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分享一个近期新发现~

作者:橙橙子

排版:半糖糖

图源:橙橙子

大家好哇,我是橙子。

这两天在看《手机大脑》这本书,从书中了解到我们是怎么形成手机瘾的,各种APP是怎么通过研究人脑设计出符合我们需求的功能的。

看完之后手机没戒掉手机瘾,但是得到了一个结论:顺应人性做事是最常见的捷径。

顺应人性主要分为对内和对外两个板块,对内顺应可以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好,对外顺应可以让我们做事更加顺畅。

/

1

/

关于对内顺应,其实就是对内探索,了解我们自己。

当我们足够了解自己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知道知道各种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了。

在23年年初时,我看了《奇特的一生》这本书,后来跟着书中实操了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

当时只是觉得通过记录时间的形式了解一整天的时间花销很有趣。

实操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我对自己的生活更有掌控感了。

后来因为出来工作,时间节奏全都打乱了。记得刚辞职的时候,我无法适应这样的节奏,每天工作的效率很低,一天下来都做不成几件事。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重新开始记录时间,了解每天的时间花销情况,再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

没过多久我就完全调整过来了,在这整个过程里,记录时间就是我在顺应自己的手段。

当我意识到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状态不对的时候,我只首先需要观察到底是在哪里浪费了时间,然后再去分析这些事情里,有哪些是可以调整的,又有哪些是可以忽略的。

通过不断的测试来进行调整。

/

2

/

记得之前在小红书上有一股自律风,视频里的博主每天早上五点起,然后鼓励大家一起五点起。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会被各种自律视频激励到,然后无脑早起,坚持不了几天又放弃。

放弃之后又陷入了懊悔中。

其实早起这件事就是违背我的人性的,我是一个睡眠时间很长的人,跟风早起看似是把时间拉长了。

但是早起让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因此效率就更低了。相当于是用更长的时间来做一些同样的事情,得不偿失。

因此,随着向内探索的时间越长,我对于网络上标准化的自律越不感冒了。

因为我知道自己几点效率高,了解自己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对于生活的掌握感来源于我对于自己的充分了解,而不来源于网上各种模板化的生活。

不顾一切的实现目标才是顶级自律,其他的于我而言都没用。

但是以上的一切都是基于我喜欢观察和分析自己的基础上,因为我知道这样做对我而言效率是最高的,所以我会这样做。

就像前面提到的做时间管理的方法对我很实用,是因为我很享受这样的过程。

但是这个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可能有些人就是喜欢简单粗暴的用别人制定好的计划表,也可能有的人完全可以不用各种时间表,自己就有生物钟,那也可以。

对内顺应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要了解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有着怎样的目标。

这是很难的事情,但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

3

/

关于对外顺应人性,就是当我们在跟外人对接的时候,需要去了解对方的喜好,面对群体的时候需要去拿捏人性的弱点。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可以去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然后在生活中用起来。

我这半年接触得最多的就是知识付费了,在花生老师那边做助教的时候,我就很深刻的感受到什么叫做把顺应人性做到极致。

学习本身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谁都不喜欢学习,但是花生老师会通过设置作业福利的形式来让人不断的行动。

这里就利用了人们的损失厌恶心理,作业福利是附赠的,很多人不想失去这个福利,所以会有人为了福利去做作业。

像绝大多数的训练营里面都会设定优秀学员,这个行为也是为了满足学员的成就感和虚荣心,本质上也是在顺应人性做事。

这样的道理放在做自媒体上也是共通的,作为内容创作者写内容容易自嗨,其实是因为我们习惯性的以自己为中心,很难全身心的去代入用户的视角。

在创作内容的过程中,多数时候会产生:

“我写的这个内容真有趣,这么有意思的东西一定会有人看”

“我对这个东西感触很深,我想要把这个东西分享出去”

“这个选题我能做,我现在就要去做”

等诸如此类以自己为中心的想法。

但是却很少人会考虑目标用户的问题。

“我的目标用户喜欢什么,有什么痛点问题”

“我的经历普遍吗?我的用户会有相同的经历吗?”

“这个选题我的目标用户会想看吗?”

因为用户看内容就是为了满足自己,如果我们在创作的时候只考虑自己不考虑用户,那么这个过程也是反人性的。

​​​​

除此之外,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想要请人帮忙得要带一些礼物或者其他的东西作为回报,因为没有人喜欢白白付出。

想要销售产品不能只讲产品卖点,还要讲用户痛点,不然用户不知道这个东西和他们有什么关系,也就不会想要购买了。

想要找到工作就不能只是介绍自己,还要讲自己和公司的关系,能为公司做的事情,不然hr不知道你能做些什么。

……

其实这些都是很浅显的道理,大家都明白,难在两种情况之中反复切换。

经常会在该顺应自己人性的时候去做反人性的事情,在该顺应大众人性的时候只会顺应自己的人性。

像我们想要改变自己的时候,不会去观察自己,只是跟着网上的风向走。在进行内容创作的时候,不会转换身份,只会跟随自己的心意走。

知易行难,知行合一是最难的一件事。

/

4

/

跟大家分享一个我转换思维的小方法,就是确定目标对象。

当我们做这件事情的目标对象是自己时,例如自律、职业规划、人生规划等等,就需要顺应自己的人性来做事。

我们需要观察自己,清楚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从而来做出对应的决策。

当我们做的这件事情的目标对象是他人时,例如做产品、卖产品、做内容等等,就需要去顺应群体的人性或者他人的人性做事。

我们要去观察这个人,或者观察人类群体有哪些共通的特质,从而来做出对应的决策。

最后《手机大脑》这本书很好看,但是会有一点枯燥,不过看完之后会有很多新的思考呀,安利大家去看。

以上,晚安。

—end—

我是橙子,

一名可爱与温柔并存的01年小镇女孩。

欢迎你留下来,我们一起成长。

小红书:橙橙子杂货铺

欢迎添加我的vx哦

备注:【粉丝】更易通过

猜你还想看:

人生是旷野,旷野是我们的选择

没错,橙子就是很失败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些秘诀,教您养出自律的孩子
只有拥有自律,才能拥有自由
一读自律
能管住你的人在哪?
都说自己做不好自媒体,想做好自媒体你做到自律的这四个点了吗?
如何变得自律?看完你就知道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