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产业与文明》(2)——三流循环和产源政治
userphoto

2024.01.21 上海

关注

在《产业与文明》这本书里面主要提到了三个概念:漏斗-喇叭模型、三流循环和产缘政治。上周我们解释了什么是“漏斗-喇叭”模型,今天我们来聊聊后面两个概念:三流循环和产源政治。
三流循环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能量,包括产业活动。从本质上看,产业制造过程就是重新完成原子和分子的排列组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使用效率是起到关键作用的。如果用“控制的能量水平”为指标来划分历史,那么智人文明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生物能、畜力、水能和风能、化石能源以及原子能。而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分别就是以人类大规模使用煤炭和石油这两种化石能源为标志的。因此,能量是从“生产”角度理解人类社会的最重要的一把钥匙。
同时,产业活动本身也需要人类之间的分工合作,而且这个分工合作效率越高,产出就越高。因此,产业活动的效率特别依赖于人类之间的信任和共识。而为了能够达成彼此之间的共识和信任,人类社会所发明的最有效的社会符号就是金钱。两个人即使信仰不同、语言不通,却能就“用金钱这种交易凭据交换彼此想要的东西”这个行为达成共识。这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巨大成就。金钱的流动所构成的资金流,也就成了观察产业活动很重要的一个元素。
能量代表产业活动物理性的一面,金钱代表产业活动社会性的一面,把这两方面组合起来,消耗能量,生产换取金钱的物品,就得到了第三个变量:产品(商品)。这里强调一下,所谓产品,不是普通的物品,必须是得到消费者认可和信任的,能够在市场上被交易的,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在“漏斗-喇叭”模型下被筛选出来的。
这样,能量流、产品流、资金流就组成了观察产业活动的三大元素。“漏斗-喇叭”模型告诉我们,一场产业革命,往往需要先有挣钱的场景,才能产生技术突破。因此,从“三流循环”的角度来解释一场完整的产业革命,其周期往往起于资本流,爆发于能量流,而大规模表现为产品流。
作者利用“三流循环”的概念,重新解读了英国为什么能够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地。首先是因为英国早在18世纪就借鉴荷兰经验,建立了当时领先的金融体制,同时也实现了君主立宪制度,从而把君主暴力置于制度的约束之下。这就让资金流得到了保障,而不会有随时被暴力集团破坏的危险。其次,英国的可开采煤炭储备量与其国土面积的比,是全球领先的,也就是说英国拥有当时全球最高的“能量密度”,这让它获得了得天独厚的能量流。于是,在煤炭和资金的合力推动下,蒸汽机引爆了能量流,进而催生出纺织机、铁路等一系列革命性的产品。一场轰轰烈烈的产业革命就此诞生了。
而几乎同时期的中国明朝,虽然拥有全世界都趋之若鹜的产品——丝绸、瓷器,汇集了大量的资金——白银,但是由于没有完善的体制使其流动起来,便只是停留在了资本主义萌芽阶段,最终没有引发产业革命。

产缘政治
我们可能对“地缘政治”这个词汇比较熟悉,但是对“产源政治”略感陌生。在工业革命以前,地理上的阻隔或许是国家之间争夺的焦点。但是,随着技术的突飞猛进,过去的“天险”已经变为“通途”,国家之间的博弈,更多的是通过技术和产业,而非地理。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格局,其实是由“产源政治”决定的。
作者认为,产缘政治的出发点是:现代国家依赖现代产业而存在。因此,“产缘政治”的胜负才真正决定“地缘政治”的胜负。
如果一个国家的企业在自由竞争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一片市场,那么这个国家就有更大的优势在地缘政治的博弈(战争或冲突)中赢得这一片空间。正如19世纪下半叶英国企业控制了印度的棉花与纺织市场,英国自然就会有更大的优势在中亚和东亚的“大博弈”中胜过俄国。
如果一个国家拥有更强有力的企业和生产组织形态,其政府和军事力量也更适配于这些产业力量,那么这个国家就有更大的优势在战争中胜出。正如在普法战争中,拥有更优秀的钢铁工厂和更适配铁路时代军事组织的普鲁士胜过了传统大国法国。
可以说,技术越是进步,产缘政治的作用就越是高过地缘政治。一条产业链能够跨越高山大河,一系列技术专利壁垒的防护作用远超地势上的悬崖峭壁,一个掌握核心技术人才的公司的作用甚至超过一支军队。丢掉了产缘政治支持的国家,即便能在一时的战争中得利,最终也会因财政与技术上的萎缩丢掉自己的所得。
对于一个现代国家来说,要令国家强大,关键是产业。
以地缘政治的眼光,一片土地的得失或许重要,但以产缘政治的眼光,社会人心的得失或许更重要,长远的政治考量必须包括和平年代的产业与贸易中的权力关系。
我觉得,产源政治这个思考点,对于今时今日的中国,显得格外重要。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对竞争,看好中国未来的观点,大多都是基于中国在世界制造产业链上所处的位置不可替代。然而这个“不可替代”是相对性的,不是绝对性的。那就需要我们更加重视产源政治,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持续发力,增强自身的能力,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总结
除了本文介绍的三个概念,作者在书中还有一个相对独特的观点——他认为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还是停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并没有像很多人说的那样,进入了所谓的“第三次”,乃至“第四次”工业革命。因为从能量利用的角度来看,人类目前还是停留在对石油能源的依赖。作者认为,计算机和互联网所带来的技术推进,并没有大部分人所宣扬的那么具有革命性。正相反,由于能量使用上的陷于停滞,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个负面效应,那就是资金流上的异化——各种金融衍生品的过度泛滥。
作者认为,出现这个现象的底层原因,是因为能量利用技术没有取得真正突破,生产力没有得到颠覆性的提升,技术进步无法反映在经济增长上,人类才不得不改变了统计金钱的方式,依靠数字游戏来强行催动技术进步。但是这样一来,就扭曲了金融的本质。在产业时代,市场是关于实体财富的交换;但是在“金融立国”的年代,市场已经演变成金融衍生品不断创新和运转的场所。
对于当下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作者还有很多精彩的论述。篇幅关系,就不在这里展开了。感兴趣的读者,推荐亲自阅读原书,一定会获得不一样的收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D打印和社会制造
第四次工业革命兴起、发展与影响——从人的能力延伸以及科技进步速率波动的视角
引进特斯拉的意义
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视角下的数字孪生体
科技创新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什么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_世界企业文化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