邢春荣


宣纸制作技艺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视频2 邢春荣口述访谈成果片

(注:片拍摄于2018年11月,片中人物、机构信息和有关统计数据等,均为当时时间节点下的表述,部分信息现已发生变化,特此说明。

邢春荣,男,汉族,1954年出生,安徽泾县人,宣纸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自1973年至今的40多年间,一直从事宣纸制作生产和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实践、传承工作,主要以晒纸技艺见长。

 结缘与历练 

1973年,安徽省泾县的国营造纸厂——泾县宣纸厂因人员短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0名职工。当年,泾县的整体生活水平并不高,许多人还需为生计辛勤奔波,能得到这个岗位,进入国营厂工作,是一件并不容易且足以令亲朋好友和街坊四邻羡慕的事,也意味着日后生活来源的保障。时年19岁的邢春荣还是一个尚不知宣纸为何物的年轻人,他怀着对工作的热情和憧憬,以及谋生的需要,走向了泾县宣纸厂,也幸运地成了这20名新职工中的一员。自那一刻起,邢春荣的人生轨迹与宣纸重合在一起,此后的40多年间,从未分离。

图1 邢春荣在晒纸

和所有新入职的职工一样,邢春荣被安排到了位于板坑、当地人称为五七厂的宣纸原料生产加工厂,这也是厂里不成文的规定和传统。毕竟,原料是一切的基础,是新职工了解宣纸和宣纸制作技艺的第一步,更是对职工工作态度、意志品质和知识技能的历练和考验。

邢春荣和他的同事们兴致勃勃地来到厂里,却被眼前的环境来了一个下马威:原料厂里到处是树皮、稻草,和邢春荣心目中机器轰鸣、工人统一着装劳动的画面大相径庭。他不禁十分失落:“我怎么来了这么个地方?怎么跑到稻草堆里来了。”他也从此刻开始,逐渐知道“磨练”的涵义。

图2 青檀树皮

图3 沙田稻草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中,原料加工耗时最长,环节最多,涉及皮料、草料的腌沤、浆灰、蒸煮、摊晒、鞭挞、清洗等数十道工序,其中部分工序还需多次重复进行,工作环境最艰苦,劳动强度最大,日晒、高温、寒冷、灰尘,这些都是原料加工过程中的家常便饭。然而,看似粗糙的原料加工却又是一个粗中有细的活,只有每个环节一丝不苟,在技术过硬的前提下经过足时、足料、足工的细致处理,才能使原料达到可靠的品质和技术指标,进入后续的制作环节。

图4 选草

图5 浸泡

图6 浆灰

图7 端料

图8 蒸煮

图9 摊晒

出于职责和对工作的担当,邢春荣面对这样一份名副其实的苦差事时并未退缩,他开始跟随自己的第一位师父学习了解皮料、草料的加工方法。

他清晰记得入行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拉枯叶、扎草把。按照传统,稻草来了以后,必须去枯叶、割草头,把割好的稻草扎成把子,这是他和师父学习的第一课。其中讲究也不少,由于稻草把在后续的石灰浆灰时无法用手操作,打结时不能扎成死结,但又不能扎太松导致在后续工序中散落,要既方便钩子操作,又方便用钩子解开,这就需要技巧。邢春荣说,他们用了好几周时间每天学、练扎草把子这一个动作,以至于每次打结时都需抵进草把的大拇指脱皮、出血、粗肿,一层一层包扎后,他每天依然坚持练习,直至扎得规范。这还是仅仅是打结一个微小环节,对把子的重量把控、对枯叶和草头的筛除同样各有讲究。

图10 邢春荣在扎草把

邢春荣在原料车间大概干了近9个月时间,因为自身勤奋好学以及原料车间人员岗位不固定的特点,在掌握了一道工序后,师父们允许并教给了他其他工序的要领。这段时间里,他端过料、出过锅、挑过草块、上过晒滩,其中过程异常艰辛。纵使他是一位青壮小伙,也时常因自己手法青涩、身体辛劳但却效率不高而受挫、沮丧、落泪,皮肉之苦更是常事,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也在这艰苦的时光中,了解了原料加工的多数工序,掌握了不少心法口诀和经验技巧,学会了如何与自然时令相处,如何与工具、材料相处,如何与自己相处。这些都是先人在数百年来不断实践中积累、传承下来的财富,是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相关知识与实践体系中的重要构成。

 从勤奋好学的学徒到独当一面的晒纸工 

图11 邢春荣在牵纸

9个月后,因的捞纸、晒纸岗位缺人,宣纸厂到原料车间抽调一批表现好、能吃苦的年轻人,邢春荣有幸被推荐、选中。至于为什么在捞制和晒纸两个岗位中选择晒纸,邢春荣说其中还有个故事:还在原料车间干活的时候,新职工们尚无自己的住所,都被厂里集中安排到一个大会堂的舞台上,一人一张竹床,在此暂住。每天下班后无事,邢春荣都会溜达到大会堂旁边的晒纸房,一是为了取暖,二是出于好奇。一来二去和晒纸师傅混熟了,他也试着帮着晒纸师傅点点拐、牵牵纸、收收纸,并在过程中得到指点。这为他后来选择晒纸埋下了伏笔,被抽调后,工段长询问个人意见,邢春荣毫不犹豫地说:我要晒纸!在晒纸车间,他随师父兼工段长学习,因师父平日较为严肃,又负责车间的生产管理,邢春荣心里还有些怕他。

图12 搀帖

图13 盘帖

图14 浇帖

图15 鞭帖

图16 做帖


图17 晒纸

图18 收纸

晒纸是此后邢春荣做了一辈子的事,他在这方面的体会也最深。他认为,晒纸作为宣纸成纸制作过程中的核心步骤之一,具有很高难度。其中又以牵纸、上焙、刷路最不易掌握。牵纸的难度在于,如何从纸张层层重叠的湿纸帖中,点起一张,并完整揭起,尤其是碰到较薄的宣纸,手法稍有不慎,纸张即破。一点一牵,尽在手感与经验。湿纸上焙的难点则在于如何在不破不皱的前提下,将轻薄柔软的纸张平整地贴到焙墙上,邢春荣的感受是,吊拐(第一刷)最难最关键,要把刷把的刷头轻挑一下,顺手把手纸中的粘上焙墙。接下来的难点就是刷路的掌握,要按照吊拐、抽心、半刷、破额拐、挽刷、打八字、挽刷、破梢拐、破掐拐、收窗口的顺序进行,传统上通常要在16-18刷内刷完一张纸,这是老师傅们传下来的路子,他从师父手中学到,也在此后的40多年间坚守。

图19 吊拐

通常,晒纸车间的新人需要一年时间才可以独立顶岗,但勤奋好学的邢春荣仅用了半年。尽管此后他并未再系统学习捞纸、剪纸,但因晒纸处于二者中间,是承上启下的工序,他也得以通过沟通配合,一方面了解捞纸、剪纸工序,一方面互相反馈哪里做得不好,哪里需要改进,不断完善自身技艺。

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邢春荣的技艺愈发炉火纯青,牵纸上焙一气呵成,每张纸的刷路和刷数都令人惊叹地一致,晒纸合格率高,收纸动作快速连贯,每次下班后,晒好的纸整整齐齐地叠放,捞完送进晒纸房时什么样,晒好就什么样。他说,老一辈的师傅们都能做到这样,这也是为了下一步的剪纸能更加方便,是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的体现。在40多年的从业、从艺生涯中,邢春荣除了做好常规的宣纸制作外,还与同事们共同参与了尺八屏、版画纸等规格和品种的研发和生产,成为了他职业生涯中值得骄傲的一笔。

图20 宣纸成品

 身份的转变和对传统的坚守 

1982年左右,邢春荣已经逐渐成长为年轻一代职工中的业务骨干,并已经开始担任工段长,安排整个生产车间的生产活动,这是他身份的一次转变。由于捞、晒、剪之间的高度衔接性和集体作业特征,且每个工人的技术水平也有高低之分,如何协调安排人员分工、替缺和生产周期,如何处理不同工种工人的反馈意见建议甚至情绪,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确保有序的生产和较高的合格率,每一个问题对邢春荣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同时,他还需要完成自己本职晒纸的工作任务,这一度让他十分头疼。1987年,厂里要扩大生产,需将一间废弃的发电厂改造为宣纸的生产车间,他被抽调去负责厂房移交改造、生产筹备等事务,也这迫使他再次详尽了解宣纸制作的每一个流程,其中的艰辛与故事不胜言说,这也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难的一个时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根据厂里的安排,邢春荣开始带徒。他的身份再次发生转变,由徒弟、骨干转换为师父。他先后手把手地教过8个徒弟。期间,他将从业以来的所见、所感、所学传授给他们。彼时,在还是学徒的邢春荣眼中,他的师父是严厉、严谨、负责、无私的,无论是原材料制作,还是晒纸时的方法、技巧、刷路,他都必须严格遵照师父的教诲,按照传统路子操作,哪怕按照自己方法做到合格,也不被允许。作为学徒,只要肯学,师父们也都愿意教授,没有太多门户之见,邢春荣认为这些都是老一辈人的光荣传统,也是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能够代代相传,保持核心技艺知识与实践体系的因素之一。他同样把这种传统延续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如今,退休邢春荣仍时常去晒纸车间看看,现在活跃在生产一线的他的徒弟们,都还是按照传统的手法和刷路在晒纸。

图21、22 邢春荣在生产一线

2014年退休后,邢春荣还担任了宣纸协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更多地开展宣纸行业的服务性工作。一方面对当地的大小宣纸厂进行生产指导,一方面上传下达,传递国家的行业政策,反馈业内的意见需求。同时,也借助协会的平台,开展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传播工作。

 非遗保护背景下的新认知与新使命 

邢春荣于2007年被评为宣纸制作技艺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这是他又一次的身份转变。当时,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刚刚起步,他起初认为传承人就像厂里评的先进工作者一样,是一份荣誉,慢慢地才意识到,这个头衔带来的还有巨大的责任——不仅要坚守自己学到的传统技艺,还要把它活态传承下去。在有关文化部门和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下,邢春荣除了加大力度做好单位内部、行业内部的技艺总结和代际传承之外,还积极借助协会、学校、媒体、展会等平台,向社会中的不同人群教授、展示、弘扬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图23、24 邢春荣在晒纸房

非遗保护工作开展以来,邢春荣看到了一些变化:从事、了解这一行的人逐渐变多,传承群体的社会关注度和社会地位逐步提高。但邢春荣坦言,宣纸行业仍面临很多困难,工作环境给人以脏、累、苦的印象,甚至他们自己都说是“水深火热”的环境,加之了解这一行的人总体还是偏少,后继人才的匮乏是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最大问题。在一次赴澳门的展示活动中,有人看到捞纸,说他们是在“做豆腐”,这让邢春荣印象很深,也深感宣传、普及工作仍任重道远。

尽管已经退休,邢春荣仍然时刻关注着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发展,并身体力行地从事相关的传承保护工作。“作为传承人,保护责任大于荣誉,一旦被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以后,这个工艺是全人类的东西了,你不能轻易地去把它遗漏掉,特别是站在我们传承人的角度上讲,我们有责任完整地把这个技艺挖掘出来,保留下来,传承下去。”邢春荣如是说。

看完以上这些您对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有什么感想

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文字:周奇 部分内容根据访谈文字稿和参考资料综合整理

图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编辑:杜丽丽

责编:周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薪难讨年轻人欢心:年入5万做宣纸 他们呆不住只想去大城市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漫话文房四宝
邢春荣:宣纸制作的“全才”
千锤百炼一张纸2020年06月10日 星期三B03 繁星·美文拔萃
了不起的匠人(上)
好听 | 繁星·千锤百炼一张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