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资治通鉴》419:高崧的这封信顶得了十万雄兵!!
学习内容:
【原文】
初,桓温闻石氏乱,上疏请出师经略中原,事久不报。温知朝廷仗殷浩以抗己,甚忿之;然素知浩之为人,亦不之惮也。以国无他衅,遂得相持弥年,羁縻而已。八州士众资调殆不为国家用。屡求北伐,诏书不听。十二月辛未,温拜表辄行,帅众四五万顺流而下,军于武昌,朝廷大惧。
殷浩欲去位以避温,又欲以驺虞幡驻温军。
吏部尚书王彪之言于会稽王昱曰:“此属皆自为计,非能保社稷,为殿下计也。若殷浩去职,人情离骇,天子独坐,当此之际,必有任其责者,非殿下而谁乎!”
又谓浩曰:“彼若抗表问罪,卿为之首。事任如此,猜衅已成,欲作匹夫,岂有全地邪!且当静以待之。令相王与手书,示以款诚,为陈成败,彼必旋师;若不从,则遣中诏;又不从,乃当以正义相裁。奈何无故匆匆,先自猖獗乎!”
浩曰:“决大事正自难,顷日来欲使人闷,闻卿此谋,意始得了。”彪之,彬之子也。
抚军司马高崧言于昱曰:“王宜致书,谕以祸福,自当返旆。如其不尔,便六军整驾,逆顺于兹判矣!”
乃于坐为昱草书曰:
“寇难宜平,时会宜接。此实为国远图,经略大算,能弘斯会,非足下而谁?
但以比兴师动众,要当以资实为本;运转之艰,古人所难,不可易之于始而不熟虑。顷所以深用为疑,惟在此耳。
然异常之举,众之所骇,游声噂沓,想足下亦少闻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或能望风振扰,一时崩散。
如此则望实并丧,社稷之事去矣。皆由吾暗弱,德信不著,不能镇静群庶,保固维城。所以内愧于心,外惭良友。
吾与足下,虽职有内外,安社稷,保国家,其致一也。天下安危,系之明德。当先思宁国而后图其外,使王基克隆,大义弘著,所望于足下。区区诚怀,岂可复顾嫌而不尽哉!”
温即上疏惶恐致谢,回军还镇。
朝廷将行郊祀。会稽王昱问于王彪之曰:“郊祀应有赦否?”
彪之曰:“自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常谓非宜。凶愚之人,以为郊必有赦,将生心于侥幸矣!”昱从之。
燕王儁如龙城。
丁零翟鼠帅所部降燕,封为归义王。
八年(壬子,公元352年)
春正月辛卯,日有食之。
秦丞相雄等请秦王健正尊号,依汉、晋之旧,不必效石氏之初。健从之,即皇帝位,大赦。诸公皆进爵为王。且言单于所以统一百蛮,非天子所宜领,以授太子苌。
司马勋既还汉中,杜洪、张琚屯宜秋。洪自以右族轻琚,琚遂杀洪,自立为秦王,改元建昌。
刘显攻常山,魏主闵留大将军蒋幹使辅太子智守邺,自将八千骑救之。显大司马清河王宁以枣强降魏。闵击显,败之,追奔至襄国。显大将军曹伏驹开门纳闵,闵杀显及其公卿已下百余人,焚襄国宫室,迁其民于邺。赵汝阴王琨以其妻妾来奔,斩于建康市,石氏遂绝。
尚书左丞孔严言于殷浩曰:“比来众情,良可寒心,不知使君当何以镇之。愚谓宜明受任之方,韩、彭专征伐,萧、曹守管籥,内外之任,各有攸司;深思廉、蔺屈身之义,平、勃交欢之谋,令穆然无间,然后可以保大定功也。观近日降附之徒,皆人面兽心,贪而无亲,恐难以义感也。”浩不从。严,愉之从子也。
浩上疏请北出许、洛,诏许之。以安西将军谢尚、北中郎将荀羡为督统,进屯寿春。谢尚不能抚尉张遇,遇怒,据许昌叛,使其将上官恩据洛阳,乐弘攻督护戴施于仓垣,浩军不能进。三月,命荀羡镇准阴,寻加监青州诸军事,又领兖州刺史,镇下邳。
【原文华译】
1 当初,桓温听闻后赵国乱,上疏请出师经略中原,事情过了很久都没有回复。桓温知朝廷用殷浩来对抗自己,非常愤恨,但是也一向了解殷浩的为人,并不怕他。只因国内也没有发生其他什么事情,所以相安无事数年。朝廷与桓温虽是君臣,也只是笼络牵制,名义上维持而已。桓温所属八个州的士众物资,都不为国家所用。桓温屡次请求北伐,朝廷诏书都不准。十二月十一日,桓温不再忍耐,拜送奏表之后,即刻出发,率众四五万顺流而下,在武昌驻军,朝廷大惧。
殷浩想要辞职以避让桓温,又想用止战的驺虞幡(一种绘有驺虞图形的旗帜,只以传旨解兵。)阻止桓温军队前进。
吏部尚书王彪之对会稽王司马昱说:“这都是为自己考虑,不是为了保全社稷,也不是为殿下设计。如果殷浩离职,人情惊骇离心,天子独坐朝堂,当此之际,必须有承担责任的人,不是殿下又是谁!”
又对殷浩说:“桓温如果抗表问罪,第一个就是你!事已至此,猜忌已成,想要做一个平民百姓,还能活命吗!且当静以待之。令相王亲笔写信给桓温,示以款诚,为他分析成败,他一定旋师而回;他若不听,则以诏书谴责;再不听,再以正义制裁。奈何无故匆匆,自己先落荒而逃呢!”
殷浩说:“如此大事,我正难以抉择,近日来心中烦闷。听了您的话,才得了主意。”王彪之,是王彬之子。
抚军司马高崧对司马昱说:“大王应该写信给桓温,晓谕他以祸福之道,他自当返回。如果不听,便六军整驾讨伐,谁逆谁顺,黑白分明!”
于是就在座位上为司马昱起草书信说:
“寇难应该平定,时机应该掌握。此确实是为国远图,经略大计,能做这样大事的,除了足下,还能有谁?
但是,兴师动众要以粮秣辎重为本;运输之艰苦,古人也感到困难,不能在开始时觉得容易,而不深思熟虑。我之前之所以迟疑不决,原因就在于此。
然而,你做出这异常的举动,众人十分惊骇,各种说法都有,想必你也有所听闻。人之常情,都是患得患失,一旦担心失去自己的既得利益,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或许有什么风吹草动,就人心崩溃,一哄而散。
如果这样,则声望和实力一并丧失,社稷之事也完了。都是因为我的暗弱,没有品德,也没有威信,不能镇静百姓、保卫国家,所以内愧于心、外愧于友。
我与足下,虽然职务上一个在朝廷,一个在藩外,但是,安社稷、保家国,我们是一致的。天下安危,系之于明德。应当先考虑国内安宁,然后才能图谋国外,让国家基业能日益兴盛,大义能够弘扬彰著于天下,这是我对足下的期望。我这诚挚的心意,怎能因为担心被你猜疑而不尽言呢!”
桓温即刻上疏,惶恐道歉,撤兵返回镇所。
2 朝廷即将举行郊祀。会稽王司马昱问王彪之:“郊祀应不应该有大赦?”
王彪之说:“自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大赦,我认为不合适;凶愚之人,以为郊祀必有大赦,就将心生侥幸!”司马昱听从。
3 燕王慕容俊进入龙城。
4 丁零部落酋长翟鼠率所部降燕,被封为归义王。

永和八年(公元352年)
5 春,正月初一,日食。
6 秦国丞相苻雄等请秦王苻健正尊号,依汉、晋旧例,不必效仿石氏初年。苻健听从,即皇帝位,大赦。诸公皆进爵为王。并且说单于只是统一百蛮,不是天子该担任的,将单于称号授给太子苻苌。(为与秦朝相区别,苻氏的秦国,史称“前秦”。)
7 梁州刺史司马勋既还汉中,杜洪、张琚屯驻宜秋。杜洪自以为家族门第高贵,瞧不起张琚,张琚于是杀死杜洪,自立为秦王,改年号为建昌。
8 去年在襄国称帝的刘显攻打常山,魏主冉闵留大将军蒋干辅佐太子冉智留守邺城,亲自率八千骑兵救援。刘显的大司马、清河王刘宁,献出枣强县,投降冉魏。冉闵攻打刘显,取胜,追奔至襄国。刘显大将军曹伏驹开城门,迎接冉闵入城。冉闵杀刘显及其公卿以下一百多人,焚烧襄国宫室,迁徙居民到邺城。后赵汝阴王石琨带着妻妾投奔江东,被斩于建康街市,石氏家族于是灭绝。
9 尚书左丞孔严对殷浩说:“近来的民心民情,实在让人寒心,不知使君当如何镇服。我认为,应该明确划分每个人的职责,是韩信、彭越,就专任征伐;是萧何、曹参,就专管政治。内外职责分明,各有责权范围。文武官员要深思廉颇、蔺相如屈身之义,陈平、周勃交欢之谋,和睦无间,然后才能保大定功也。我看今日降附之徒,都是人面兽心,贪而无亲,恐怕难以用大义去感化他们。”殷浩不听。孔严,是孔愉的侄子。
殷浩上疏请求北伐,大军准备从许昌、洛阳出兵,朝廷下诏批准。任命安西将军谢尚、北中郎将荀羡为督统,进屯寿春。谢尚不能抚慰张遇(冉魏豫州牧,之前献出许昌城投降),张遇怒,据许昌城叛变,派部将上官恩据守洛阳,新归附的冉魏荆州刺史乐弘,攻打督护戴施于仓垣,殷浩军队无法前进。三月,命荀羡镇守淮阴,寻即又加授为监青州诸军事,兼领兖州刺史,镇守下邳。


【学以致用】
这一段有好几处值得仔细体会

01,高崧的这封信顶得了10万雄兵啊,真是有嚼头的
前文有提到过,皇帝应该兼职军队老大岗位,但是时代的原因,当时都没有这个机制建设
所以,就会导致一个恶性循环圈
什么意思?
如果一旦打仗,比如北伐,不管是现在的桓温,还是殷浩,或者是以后的刘裕.....
只要这个人是军事主导者,那么,全国的人力,物力,兵权财权都得交给他
那么,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几种情况:
1,不管打输打赢,都有可能把国家社会榨干,就跟当年的汉武帝一样,
2,如果打赢了,名声,兵权,民心都集中在他手里,那么,他就要篡位了(从曹操开始,一直到宋齐梁陈.....,当然曹操没干的事情,曹丕开了个头),當年秦王對待王翦60萬伐楚,也很担心。
3,如果北伐失败了,国家也可能灭亡
所以,在这种体制结构下,对于北伐这种事情,即便北方出现了很多机会,但是对于东晋朝廷来讲,它拿不住,脚步迈不出去
而对于个人来讲,北伐是对桓温是有利的,对朝廷是不利的
如果打输了,伤筋动骨的是朝廷,打赢了的话,威望更上一层楼,那么殷浩这些人对他完全不造成影响了
所以,再来细看高崧的这封信,就有意思了,这是朝廷被逼着只能跟桓温摊牌了,但是里面又有说服技巧
“寇难宜平,时会宜接。此实为国远图,经略大算,能弘斯会,非足下而谁?
1,要平定北寇,需要恰当的时机,而要干成这种大事的人,只有老兄你啊
“但以比兴师动众,要当以资实为本;运转之艰,古人所难,不可易之于始而不熟虑。顷所以深用为疑,惟在此耳。”
2,打仗自古以来物质筹集与运输最重要,但还是比想象中的要难太多了,当然这个问题在我(司马昱)身上
“然异常之举,众之所骇,游声噂沓,想足下亦少闻之。”
3,老兄啊,你这次行动有点突兀啊,你看把别人都吓的,有人说你这是要造反啊, 你看,连我都听到了,想必你也听说了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
4,按照人之常情,一个人又患得又患失,那就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滴
你看,一个鄙夫都能这样,何况一个东晋朝堂了,逼急了朝廷也是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的...
或能望风振扰,一时崩散。如此则望实并丧,社稷之事去矣。
5,老兄,我朝廷遇到点事,可能一不小心就人心崩溃,社稷完蛋了,那么老兄你呢?会不会也崩呢?
“皆由吾暗弱,德信不著,不能镇静群庶,保固维城。所以内愧于心,外惭良友。
吾与足下,虽职有内外,安社稷,保国家,其致一也。天下安危,系之明德。当先思宁国而后图其外,使王基克隆,大义弘著,所望于足下。区区诚怀,岂可复顾嫌而不尽哉!”
6,天下的安危与否,关键还是在于“明明德”《大学》,我与老兄你一个在内,一个在外,我们齐心协力不猜忌,相互配合,内部不产生内耗,就能够让国家大义行之于天下,所以啊,我就没必要藏着掖着,把话敞开来讲了。
这封信有意思,有捧,有摆事实,有底线,有恐吓,有掏心窝子的诚意,这把“下台阶的梯子”给你了,你自己看着办。
没经历过这种斗争环境,我是写不出来这种段位的信,但是不妨碍我去体验下里面的博弈技巧
有句话叫大而无外,小而无内, 面对高段位的选手,就得用更高的格局段位来与之交流,不然很难说服

02,关于殷浩的北伐
------这里引用下柏杨先生的评论-----
【柏杨曰】
桓温请求北伐,拖延两年有余,没有下文;而殷浩一请便准,司马昱致桓温信中的粮秣转运问题,也忽然解决。内斗之激烈,跃然纸上。
殷浩为什么要北伐?
我估计还是上面那个原因
一北伐,掌握军事权,也就掌握了兵权,财权...
如果打赢了,那就是业绩压身,威望就高了,然后以此反过来压制桓温就容易多了
但是,大家都是聪明人,桓温肯定也看得出来,即便他暂时看不出,他手底下肯定也有这方面的谋士
所以,就出现了这么个情况,一出场,就有人叛变了。
“谢尚不能抚尉张遇,遇怒,据许昌叛,使其将上官恩据洛阳,乐弘攻督护戴施于仓垣,浩军不能进。”
这不是谢尚能不能抚尉张遇等人的问题,而是大家都清楚,桓温北伐不行,那么凭什么你殷浩就可以?
对于这些地方势力来讲,你总部不来人还好,你总部一来人,那就要挑着干了,同样是“山头”,你这个总部老大为什么不敢去动“桓温的山头”啊
另外,北伐这种大事,有平定成汉国之功的桓温不合适,那么,殷浩又凭什么合适呢?他的能力有比桓温更强吗?

03,在思考下孔严对殷浩的建议
这段话的内容其实挺好,是从机制入手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殷浩听不进去
当下的东晋,在各种复杂的背景条件下,人心烂了,也散了
就像一个公司,在初创期,在创始人和第一批老员工的协助下,公司慢慢发展
后面了,公司大了一点点,经营的时间久了一点点,但是人心更散了,腐败更多了,文化就不用谈了,真是稀巴烂
你真要谈使命,愿景,价值观,老板自己都说不清楚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员工咋信
就像这个时候的东晋一样,大老板還是个娃娃,這個司馬昱王爷,前面剛在信里面与桓温说了,要明明德于天下,我们哥俩各司其职就不要内耗了,后面呢?马上就批准了殷浩的北伐..
听说司馬昱与殷浩都善谈玄理, 这都谈到哪里去了
我们在对一家企业导入股权激励的时候(即便是很小公司),在前期有三个步骤(超额激励,在职激励,135渐进式激励。。。)
这是从分配,从钱的角度直接入手, 在管理上没有那么多讲究,简单粗暴,先让所有人有机会,无风险的拿到更多钱,以此让他们觉得公司有钱分,老板愿意分,公司有未来
在此过程中,进入到第二阶段(在职岗位股激励)的时候,就潜移默化导入公司的文化机制
你过早导入岗位职责,别人都不理你,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这些人一样
“观近日降附之徒,皆人面兽心,贪而无亲,恐难以义感也。”
别人都不晓得你这家东晋公司的未来如何,舍不舍得分钱啊?有没有机会升职加薪啊?有没有成长的机会啊?福利怎么样?都不清楚
但是,当员工在经过前三年的激励(超额),每年都拿到钱,暂时没拿到钱的,也看到过别人真的拿到过钱,那么,这个时候,又叠加了一道激励,相当于两道激励股权在身
那么,高激励者高约束,是不是理所应当?
如果你还不愿意接受,那么你凭什么成为激励对象呢?凭什么获得股权呢?
这个时候,规矩就在这种制度下沉淀下来,文化,价值观的理念,也在这种制度下一点点的沉淀,并植入到公司的每个角落。
所以,各自把职,责,权都落实到位,那么,整个组织的实力就会上升,并且,这种做法一出,就是外表在分钱,内里却是在收权,收人,收心魂。
想想看,如果你是老大,这么一分钱,那些各部门(山头)老大下面的人,一旦跟公司的平台强绑定,那么,如果这个部门老大要造反(离职),手底下的人有几个会跟着走的?
因此,从这个角度,也可看看王彪之这句话:
“此属皆自为计,非能保社稷,为殿下计也。”
殷浩的思维没有站在更高的 国家的层面来考虑
他只站在个人的角度来考虑,
我们知道很多的敌我矛盾,站在个人角度看,可能显得很突出,很急迫,但是,你把维度再提高一层来看,那么。很多矛盾是可以暂时互换的,比如主要的,变成了次要的。
另外,如果司马昱能够深刻理解高崧起草的这封信上的内容,那么他可能就不会同意殷浩去北伐,不然就是自我打脸了,之前对桓温讲的话就是屁话了
这也是人性的一个臭毛病,就是
很多话都是用来说给别人听的,其实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所以就不能知行合一, 前面讲过的话,后面就忘了,言行不一致。
最后,让我们再回想下至圣先师说过的一句话:
吾道一以贯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晋风云)殷浩北伐 张祚篡权:称帝有风险,造反需谨慎
【王麟说史】东晋风云志(20)殷深源醉酒写空书
晋朝那些事儿--晋燕争雄(一)
桓温北伐的时间
激荡四百年修订版(104)名士误国(附音频)
东晋殷浩姚襄之争(资治通鉴卷九十九之十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